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教育

八荣八耻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人为本以德立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仰以察古,俯以观今,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发展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轨道。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主体的人,应该是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人,应该是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人。以人为本与以德立人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以德立人指明了方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性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内涵丰富,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以人为本、以德立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力图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伟大进程,也是我们走出治乱循环、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过程。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完成这样的转变,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发展的目的在于人,发展的动力在于人,发展的举措也要依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这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所在。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了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现象。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化解的根本之法就在于以人为本,从每个人、每一代人乃至历史长河中整个民族的兴衰着眼,深思熟虑,出谋划策,兴利除弊。在全社会唱响“八荣八耻”,依靠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去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这是现实的迫切要求,也是历史和人民的迫切要求。

  发展以人为本,立人以德为先。人之为人,不是孤独的生命,而是合群的存在。人是社会的动物。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只有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之中,在组成社会团体的合作之中,才能发现人的意义所在。这样一个社会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道德产生的过程。社会机体有效运行需要依赖道德,人类走向和谐社会也需要倚重道德。“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道德是立人之本。

  我们的民族是推崇以德立人的民族。我们以美德懿行作为安身立命之根。“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我们将道德修养作为最崇高的事业。“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我们更将高尚的道德作为治国安邦的资格与大计。“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古往今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以德立人始终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不断。新世纪新时代,我们依然要担起道德育人的重任,薪火相传,代有创新。“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所应秉持的道德指南。毋庸讳言,在日渐开放、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些道德的不和谐之音。一些人国家观念淡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无所适从;一些人执迷于搞不正之风,自甘腐败堕落;一些人善恶不分,对背信弃义、欺诈舞弊等恶劣行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有一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大有泛滥之势。如此情形,是每一个有道德感的人所难以容忍的。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人、引导人、武装人,已是当前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团体乃至整个社会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

  以德立人须知荣辱。每一个公民必须首先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不存,何以家为。近代中国受欺凌受压迫的历史早就昭示我们,国家的盛衰和人民的祸福与每一位国人休戚相关。孙中山先生曾感慨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沙聚之国,一事无成。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没有对于国家的强烈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何来国家的富强与兴旺,更何来每个公民的幸福与安康。因而,知荣辱之大者,乃是以国家之荣为荣,以国家之耻为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爱国利国的人。

  以德立人,同时必须树立起社会主义公共道德。作为社会中人,公共生活是每一位公民人生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道德的重要场所。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在大街上随便吐一口痰、随便扔一张纸,无关痛痒、无伤大雅,但小节尚且不拘,大节何从谈起?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等等道德规范,需要人们不断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展现,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才能使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

  以德立人还必须加强每一位公民的自我修养。道德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个人之上。关于荣与辱、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劳与逸,都必须在每个人的内心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慎思于内,方能笃行于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的自我修养乃是为人处世的起点。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之所以在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就因为它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一个知荣明辱、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民族,才是无往而不胜的民族。当前,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社会各界已经广泛开展了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人的切实行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进步,更是精神文明的进步。我们坚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牢固树立,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旗帜下人的全面发展,必将带动我们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关文章

  • 2016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集锦
  • 2016.2017自命题高校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集锦 很多同学在准备教育学考研的时候,都不知道参考书目去哪里找,老师现在帮大家整理如下: 统考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导论. < ...

  • 教育学的基本追求
  • 作者:刘庆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07期 DOI:10.13451/j.cnki.shanxi.univ(phil.soc.).2014.02.011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 ...

  •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
  •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 识记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PS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

  • 0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 ...

  • 教育学基础综合
  •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49]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 ...

  •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知识总结
  • [因素·要素] 1.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活动因素 3. 影响教育风格的因素:社会客观因素(社会文化环境.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等):个体主观因素(师德修养.业务能力 ...

  • 关于我国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立法的基本思路.原则及框架构想
  • 作者:项秉健 新职教 2000年05期 一.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立法的基本思路.原则 (一)从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任务.特点出发,体现法律规范的完整性. 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担负着全面提高亿万劳动者和 ...

  • 远程教育宣传标语大全
  • 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农村办学质量.  用好电教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 珍惜资源,加强应用.  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 形成开放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 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加快远程教育步伐.  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提 ...

  • 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
  • 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 1.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比较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6月1日) 李继延 (作者), 等 (作者) 作者简介 李继延: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院长,博士学位,教授,是国内第一个以企业视角审视 ...

  • 中国教育史大纲
  • 中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