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与《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选出加点词没有错误的一项( ):

A、死亦我所恶(恶:厌恶)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得到)

C、乡为身死而不受(乡:乡亲) D、故患有所不辟也(患:患病)

2、选出与“今为宫室之美”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暮寝而思之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 D、小大之狱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B、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C、贤者能勿丧耳(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D、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也是不可以让它停止的)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

B、作者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问题,同时暗示“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C、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贪生怕死的心。

5、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B、作者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是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做到的。)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D、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二、 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 )勿丧( )( )苟得( )所恶( )不屑( )不.

为苟得( )为宫室之美( ) .

三、 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通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通

四、 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得 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而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

于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为 为宫室之美为之(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何不为也 ( )

五、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4)贤者能勿丧耳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此之谓失其本心 ....

六、 翻译句子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2011北京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二)09年安徽省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四)09 内蒙古赤峰市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五)09四川省泸州市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7.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9.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

(六) 09甘肃省庆阳市

17.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

C. 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E. 宫室之美 .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吾妻之美我者 .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运斤成风 痀偻承蜩 庖丁解牛 大而無当

中规中矩 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 椿萱並茂 沉魚落雁 秋毫之末 栩栩如生 目无全牛

如土委地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踌躇滿志 不翼而飞 支离破碎 真知灼见

探囊取物 舐痔舔痈 屠龙之技 强聒不舍 吐故纳新 鼓盆而歌 昭然若揭 似是而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失之交臂 捉襟见肘 学富五车 栉风沐雨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鹓 ( )( ) 醴泉 ( ) ..

濠梁( ) .

惠子相梁( ) . 鯈鱼( ) .鸱( )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______________ .

(2)于是惠子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4)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国:______________ 止: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 安:______________ 全:______________ (6)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庄子》是_________的著作集,为_________家经典之一。庄周,________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_________家代表人物。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12题。

(一)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5.请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6.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7.庄子所讲的故事比喻贴切巧妙。“鹓”“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8.请简要回答这则故事的讽刺意义。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于是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请循其本 D. 鹓鶵过之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我知之濠上也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

B.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

答案

1、A 2、D 3、D 5、D 6、B

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

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答案: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18.(5

(三)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四)答案: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五)答案:6.(4分)患—祸患,灾难 蹴—用脚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一词1分)

7.(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

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 ..

(六)答案:17、B D

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答案

一、1.yuān chú lǐ háo tiáo xiànɡ chī

2.(1)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2)国都,京城。(3)停止,这里是栖息的意思。(4)这。(5)疑问代词,怎么。(6)完全,确定是。

3.(1)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4.庄周及其后学 道 战国 道

二、(一)5.庄子讲鹓鹐的故事来讥讽惠子。

6.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7.“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8.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醉心于功名富贵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小人。

(二)9.(1)斧头。(2)当作。

10.(1)邹地有一个泥瓦匠,在干活时,有一点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泥飞溅到他的鼻尖上。

(2)我的确为人砍掉过鼻子上的白泥。

11.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12.略(符合题意要求,语句通顺即可。)


相关文章

  • 惠子项梁说课稿
  • <两则>教学说课稿 说课人: 李 立 关于<两则>的教学,我说课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说教材](教材所教内容要求完成的任务以及教材的前后联系和这一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衔接点等.) < ...

  •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 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一.    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 二.    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 三.    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 四.<论语>的编定.体例.篇数.内容及流传情况. 五.关于<墨子& ...

  • 庄子的艺术特色
  •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庄子即庄周,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隐士,宋国蒙(今中国中部河南商丘)人.<庄子>经过汉朝刘向的编定,共有五十二篇.现在版本的<庄子>只有三十三篇, ...

  •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 ...

  • 庄子钓于濮水孔孟论学练习
  • 庄子钓于濮水.孔孟论学 一.词语解释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2.庄子持竿不顾: .. 3.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 . ... 4.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 以 .. 6.敏而好学: 7.譬如为山: .. ...

  • 第一章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 第一章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 ...

  • 逍遥游教学设计思路美丽的大鹏
  • 美丽的大鹏, 美丽的庄子 --<逍遥游>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是熟读课文, 疏通文句, 弄懂文意.让学 生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然后进行以下几个教学 环节. 一.探讨形象壮美, 追求高远之美的大鹏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在选文第一 ...

  • 关于庄子的读书笔记
  • 在晨读的时候老喜欢把《庄子》这本书拿着读,只是被里面光怪陆离的故事吸引着,当成了志怪类型的书籍。觉得离开我们生活的现实太远太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学过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

  •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3
  • <庄子>故事两则 教案 裴娟 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