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警察与赞美诗]与[项链]的结尾

弗不

“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哪位读者在读到警察局推事这句机械刻板的判决词以后,不为充盈全篇的诙谐幽默而忍俊不禁,继而掠起一丝淡淡的酸楚悲哀呢?这是一种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的融合,形象化的语言则称为“含着微笑的眼泪”。而这一特定审美效果的产生,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小说独特的形式美。这就是打上了作者鲜明个性印记的“出人意料的结局”,亦即饮誉文坛的“欧·亨利手法”。对上世纪初纽约万花筒的形形色色,作者的感知、体察、理解、评价,都无不积淀于其中。

“……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哪位读者在读到佛来思节夫人这句惊愕的话语以后,不为之怦然心动,继而歔欷慨叹,再回首观照全篇,对玛蒂尔德亦悲亦喜的命运,去展开一番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呢?而这种联想的推动和想像的引发,也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小说独特的形式美。莫泊桑正是以匠心独运的构思布局为一大特色,从而赢得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这顶桂冠的。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作者的褒贬爱憎,也无不积淀于其中。

这,大概就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吧。

饶有趣味的是,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产生,并非单在作者一方,按现今流行的“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乃是在读者的参与之下完成的。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展开“智力竞赛”的结果。而作者赋予作品的教育、认识、审美等诸项功能,也都非作品自身所能实现,同样必须在读者与作者的“智力竞赛”中方可完成。

实际上,在创作过程开始之时,作者就必须有意识地去考虑读者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要求,揣摩读者的经验知识以及接受能力,即对读者的所谓“期待视野”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并以此斟酌调整自己的构思。阿·托尔斯泰作为“过来人”,说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话:“我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知道,我所写的东西的紧张程度及其质量,取决于我最初提出的关于读者的想法。读者,作为我的想像、经验和知识所理解的某个一般的有生命的人,是跟整部作品的主题同时产生的……读者的特点和与读者的关系决定着艺术家创作的形式和比重。读者是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同读者之间的“智力竞赛”,在这两篇小说中,首先表现在“蓄势艺术”的娴熟运用上。欧·亨利设置这样一个“出人意外的结局”,出乎意料地把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就作者而言,这是一种艺术冲击力的久蓄而猝发;就作品而言,这是一种氛围的陡转和节奏的突变;就读者而言,这是一种积久的思维定势的突然破坏。这个剧烈的跳跃立刻将前面的六个场景沟通联结起来,它迫使读者重新回首观照全篇,去努力挖掘作品中潜存的含义。这样,读者从每一个个别场景中摄取到的零散印象,也便在这一突变的点染下产生了新的意义,此时前面六个场景的总和,已经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而是质的变化了。

那么玛蒂尔德呢?她的全部悲欢,均系在一串项链上。她的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似乎已经演完了命运的三部曲,她将以十年含辛茹苦所改造了的新的路瓦裁夫人的形象——不再是舞会上那个艳压群芳的雍容华贵的美人,而是“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去走完她的人生之路。这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不言而喻的了。这其中显然也有作者蓄势成美的艺术,也有读者积久而成的某种潜在的思维定势。作品如奇峰突起的结局,也是一个“出人意外的结局”,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艺术震撼力。足见读者也是文学的动力,不仅仅是消极地被作品所左右,而且也在积极地创造作家、发展作品。

当然,凡是成功的艺术作品,正如其内容具有不可重复的独创性一样,其艺术形式也必然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这是构成艺术作品形式独立审美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的“出人意外的结局”,在两篇小说中,因为分别为各自内容的质的规定性所制约,故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便各有其不同的侧重面。

在《警察和赞美诗》中,主要是特有的“美国式幽默”的激发和催化。小说结尾之所以妙,妙就妙在出奇制胜,因为大大超出了一般读者的意料,打断了一般读者的思维线索,从而满足了他们求新猎奇的审美要求,并且触发出凝聚了读者社会评价的笑来。当然,这种结尾虽属“出乎意料”,但又必须是“在情理之中”的,它决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至于对这种“必然性”的领悟,凭借的是人类独具的对审美表象的概括和抽象能力。读者的审美激情正是在结尾处达到顶点,此后便透过形式外观而切入内容实质,并逐步转入到深沉的理性思索之中的。

在《项链》中,主要是对读者“悬疑状态”的唤起。读者在作者的指引下,业已走进了主人公的生活,牵连进事件的纠葛之中,而作者有意留下的“象外之境”和“言外之意”,更需要读者从事件的发展中去推测和补充。这是高明的作者在这场“智力竞赛”中,对“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规律的熟谙和遵从,对读者理解力和创造力的信任和尊重。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赝品,她究竟如何应变,是陷入对往昔的追悔,还是又燃起对未来的希望?读者的“悬疑状态”将产生巨大的审美乐趣。这种虽属于感受范畴之内,又在感官把握之外的东西,正是艺术作品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单位:江西清江中学


相关文章

  •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 警察和赞美诗 执教人:曹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警察的职责是什么?(学生答)那么赞美诗呢?赞美诗是国外的一种宗教音乐,它有一种精神的力量.这两个概念是风马牛不相及,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他俩放在一块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研读一下课文. 二 ...

  • 上海高考语文教材课文内容.手法总结
  • 沁园春·长沙 :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 抒发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描写万物极富生命力之景,表现风发意气.满怀豪情.手法: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枫树.百舸争流).虚实结合, 用词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 < ...

  • 2014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点解读
  • 2014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点解读 高考研究 2014-04-28 2029 2014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点解读 [命题特点] 小说概念: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 ...

  • 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困境及对策初探
  • 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困境及对策初探 未 2014-01-11 0821 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困境及对策初探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2009年广东卷的"常识",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 ",安徽卷的" ...

  • 优秀教师学习心得
  •   有人说敬业和奉献是一对孪生姐妹,敬业离不开奉献,奉献就是付出。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在16年前,调入职教中心,一直从事着职业教育这个特殊的教育。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源于对理想的追求,我十几年如一日,在工作中默默奉献, ...

  • 优秀教师暑期师德学习体会
  • 优秀教师暑期师德学习体会   一、敬业的别名就是无私与奉献   有人说敬业和奉献是一对孪生姐妹,敬业离不开奉献,奉献就是付出。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在16年前,调入职教中心,一直从事着职业教育这个特殊的教育。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 ...

  • 语文指导书
  • 一.名词解释 1.记叙文 2.说明文 3.议论文 4. 公务文书 5.事务文书 6. 书法 7.主题词 8. 文房四宝 二.填空题 三.判断题 四.解释题 五.翻译下列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忌不自信 旦日,客从外来,与座谈,问之. 吾妻 ...

  • [语文]作业题(有答案)
  • <语文>作业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 ú) (tān pĭ) qu àn ) āo) 蚀 B .徘徊(h ú) 余暇(xiá) 家当(d āng ) 玉砌 ...

  • 记叙文写作技巧
  •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