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维护"九二共识"

  20年前即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推进两岸协商过程中,就一个中国原则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即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所谓的“九二共识”。这一重要共识的达成,排除了两会接触和协商以来所遇到的重要障碍,为签署相关协议创造了政治条件,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此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两会协商的政治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

  “九二共识”之来历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确立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并追求国家的统一。上世纪90年代初,两岸关系进入良性发展时期,为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台湾与大陆先后成立了旨在负责与推动两岸协商的专门机构“海基会”(1990年11月,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与“海协会”(1991年12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交流协会成立)。海协会与海基会(两会)在成立与交往的初期,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很难就一个中国原则问题的表述与立场达成共识,也无法签署一个基本的政治框架协议。在此背景下,双方通过相互妥协、让步,于1992年11月创造性地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双方“以口头方式各自说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这一协商成果即被称为“九二共识”。这一共识的达成与确认是非常特殊的,没有书面协议,没有签字,只有两岸两会往来函件为证。

  正是这一共识的达成,揭开了两会商谈的历史进程,并在此指导下签署了相关协议,特别是为历史性的“汪辜会谈”的举行创造了政治条件,更为日后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受岛内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

  在两岸政治关系妥善解决之前,两会肩负着处理两岸事务性商谈的重要功能。由两会协商所达成的“九二共识”,自然就成为两会协商与互动的重要政治基础。

  可是在李登辉执政后期,一个中国与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主张受到严重挑战,“台独”分裂思想开始萌芽。为阻止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参加在台北举行的第三次“汪辜会谈”,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了“特殊两国论”,导致汪道涵会长访台计划流产,两会协商中断,两岸关系发展受到重大冲击。

  随后,岛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000年,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为台湾的新领导人,标志着“台独”政党上台执政。陈水扁上台执政后,在美国的压力下宣布了“四不一没有”(不宣布独立、不更改“国号”、不推动两国论“入宪”、不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的政治承诺,也一度有意倾向认同“九二共识”,可是在时任“陆委会”主任蔡英文的强势阻挠下,改变了态度。陈水扁甚至公开表示1992年两岸达成的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攻击“九二共识”是“卖台”。尤其是在执政中后期,陈水扁大搞“去中国化”、“台湾正名”与“公投制宪”等“台独”活动,不仅使得两会协商机制无法运行,两岸关系也陷入新的对抗与危机之中。

  而国民党在2000年失去政权后,对权力结构进行了大改组,李登辉被赶出国民党,连战成为新的领导人。连战出任党主席后,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调整,逐渐扬弃了李登辉的“台独”分裂路线,重新承认了“九二共识”。2005年,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开启了大陆的“和平之旅”。胡锦涛与连战举行了重要会谈,并发布了“新闻公报”,共同提出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促进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速恢复平等协商,就双方关心和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推进两岸关系良性健康发展”。国共“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发表,重新确立了“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国民党的重新执政创造了政治条件。

  在2008年的台湾“大选”中,代表国民党参选的马英九获胜,台湾岛内的政治格局再次发生重大变化。由于马英九采取了认同、坚持“九二共识”的立场,使得因李登辉“两国论”而中断近十年的两会得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接触与协商。在短短四年多时间内,两会举行了一系列事务性、经济性会谈,尤其是两会负责人先后举行了八次重要会谈,总计签署了涵盖经济、卫生、核安全、海关等18项协议,取得了重大成果与成就。实践证明,“九二共识”成为两会是否能够协商、谈判与签署协议的重要政治基础。

  反对“台独”是维护“九二共识”的重要任务

  坚持“九二共识”的另一核心价值是反对“台独”,维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框架。

  然而,台湾岛内的民进党、台联党等“台独”分裂势力却不断否定与攻击“九二共识”,并提出“九六共识”(吕秀莲)、“零五共识”(谢长廷)、“台湾共识”(蔡英文与苏贞昌)等。其实,这些主张只是民进党内部政治人物的个人政治主张,没有经过党内讨论与协商,也未获得泛蓝阵营的认同,更没有与大陆协商,不可能成为两岸的“共识”。

  民进党等绿营势力之所以提出种种其他共识,核心是要否定“九二共识”,否定一个中国原则,顽固坚持两岸“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如果民进党继续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不承认“九二共识”,不仅使得民进党与大陆的关系难以改善,无法实现良性互动,而且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存在重大的政治风险。一旦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由于其采取不承认“九二共识”的立场,两岸就失去了既有的政治互信基础,两岸两会协商的政治基础也将不复存在,两会的协商机制将会再告中断,两岸关系将会重新陷于困境。

  防止“九二共识”差异的扩大与异化

  大陆不仅要与否定、反对“九二共识”的民进党等绿营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而且还要纠正国民党在“九二共识”问题上存在的偏差。台湾执政的国民党虽然承认“九二共识”,并将国共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核心思想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纳入国民党政纲,但在“九二共识”的认识问题上一直存在严重偏差甚至曲解,如果不能正视或有效纠正,可能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两岸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或国共的认知,有重要一致或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共同认知之处一是“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差异之处在于台湾方面认为“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意涵采取口头各自表述”,简称为“各自表述”;大陆方面则是强调“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协商,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简称为“一中不表”。这一差异就留下了后遗症。在“九二共识”达成后,尽管两岸关系获得一定突破,但马当局不是简单地使用“九二共识”,而是不断强调“九二共识,各自表述”;不是强化两岸或国共两党及两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而是强调两岸对“一个中国内涵”表述的分歧。这与马当局一直强调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政治立场是一致的,实质是要大陆公开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事实,有主张“两个中国”的政治倾向。特别是马当局近年来不断强调“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的命运由2300万人民来决定”及“捍卫国家主权”(对象则是直指大陆),而且常常将“中华民国”与“台湾”等同,已严重脱离了“九二共识”对一个中国原则与国家统一的主张,这是非常危险的政治论述,可能使“九二共识”发生异化。

  两岸或国共两党维护“九二共识”的可行做法是坚持“两岸一中”的“九二共识”这一核心思想与价值,在现阶段或事务商谈中不讨论、不涉及一个中国的内涵,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留下足够的战略空间。

  应强化“九二共识”国家统一的政治主张

  “九二共识”不仅仅强调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且均强调“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然而,多年来,两岸在论述“九二共识”时,却仅仅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忽视了对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论述,甚至大陆一些学者在对“九二共识”20周年的回顾与反省中也很少谈论这一点,这是一种严重失误与偏差。

  两岸两会在达成“九二共识”的过程中,台湾海基会在1992年10月30日所提供的口头表述方案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而大陆海协会在同年11月16日回复海基会的口头表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同年11月3日,台湾海基会发布的新闻稿也明确写到,“惟海协会在本次香港商谈中,对一个中国原则,一再坚持要有所表述,本会经征得主管机关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可以接受。至于口头声明的具体内容,我方将根据‘国家统一纲领’及国家统一委员会本年八月一日对于一个中国涵义所作决议,加以表达”。这是涉及“九二共识”的重要历史文献。可见,“九二共识”不只是简单地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是明确了两岸的共同目标是“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其历史价值与政治价值是包括了维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追求国家和平统一与反对“台独”的重要思想内容。因此,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海峡两岸在强调“九二共识”的同时,需要更多地强调两岸共同追求国家和平统一这一重要内容与主张。


相关文章

  • 学习六中全会关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心得体会
  • 学习六中全会关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心得体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如何创新社会稳定理念,化解社会矛盾 ...

  • 六中全会学习体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如何创新社会稳定理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

  • 六中全会学习心得-稳定篇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如何创新社会稳定理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建 ...

  • "以人为本"的重大意义
  • 进一步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09-08-25 08:09 点击: 次 来源:${curArticle.source}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自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以人为本& ...

  •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
  • 北京共识 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调查论文,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 ...

  • 怎样看待"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 怎样看待"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听京沪经济学家吴树青与程恩富的对话 人民网记者 田泓 2005年06月16日07:2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华 ...

  •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闭幕辞
  •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闭幕辞 (二〇一六年九月五日,杭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6日 01 版) 各位同事: 我们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围绕会议主题和重点议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果 ...

  • 两岸关系迈向"深水区"
  • 7月28日,以"深化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为主题的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哈尔滨开幕,成为今年两岸交流合作的又一次高峰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论坛并讲话.7月29日下午,论坛在哈尔滨闭幕.这次论 ...

  •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 作者:王毅 求是 2003年05期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这既是对迄今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又为我们在新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