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简答和论述题

简答和论述题

1、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2.试述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1)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2)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3)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讽之读书","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4)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3、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

①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②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③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

④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4.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有哪些论述?

朱熹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大阶段。他认为八岁至十五岁是小学阶段,上至王公子弟,下至庶民子弟皆可入学。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即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打好根基。他专门编著《小学》一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朱熹认为十五岁以后是大学阶段,入学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也有少数"凡民俊秀"。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明其理",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

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尤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其基本教材。

5、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2)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①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②“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③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①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②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普及;③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④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但是有些方面不大适应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后来又作了些调整。

6、 癸卯学制的特点是什么?

(1)学制延续时间长。

(2)传统的课程设置。

(3)传统的办学体制。 (4)学校管理中的封建制度。

(5)仍没有女子教育的位置。

7、阐述陶行知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杜威理论的关系。

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生活教育包括三方面:

(1)“生活教育”即是要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

(2)社会即学校,指出扩大教育的范围,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等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达到学校与社会合一。这一观点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理论。

(3)教、学、做合一,即反对传统的“教授法”,认为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偏废的因素,“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提出“教学法”。这一观点来源于杜威的“从做中学”并加以改造。

(4)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术”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影响,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改造,更多地观注中国的社会现实。他的这一理论虽有不足,但在反对封建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道路,克服旧教育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美术史考研历年专业试题
  • 2002重庆大学 1. 简述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三者的概念和区别. 2. 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五代时期四个以上代表画家. 3.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主要风格特色是什么?简述文艺复兴"三杰"艺术特色. 4. 佛教 ...

  •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珍藏版] [文学] 先秦文学作家作品诗歌散文诸子散文历史散文 神话 文学理论著述综合选集及研究著作 秦汉文学作家作品诗歌乐府民歌文人诗其他诗歌 辞赋体物大赋情理赋 散文(政论文) 文学理论著述综合选集及研究著作 魏晋南北朝 ...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总结运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qu ...

  • 2008政治高考论述题精选
  • 2008政治高考论述题精选 1.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承受着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 ...

  • 学习座谈会发言记录
  •   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的广州市社科界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日前在广州市委召开。来自广州地区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入交流了学习《江泽民文选》(以下简称《文选》)的心得和体会。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 ...

  • 历史学考博简论述汇总
  • 1.论 19 世纪 60 年代中国的社会变化(南开2007年) 2.论国粹主义思潮(南开2007年) 3.论晚清新军(南开2007年) 4.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南开2007年) 5.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党的政治制度的变化(南开20 ...

  • 人大新闻学610-新闻传播实务复习资料
  • 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备考分析-育明考研 本文包括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考研考试内容.分数线.参考书.真题.复习规划等部分 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概况(育明考研考博)专业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 新闻 ...

  • 音乐史资料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 填空: 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 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 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 3, 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 4.30-40年代出现 ...

  •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研究
  • http://cpc.people.com.cn/GB/219457/219506/14588134.html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研究 孙正聿 2011年05月09日15:17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吉林大学孙正聿教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