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之独特的客家文化

《地理环境与岭南文化》课程期末论文

岭南文化之独特的客

家文化

姓名:曾琴

班级:10理一

学号:[1**********]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结构复杂,不管是古代还是近现代都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而岭南文化中的一个大分支——客家文化更是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竹简上熠熠生辉,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文献或者是报道上人们通常用“独特”这个词来形容。的确,客家文化比起其他地域、其他民族文化有着令人感觉奇特却很惊喜的特点。在今天,客家人遍布全世界,但客家人的客家语言、客家习俗和客家文化还在生气勃勃般存在及流传着,故探究岭南文化中的客家文化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客家”是汉民族民系中的一支,故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母体,它继承了中原汉族的文化基础,在辗转迁徙到岭南地区定居后艰苦创业、繁衍四方的历程中,还吸收和融合了本土的文化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故客家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又容纳了其所在地的民族文化精华,这就使得客家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当然,客家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客家精神是值得提倡和赞扬的,客家精神也是客家文化的一大部分。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从这可以看出客家人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很好的,客家人由于在海外有不少成功者还著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客家文化的多元性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其中包括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话、闻名遐迩的客家山歌、还有奇特的客家风俗习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精神等等。下面我们将走进奇特的、精彩纷呈的客家文化的世界:

客家方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许多文化都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由此可知语言何其重要。客家方言也是如此,有专家在界定岭南文化中的客家文化时,他认为“客家文化是指广东地域范围内客家民系的文化,是以客家方言为界定依据”,由此可知客家方言对于客家文化的重要性,当然,客家文化的多元化很大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客家方言上。

有语言学家认为:“客家话保存了大量的上古和中古音。”的确,客家话在语音上古浊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字,不论平仄,大都变为送气清声母,保留有古无轻

唇音的特点,鼻声母比较发达。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与齐齿呼韵母混读。在词汇上也保留了不少古词语,如“索”(绳子)、“乌”(黑),“饥”(饿)、“沸”(沸腾)、“噍”(咀嚼)、“哺”(午后)。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些特殊词语, 如“粄”,是客家地区的一种特有食物。客家方言是汉民族中最具稳定性的方言,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改变自己的方言,祖传谚语有“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客家话又名客话,个别地方又名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事实上,客家话由于分布区域广阔,且不少分布区是丘陵和山区,交通不便,形成多种不同的客家方言,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岭南地区的客家话,是以梅县话为客家方言的标准方音的。客家方言在岭南主要集中在以今梅州市为中心,包括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乎远、丰顺等县在内的地区,其次是粤北和粤东地区,还有广西、海南、珠江三角洲的主客混合地区。客家话在南部中国的多个省份均有分布,但主要流行区域和代表话都在广东,即粤东部和北部是客家话的通行地区,在广东省纯粹属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县市就有30余个。

客家方言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客家话最独特的一点,就是联结了大陆各省,乃至全球各华人地区的客家人的民系认同。客家人,无论在大陆的广东、四川,还是在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只要会说客家话,坚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的特性,就会互相视为“老乡”、“自家人”。而不会说客家话,没有客家认同的人,即使有客家血统,一般也被视为客家后裔,而不是正宗的客家人。客家话的这个特点,导致在客家人占多数的地区,其它族群往往学习客家话,以争取客家人的自家人认同。在台湾、马来西亚,政治人物往往学习客家话以期获得客家人的支持,这种情形在选举活动期间尤其明显。

或许还有其他民族、民系的方言也是其民系的认同标志,其方言对于其民系来说也同样重要,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客家方言可以说是客家民系的标志,有部分客家地区的传统是:女子嫁到男方家之后就必须学习男方家的客家话,而不得使用女子本身的客家方言与公婆交流。不能否认有“专制”的成分存在,但更多的是想要大家都使用一种语言,拉近彼此的沟通距离以达到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客家方言把全天下的客家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客家山歌

说到客家山歌就会想起“刘三姐”这个人物,大家都知道那是客家人在山间地头、溪头冈尾即兴唱出的歌谣,村夫村妇就是演员,大山旷野就是舞台,风声鸟鸣就是伴奏,它完全是一种天籁之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并且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多姿多彩的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典型民俗。客家山歌在客家民系地区广泛流行,不仅是在田里劳作的壮男勤妇会唱,就连年迈八旬的老太太老爷爷的主要休闲活动之一都是对山歌,一群老爷爷老奶奶随便找一个稍微宽敞一点儿的地方便可唱起山歌,形式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等。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对于客家山歌来说,据可考的史实发现,客家山歌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六朝时江南的民间歌谣,包括吴声的子夜歌和荆湘的竹枝词,还有岭南一带的瑶、畲族等少数民族歌谣。而对于客家山歌的社会背景就是由于客家人所处环境的关系,终日作业于田野山岭之间,并且男女俱出,没有“男子事于外,女子事于内”的严格差别,他们用自己创作的客家山歌来抒发情感和排泄劳作的辛苦与烦闷。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简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之态,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这些也和客家山歌的产生有关系。

很多人把客家山歌与《诗经》联系起来,说客家人是汝南的遗民,就是“周 南”的嫡裔。这种说法,是先有客家人来自中原的前提,再推导出客家山歌继承了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传统。这种说法我们无法判断是对是错,但事实上,客家山歌在形式上的确较完整地保存了《诗经》赋、比、兴遗风,唱腔多样,音乐性强,通俗易懂。客家山歌要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常常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拆字等十一种,比如:“郎有心来妹有心,二人恰似线和针;银针唔曾离丝线,丝线何曾离银针”,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

客家山歌的内容极为广泛,人有所感之事物皆可用山歌表达,且一般都是即兴创作。山歌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歌(客家山歌演唱形式多为对唱、独唱和山歌擂台形式),少则两人,多则数十人,在山里砍树的人儿,在田里劳作的人

儿,在溪里捕鱼的人儿,无一不以山歌高歌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在传统山歌中,大多属于情歌;也有反抗封建族法家规的,还有反对封建统治者禁歌为题材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在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事实上,不管客家山歌被世人捧得多高客家人都不会洋洋得意,因为最重要的是客家山歌对于客家人来说,是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客家人的心中山歌的地位是其他种类的歌曲无法代替的。

客家风俗 往往一个民族的风俗是其民族文化最形象生动且最直接的表现,就比如说客家风俗,也许是由于客家风俗显得奇特人们才常用“奇特”这个词来形容客家文化。客家的风俗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风俗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在这里,我们选取最有代表性的风俗——客家新年风俗,因为新年风俗体现了一个民系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大致地“窥一斑而知全豹”。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崇尚传统的客家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我们客家的年俗一般有:入年挂又称 “入年价”,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就“入年挂”了,客家户户大扫除,不可口说不吉利的话,用有香味的树叶放在热水中给老幼洗澡,暂停下田工作,准备鸡、鱼、猪等三牲,奉敬天地神明,以谢庇护之意。由十二月十五日起至正月十五日止,客家人在过农历年期间,除了以上的三牲之外,还要准备很多食物,例如:甜粄、发粄、煎粄、苏花、米程、炸脆角、糍粑、酿糯米酒等等。

到了除夕(客话呼:年三十日)就是真正的开始过春节,这天,每家每户都会早早的起床,准备年夜饭,然后放很多的鞭炮,家门口一地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一家人围着吃年团圆饭,餐桌上白切鸡、一条完整鱼(代表年年有余)、客家酿豆腐(代表富裕)是必不可少的!吃完了年夜饭,家长就会给孩子们“利是”。除夕晚大家必须洗澡,还有着“否则下辈子就会变成牛”的传说。入夜,家家户户开始点年光灯,日夜不熄,直至年初三。 除夕深夜到大年初一凌晨这段时间

通常是不入睡的,到那时鞭炮连天、锣鼓声大作,互道恭喜、接财神、再敬祖公。

大年初一那天要多吃素,除了可使肠胃休息休息外,还有斋戒净身的意思。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地区,素有农历年初一食斋的习俗,据说已持续了三百多年。即年三十(或廿九)晚餐以后,家家户户必须把装盛过荤腥的碗筷碟盘勺等厨具统统用开水泡过,甚至连盐缸都要临时换用,年初一整天只吃豆腐、青菜等斋菜。大年初一的客家人是不花钱买东西、不扫地、不洗澡的,要到年初三晚上才能洗澡,意思是不要把财气赶走了,大人们都把那叫做“堵财”。年初二,外家女回娘家,客家人称“转妹家”,客家人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外家女不能在娘家过新年。年初三一大早,客家人就早早起床,打扫卫生,把几天堆积的垃圾清扫出去,大人们说那叫“送穷鬼”。年初三,不能到别人家拜访,更不能送东西给别人。到了年初六新年就接近尾声了,客家人称“出年挂”,虽然接踵而来的还有“正月半”(即元宵节)、“烧烟架”(即放烟花)、“放孔明灯”等精彩节目,但“出年挂”之后各行各业都放鞭炮“开张大吉”了。

除了客家的新年风俗外,还有许多其他有趣、奇特的风俗,例如客家的婚姻风俗:客家婚礼一般有说媒、坐谈、合八字、定亲、迎娶、三朝这几个环节;又如客家的节日风俗里还有其他民系不常见的节日——中元节,中元节对于客家人来说是一年内的第二大节,虽然没有春节那么隆重,但客家人还是杀鸡、杀鸭、宰鱼,女儿、女婿及诸亲戚都要返回看望老人,热闹一番。从以上来看,用“奇特”这个词来修饰客家文化是最适合不过了。这每一方面的风俗习惯,每一个节日都渗透着客家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客家人的情意。

客家精神

一个民族最核心的部分莫过于其民族所具有的精神,对于客家民系来说,

客家精神也是最能表现客家人的各种优良品质的。客家人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文重教,崇尚节俭,还有勤劳能干和无私奉献精神。

首先客家人具有很强的开拓进取精神,英国学者艾特尔曾指出:“相对于一般中华民族保守的特性,客家人则可说是例外的。他们是革命的,充满了进取的气质”。怎样的环境造就怎样的人,是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客家人大胆开拓、奋斗不息的性格。客家地区大多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稀少的土地资源难以承受人口增长的压力,只有向外迁徙,客家人别无选择。而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对客家人来说司空见惯,他们有不怕吃苦、乐于向外拓展的天性。当年,客家人从中原一带长途跋涉来到赣南、闽西、粤北等地。平原地区早已有土著民居住了,南来的客家人只能在深山野岭、交通不便的偏远未开垦的蛮荒之地定居。没有任何依靠或外援,要创建新的家园,只能靠一双勤劳的手。客家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坚忍不拔、刻苦耐劳的精神。年复一年的开荒、造梯田、挑着担子翻山越岭的艰辛劳作,强化了客家人刻苦、坚忍、勤奋的品格。

客家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是闻名遐迩的,其在客家妇女身上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客家妇女几乎 “与众不同”,因为在清朝之前,不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乃至华南广东地区,妇女缠足都是普遍的现象,惟有客家妇女历来不缠足,因为客家妇女不像其他民系的妇女一样主要是在家干“女红”之类的家务事, 而是要跟普通壮男一样干种田、搬运等粗活,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劳动力。其实客家妇女的负担比男人更重,上山砍柴、下田劳作、纺纱织布、养育子女,全要她们操劳。因为男人要外出谋生闯荡,客家妇女也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客家女性是“四头四尾——家头教尾,田头地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无所不能的女性,虽然客家人有较浓重的传统文化观念,也有重男轻女的陋习,但都对妇女的上述美德加以肯定并引以自豪,这在岭南也是很具特色的。

最后要提一下客家人中涌现出来的志士仁人,其中有我们熟知的唐代诗人兼文学家张九龄、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中国现代史学大师陈寅恪、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中国科学院院士兼数学家李国平、两院院士兼桥梁专家李国豪,还有在海外的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现任总理李显龙、泰国现任总理他信、香港著名实业家曾宪梓、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等等。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之所以能有那么多的人才,肯定离不开客家人对教育的重视。的确,客家人具有很高的传统

文化素质。崇尚读书,尊师重教是客家人秉承中原封建汉文化气质和“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风的结果。客家先民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到南方来之后,客家华侨又把客家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推进了一大步。热心桑梓教育事业的华侨捐款修建校舍,添置图书仪器及颁发奖学金,迄今不断。这是客家地区文化发达的原因,21世纪在客家地区,全社会支持教育,华侨捐资办学已成风气。对于客家人来说,家境贫寒人家卖田卖屋也要供孩子读书,全家合力支持可造之才读书,使得客家民系读书成风,养成以读书上进为荣,不读书不识字为耻的观念。

随着新一代客家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或许客家人的传统优秀品质会渐趋淡漠,所以在21世纪各种文化交融的潮流中,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建设客家文化;在客家,有大量的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遗产等着我们去保护、去挖掘;还要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一方面依靠他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客家文化,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客家人来回报家乡、建设客家文化。“记住昨天,留住今天,为了明天”,为了客家文化的明天,让我们共同来守护客家文化,并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创新,不断变丰富、变充实。

参考文献:

[1] 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2] 李权时,李明华,韩强.岭南文化[M].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3] 谢重光. 客家由来与客家文化的基本特点[J]. 寻根, 2010,(02) .

[4] 乔还田.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J]. 今日民族, 2006,(01) .

[5] 丘立才. 21世纪的客家文化[J]. 嘉应大学学报, 1999,(05) .

[6] 张瑞瑛. 守护客家文化[J]. 广东档案, 2006,(03) .

[7] 贺超. 客家文化与现代文明[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1) .


相关文章

  • 论证方法集锦
  • 1.在研究岭南士僧交游过程中, 笔者通过广泛收集岭南士僧所创作的诗文, 以及相关史料和地方史志, 并借鉴近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力求充分了解明末清初岭南士僧交游的概况.因此, 本文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一) 以史为本, 文史互证.明末清初岭 ...

  • 盆景五大流派及其风格
  • 盆景五大流派及其风格(图) 岭南派盆景及其风格 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岭南盆景 ...

  • 2015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任务二(综合练习)
  •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任务二(综合练习)-(学号 [1**********]88)试 题(2015) 一.单项选择 20 .岭南的"岭",是指().(难度系数:1.00) A.大庾岭 B.骑田岭 C.都 ...

  • 岭南特色--白云湖
  • 在广州这个美丽的大城市里,有着许许多多富有岭南特色的景点,就如绿意盎然的园林.各式各样的建筑.富含特色的戏曲.当然最少不得的就是骑楼了.也许有人会想:"能一起欣赏这些特色吗?"其实这很简单,只要跟随着我一起来走进广州最大 ...

  • 广东的饮食文化
  • (一)粤菜简介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 味, 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烹饪技术之精妙,菜式美点之纷繁多样,味道之鲜美,色.香.味.形整体设计之完美,都可谓首屈一指.在今日中华大地,从京城到边 ...

  • 肇庆市主要旅游资源及景区简介
  • 肇庆市主要旅游资源及景区简介 一.旅游资源简介 肇庆古称端州,位于广东省中西部,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肇庆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丰富,是一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入唐留学僧荣睿.佛教禅宗六祖惠能 ...

  •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
  • 第23卷第3期 V ol . 23N o . 32002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rn al of Qin gdao Institute of Arch itecture and Engin eering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 ...

  • 陈家祠建筑标志
  • 陈家祠建筑标志 陈家祠占地1.5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前有大的广场,门内有前.后.东.西四院.主体建筑宽80米.深80米,布局为三进三路两厢杪,穿插六院八廊,规模宏大.当我参观的时候我最欣赏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各式木雕,石雕,砖雕以及陶塑灰 ...

  • 广府海洋文化撮要
  • 广府海洋文化撮要 韩 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10) [内容提要] 广府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文化学的综合考察,将广府文化置入"岭海"生态系统及其所决定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