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性产品改革

完善市场体系需更加注重发展要素市场

2012-03-08

两会期间,关于市场体系改革的呼声非常高。比如劳动力的价格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

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商品与服务交换的基本场所和主要形式。大力发展商品市场有利于引导消费、扩大消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繁荣。

商品市场:要将流通效率提升上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市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经基本形成,绝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其次,市场总量和产品的商品化率明显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到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8万亿元增加到18.1万亿元;最后,基本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其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等。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流通战略研究部副主任张育林曾进行这样的总结: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商业网点基础设施。商品市场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发达国家探索了一二百年形成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我国不到20年都发展起来了。”

尽管如此,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商品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市场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并存,城乡市场、区域市场发展极不平衡;传统的流通组织与经营形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流通的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商品市场法律体系不健全,信用体系尚待建立,交易行为不规范,交易成本高;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问题突出,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其中,近年来由于流通的“短板”效应日益凸显,导致物价的居高不下,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正在举行的2012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2012年“要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好处”。而商务部确定“十二五”商务发展的9项任务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全面提升流通效率和水平等内容。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更强调指出,法规体系建设对确立流通地位和规范流通领域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而下一步商务部将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

从点、线、面三个层面以及中央和地方两个角度同时立体化推进,互相促进,力求市场流通立法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新的突破。一是总结归纳流通领域有共性特点的板块,力争在市场流通领域率先形成几个框架性的法律支撑;二是积极推动行政法规的制定出台;三是加快职责范围内规章的立法速度,加强联合规章的制定。特别是要加强行业管理职责研究,为商务系统依法行政夯实基础;四是积极开展流通地方立法试点,为全国性立法创造条件。另外,据悉两会之后,中央还将专门召开流通工作会议,将有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

面对这样的热点话题,众多专家学者也纷纷给出了各自的建议,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陈甬军教授就提出,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整合市场资源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运用现代化的新型流通方式改造和带动传统流通形式。具体包括:对现有的大量批发市场,应通过提档升级和规范规制逐步形成以信息的积聚和发布,以大宗商品的批发交易,物流配送为主要功能的产需连接平台。对零售市场,应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并通过这一形式推进新型业态形式的发展。同时,创造必要条件,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推进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高流通的效率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程度。

其次,应努力提高商品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举例来说,农产品流通方面,在发展“公司+农户”模式和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同时,重点借鉴日本农协和欧洲消费合作社的方式,发展适合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特点的流通组织。同时,还应不断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作用和功

能,使其逐步向两头延伸:一方面,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与零售组织建立稳定的合同销售关系,真正成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商品零售环节,重点对那些分散的个体化,通过加盟连锁便利店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将其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统一采购、统一进货、统一物流配送等连锁组织形式,实现从采购和配送的源头上抑制假冒伪劣商品,提高商品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此外,陈甬军还认为,发展商品市场还应重视市场秩序建设。具体内容包括:首先,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一是应采取各种经济、行政、技术和法律的手段,清理并取消各地和各行业阻碍商品自由流通的政策和制度,促进商品在全国范围内充分自由地流动;二是应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打击各种地方保护和不公平竞争的力度;三是应根据我国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发展趋势,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合理的商品技术标准,防止各地自定目标,形成层层标准和技术壁垒,阻碍商品流通。其次,完善市场的相关法规,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箭在弦上”

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中心环节。而近年来,有关生产资料、尤其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尤为引人关注。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军扩指出,虽然中国大多数自然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低于甚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其价格却低于国际一般水平,远没有反映出我国资源的稀缺性。而且资源价格偏

低,从生产环节看,容易使地方和企业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从而过多使用稀缺资源,导致生产环节对稀缺资源的粗放使用和较多的污染物排放;从消费环节看,则会刺激居民对稀缺资源及其产品的不合理消费,如过度消耗水资源、购买和使用大排气量私人轿车等。“这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而温家宝总理在近年两会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 2012年将“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要素市场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主要有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劳动力市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

今年春节以来,“民工荒”愈演愈烈,过去阶段性、局部性的用工荒正呈扩大化、常态化趋势,尤其是熟练技工和普工的“双紧缺”,意味着“招工难、用工荒”不仅会继续存在,程度也会加剧。由此,

关于我国面临“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声音也越发强烈起来。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吴要武认为,“刘易斯拐点”是每个发达国家都曾遇到的问题,都将带来劳动力市场的新的变化,即无论是产业工人收入的增长,还是劳动条件的改善,抑或劳动权益的提升,都进入加速质变的时候。

陈甬军则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是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这一生产性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机制,其主要特征是:劳动力自由流动,价值规律对劳动力市场发挥调节作用,劳动报酬将主要由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流动市场化、劳动就业契约化、就业机会均等化、人力资本产权明晰化、劳动保障社会化是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核心要素。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体系既需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运行平台和机制,同时也需要社会保障、政府调控等体系来提供支持。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尤其是1992年以来劳动力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就业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但是也面临着新增就业人口数目巨大、体制转轨中结构性失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就业弹性不断降低的趋势。由此,陈甬军提出,我国深入推进劳动力市场发展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完善我国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第一个关键。

户籍制度仍然限制着劳动力市场统一和相关的经济福利的实现。户籍制度松动已经成为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关键推动力。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户籍改革方面有所推进,但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稳定的、制度化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就业机制,城市劳动力市场还没有条件对农村实行全方位开放,进城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工伤医疗、子女教育等得不到基本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不过可喜的是,户籍制度改革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着重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完善市场支持体系是完善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第二个关键。 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涵盖城乡所有劳动者包含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内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服务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全国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灵活有效、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增强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实际能力;实现各地区、各层次以至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的调控网络等机制是完善现代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

——完善劳动力市场立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的基本保证。

由于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法规建设滞后,缺乏法律调控手段,对劳动力市场运行中所存在的无序、混乱、争议和纠纷等问题,没有相应的手段来约束和纠正。用人单位向求职者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

抵押金等非法活动仍然大量存在,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市场:需破除多层次市场失衡因素

作为我国金融系统最高端、最重要的会议之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每5年才会举行一次,每次都会对下一步系列重大金融改革问题定下基调。由此,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过去的形势下,今年年初举行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格外受人瞩目。

此次会议上,提出的重要内容包括: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等。对这些传递出的信号,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这既是我们从西方发达国家暴发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虑。” 而陈甬军指出,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多层面的金融深化过程,既包括金融结构的变化,即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相对规模的变化,同时也包括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以及金融资源配置与使用的效率机制等方面的建立与健全。 他还认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已步入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突出的问题有监管体系的转型、金融风险的防范、多元化金融工具的完善、上市公司股权和治理结构的完善、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等。并提出对下一步金融市场建设方向的思考:

——破除多层次、多元化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因素,协调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之间的共存关系,建立市场之间的联

动发展机制,完善跨市场的投融资和交易工具,鼓励和支持跨市场交易工具创新。增强中国人民银行与市场监管部门的政策协调性,提高政府对金融资源配置和投融资水平的宏观调控效率。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生态,建设具有高度诚信的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为投资者创造公平、透明、可信的投融资环境。改造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完善以保护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统一的金融市场规章制度,包括会计、审计、税收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等,保证市场公正性,提高市场透明度;完善金融市场信用体系,规范与完善金融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发展多元化的中小金融机构、推进民间信用体系建设应该成为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要鼓励民营银行的发育与发展。应根据不同种类金融机构特点和金融集团化发展现实,制定适当的中小金融机构和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规则和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促进金融同业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要素市场化需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此,众多专家学者表示认同,并认为这将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鲁利玲就指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成功地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础框架。但同时也应认识到,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是极不平衡的。

在产品领域,传统的计划模式已经破除,国家计划已基本上不再规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定价、如何销售,而是由各类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自主决定。

然而,要素市场化的改革却显得较为滞后,传统体制的痕迹却依然十分显著——既缺乏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市场交易主体,又缺乏反映需求变化的市场交易价格,更缺乏市场竞争秩序所必需的规则与监管。其中,政府在要素领域的“越位”与“缺位”情况也十分突出。一方面,政府仍然作为要素资源的配置主体,集规则制定者、执行者、参与者和仲裁者于一身,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市场竞争主体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严重不到位,在一些需要政府出面管理的领域中呈现出混乱与无序的状态,市场竞争缺乏诚信与公正。

她认为,要改变政府主导要素市场的局面,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保护产权,构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具体来说:一方面应加快推进公有产权制度(包括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改革,扩大产权制度改革的内涵(既包括企业产权也包括资源产权);另一方面则应提升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地位,使其逐步成为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转的制度基础。

其次,经济转型,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大量国家的

实践经验表明,市场主导型经济由于其内在的制度特性,更有利于建立一个法治的市场经济;而政府主导型经济则为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提供了较多的机会。

第三,鼓励创新,为有效的经济组织创建成长空间。这需要政府转变治理观念,从允许的原则转变到禁止的原则,即凡是现行法律(法规)没有禁止做的事都是可以做的。这是一种鼓励创新的法治理念,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活力的重要因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相关文章

  • 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物价)
  •   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资源价格改革的消息十分引人关注。年前,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并实行新的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紧接着,发改委又宣布20XX年将取消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电煤价格走向企业自主。3月26日国家发改委 ...

  • 资源税制论文_税制改革论文
  • 浅析我国资源税的改革问题 [摘要] 资源税征收的目的是保护和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但由于现行资源税税制的缺陷和具体征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企业实际税负偏轻且各企业间税负不均,造成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以高生产要素投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型增长模 ...

  • 2015内蒙古三支一扶备考
  • 2015内蒙古三支一扶备考|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

  • 2017湖南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农业供给侧改革
  • 申论是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常考的科目.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既需要考生积累足够的素材,又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文笔.这当中,素材的积累更重要一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把文章比做一顿饭,素材便是其中的"米" ...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和谐玉门构建步伐
  •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延伸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科学发展 ...

  • 坚持市场导向富民优先
  • 坚持市场导向富民优先 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高效农业结构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1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全省农业和农 ...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全文
  •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分为10个部分,共56条,其中改革任务和举措47条,提出了建立健全八项制度: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二是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三是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四是完善 ...

  • 农业产业化
  • 农业产业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农业经济学范畴.根据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基础上,将农业纵向关系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及农业横向关系方面的农业与非农业的各种链条,通过市场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组成一个 ...

  •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政策导向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

  •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