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达标训练 6.1.5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堂达标训练

【双基巩固】

1. (2012·菏泽学业考)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这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2. 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

A. 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增多

B. 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减少

C. 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

D. 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 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稻飞虱(水稻的害虫)→青蛙。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 青蛙与稻飞虱是竞争关系

B. 水稻的生长只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

C. 青蛙体内农药的浓度比稻飞虱体内高

D. 大量捕杀青蛙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4. 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 天然落叶林 B. 天然常绿林

C. 人工纯种林 D. 人工混交林

5.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

A. 生产者

B.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 分解者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6. 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A.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 增加生物的种类

C.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 减少生物的种类

7. 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可能是( )

A. 破坏了食物链

B. 大量清除了田间的杂草

C. 大量捕杀了田鼠

D. 大量捕杀了黄鼬

8. 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 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

B. 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C. 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D. 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9.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 )

A. 阳光充足 B. 温度适宜

C. 自动调节能力 D. 外界干扰

10. (2011·抚州学业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而绝非人为因素所致

B. 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

C. 生态系统的破坏只是暂时的

D. 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11. 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B. 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

C. 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12. (2012·南宁模拟)自然林区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经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 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B. 马尾松抗虫能力强

C. 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 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13. 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蛇和田鼠数目的动态变化平衡示意图,依图回答问题:

(1)如果人类大量捕捉蛇,田鼠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

(3)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田鼠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012·临沂模拟)如图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鹰与狐之间属于________关系,鹰与鼠之间属于______ ____关系。

(2)从整体上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大量捕杀狐,那么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

【能力提升】

1. 对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在循环 B. 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C. 能量在流动 D. 生物个体数量不变

2.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的原因不包括( )

A.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B. 能量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传到顶级

C. 某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生物代替

D.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3. 为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喷洒农药消灭害虫 B. 不准放牧

C. 建立草场防护林 D. 严禁割草

4.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这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 )

A. 强降雨和冰雹

B. 地震

C. 西部的水电站建设

D. 植被破坏

5. 在一个由林木、植食昆虫、食虫鸟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虫鸟被大

量捕杀,植食昆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图中的哪个曲线图来表示(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受到狼的威胁。于是人们为了保护它开始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繁盛起来。可是过了一些年后,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蹋得厉害,而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后,种群扩大,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而且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也不能及时被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加之没有了狼的追杀,北美驯鹿运动减少,体质下降,病死的北美驯鹿也增加了。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

(1)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在我国北方牧民放牧时常有狼来偷食羊,于是,牧民们联合起来消灭狼,他们这种做法对吗?

(3)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拓展探究】

7. 辽宁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实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

(1)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遗体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

(2)研究上述高效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________最有益的部分。

(3)农民放养螃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与稳定,因为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吃的大米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水稻所进行的________作用积累的有机物。

(6)请写出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但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2.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各种成分之间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3. 【解析】选C 。本题考查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知识。青蛙和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水稻的生长除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外,还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果大量捕杀青蛙,则稻飞虱短时间内会因失去天敌控制数量大增,时间长了,又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数量下降。根据生物富集原理,有毒物质在最高级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

4. 【解析】选C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增强其自动调节能力。人工纯种林生物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最弱。

5. 【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内部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增强其自动调节能力。

6. 【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增强其自动调节能力。

7.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捕食关系相互关联,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果破坏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可能被破坏,如题干中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使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造成玉米严重减产。

8.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考查的知识

点有: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其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它的稳定性。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如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为控制虫害、获得高产,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乱砍滥伐;超载放牧等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9.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或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从而增强其自动调节能力。

10.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破坏一般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旦破坏,也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11.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另一类因素是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此外,引种不

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选项A 、B 、D 都属于人为因素, 选项C 属于自然因素。

12.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从而增强其自动调节能力。人工马尾松林营养结构单一,自动调节能力弱。

13. 【解析】(1)农田中草、田鼠、蛇由于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如果人类大量捕捉蛇,由于缺少天敌,田鼠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会上升。

(2)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即所有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人类大量捕捉蛇,由于缺少天敌,田鼠的数量将先上升,但随着田鼠数量上升,会因食物短缺,数量又会下降。所以田鼠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答案:(1)上升 (2)生态平衡

(3)不能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4. 【解析】(1)鹰和狐都以兔和鼠为食,属于竞争关系;鹰还以鼠为食,两者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2)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3)鹰和狐都以兔和鼠为食,如果大量捕杀狐,鹰由于食物充足,数量迅速上

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以后,由于食物短缺,鹰的数量又迅速下降,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活动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答案:(1)竞争 捕食 (2)草(或生产者)

(3)先增加后减少 自动调节

【能力提升】

1. 【解析】选D 。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生物个体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

2. 【解析】选D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增强其自动调节能力。

3.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内部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生态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建立草场防护林可以增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使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4.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甘肃岷县泥石流形成的直接原因。强降雨,容易造成泥石流,尤其北方干旱地区,常年降雨量较小,突遇大雨,更易形成泥石流。地震可对沟谷山体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也是造成泥石流的因素之一。植被破坏可以影响泥石流的形成和爆发,但大多数泥石流比较严重的区域,与植被破坏关系不大。水电站如果设计施工规范,不会对生态系统构成太大影响。

5. 【解析】选C 。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林木、

植食昆虫、食虫鸟构成一条食物链,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植食昆虫由于失去天敌,数量先上升,而植食昆虫以林木为食,当林木因虫害而减少时,植食昆虫因缺少食物,数量又会急剧下降。

6. 【解析】(1)植被、北美驯鹿和狼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保持动态平衡。若其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因某种原因出现大的波动,超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时,其他生物的数量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甚至无法恢复生态平衡。所以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关联,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人类为了防止狼来吃羊,大量捕杀狼,羊由于缺少天敌,大量繁殖,草场会被破坏。

(3)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1)不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因为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2)不对。

(3)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7. 【解析】(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2)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其目的是使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太阳能的利用等。

(3)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4)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同时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养蟹后病虫害减少,所以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

(5)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我们吃的大米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水稻所进行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

(6)食物链的起始应该是生产者,再按照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书写,不包括分解者。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水稻→稻田害虫→螃蟹。

答案:(1)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只答细菌、真菌或分解者亦可)

(2)人类

(3)都有一定限度

(4)透光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养蟹后病虫害减少了

(5)光合

(6)水稻→稻田害虫→螃蟹


相关文章

  •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 平凉七中"五环-探构-分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汇报 2013年,在新课程的引领下,以崆峒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为契机,平凉七中全体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中.通过动员培训.推门听 ...

  • 2013年-2014年学年度第二学期镇第二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镇第二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理想课堂建设工程和书香校园建设工程”,牢固树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意识,切实抓好教学改革,注重开展教育科研,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树名师、铸团队, ...

  • 345优质高效课堂
  • "345优质高效课堂"的总体构架 "345优质高效课堂"中的345是指"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1.三步: 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 ( ...

  • 革除课堂教学顽疾,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 革除课堂教学顽疾,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以泸州纳溪英才外国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为例 杜开君 当我们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定位在课堂这一环节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革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样的课堂才是素质教育的课堂 ...

  • 2014年下半年调研视导工作总结
  • 今年9月中旬以来,在教研室领导的安排下,结合市教育局的有关部署研进行了这学期的调研视导工作,先后深入到十一中,霍林郭勒市两所学校(霍市六中、霍市二中),扎旗两所学校(扎旗四中、扎旗一中)。我共听课10节,评课议课10节,听汇报4场次、讲座2 ...

  • 体育组教学工作总结
  • 体育组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又一个学期结束了,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再创佳绩。 一、教学方面: 在教学当中,我们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三个指示性文件汇编,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使体育教学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强课堂教学,努力 ...

  • 常规教学管理经验材料
  •   钟祥市承天路小学是一所年青的、蓬勃发展中的学校,现开设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80人,教职工95人,其中湖北省骨干教师5人,荆门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人,钟祥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小 ...

  • 高效课堂模式研讨会发言稿: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
  • 高效课堂模式研讨会发言稿:理念引领教学 模式导引课堂 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阳城三中是省级示范初中,担负着阳城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全校师生群策群力,潜心实践,以拼搏的精神和一流的业绩,多年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 ...

  • 教师教学基本功总结
  • 教师教学基本功总结 为贯彻落实xx市教育局关于《xx市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从去年4月份开始,我校根据通经技科教文广【20xx】23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及时制定了《河 ...

  • 小学数学教研通讯
  • 小学数学教研通讯 XIAO XUE SHU XUE JIAO YAN TONG XUN „2013年‟ 第2期 总第6期 宜 都 市 教 研 室 主办 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 协办 2013年3月 编者按:又是一年春来到,宜昌市倡导的"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