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实 习 报 告

学 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 级:地质工程08-3班 姓 名:王金路 学 号:[1**********]7

指导教师:王素玲 陈江峰 冯有利 潘结南 日 期:2011年9月23日

目 录

前 言 ........................................................................................................................................................ 2 1自然地理及地貌概况 ........................................................................................................................... 3 1.1 气象、水文 .................................................................................................................................. 3 1.2 地形、地貌 .................................................................................................................................. 3 2 区域地层 .............................................................................................................................................. 5 3 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 7 3.1 地质构造 ...................................................................................................................................... 7 3.2 新构造运动 .................................................................................................................................. 9 3.3 区域地震活动 .............................................................................................................................. 9 4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9 4.1 含水层组及富水性 ...................................................................................................................... 9 4.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1 4.3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12 4.4 地下水资源概况 ........................................................................................................................ 13 5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 13 6 高新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14 6.1 含水层组划分及特征 ................................................................................................................ 14 6.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4 6.3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地质特征 .................................................................................................... 15 7 高新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 15 7.1 分析场地的稳定性 .................................................................................................................... 15 7.2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 16 8 结 论 .................................................................................................................................................. 16

前 言

1.实习任务

1).了解实习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 2).实习区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括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2.实习目的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大一、大二所学的普通地质学、岩石学、水文地质学基本原理、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等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学会典型水文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各种地质及水文地质图件、实习报告的编制方法,并要求学生熟悉水文地质填图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水文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 3.实习内容

1).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2).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侵入岩,并能掌握岩石(尤其是碎屑岩及侵入岩)手标本的描述。

3).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斜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5).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特征。

6).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 4.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底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

2).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3).能够对实习区汇水条件进行分区、划分含水岩组及隔水层,分析实习区的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掌握专门水文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现象的描述、测量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编制实际材料图、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柱状图、综合水文地质图等主要水文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格式和要求。 5.人员组成

一个班分成四组,我们属于第二小组,一共有7个人。 6.实习路线及时间安排

八月三十日:校内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带队老师分别介绍本次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注意事项以及实习区的自然地理、水文地质及构造情况。 八月三十一日:上午十点节水办参观水文地质模型。

九月一日:上午七点半王老师带队对焦作周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进行踏勘。 九月二日:参观济源第四系冲洪积扇溢出带泉。 九月三日:参观净影风景区河谷地貌

此后我们分组进行实际的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本组实习的填图范围东至塔南路,北至焦作铁路线,南至沙河,西北方向沿焦武路至灵泉陂再沿焦郑高速向东南至沙河。每天小组所有成员集体踏勘,通力协作,实习任务分配如下:

九月七日路线:校塔南路—玉溪路—神州路—怀庆路—怀玉路—世纪大道—民主南路—中轴集团,期间共完成测量点12个;

九月八日路线:校南门世纪大道往西—大北张村南—云台路—世纪大道—西环南路往北—世纪大道与西环路交叉口往西—灵泉陂—西环南路往南—金沙西路—南张闸(沙河)—南海路—秦屯村—秦屯往南至沙河;

九月九日路线:西校门—客运总站南—龙源路—民主南路—韩愈路—大北张

村—九州路(未修,泥泞路)—市造纸厂—焦南监狱—映湖路—西环南路—丰收路—焦武路—南水北调工程—市区;

九月十日路线:针对前三天实际测点的情况,补充本组填图范围内的测点,增大密度,进行扫尾工作。

此次实习,测量井点数量为39个。最后对水质作出相应的分析,实习成果均以图和报告的形式呈现。

1自然地理及地貌概况

1.1 气象、水文

焦作市的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严冬酷冷,盛夏炎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降水量594.4mm,年最大降水量为921.6mm(1965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89.4mm(1981年)。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六、七、八月,这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区内河流有丹河、峪河、西石河、三门河,丹河属黄河水系,其余属海河水系。丹河、峪河为常年性河流,其它为季节性河流。流经市区的河流自西向东依次有普济河、闫河、翁涧河,这三条河流均为排污河。 1.2 地形、地貌

焦作市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北部为太行山区,南部为黄河、沁河冲洪积平原。全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山区地面高程+200- +1790m,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岩石裸露,发育地表岩溶景观,地面起伏大。市区及市区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区,地形略向南、南东倾斜,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地面标高+80- +200m。且对焦作市山门河阶地进行实地测量,并作出剖面图,见附图1。

在长期内外地质营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和冲洪积平原两个一级地貌单元。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山地和冲洪积平原共划分为七个二级地貌单元。分述如下: 1.2.1 山地

(1) 构造侵蚀中山

分布于市区北部山西境内的晋庙铺、柳树口、夺火一带,山体呈北东向展布,标高+1000- +1790m,地形陡峭,沟谷深切,似峰林地貌。组成山体岩性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

(2) 构造溶蚀低山

分布于寨豁、赵庄、西村、黑龙王庙一线以北,地面标高+500- +1000m。地形起伏较大,沟谷深切。组成山体岩性多为中奥陶灰岩,地表岩溶发育,有溶隙、溶沟、溶槽及大型溶洞。

(3) 构造侵蚀丘陵

分布于近山前地带,标高+200- +500m,山顶呈浑圆状,山坡平缓。地表多出露中奥陶系灰岩和石炭—二叠系砂页岩。 1.2.2 山前倾斜平原

分布于山前一带,由季节性河流堆积而成。由坡洪积斜地、冲洪积扇群、扇(间)前洼地和交接洼地组成。

(1) 坡洪积斜地

不连续地分布于市区东北部的方庄、薄壁(见山前地带),有重力和坡面水流作用堆积而成,粘土、碎石、卵石等组成的坡积物呈倒石堆状或围绕坡麓堆积构成坡积群,坡积群相连组成坡积斜地。

(2) 冲洪积扇

在丹河、西石河、三门河、子房沟、翁涧河等河流的出山口处,间歇性暂时洪流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冲洪积扇。不同时期、不同河流的洪积扇重叠或相连,呈带状沿太行山前连成一片。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粘土、卵砾石等。

(3) 扇前洼地

分布于铁路线以南至新河间的朱村—于村—墙南—待王一带,为西石河、翁涧河、山门河洪积扇的前缘地带,地形低洼,地面标高+95- +85m,微向东南倾斜。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夹有砂层。

(4) 交接洼地

分布于新河—大沙河一带,为黄河、沁河的冲积平原和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的交接洼地,由粉质粘土、粉细砂土组成。地势低洼,地面标高+100- +90m,微向东南倾斜。

在山前冲洪积平原中上部,分布有十几座煤矿。采煤引起地表下沉变形,地表形成塌陷坑。据调查,焦作矿区有较大的塌陷坑17个,塌陷面积近70 km2。

2 区域地层

地区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迭系和第四系,见区域地层简表2-1,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表2-1 区域地层简表

1、太古界(Ar)

出楼于山区峪河口、薄壁一带,岩性为中等程度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和混合岩,厚度大于1000m。

2、震旦系(Z)

分布于山区马鞍山水库一带,与下伏太古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浅红、紫红色石英状砂岩,厚度100- 500m。

3、寒武系(E)

出露于丹河、峪河等深切河谷中,与下伏震旦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100- 500m,分上中下三统。下统主要为泥灰岩、泥质灰岩、砖红色页岩和砂岩,中统下部为紫红色页岩、砂岩,中上部为深灰色亮晶灰岩、白云岩,上统是中厚层状结晶白云岩。

4、奥陶系(O)

山区广泛出露于地表,山前倾斜平原区则隐伏于石炭—二叠系地层之下,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整合接触。总厚度500m,分中统、下统。下统出露于深切河谷两岸,岩性为青灰色细晶白云岩和硅质条带或硅质团块白云岩。中统广泛分布于山区,山前倾斜平原区除局部埋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外,大部分埋藏于石炭地层之下,是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厚度约400m。岩性主要是黑色、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

5、石炭系(C)

山区零星出露,山前平原区则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是一套由灰岩、泥岩、页岩组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数层,厚70-90m。

6、二叠系(P)

隐伏于山前平原之下。岩性为砂岩、页岩互层,夹可采煤层。厚度为70-120m。 7、三叠系(T)

未出露,据钻孔揭露,岩性为砂岩、页岩,夹煤层。 8、第三系(R)

地表未出露,据钻孔资料,下部为砾岩、泥岩、砂岩、灰岩互层,上部是粘土、砂砾石互层。

9、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分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1)中更新统(Q2al-pl)

零星分布于近山前地带,上部为坡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粉土,含碎石及钙质结核;下部为松散卵砾石、含砾粘土和粉质粘土等,厚20-88m。

(2)上更新统(Q3al-pl)

广泛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上。由冲洪积黄土状粉土、砂及砂砾石组成,厚5-60m。粉土、粉质粘土中富含钙质结核和小砾石、局部有钙质结核层,柱状节理和大裂隙发育。

(3)全新统(Q4al)

分布于南部黄河和沁河冲积平原上,由浅黄色粉土及砂层组成。厚10-40m。

3 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3.1 地质构造

本区广泛发育了燕山运动以来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迹,断裂构造尤为发育,多为高角度正断层。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地层形成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的单斜式构造形式,倾角为10°-20°,见图3-1。区内主要构造体系轮廓有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工作区地表多被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断裂构造以隐伏构造为主。

图3-1 焦作市区域构造剖面图

3.1.1 东西向构造

主要包括凤凰岭断层和盘古寺—新乡断裂,两条断裂规模大,切割深度较大,早、更新世活动较强烈,并对区域性构造格局和地形、地层分布等有一定控制作

用。

(1)凤凰岭断裂

沿走向大致分为三段,各段活动性略有差异。西石河以西,由近于平行的五条东西向断层组成,断层错断古生界地层,断距小于100m。上新世以来断层落差约250m,局部见有断裂错断晚上更新世—早中更新世地层,表明中更新世前断层曾有过活动。西石河以西至焦作市北,断裂沿山前向东延伸,在地貌上构成山区和平原自然分界。在焦作市以东的平原区,断层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

(2)盘古寺—新乡断裂(焦作段称朱村断层)

是一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区域性断裂,对全区地形地貌、构造格局和地层厚度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断裂分三段:柏山以西,构成山区与济源盆地的分界线,两侧基岩落差700-1000m,沿断层局部见有破碎带,下盘为下古生界地层,上盘早更新世地层被断层错断,中更新世地层无明显变形迹象。有关地质资料证实,该断层活动时代为N2—Q2。自柏山至修武大高村,断裂隐伏于第四系下。大高村东(称董村断裂)断层两侧沉积地层及构造活动均不同,其南是武陟隆起,其北是修武地堑。据煤田物探资料,该断层自古生界以来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正断层活动特征,新生界地层最大断距达800m。该断层现在仍在活动,沿断裂也曾记录到一些小地震活动。 3.1.2 北东向构造

是本区最发育的构造,规模较大的断裂有九里山断层、马坊泉断层和薄壁断层,规模较小断裂更多,有三十九号井断层、王封断层、三号井断层、洗仓上断层等。这些北东向断层将焦作西部地区切割成地垒和地堑断块,焦作东部地区切割成南升北降的阶梯状断块。

九里山断裂为一隐伏正断层,与薄壁断层组成地堑,其间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有关资料显示,该断裂在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更新世是活动强烈。薄壁断层是区内的一条基底断裂,下盘出露太古界、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地层,上盘为上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在晚第三纪时活动比较强烈,近期仍有微弱活动的迹象。1973年10月辉县2级地震和11月修武的2.2级地震与该断裂活动有关。

3.1.3 北西向构造

有平陵断裂和武陟断裂,断裂规模和活动性都次于其它方向断裂。

3.2 新构造运动

本区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主要的表现形式有:

(1)差异性升降运动,即山区强烈上升,平原区不断下降。基岩山区由于强烈上升,基岩裸露,沟谷深切,山坡陡峭,河床堆积物很少,河谷断面多呈“V”字型。平原区由于长期下降,相继沉积了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其中上更新统厚度就达500-700m,最厚达1000m以上。现代的地壳变形资料表明,不均匀沉降活动仍在继续。

(2)老构造继承性活动。近期以来,在新地应力场作用下,区内一些断裂如凤凰岭断层、盘古寺—新乡断层、薄壁断层、九里山断层等均继承性活动或复合性活动,物探、地震、卫星照片等方面的资料均明显地显示出断层活动迹象。

(3)地震活动比较频繁。

3.3 区域地震活动

焦作历史地震活动水平较低,自有地震史料记载以来,仅有过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即1587年4月10日在35.30N、113.50E的修武县发生的6级地震,震中距离焦作城区约26km,对焦作造成烈度为6度的破坏。由于焦作处在河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和河淮地震带的交接部位,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上的中强震,会对焦作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统计,对焦作造成烈度为5度以上破坏的历史地震共有12次,其中造成烈度为6度破坏的地震7次。

区内现今时常发生小地震,自1970至今年,共记录到级地震为ML≥3次,最大的地震为1979年3月20日修武4.0级地震。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有一定联系,1587年修武5.5级地震发生在北东向马坊泉断裂与东西向朱村断裂交汇出,1979年修武4.0级地震发生在盘古寺—新乡断裂和平陵断裂的交汇处。

4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4.1 含水层组及富水性

依据含水介质特征、储水条件、地层时代和含水层富水性,区内含水层可以划分为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组、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组。

4.1.1 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组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中统灰岩和寒武系中统灰岩,总厚900m,岩溶裂隙发育,富含裂隙岩溶水,是本区最富水的含水层。在北部山区呈裸露型,山前倾斜平原区掩埋于石炭—二叠和新生界地层之下,呈埋藏型。

岩溶发育程度和含水层富水性与岩性、构造、地形、地貌等条件有关。主干断层包括凤凰岭断层带、朱村断层带、九里山断层带和方庄断层带是岩溶地下水径流带和富集带,岩石破碎,岩溶发育,裂隙密集,岩溶水沿这些主干断层富集、运动。凤凰岭断层带上分布着数个大型水源地,其中岗庄水源地,在0.05km2的面积上分布有50个水源井,取水量超过1.5m3/s。凤凰岭断层与朱村断层之间的焦西矿区、凤凰岭断层与九里山断层相交出来的三角形区域即演马、韩王、九里山、古汉山一带,在东西向主干构造控制下,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岩溶发育,并发育有溶洞,富水性强,是岩溶水极强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大于3000m3/d,最大可达16000m3/d。处于该区的演马矿、九里山矿、王封矿等均是大型岩溶水充水煤矿,常发生大型岩溶水突水事故。方庄断层和九里山断层相汇处附近即冯营、方庄一带,奥陶系灰岩埋深小于500m,岩溶也比较发育,单井出水量1000-3000m3/d,是岩溶水强富水区。朱村断层以南和焦东矿区的凤凰岭断层以南,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深埋于新生界和石炭—二叠系地层之下,岩溶发育微弱,富水性较差,是弱富水区。北部山区奥陶系灰岩出露于地表,岩溶水水位埋深大,岩溶发育程度和富水性具有不均匀性。

4.1.2 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

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水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上的石炭系薄层灰岩中。石炭系有5-11层薄层灰岩,其中第八层灰岩和第二层灰岩分布比较稳定,八灰厚6-10m,二灰厚4-21m,含裂隙岩溶水。八灰和二灰位于大煤之下,距煤层分别是20m和70m,是煤层底板充水含水层,常造成矿井底板突水。石炭系薄层灰岩地表出露很小,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非常有限,仅在近山前及九里山、演马矿一带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条带状接触的区域,接受上部孔隙水的越流补给。因此,石炭系薄层灰岩是煤层底板的直接充水层,对煤矿生产构成威胁,但供水意义不大。

4.1.3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组

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含水层主要为砂砾石层或中细砂层,顶板埋深为20-40m。受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含水层富水性空间

分布不均。

丹河、西石河、三门河等河流的冲洪积扇上,含水层为砂砾石层,厚度

20-50m,导水性和渗透性强,补给、径流条件好,富水性最强。单井出水量扇体上部为3000-5000m3/d。冲洪积平原的扇间区,含水层为砂、砂砾石,连续性差,常呈透镜体,厚度为10-15m,导水性和渗透性较差,单井出水量500-1000m3/d。坡洪积裙区,含水层是坡洪积的碎石和砾石,连续性差,多呈透镜状,局部半胶结,富水性最差,单井出水量小于500m3/d。

4.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2.1 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焦作北部太行山区是岩溶水补给区,地表分布有大面积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表及地下岩溶发育,且山区大气降水丰富,扩大气降水入渗是焦作岩溶水重要补给来源之一,见图4-1。丹河常年有水,流经碳酸岩盐分布区,河床渗漏严重,多年平均渗漏量为1.60m3/s。西石河、三门河、子房沟河流属季节性河流,经碳酸岩盐分布区,河水在距出山口5-10km地段全部漏失补给地下水。地表水沿河渗漏也是焦作岩溶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

图4-1 岩溶水接受补给方式剖面示意图

岩溶水在焦作北部、西部接受补给后,由北向南、向东南以水平径流方式向山前排泄区径流汇集。赵庄断层是一条弱导水断层,岩溶水以赵庄断层为界形成水位差达70-200m的底下水力陡坎。断层北为高水位区,岩溶水水位与大气降水同步变化,丰水期(每年9-10月)水位200-240m,枯水期(每年3-5月)水位130-160m,水位升降幅度与降水量大小成正比。断层南是低水位区。岩溶水水位低,水位受大气降水和人工开采的双重影响,年水位变幅小,丰水期水位仍80-85m左右,枯水期水位70-80m,年水位变幅10-12m。近山前地带断裂构造和岩溶发育,岩溶水循环径流交替条件好,是岩溶水排泄—径流区。来自北部山区的岩溶水,沿凤凰岭断层、九里山断层、朱村断层等强导水断裂运动、富集,并形成岩溶水强径流带。区内分支断裂及小构造也十分发育,相互连通,从而使山

前地区的岩溶水具有统一流场和相似的水位动态。

天然条件下,岩溶水在九里山残丘南侧的奥灰“天窗”处以泉群形式集中排泄,在目前开采条件下,人工开采和矿井排水是岩溶水主要排泄方式。

4.2.2 孔隙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孔隙水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入渗、农田灌溉水回渗和地下水侧向径流等。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势比较平坦,地表植被发育,包气带岩性多为砾石、砂及粉质粘土等,渗透性好,大气降水容易下渗补给孔隙地下水。因此,大气降水入渗是孔隙水的重要补给方式之一。市区西部和市区东部农业区多用矿井排水灌溉农田,焦作南部农业区多采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矿井水和污水沿渠道渗漏、农田灌溉水回渗也是孔隙水的重要补给方式。人工开采、矿井排水和地下水蒸发是孔隙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此外,在灵泉碑和小张庄,孔隙水还以泉和自流井形式向外排泄。

天然条件下,孔隙水由冲洪积扇上部向扇前缘径流,径流方向与地形坡降方向基本一致,可见附图3焦作市高新区等水位线图,在目前开采条件下,受矿区长期排水及人工开采影响,孔隙水径流状态发生了变化,孔隙水分布区出现了水位埋深—含水层疏干区,水位降落漏斗区和水位稳定区。近山前地带,因煤矿长期排水和人工开采,水位大幅度下降,水位埋深30—60m,含水层处于疏干—半疏干状态。老城区南部因集中开采已形成孔隙水水位下降漏斗,漏斗附近孔隙水由漏斗边缘向中心运动。丰收路以南孔隙水,补给与排泄处于平衡状态,水位稳定,地下水自西北向东南运动。

4.3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本区岩溶水属于大气降水、地表水溶滤—入渗型,其化学成分是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太行山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碳酸岩盐地层,岩石化学成分主要是CaO和MgO,在水和水中CO2共同作用下,碳酸岩盐中的碳酸钙、碳酸镁等被溶于水中,从而使岩溶水以HCO3、Ca2+、Mg2+等离子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

市区东部的孔隙水水质较好,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市区西部的孔隙水水质略差,固形物、硬度和各种离子含量都较东部高,水化学类型为

HCO3·SO4--Ca·Mg型;铁路以南的孔隙水因埋藏浅,径流条件不好,并常年接受各种地面污水入渗补给,水质差,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水中各种离子含量较高,固形物含量最高达2313.56 mg/l,水化学类型复杂多样,有

HCO3·SO4--Ca·Na型和Cl·HCO3·SO4--Ca·Na型。

4.4 地下水资源概况

焦作处于区域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资源由岩溶水和孔隙水组成,以岩溶水资源为主。据河南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写的《焦作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焦作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为10.758 m3/s,其中岩溶水为8.09 m3/s,孔隙水为2.668 m3/s。

5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焦作高新区第四系冲洪积层厚度140 m左右,分布的沉积物主要是粉质粘土、粉土、中砂、细砂和粉砂。根据沿途特征和工程地质性质,深度40m之内土层可以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单元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系及少量砂、砖粒、石子等,其特征与物理性质同粉质粘土接近,厚0—0.5m。

②粉质粘土工程地质单元。厚6.0-9.0m,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夹粉土、粉砂或细砂层,根据力学性质又可细分为3个亚层。

②-1亚层粉质粘土。黄褐色或黑褐色,可塑--硬塑状,含少量小砾石和蜗牛碎壳,局部相变为粉土,厚为0.0-3.5m。

②-2亚层粉质粘土。黄褐色或黑褐色,可塑--软塑状,局部流塑状,局部夹粉细砂和粘土透镜体,厚2.1-7.4m。

②-3亚层粉质粘土。硬塑--可塑状,夹粉砂透镜体,厚0.0-5.9m。

③粉质粘土工程地质单元。厚2.2-8.3m,黄褐色,可塑状,局部为流塑或软塑。具有黄色钙质条纹和斑点,含少量钙质结核,夹粉土、粉砂或细砂透镜体。

④粉质粘土、砂、粉土工程地质单元。以粉质粘土为主,夹细砂、粉土和粘土透镜体,局部地段相变为细砂或粉土层,最大揭露厚度8.7m。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局部为软塑。粉土呈黄褐色,可塑,以透镜体状分布于粉质粘土间。砂层呈黄褐色,中等密实状态,饱水。

⑤粉质粘土工程地质单元。最大揭露厚度18.4m,可塑--硬塑,含少量姜石和蜗牛壳,夹薄层粉土或粉砂透镜体。

⑥粉质粘土夹砂土工程地质单元。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粉砂为黄褐色,

饱和,中密。最大揭露厚度为3.8m。

6 高新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6.1 含水层组划分及特征

高新区含水层可划分为三组,即分为浅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中层—潜水承压含水层;深层—潜水承压含水层三类。

6.1.1 浅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组

浅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分布于焦武路一线,埋藏较浅,埋深不到一米,地形复杂,此含水层组的地下水埋深较浅,主要存在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属孔隙水。其特征表现如下:①大气降水直接戏其进行补给;②主要通过地面蒸发及人工排泄等方式进行排泄;③其动态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④易受到污染;⑤位置浅无连续隔水层。

6.1.2 中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组

中层—潜水承压含水层:分布于塔南路两侧,埋藏较深,埋深大于一米,地形平缓。其特征与浅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基本相似。

6.1.3 深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组

深层—潜水承压含水层:分布于铁匠庄附近。其特征表现为:①具承压性,无自由水面;②补给区和分布区不一致且补给区小于分布区;③动态变化不显着;④埋深大,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

6.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6.2.1 地下水补给

研究区地下水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高新区的西北方向有高山、低山和丘陵,广泛出露有寒武—奥陶系灰岩,是该区地下水的补给区。

在石灰岩裸露区,地形一般较缓,空隙及岩溶发育,大气降水大多渗入地下,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地带。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缓,植被发育,能直接吸收大气降水渗入而获得补给,主要形成孔隙水。

6.2.2 地下水径流与排泄

高新区地下水总体上是由西北向东南径流,地形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地

下水总的运动形式以顺层为主,垂直运动只发生在地下水补给区附近。

地下水的排泄在山前平原由于埋深较浅,以蒸发作用为主;而在东南方向则由于朱村断层右盘为隔水盘,使地下水的流向受阻,在其附近则以泉和鱼塘的方式为排泄方式;另外也有部分地下水渗入大沙河,也可作为一种排泄方式。

6.3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地质特征

高新区岩溶水属于大气降水、地表水溶滤—入渗型,其化学成分是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新区西南部和北部的孔隙水水质较好,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高新区西部的孔隙水水质略差,固形物硬度和各种离子含量都较东部高,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高新区中东部因孔隙水埋藏浅,径流条件不好,并常年接受各种地面污水入渗补给,水质差,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水化学类型复杂多样,有HCO3·SO4—Ca·Na型和CL·HCO3·SO4—Ca·Na型。

7 高新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7.1 分析场地的稳定性

高新区位于第四系冲洪积扇的下部,冲洪积层厚度140 m左右,分布的沉积物主要是粉质粘土、粉土、中砂、细砂和粉砂,承载力为90-100 Kp,场地稳定性较差,所以修建大中型建筑物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否则会应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撑上部荷载时,地基会产生局部剪切或整体滑动破坏,以至于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成为灾难。

高新区主要是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等的沉积物,这类土的工程性为压缩性高、强度低,通常很难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因此,不能作为大中型永久性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如要修建则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由于焦作是一个煤城,焦作范围有许多大型煤矿,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被挖空,引起了地面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形成了许多塌陷区,因此场地的稳定性不好,承载力不高,在进行建筑时,切不可将建筑物建在塌陷区边缘,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造成房屋倒塌。应远离塌陷区,如在塌陷区建房时,必须对建筑物地基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倒塌。

另外,焦作的断层发育,区内有许多大断层,如:凤凰岭断层、朱村断层、九里山断层等,在断层带上由于岩石破碎,成为地下水的补给区和排泄区,因此其地层稳定性不好,应避免在其上进行工程建设。

7.2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当地下水中含有某些成分时,水对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金属等有侵蚀性和腐蚀性。当建筑物经常处于地下水的作用下,应评价地下水的侵蚀性。

地下水的侵蚀性主要取决于水的化学成分,一般酸性侵蚀是水中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钙起反应。其反应式为:

Ca(OH)+2H+===Ca2++2H2O

酸性侵蚀主要取决于水的PH值,PH值越低,侵蚀性越强。碳酸性侵蚀是由于碳酸钙在侵蚀性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溶解,其反应式为:

CaCO3+CO2+H2O===Ca+2HCO3-

当水的PH值小于6.8时,有侵蚀性。

由于焦作的石灰岩发育,地下水侵蚀形成岩溶,如:凤凰岭断层带、朱村断层带、九里山断层带和方庄断层带是岩溶水地下径流带和富集带,岩石破碎,岩溶发育,裂隙密集,岩溶水沿这些主干断层富集、运动。

8 结 论

经过这次为期十多天的野外水文地质实习以及一周的室内数据处理,我们真正的将两年来所学的水文地质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水文地质工作方面,不再是当初那种懵懵懂懂的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会合理运用的纸上谈兵阶段。

野外实习阶段刚开始大家还只是抱着玩玩的态度,反正就是随便看看就行了,可是随着实习的开始,大家才真正体会到并不是随便看看就可以的。我们一路跟着老师后面跑,不断地听着老师给我们讲解沿途地层的岩性、特征、如何区分各个岩层;自己亲自动手测量岩层的产状;试着将老师讲解的同课堂上所学习的结合起来区分各个地层,识别、分析各种构造应力作用。整个踏勘阶段我们学到了很多,基本上对整个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有了大致的了解,掌握了各个地层的

特征与区分方法。

随后水文地质填图工作主要就是依靠大家自己动手了,老师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方法,这个阶段真正的锻炼了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利用这几天所学的知识,通过整个团队的合作,基本上完成了对整个测区的水文地质调查,这个阶段也让我们的团队合作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程度,大家在一起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帮助,共同的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我庆幸的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掉队,大家一直相互扶持走到了最后,顺利的完成了我们实习阶段的所有任务。

经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时刻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培养自己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绝不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向其他成员学习。

最后,感谢陈江峰、王素玲、冯有利、潘结南四位老师的耐心指导!


相关文章

  •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煤炭地质勘查报 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

  • 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
  • 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和任务 水文地质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勘探手段,主要应用在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领域,该课程除课堂讲授水文地质勘探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外,还要特别加强对学生野外实践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本次实 ...

  •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 1 一.序言(前言)............................... ...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 ...

  •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
  • 巢湖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结束语 对于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那一份对地质工作 ...

  •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
  • 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石门寨镇地质实习报告 一 前言 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此次实习,一方面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 ...

  •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
  •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 ...

  • 地质矿产勘查实习报告
  •   学号:   姓名:习庆   专业:   年级班级:   实习单位: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   一、前言 1、目的和任务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 ...

  •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的编写
  • 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 ...

  •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  1、(10月20号星期一)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