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流程

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实验时间】2013年9月4日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制作材料】各种材料的橡皮泥。

【制作步骤】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状,代表地核。

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在再保卫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温馨提示】

1、注意各个橡皮泥圈层的厚度

2、可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剖面,以便观察

【整理器材】把橡皮泥分类整理存放备用。

二、模拟火山喷发试验

【实验时间】2013年9月9日

【实验目的】

通过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探究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实验器材】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 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观有什麽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沿洞口四周外溢。

实验结论】

火山成因推想:地壳深处的物质被高温熔化成岩浆,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温馨提示】

1、土豆泥不能稀软,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2、不要让学生用手触加热过的番茄酱,以免烫伤。

【整理器材】把废物放进废物桶,器材归位放置。

三、地震模拟实验(演示)

【实验时间】2013年9月11日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步骤】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结论】地震的危害性很大。

【整理器材】器材归位。

四、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时间】2013年9月11日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器材做地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验器材】3—4条颜色不同的毛巾、竹片。

【实验步骤】

1、把每条毛巾纵向叠两折或三折,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 2、双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把它们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两手握住竹片的两端,同时用力将竹片逐渐压弯,直到断裂,体会感觉。

【实验现象】毛巾挤压产生褶皱,竹片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

地震成因推想:地层在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会像毛巾层一样发生褶皱岩层褶皱厉害了就像竹片一样断裂,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

【温馨提示】

1、弯曲的竹片不能离眼睛太近,以免伤了眼睛。

2、弯曲的竹片也不能离同学太近,以免伤了同学。

【整理器材】把废竹片放进废物桶,把毛巾还原归位放置。

五、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实验时间】2013年9月13日

【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

【实验步骤】

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挑出棱角分明的砖块。

2、把挑出的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麽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碎砖块没了棱角,变成了圆形的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温馨提示】

1、用锤子敲砖时要让学生注意安全。

2、不要让学生猛力摇晃瓶子,以免毁坏瓶子伤人。

3、大口玻璃瓶也可让学生自备。

六、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时间】2013年9月13日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认识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精神和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快板岩、烧杯、凉水。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小块板岩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

2、把石头烧红后,迅速放在凉水中。

3、如此反复几次,观察板岩有什麽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一块块的小碎屑掉下。

【实验结论】

温度变化能使岩石产生裂缝,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温馨提示】

1、要正确使用酒精灯,同时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烧热石头。

3、凉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整理器材】

把碎岩石放进废物桶,把废水倒进水槽,仪器归位,擦净桌面。

七、滴水穿石模拟实验

【实验时间】2013年9月13日

【实验目的】通过研究水滴的力量,让学生了解水流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实验器材】黑色手工纸、面粉、滴管、烧杯、水、米尺。

【实验步骤】

1、在黑色手工纸用面粉堆成三堆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从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观察面粉有什么变化。

3、用米尺量出每次滴水的高度和面粉溅落的范围直径,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面粉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起。

【实验结论】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越大。

【温馨提示】

1、水滴的大小尽可能保持一致。

2、每一次实验都要记下两个数据:水滴下落的高度和面粉溅落的范围直径。

【整理器材】

把湿的面粉放进废物桶,干面粉集中起来备用,器材归位放置。

八、水的冲击力模拟实验(演示)

【实验时间】2013年9月20日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模拟水流的力量试验,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原因。

【实验材料】托盘、沙子、碎石、草皮、水、喷壶。

【实验步骤】

1、用沙子、碎石、等在托盘上堆起土堆、平原、峡谷、草地等造型。

2、用喷水壶洒水,观察草皮、沙子、碎石、和水的运动变化。

【实验现象】沙子被水冲走,碎石被水冲干净。

【实验结论】

水流可以产生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改变地表形态。

【温馨提示】

1、实验用的沙子要提前用水湿润。

2、喷洒水的高度、水流的大小必须保持一致。

3、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整理器材】

把沙子、草皮、碎石清理干净,托盘、喷壶放置有序。

九、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实验器材】空纸盒、橡皮筋、小鼓、豆粒、音*、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用槌敲音叉后,迅速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 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温馨提示】

1、用手拨动橡皮筋时不要用力过猛。

2、要轻敲鼓面,避免用力过多敲坏鼓面。

3 、不要把音*放入水中,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整理器材】仪器归位,放置有序。

十、声音的传播

【实验时间】2013年9月25日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玻璃钟罩、抽气机

实验步骤: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把闹钟放在真空的玻璃钟罩内是否能听到声音。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听到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在水槽中;将耳朵贴在水槽上,你能听到声音吗?

实验现象:除了在真空玻璃钟罩内听不到声音外,其余都能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注意事项:将耳朵贴在桌子上时,要堵住另一只耳朵,一定不能用力敲击桌子,以免损伤耳朵。

十一、制作简易电话

实验材料:棉线、火柴、纸杯

实验步骤:

1、在纸杯底上打一个小孔,将棉线由此小孔穿过,在杯内一端的棉线捆一根火柴棒。

2、棉线的另一端如上法穿过一个纸杯。

3、一个同学对着纸杯说话,另一个同学把另一个纸杯贴在耳朵上。看能否听到声音。

实验现象: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

注意事项:活动时,将棉线拉紧。

十二、 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时间】2013年9月28日

实验材料:纸筒、橡皮膜、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步骤 :

1、纸筒去底当外耳道;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绷紧后固定,当做鼓膜;把火柴棒固定在橡皮膜中央。对着镜子说话,观察火柴棒的变化。

2、将橡皮膜扎破,在对着镜子发出声音,观察火柴棒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棍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棍跳动。

注意事项:橡皮膜一定要绷紧。

十三、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时间】2013年10月9日

【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验器材】小鼓、碎纸屑、、锯条。

【实验步骤】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轻巧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3、把锯条放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约三分之一,用一只手把锯条压好,另一只手去拨动锯条的末端,听锯条发出的声音。 ,

4、再把锯条伸出约三分之二,再拨动,再听声

【实验现象】

1、响度小,纸屑跳动低;响度大,纸屑跳动高。

2、锯条伸的短,音调高;锯条伸的长,音调低。

【实验结论】

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温馨提示】

1、敲小鼓时不要用力过猛。

2. 强调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让锯条划伤。

【整理器材】

把碎纸屑放入废物桶,小鼓、锯条放置有序。

十四、 制作观星箱(第12课 秋季星空)

【实验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实验材料: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实验步骤 :

1、将盒子去掉盖,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用胶带固定。

2、在盒底挖一个小洞,作为观星孔。

注意事项:放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并固定。

十五、木材特点的实验

【实验时间】2013年11月8日

【实验目的】能通过实验对木材的特点进行探究。

【实验器材】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小灯座及灯泡、电池及电池、盒导线、水槽。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烧木材,观察那种木材更容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软硬程度。

4、将它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木材的沉浮现象。

5. 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简单的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亮。

6、和其他物品比轻重。

【实验现象】

1、大部分木材易燃。

2、木材有花纹(年轮)。

3. 木材软硬程度不同。

4、木材有沉有浮,沉少浮多。

5、干木材不导电,湿木材能使小灯泡稍微发红

【实验结论】

木材容易燃烧,有花纹,软硬程度不同,有沉有浮,比锤子轻。

【温馨提示】

1、刻木材时让学生注意安全。

2、提醒学生注意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方法。

3. 和其他物品比轻重时一定要同体积。

【整理器材】

把废水倒入水桶,把木材放入废物桶,其他器材有序归位

十六、纸的吸水性试验

【实验时间】2013年11月13日

【实验目的】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纸的吸水性能。

【实验器材】各种不同的纸、胶水、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各种纸条依次粘在尺子上。

2、在水槽中装入少量的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中,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观察纸的吸水情况。

【实验现象】表面粗糙的纸张水渍高。

【实验结论】

表面光滑且较硬的纸吸水能力差,表面粗糙且较软的纸吸水能力强。

【温馨提示】

1、要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

2各种纸可发动学生找寻。

【整理器材】

把废纸和废水放入废物桶,其他器材整理归位。

十七、研究陶瓷特点的实验

【实验时间】2013年11月15日 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电珠、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等

实验步骤: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软硬。3、放入水槽,看浮沉。4、放入热水,看是否传热。5、把陶瓷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6、从高处扔下,看是否易碎。7、用陶瓷碎片切纸。

实验现象及结论:陶瓷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

注意事项:不要让碎片划破手。

十八、 金属特点的实验

【实验时间】2013年11月18日 【实验目的】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试验,从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实验器材】铁、铜、铝、小刀、导线、电池、小闸刀、酒精灯、放大镜、砂纸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

【实验步骤】

1、把铁、铜、铝分别放在火上烧,观察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铁、铜、铝的硬度。

3、把铁、铜、铝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过一会儿用手触摸,感觉热不热。

4、用放大镜观察金属的花纹,用砂纸打磨金属观察其光泽。

5、把金属联入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亮。

6、让金属从高处落下,观察是否容易碎,

【实验现象及结论】。

金属不易燃,多数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

【温馨提示】

1、有些金属较软,这些要让学生了解。

2.进行安全教育。

十九、 研究玻璃与塑料的实验

【实验时间】2013年11月22日

实验材料: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

2、分别透过玻璃和塑料看书上的字。

3、让玻璃和塑料在同一高度落下。

4、用镊子夹着玻璃和塑料在火上烧

实验现象:玻璃比塑料重、透明度好、易碎、不易燃烧。

注意事项:小心碎玻璃扎到手。

二十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实验时间】2013年11月25日

实验材料:温度计、支架、棉纱、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浸入水中,记录这时的温度。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注意事项:水温要接近室温,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温度计液泡。

二十一、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实验时间】2013年11月25日

实验材料:瓷盘、湿巾、支架、酒精灯、火柴、水。

实验步骤:

1、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观察哪个蒸发的快。

2、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展开,一块折叠两次,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3、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放在阴凉处,一块放在通风处,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加快蒸发。

注意事项:要通过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二十二、给水加热水温的变化

【实验时间】2013年11月29日

实验材料:铁架台、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彩笔、表

实验步骤:

1、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放一个盛水的烧瓶。

2、吊一个温度计,使液泡刚刚浸入水中。

3、用酒精灯加热,记录水温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水的温度在不断增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很快从水面冲出。当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水不停翻滚,不断减少,水的温度不再上升。

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不要触到烧杯壁和杯底,且要完全浸入水中。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二十三、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实验时间】2013年12月4日 实验材料:两个玻璃杯、两块玻璃片、酒精灯、铁夹、火柴、热水

实验步骤:

1、把两个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

2、将其中一块玻璃片用酒精灯均匀加热。然后将两块玻璃片同时盖在烧杯上。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热玻璃片上不会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注意事项:使用同样多的热水,同时盖玻璃片。

二十四、测定水的冰点 【实验时间】2013年12月9日

实验材料:大烧杯、试管、温度计、冰块、食盐。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内放入冰块,倒入适量浓食盐水。

2、把装有一小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中。

3、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温。

实验现象及结论: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水结冰时的温度为零摄氏度。这就是水的冰点。

注意事项:特别记录结冰时的温度。

二十五、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时间】2013年12月13日

实验材料:烧瓶、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碟子。

实验步骤:

11

1、在烧瓶里装1/3的水,用橡胶塞塞住,装在铁架台上;另一个铁架台上倒放一个烧杯,玻璃弯管出口正对烧杯。

2、用酒精灯加热烧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瓷盘底部滴出的水滴就是雨。

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二十六、模拟露的形成

【实验时间】2013年12月13日 实验材料:毛巾、不锈钢杯、碎冰块。

实验步骤:

1、将碎冰块倒入不锈钢杯。

2、下面放上一块湿毛巾。静置一段时间。

实验现象及结论:杯壁外挂满了小水珠,这就是露。

注意事项:要把不锈钢杯外表擦干净,将随冰块倒入杯内,至杯子的1/2处,掺入适量冷水至2/3处。

二十七、 模拟霜的形成

【实验时间】2013年12月13日

实验材料:冰、水、食盐、深色搪瓷杯、毛巾

实验步骤:

1、先倒半杯冷水,在加入冰块

2、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待食盐溶化后在测定杯内的温度

3、将搪瓷杯放在是湿毛巾上,观察杯外壁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杯的外壁有一层白色粉末出现,这就是霜。

注意事项:擦净杯外壁上的水再加入适量的冰块。

12


相关文章

  •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演示实验2个 分组实验10个 实验1: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步骤:(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 ...

  •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一.课标要求 青岛版(科学)教材把活动准备作为一大模块单独出现,具有独特的意义,这一模块是课前学生根据本课的探究内容,自己进行有关准备的一个活动过程.要求学生带着思考自己去探究,这样上课交流的时候,孩子们真正是有话要 ...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 所教四年级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0多人。这些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的学习。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 ...

  •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 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二.教学准备: 1. 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 ...

  •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组成. 2.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里的(植 ...

  •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 岭子镇中心小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 出题人:孙鹏飞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填一填.(23分) 1.分类时,首先要确定 . 不同,分类 的结果就不相同.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常用的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叫 ,单位 ...

  •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太阳]教学设计
  • <认识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 ...

  •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 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1. 我们的食物有哪些?答:我们的食物主要有蔬菜.水果.大米.白面,肉.蛋.奶.油等. 2. 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哪里?答: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和菌类(微生物). 3. 食物按味道可分为几类?答:食物按味道可分 ...

  • 物理: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悟"
  • 作者:孔凡玲  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中心组成员.青岛第二十八中学物理教师 八年级课标首要要求是建立学习兴趣 孔凡玲老师介绍,八年级上册教材安排的内容包括: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都比较容易,稍有难度的是第一章的机械运动和最后一章的密度知识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