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历史地名的复活

苏州历史地名的“复活”

三多巷、豆粉园、药王庙弄、接仙桥弄等一批老苏州们耳熟能详的老地名们曾经承载着苏城的珍贵记忆,如今已经随着苏州城市的变迁而慢慢消亡了,不过,今后这些消亡的老地名有望逐渐“复活”。苏州今年2009年将立法规范地名管理,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借助社会力量来保护历史地名,并在适合的时候使其“复活”。

千余历史地名消亡:

苏州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了,这个城市很多的文化都通过地名这种形式被传承下来。然而,在城市的变迁过程中,给老苏州们带来很多美好记忆的老地名慢慢消亡了,逐渐被城市的“新名片”所替代。比如说,1995年随着干将路的建成,干将路沿线就消亡了多贵桥巷、鹰扬巷、双成巷、豆粉弄、朗中里、梗子里、桐桥浜8条巷弄名。近几年,工业园区、高新区整片开发的时候,当地的行政村、自然村全部没有了,其中不乏老地名。

说起这些已经消亡的老地名,地名办负责人都表示“惋惜”。不过,“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件事,保护老地名。 ”说这话的时候,地名办工作人员的语气中都透着自信。从2007年10月开始,苏州市地名办对苏州市七个区范围内的地名进行普查,经过一年时间,到200年年底,普查工作已经结束,全市共采集了25438条地名信息。据统计,消亡的自然村落、居民区就有1400多条,这些消亡的地名就是“历史地名”,其中不少就属于老地名的范畴。虽然目前对“老地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有几个特征是行业内都比较认可的:历史比较悠久的,约定俗成的,群众认可的,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能体现苏州地域特征。 有些老地名已经“复活”:

所幸的是,苏州自街坊改造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历史地名,并明确了一些老地名的保护原则。

一是明确古城区和古镇、名镇中的老地名要保持地名相对稳定的原则。对由于城市建设必须调整、取舍的老地名,严格掌握以下调整、取舍原则:在规模上保大舍小,在知名度上保高舍低,在年代上保长舍短,在品位上保雅舍俗,如三多巷与书院巷合并,保留了知名度更高的书院巷。二是恢复了一些已被历史淹没或误写的重要的老地名,如平桥直街、泮环巷等。平桥直街曾是苏州重要的历史地名之一,位于当年阖闾城主轴线上,为子城正门前直街,宋代时被称为府前直街,当时用整砖铺就的御道残基仍在现在的路基之下。到了清代,因为街道北有平桥,遂更名为平桥直街,直到1972年被并入五卅路,路名的历史渊源被湮没。

2003年,由市政协委员提案并经市政府批准,北至十梓街、南至乌鹊桥路段恢复为其清朝时期的历史路名。三是将老地名就近移植使用,如敬文里、善耕里等,使老地名“复活”。

四是为老地名建章立卷,使“老地名”存留史册。五是给老地名挂牌立碑。为使人们了解和熟知“老地名”的内容,市地名办建议有关部门在仍在使用的 “老地名”的适当位置上,挂牌展示或立碑留念,详尽记述老地名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等情况,宣扬地名文化。 苏州立法保护历史地名:

虽然有了一些保护老地名的原则,但毕竟没有成功的模板可以借鉴。为此,苏州地名办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寻求行之有效的历史地名保护办法,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借助社会力量来保护历史地名。今年,苏州将制定《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根据这个条例,要提出历史地名保护的概念。

根据初步设想,苏州将成立“苏州市地名研讨专家组”,聘请地方志、文广、民俗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深入挖掘历史地名,争取编撰《苏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对于仍在使用的老地名,原则上不再改变,那些消亡的老地名,也就是历史地名,地名办将根据就近移址使用的原则让其“复活”。平江区的“坟里村”也是一个老地名了,这次被“复活”,因“坟”不大吉利,所以取了半边成了“文里街”。 “今后,将有更多的老地名被‘复活’!”

苏州是一座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地名都富有深厚的吴文化底蕴。苏州正在制定的《地名管理条例》就提出将实行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干将路乐桥东侧有座言桥,据说它因桥的北面有座言子庙而得名。在上世纪90年代干将路拓宽工程中,这条小弄堂变成了干将路其中一小段。

据了解,随着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的迅速推进,众多地名面临着消亡和调整。对此,《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草案)》特别设置了“吴文化地名保护”一个章节,明确了吴文化地名保护的范围、原则和具体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地名势必要消失。但对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老地名,不遗余力地加以保护,哪怕只在书本上得以流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来给后人一个交代了。”

很多年轻一代的苏州人已经不知道了大、小八良士巷,不晓得苏州曾经有个紫兰巷的存在,不晓得这些里弄、巷堂承载的是苏州怎样的历史。对于年轻一代的苏州人来说,有多少老地名是他们未曾听闻的,不得而知!

历时三年,由苏州市民政局下属的苏州地名办公室编撰的《苏州地名录》近日面世。这本地名录收藏了自1980年以后从苏州消失的1192条已经消亡的地名。

“如果再没有一本这样的书来记录这些代表苏州历史的老地名,那么留给我们子孙的将是一页空白,一大段历史的断裂。”苏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唐浩主任说。

穿越时空的老地名:

穿越苏州老古城里,无疑是一场与历史交汇的经历。苏州的里弄、街道大部分都有着挥之不去的历史的影子。

一段灰色的土墙,已经不具备任何防守功能的城门却是春秋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胥门大街、胥江路: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在苏州建造了一座举世无双、名扬天下的水陆古城,又叫“水陆八卦城”。为了纪念伍子胥,后人把其中一座城门起名为胥门,与胥门紧接的街道起名为胥门大街、胥江路等。

专诸巷,与“专诸刺王僚”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公子光为了谋夺吴王僚的王位,派壮士专诸藏短剑于鱼腹中,用鱼肠剑刺死了王僚。当时壮士专诸就住在这条小巷中。

一个古老的故事成全一条小巷,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剪金桥巷,相传是吴王与西施出游,桥头有一卖花女叫卖鲜花,吴王从头上取下一只价值连城的金簪,命宫女剪下一截,把所有的鲜花统统买了下来,供西施梳妆之用。剪金桥巷的名称由此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即便是一条弄堂,也代表着一段悠远的历史。如小邾弄,相传是西周时期一个叫邾国的小国,在战国中期被楚宣王灭国之后,其王族后裔逃亡至当时的阊门(也就是现今的江苏苏州市),因此而得名。

而横贯姑苏东西的干将路、莫邪路则是因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干将、莫邪宝剑的故事而得名的。这些饱含历史典故的老地名给了后来人无限想像的空间。

“将这些老地名都收录起来,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虽然我们没有能力保留那些老的建筑、老的里弄,但是地名应该让它得以流传。”唐浩指出。

据地名办工作人员介绍,《苏州地名录》收编的标准地名主要是:路街巷1598条,行政区划60多条,群众自治组织近743条,居民区1607(包括里弄)条,自然村5270多条,人工建筑物约1350条,名胜古迹、园林100多条,自然地理实体140多条。新版《地名录》在1981版的基础上,增加收录了1270条桥梁名称和1192条消亡地名,并收录了近几年城市开发建筑新面貌的照片、《老苏州》照片和各县市的镇、行政村的标准地名。

翻开这本凝聚了苏州地名办以及苏州地方志等多家单位心血的《苏州市地名录》,让许多苏州人感到久违了的街巷名字跃然眼前,大、小八良士巷、铁瓶巷,紫兰巷、镇抚司前等等,这些地名已经消失了十多年了。

日益见少的老地名:

“很多饱含历史含义的里弄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街坊改造中消亡的,其中以古城区为甚。”唐浩不禁为之扼腕,“这些地名展现了苏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的消亡非常可惜。

没有了这些地名,年轻的苏州人根本就无从得知苏州的很多历史典故。”

在收录的1192条已经消亡的里弄中,其中以1993年至1995年期间消失的居多。据有关人士介绍,这段时期是苏州市政府为了改善环境脏乱的古街坊,大规模改造城市造成的结果。而很多代表着苏州历史的老地名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内消失。

如干将中路于1994年改为干将西路;相门路,于1994年被并入干将路。

这些已经消失的里弄、街巷或者与当时的官衔有关,或者和文人骚客名字有关,每个消失的街道、里弄都曾代表着一段过往的历史。如临顿路,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也由此得名。

而1993年并入干将西路而被撤销的大、小八良士巷、镇抚司前三个巷,这三个地名则是得名于明代的官衔。葛百户巷,明代洪武元年在军事重要的地方设卫,次要的地方设所,大约每5600人为一卫,长官称指挥使;1120人为一千户所,长官称千户;千户所下设百户所,兵员112名,长官称百户。

同年并入干将西路而撤销的铁瓶巷,相传唐朝初年有一仙人在此枕铁瓶而卧,醒后仙人渺无踪迹,只遗留下一个铁瓶,因此而得名。

这些弄堂、街道或大气,或雅致。如紫兰巷,如花般的名字总是抹不去文人的气息。 除此之外,很多地名是因为没有沿用老地名而改作他名没有保留下来。如府前街、卫前街,今为道前街。“卫”是明代的军事建制。明初,在京城和全国的重要之地,设内外卫300多个,后来增加到近500个,天津、大连、威海、烟台当年都是“卫”。

对后人的交待:

面对越来越少的老地名,有关人士指出,苏州古城区内的路街巷、里弄、桥梁、居民区、旅游景点等中的老地名,承载着丰富的苏州历史和文化,是了解苏州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苏州的学者和不少普通百姓多次提出建议,呼吁“救救苏州的老地名”。他们提出,苏州的一街一坊一桥一水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连名字都没有了,人们又如何能够了解其间深厚的文化内涵呢?文化人士纷纷呼吁,要将老地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知名历史学家胡阿祥认为,要把老地名提升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来对待。胡提出,相对于物质遗产来说,保存名称更容易。胡解释说,老建筑都难逃时间和人为的破坏,只有保留老地名才能让人感触到更为久远的时空,在想像的空间里与历史相遇。

苏州地名办唐浩主任表示,编撰这本地名录就是为了面对可查证的、已经消亡的1192条老地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地名势必要消亡。只要对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老地名,不遗余力地加以保护,哪怕在书本上得以流传也是重要的。

目前,苏州地名管理部门除尽量保持老地名的稳定外,还尝试采取一些新办法,对道路拓宽后的老地名尽量不进行地名合并,如东大街、司前街和养育巷,本来是一条贯通的道路,但现在还是保持一段一个名;而新拓宽的一条道路上的几个老地名必须合并的,须采取以下原则:在规模上保大舍小,在知名度上保高舍低,在年代上保长舍短,在品位上保雅舍俗。

同时,苏州地名部门还将一些“老地名”移植使用。在街坊改造后,这些小街小巷的地理实体已经不复存在,于是就将它们的名称移植到附近新建的居民区、社区的名称上。


相关文章

  • 东太湖水域拟命名"苏州湾"
  • 苏州启动太湖新城地名规划 东太湖水域拟命名"苏州湾" 东至吴江区东太湖大堤,南至太浦河口一线,西至吴中区东太湖大堤,北至东太湖梢的东太湖水域拟命名为"苏州湾". 目前苏州正在启动太湖新城地名规划,对苏 ...

  • [地名]课时二教案
  • <地名>教案(第二课时)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 ...

  • 中国10大地名最有趣的地方,满满都是尴尬
  • 2016-12-19阅读:10000+微信志 / 幸福旅游 01 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西北部,这可不是如今流行的网络语,"尼玛"在藏语中意为"太阳".尼玛县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境内的达果雪山,传 ...

  • 古今地名对照宋代军州
  • 古今地名对照表-宋代州军(不完全统计)以下各州军系由<细说宋朝>一书中整理而得,宋朝四百州,已得其半也! 山东:密州(山东诸城.胶县),密州胶西县(山东胶县),密州板桥镇(山东胶县),密州诸城(属山东),沂州(山东临沂),济州( ...

  • 8人教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教案
  • 人教七年下册级课外古诗词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词句. 教学方法: ...

  • 茅盾小说叙事视角分析
  • 茅盾小说叙事视角分析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视角对茅盾长篇小说的影响 茅盾对长篇小说情有独钟,他以明快的社会科学武装自己,又研究了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的演进,加上在大革命旋涡里的一番经历,茅盾是立意要写时代精神,社会全局以及存在的尖锐矛盾和重大题材. ...

  • 苏州旅游攻略
  • 很多朋友都到过苏州------旅游.探亲.出差.开会,还有的可能不止一次甚至住过几年,但一交流发现他们对苏州还是一知半解,有的还误解颇多.进一步了解发现原来他们有的是通过旅行社一日游,有的是随单位开了几天会,还有的虽然住了很久但整天&quo ...

  • 古诗词中地名的"前世今生"
  • 古诗词中地名的"前世今生" 夔州歌十绝句 唐·杜甫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夔州: 即今重庆奉节.战国时期,这里属楚国管辖,秦汉年间改为鱼复县.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 ...

  • 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关系
  • 很好奇西方三大宗教的关系,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对他们的关系做了粗浅的整理,以下内容的大部分是摘录而来. 西方三大宗教,按照出现前后,分别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大宗教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血冲突,往往给人造成错觉,那就是他们的信仰互相之 ...

  • 病梅馆记原文|翻译|译文|注释
  • 病梅馆记 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z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