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屠呦呦隐藏在巨大的“集体”中。9月23日,在纽约举行的美国拉斯克医学奖的颁奖大会上,这位满头鬈发、戴着眼镜的女科学家将金色奖杯高高举起时,在地球另一侧,好奇的中国民众才第一次看到这张陌生的面孔。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20813.htm  可她却是第一个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肯定的中国人。作为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学奖项,至今获奖的300多人中有80余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也被誉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无怪乎外界评价她为“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当这位81岁的老人凭借4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第一次被推到幕前时,她的感言仍带着集体主义的烙印。   “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她说,“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一场“军民联合的大项目”】   如今屠呦呦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参与的是一场“军民大联合的项目”。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投入其中,屠呦呦是其中一员。   疟疾在人类历史中是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目前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大约33亿人处于罹患疟疾的危险之中,每年约发生2.5亿起疟疾病例和近100万例死亡。20世纪50年代,WHO启动了一场旨在根除疟疾的计划,但进入60年代,很多地方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疾病治疗陷入困境。   1964年美国出兵越南后,越美双方都因疟疾造成严重减员,双方都开始寻求治疗疟疾的全新药物。美方联合英、法、澳大利亚等国的研究机构研究新药,越方则寻求中国帮助。1967年5月23日,代号为“523”的绝密项目应运而生。   1969年,当时还是中医研究院初级研究员的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研究组的组长。   “523项目”分两个组开展抗疟药开发工作:西药组和中药组。1970年后,由于中国已能生产并向越南提供复方化学抗疟药,生产供应不再紧迫,项目重点遂转向了中草药。   屠呦呦开始查阅古代医书和民间药方,“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青蒿就是在这时进入了她的视野。这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两千年前的古医书中就有记载。   屠呦呦的研究组收集了2000多个类似的药方,从包括青蒿在内的200种草药中获得了380多种提取物。   【所有研究者都隐去了名字】   直到今天,西方科学界对这个40多年前的研究项目仍然充满好奇。在与中国“523项目”同期的研究中,美国科研人员筛选了20多万种药物,始终没取得新发现。不过因为特殊的历史,“523项目”只有少数几篇相关论文得以发表,很多研究细节至今仍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中。   当时,一些对疟疾有疗效的提取物,或者毒性大、副作用剧烈,或者治疗不彻底,都不够理想。屠呦呦把目光转向了青蒿。大量实验发现,一开始,青蒿对疟疾的抑制率相对较高,能达到68%。可在之后的实验中,这一药效却未重复出现。   古人的记载中没有采用传统的煎煮方法,而是将青蒿泡在水中后“绞取汁”,屠呦呦突然意识到,高温煮沸可能会破坏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她重新设计提取过程,将水换为沸点较低的乙醚,这才获得了更有效果的提取物。她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   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屠呦呦的小组成功获得了提取物结晶“青蒿素II”。山东寄生虫病研究所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合作提取了抗击疟疾的有效单体“黄花蒿素”,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也获得了同样有效的“黄蒿素”。   1979年,关于青蒿素的第一篇英文报道发表时,所有作者和研究人员都隐去了自己的名字。   “当年就是这样,只要事情做成了就很欣慰。”屠呦呦说。   【“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屠呦呦个人简历上的信息只有寥寥数语: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工作至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79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6年后,55岁的她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在老同学的回忆中,人们才能找到这位科学家更清晰的形象。她小时候长相“蛮清秀”,生活上却特别粗线条,箱子常常收拾得乱七八糟;婚后不太会做家务;有一次坐火车出差,她在中途停靠时下车走走,竞忘了按时上车,被落在了站台上。   即使青蒿素的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并在中国香港和泰国都获奖,也很少有人去探究“集体荣誉”背后每一位研究人员的努力。拉斯克医学奖的评选却将这位年迈的科学家第一次推向了幕前。评选结果刚刚揭晓时,记者们在很长时间内竞完全找不到这位从未引人注意的学者。   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屠呦呦登上了领奖台。她获得的,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得到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摘下老花镜,认真地说道:“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纽约时报》援引WHO的评论,称赞青蒿素是消灭疟疾的“首要疗法”;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则指出,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改善人类健康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当然也有争议随之而来,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说,将集体功劳归于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不符”。   讲求集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对于屠呦呦,似乎并非如此。“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她说,“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相关文章

  • 从青蒿素的发现看中药的发展方向
  • 专论 从青蒿素的发现看中药的发展方向* 严金海① 徐静② 黄毅② 摘要:20世纪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唯一一类新药是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国传统中药青蒿.从青蒿素的发现自然地引出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的问题.根据青蒿素发现的思路.过 程与方法, ...

  • 从屠呦呦获诺奖看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 摘 要: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从中医古方中发掘出的青蒿素将人们的目光重新聚焦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研究认为,古代中国的千年经验积累对科技创新是财富而非束缚,关键在于对古人经验的发掘而非对经验主义的继承,在于将中国 ...

  • 屠呦呦教授及研究团队首先发现青蒿素
  • ,成果得到全方位认可 (2012-03-04 05:02:52) 转载▼ 标签: 杂谈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674ed001013f79.html 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及其领导的研 ...

  • 北京市昌平区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 北京市昌平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说明:1. 本试题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不计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说"霾& ...

  • 语言文字运用6
  • 语言文字运用6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本论坛秉承"自由交流. "之宗旨,为各位校友创造一个轻松融洽.健康温馨的氛围,让校友们放松紧绷的神经,平静烦躁的情绪,感受生活的乐趣. ②无论 ...

  • 2016年高考政治全国卷三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图3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 ...

  • 屠呦呦的七项贡献
  • 屠呦呦的七项贡献 来源:人民网 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不断改 ...

  • 屠呦呦获奖的启示--兼评饶毅先生[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作者:龙哥
  • 屠呦呦获奖的启示 --兼评饶毅先生<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作者:龙哥 2011年8月2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先生发表了文章<中药的科 学研究丰碑>,文中介绍了屠呦呦和张亭栋(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首创者) ...

  • 童年梦成就的诺贝尔奖
  • 屠呦呦,这个萌萌的名字因为诺贝尔奖而被众人皆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你知道吗,如今85岁的屠奶奶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其实离不开她小时候的那段经历,以及小时候的那个梦想. 1930年,屠家唯一的女孩儿降生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