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doc

《记念刘和珍君》的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 掌握“寥落、桀骜、屠戮、蹀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陨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意义。

2、 学会采用勾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3、 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4、 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5、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 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预习案——导与学】

一、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洗涤(dí) 惮(dàn) 攒射(cuán) 尸骸(hái)

长歌当哭(dàng)喋血(dié ) 杀戮(lù) 殒身不恤(yǔn)(xù)

二、查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1926年3月,奉军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航使入天津大沽口,制造了大沽口事件。之后,日本联合英美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并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种种无理条件,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声讨日英美等国的罪行。

会后,到段政府前请愿。当游行队伍来到段政府国务院门前时,遭到军警的排枪射击和大刀破杀,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青年学生即在遇害者之列。4月1日,鲁迅写作了《记念刘和珍君》全文,并以此文来深切哀掉刘和珍等遇难者,借此对“三•一八”惨案进行评述。当然,还在《空谈》、《可惨与可笑》、《无花的蕃薇之二》等文章中也有对“三•一八”惨案的评述。

就在3月18日当天,鲁迅正在写作杂文《无花的蔷薇之(二)》,下午得知惨案发生后,鲁迅愤慨地说:

①如此残虐险恶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是极少有的,除却俄皇尼古拉二世使哥萨克兵击杀民众的事,仅有一点相像。

②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三•一八”惨案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最后称“三•一八”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而在当前,世界局势不断地动荡,美日等发达国家借中国威胁论来遏制中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时刻警醒、牢记历史。

三、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并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总体思路 局部思路 思路顺序

悼念刘和珍君 爱

控诉反动政府 (逻辑顺序)

写作缘由 痛斥走狗文人

(1、2) 唤醒麻木庸人 恨

追述生平事迹 生前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主体 概括惨遭杀害 (时间顺序)

(3、4、5) 详写遇难经过 遇害

教训意义 劝戒徒手请愿 否定

(6、7) 激励奋然前行 肯定(逻辑顺序)

【探究案——思与用 】

文本探究一: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1、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明确: “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呵”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这里不是赞许“沉默”,而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从与后面一句联系来看,第一个“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叹的成分较强;第二个“沉默呵”感情较为激越,愤怒的情绪较突出。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从句式看是选择复句,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种,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3、“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精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句话中,“伟绩”和“武功”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总体上,这句话赞扬了三个女子临难时的从容和伟大,深刻地讽刺了中外杀人者的沾沾自喜与他们的暴力和丑恶嘴险。而“中外的杀人者却居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说明了鲁迅对“中外杀人者”充满了极度的痛恨。

4、“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更何况是徒手”。

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形成的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大吸收。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

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不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教师可联系《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我于是就逃走了”)

文本探究二:评价人物,作者的情感。

1、 文章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

毅然:追求真理,坚定不移

反抗:坚持正义,敢于斗争

微笑:和蔼亲切,坚毅乐观

黯然:深谋远虑,有责任感

欣然:为国为民,自觉参加

⑴、“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⑵、“能够不为„„反抗„„”。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⑶、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⑷、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⑸、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热血青年。

2、 作者写了那几类人 ,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

作者的笔触及到三类人: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爱国青年,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他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下劣无耻的谎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等遇害青年,奉献了自己的悲哀与尊敬。一方面告戒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令一方面高度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文章表现的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励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

【练习案 ——练与悟 】

世纪金榜 34 《痛哭和珍》


相关文章

  • 弟兄姐妹.doc复活节讲章
  • 弟兄姐妹,主内平安.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一同参加这次复活节的聚会. 复活节是基督教非常隆重的节日,也是独一无二的节日.因它关系到基督教的生死存亡.世上有人记念人的生,过生日.过诞辰.也有人纪念人的死,如清明节快到了,很多人都到坟前扫墓,表示 ...

  •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1说教材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用饱醮着热泪,用悲愤的笔调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既有对爱国青年沉痛的悼念,又有对反动派愤怒的控诉,也有对觉醒的国民的呐喊. <记念刘和珍君> ...

  • 王强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
  • <记念刘和珍君>教后反思 高2016级语文组王强 <记念刘和珍君>是高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鲁迅文章.人曰: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是一个难点,但鲁迅的文章又是白话文的典范,是当代文学的经典.无论 ...

  • 圣餐的意义
  • 圣餐讲道:圣餐的意义 哥林多前书11∶23-29 逾越节是记念上帝拯救以色列民出埃及.圣餐是记念主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救赎我们.主耶稣用圣餐来代替逾越节的筵席,因为逾越节属灵的意义都应验在主耶稣的身上.保罗说∶"我们逾越节的羔 ...

  • 记念刘和珍君挽联
  • <记念刘和珍君>拓展阅读:挽联 全国学联的挽联: 英魂不必含冤,试听举国悲歌,荣哀奚似 祸首休要得意,且看他时算帐,胜负何如 李烈钧的挽联: 成仁取义,身虽已殉,名殊不朽 祸国殃民,心犹未死,贼在当诛 林语堂从刘和珍遇难前的英文 ...

  • [为了忘却的记念]赏析
  • 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大批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志士,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反共的两个"围剿",即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在反革命的文化"围剿&qu ...

  •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把握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2.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3.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 ...

  •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徘徊( )   ②踌躇( ) ③桀骜( ) ④寥落(  ) ⑤赁屋( )  ⑥喋血( ) ⑦浸渍( )   ⑧立仆( )   ⑨尸骸( ) ⑩不惮( )   ?殒身不恤( ) (2)给多 ...

  • 2011高考之江苏卷另类评析:记念江苏高考语文
  • 记念江苏高考语文 作者:姓 鲁  来源:三槐居 一 西元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就是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在其专设网站及一六八八七七九九声讯电话公布全省五十万考生高考成绩的第二日,我独在QQ上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高考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