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历年试题

新闻理论部分:

华中师范大学

二○○六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新闻学 研究方向:新闻学各方向

考试科目及代码:新闻理论(323) 考试时间:元月15日上午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发展新闻学

2、舆论

3、受众定位

4、大众传播

5、“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新闻与生俱来的特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徳弗勒的传播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前者______________的缺点,明确补充了_____________的要素、环节和渠道,同时还拓展了

___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请对新闻本源、新闻来源与新闻起源分别作出解释。

2、新闻与宣传有什么不同?

3、社会主义新闻媒介有哪些基本特点?

4、为什么说受众对传播活动有监督控制的权力?受众行使这种权力的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联系实际,谈谈新闻媒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其功能。

2、谈谈你对“作为‘市场的受众”这种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华中师范大学

二○○七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新闻学 研究方向:新闻学各方向

考试代码及名称:新闻理论(617) 考试时间:元月21日上午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新闻价值

2、新闻党性

3、新闻道德

4、多媒体

5、热媒体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闻理论范式革新的第一种历史序列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所构成。

2、新闻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传播过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特点。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客观性可以用新闻真实性加以验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仿佛在西方新闻自由观念中有所谓“思想的自由市场”一说,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3、请用图示方式描述施拉姆等人提出的传播过程循环模式,并把它与直线模式作比较分析。

4、请对拟态环境作简要说明。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2006年11月9日,国家光点总局在成都召开“全国广播电视抵制低俗之风工作会议”,决定对全国电视荧屏上的低俗内容进行整治,整治范围包括栏目剧、方言剧、综合文艺节目和谈话节目。这是继涉案、戏说题材的电视剧先后被清理出荧屏黄金档后的又一次大动作。对此,人们议论纷纷。你持什么观点?请展开论述。

2、简述西方传播学中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以及它们在方法论、社会观、传播观上的分歧。

华中师范大学

二○○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院系:文学院 招生专业:新闻学 传播学

考试时间:元月20日上午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14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新闻专业主义

2、新闻自律

3、“休眠效果”

4、知晓权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西方新闻理论著作里,“独家新闻”被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新闻真实性的基本特征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3、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几种主要受众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进行的》一文中提出一个新的传播过程模式,称为_______________;由于它更多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特点,所以作者在同一文章中又提出了另一个模式,即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谈谈新闻舆论的基本功能。

2、为什么说新闻客观性并不等同于新闻传播者的客观态度?

3、简述西方大众社会理论关于“大众”的观念。

4、简述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墨西哥《千年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传媒——世界第二大力量》的文章,其中有这么几句话:“当今社会,真与假有了新的定义:凡是媒体说真的就是真的,就算是假的也变成了真的;反之,凡是媒体说是假的就是假的,就算是真的也变成了假的。我们的文明社会怎

么会陷入如此混乱的局面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

2、谈谈如何发挥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华中师范大学

二○○九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院系:文学院 招生专业:新闻学 传播学

考试时间:元月10日上午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社会责任论

2新闻时新性

3警钟效果

4媒介

二,填空

1新闻真实的集中表现形态

2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又叫做

3传播批判学派的几种类型

三,简答

1简述受众认知期待的二重性

614 新闻理

2简述新闻价值的特性

3结合现今出现的青少年的网迷现象,谈谈你对容器人这个概念的理解

4谈谈你对电子乌托帮思想的看法

四,论述

1结合实际谈谈胡锦涛所述的:新闻要以人为本,新闻报道要吸引力,感染性。对此你有何理解

2简述沉默的螺旋的三个理论命题,并以此谈谈大众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中外史部分:

华中师范大学

二○○六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新闻学 研究方向:新闻学各方向

考试科目及代码:中外新闻史(441) 考试时间:元月15日下午

一、 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9世纪30年代以后20世纪以前,代表性的无产阶级报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________________。

3、邹韬奋创办的主要报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中国古代非法的民间报纸是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纽约论坛报》

2、《论出版自由》

3、《中国日报》

4、王韬

三、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 明治政府为刺激日本新闻业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2、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实践的主要内容。

3、 试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4、 简述《解放日报》的改版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你如何理解《泰晤士报》的风格的变化。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报刊?它们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哪些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

二○○七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院系、招生专业:新闻学 传播学 考试时间:元月21日下午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中外新闻史(431)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时务报》的主笔是_________,《循环日报》的主笔是__________。

2、中国古代的合法民间报纸是_______________。

3、《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_________。

4、19世纪4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主编或参编的重要报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哈瓦斯通讯社

2、《北极星报》

3、台湾“报禁”

4、《向导》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上海商业报纸的发展。

2、简述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

3、简述世界新闻事业的几种体制及其特征。

4、简述《美国之音》对外宣传的几个历史阶段及主要宣传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欧美早期大众化报纸的成功实践,谈谈你对大众化报纸的独立性的理解。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思想之比较。

华中师范大学

二○○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院系:文学院 招生专业:新闻学 传播学

考试时间:元月20日下午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34 中外新闻史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澳门的________是中国领土上最早出现的外文报刊。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一报一刊是_________、__________周刊。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新闻传播的新现象有:黄色新闻的兴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产阶级报业的发展,等等。

4、大众化报纸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二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四_____________。

5、《中国教会新报》后更名为_____________。

6、《大公报》的主笔是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中俄通讯社

2、“开元杂报”

3、《俄国财富》

4、世界新闻新秩序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新时期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争论。

2、简述五四时期副刊的变革。

3、通讯社的出现给世界新闻传播业带来哪些变化?

4、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新闻出版业所受到的控制。

四、问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析中华民国成立前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2、结合美国之音的历史谈谈你对“对外宣传”的理解。

华中师范大学

二○○九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院系:文学院 招生专业:新闻学 传播学

考试时间:元月10日下午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34 中外新闻史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写出日本当代的五大报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________。

3、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开始于____代。

4、国民党的三大新闻机构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北京大学新闻研究学院

2、葵丑报灾

3、笛福

4、托马斯

三、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无产阶级报刊产生的历史,并列举有代表性的无产阶级报刊

2、简述文化大革命时期报刊的经验和教训

3、简述二战前后法国报刊的前后变化

4、简述前苏联报刊经历的几个阶段以及特点

四、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美国所发动的掏粪运动的影响

2、五四时期报纸刊务的改革

新闻学——名词解释

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

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其本来面目。

19、新闻实践——是以某种客观事实为新闻传播或接受对象的活动。

20、新闻时新性——指新闻事实在被及时传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鲜特征。

21、新闻时宜性——指新闻事实得以传播的最佳时间。即为了产生最好的效果,新闻传播主体根据受众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选定的宜于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时机。

22、独家新闻——指那些新的、独自占有的,及时播发之后能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新闻。

相对独家新闻——即时间差新闻,指抢先或者首次播发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绝对独家新闻(01考)——即非时间差新闻,指那些事实被掩盖着,不经记者发掘,很难公之于世的新闻。

23、瞬态新闻——指于快速传播中产生的新闻,具有时宜性强,时效

性突出的特点,其所蕴含的“报道时机”稍纵即逝。

24、新闻自由(98、00考)——就是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自由,它包括采访、编辑、传送、评论和收受等方面的自由。

25、新闻党性(98、07考)——是新闻传播者站在所属阶级或正当的立场上,去从事收集、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的新闻活动。

26、新闻党性原则(03考)——是新闻传播者在从事一切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循的所属阶级或政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方面的原则。

27、新闻道德(98、00)——是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也是新闻传播者的行为准则或规范。

28、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对其自身所实行的道德约束。

内心信念——是一种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自己行为的是非、美丑、善恶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

新闻自律组织——是以新闻界权威人士为主体的新闻评议机构。

社会公德——指人们在交往中应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它反映的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29、新闻行为——指新闻传播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时的所作所为。

30、境遇道德论——又叫境遇决定行为论,指因特殊情况的需要或正当的理由,新闻传播者可以随时违反某种新闻道德准则。

31、绝对主义道德论——新闻传播者不可稍加背离新闻道德的准则,即使特殊情况的需要、有正当理由也不能放松对新闻行为的道德约束。

32、反强制主义道德论(01考)——否定一切新闻道德准则,认为

新闻行为的发生时随机的、自由自在的、不可预料的。

33、新闻舆论——是舆论主体借助于新闻传播媒介和方式对舆论对象所表缪那个的共同意见。

34、舆论(04、06考)——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35、新闻宣传——通过报道和解释新闻事实向受众灌输某种观点,并劝导他们接受这种观点。

36、连续报道——对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作多次有序的报道。

37、深度报道(01、02考)——它是一种新闻样式(或新闻体裁),其基本特点是在全面报道某一新闻事实的同时,加进新闻背景,并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揭示其产生的原因或发展趋向。

38、新闻信息——是通过新闻传播者所反映的变化着的新闻事实的特征或差异性。

39、新闻可读性(98考)——是指新闻能够吸引读者去阅读或便于顺利阅读的那种特性。

40、阻抗——是阻碍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接受主体在认识和理解新闻事实上取得一致性意见的干扰因素。

主观性阻抗——指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接受主体间在心理—生理方面的差异,即二者的记忆痕结构不一致,它与新闻的可达性相联系。 客观性阻抗——指新闻载体成为阻碍新闻事实顺利传播的干扰因素,它与新闻的易受性相关。

41、新闻趣味性——指新闻具有情趣和意味的那种特性。

42、新闻价值(07考)——是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客观素质或属性的功能适合自身需要所作出的肯定性评价。(注: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不同,新闻的价值是指新闻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不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考虑的仅是新闻是否能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问题,并不考虑新闻的社会效果问题。把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是把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混为一谈。)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43、受众(05考)——在传播学上,它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它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44、受众期待——是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主观愿望。

受众认知期待——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以认知形式反映自己的意识指向。

受众情感期待——是手中在接受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以情感形式反映自己的意识指向。

45、受众动机——是新闻受众之所以接受新闻事实的诱因,是新闻受众参与新闻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46、硬新闻——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其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并且报道应尽可能的准确,信息尽可能的量化。

47、软新闻(05考)——指那些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48、受众定位(05考)——即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其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49、新闻指导性(00考)——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来说,新闻的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

50、新闻选择——即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它是对事实的选择。

51、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52、媒介生态环境——指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子系统也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即媒介生态环境。

传播学——名词解释

(一)重要概念

1、传播(05考)——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架子花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3、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4、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是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5、传播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6、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7、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8、内省式思考——是一种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9、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岩原勉认为,“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0、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1、组织传播——是指围绕相应的组织目标,在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以达到组织关系协调的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组织外传播。

12、大众传播(06考)——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

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其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3、信息环境——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4、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非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5、传播制度——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16、大众传媒——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因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顾把它们成为大众传播者或大众传媒。

17、受众(05考)——大众传播中的受众是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最直观的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

18、传播效果——在传播学领域,传播效果具有双重含义:第一,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因其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第二,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19、意见领袖(06考)——由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提

出,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任务,他们作为媒介信息或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20、舆论(06考)——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21、把关人——也称守门人,由传播学先驱卢因最先提出此概念。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

22、监督批评权——是受众享有的三大基本权利之一,具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受众有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二是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23、两级传播(06考)——是传播学先驱拉扎斯菲尔德在20世纪40年代进行的著名的伊里县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认为媒介信息不实直接到达受众的,二是通过舆论领袖的过滤和加工后到达与舆论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即形成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再到手中的传播过程。

24、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合意义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揭示的是传播这一社会过程的一个基本概念。

25、共通的意义空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意义的共同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者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26、热媒介(07考)——传递的信息比较明确,受者不需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

27、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28、传播流——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过程。

29、刻板成见(04考)——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物的价值评价或好恶感情。它可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对新事物的接受。

(二)次重要概念

1、社会信息——指的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它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通畅,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

3、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间的的隔阂等。

4、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5、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6、符号解读——即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与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7、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者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或交流的精神内容。

8、象征行为——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者思想感情的行为。

9、编码——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即大众传播中,其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10、解码——即把接收到的符号或者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11、象征符——是一种由其解释着产生的符号,作为与之同义的某个别的符号的替代品,它不仅从形式上讲是一种替代物,而且从内涵上讲由于具有“意义”而获得一种解释。

12、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13、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14、自我表达——即传播者将自己的心情、意志、感情、意见、态度、考虑以及地位、身份等向他人加以表达的活动。

15、群体——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16、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7、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它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

18、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19、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20、群体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21、群体感染——指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22、信息环境——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最主要的营造着。

23、“电视人”——由日本学者林雄二郎提出,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它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因收看的环境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

幕的狭小空间中进行,使得他们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24、“容器人”——由日本学者野牡提出,指在大众传播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内心犹如“罐装”的容器,孤立、封闭。

25、充欲主义——指电视唤起和引发了热门的欲望,刺激了人们对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

26、国际传播——日本学者生田正辉将其定义为“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27、信息主权——指在现代社会,信息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国家对信息必然享有保护、管理和控制的权力。

28、逆反心理——指受众对外来的威胁到自己态度体系的信息有一种抑制心理,一般有五种形式:对外来信息不予理睬;驳斥外来观点;故意歪曲外来观点;贬损信息来源;需求社会支持;从众心理。

29、从众心理——指受众在传播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在认识、行为和观点等方面发生与群体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变化。

30、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成员从群体活动中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


相关文章

  • 北师大科学试题
  •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学校:沿河街小学 命题人:王素珍 年级:三年级 学科:科学 9.把固体从液体里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 )( ) ( )( ). 10.你知道的风向有:( )风( )风( ...

  • 北师大一年级二册第一单元月考试题
  • 一年级月考试题 一.填空(20分)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2)(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25. (3)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个位是5的两位数有( ).( ).( ).( ):十位是5的两位 ...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é rì huān xiào zhēng yuè h ù k ǒu huān qìng ( ) ( ) ( ) ( ) ( ) tuán yuán huā dēng jīn ...

  •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一.拼音识字王国. 2.读一读,连一连. 姹 峦 缘 郁 绽 滔 弦 yuán chà luán xián tāo yù zhàn 3.读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 (1)弟弟长 ...

  •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整式的运算测试题
  • 整式的运算测试题 (时间60分钟)(120分) 一. 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ab的次数是5 B.22xy2x不是整式 3 C.x是单项式 D.4xy33x2y的 ...

  • 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评价研究所
  • 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评价研究所 2010年高考预测分析暨一轮复习备考(免费)培训会 通 知 各地市教研室.各中学(高中部): 2010年高考是我省实施新课程以来的首次高考,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陕西省教育厅在< ...

  •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 必修3分课汇总(北师大版) 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1.(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 ...

  • 北师大考研经验·
  • 一.各位兄弟姊妹们,你能行的. 你会说 "不行,我是外校的,希望不大", 你会说 "不行,我是跨专业的,希望渺茫", 你会说 "不行,我是来自很差学校的,看来是重在参与了".告诉你 ...

  • 新北师大版八下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
  •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在△ABC中,AB=AC,∠A=44°,则∠B=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则顶角是度. 3.如图,AB=AD,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判 ...

  • 天津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怎么样
  • 天津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怎么样? 天津师大教育硕士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就业渠道广阔,就业机会多.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硕士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 就业方向:全国高校.高职.中职.高专.中专里做教师.行政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