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

第56卷第1期

2001年1月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56, No. 1Jan. , 2001文章编号:0375-5444(2001D 01-0064-11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

顾朝林1, 宋国臣2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210093; 2. 北卡罗来纳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北卡罗来纳市, 美国D 摘要:本文通过照片辨认和认知地图调查试图对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进行研究O 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城市意象空间是天安门广场为中心, 以长安街和二环~三环~四环路以及前门大街等道路骨架形成的网格状系统O 该网状系统以二环路为界, 划分为内~外两个城区O 在内城区, 在道路框架的基础上, 由地标~节点~功能区等要素共同组成城市意象; 而在外城区, 则只有部分地标要素起主导作用O 行政区对于整个市区居民只有模糊的意象O 综合起来看, 影响北京城市意象空间的主要要素是道路~地标和节点O

关键词:北京; 城市意象空间; 构成要素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C 912. 81; K 901

二战以后,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 城市问题日趋严重, 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O 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O 因此, 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O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O 但由于传统的结构 功能主义的影响, 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O 本文试图通过感知环境的基础研究, 对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进行探讨, 为城市形象设计和城市设计提供理论基础O 1城市意象空间研究评述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 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O 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这一认识过程~形成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称为感应地理学[1]O 事实上,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文索就提出了感知研究的方法[2]O 此后, 地理学家~规划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感知环境的研究迅速展开O 城市意象空间(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 是居民头脑中的 主观环境 空间O D , 也就成为人们研究感知环境的新切入点, 是城市地理学, 尤其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O

收稿日期:2000-05-16; 修订日期:2000-10-2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 九五 重点项目(KZ 952-J 1-206D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31030D [FOundatiOn Item :

The Key Project of Ninth Five Year Plan of CAS , No . KZ 952-J 1-206,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No . 49831030]

1期顾朝林等: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65所谓城市意象空间 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 通过城市意象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 是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方法之一 与其他城市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相比 城市意象空间分析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研究城市内居民个人或群体对城市环境的感应 而感应是人类行为决策的基础[B] 虽然感知研究的方法可以追溯到 0世纪初 但人们普遍认为林奇( yn h 1960) 的一书是城市环境意象研究的里程碑[4] 林奇认为 虽然每个城市中的居民对城市的感应不同 但 任何一个城市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 它由许多个别的意象重叠而成 林奇通过对波士顿~新泽西和洛杉矶B 个城市的调查 并对这B 个城市中的居民对各自城市的意象进行分析 从而找出居民所关心的共有主题 进而说明城市结构对居民意象的影响 林奇认为 城市结构中的通道~边缘~街区(区域) ~节点和地标五种要素对城市的可意象性起关键性的作用 他把这五种要素看成是城市意象的组成要素

虽然林奇的工作中对意象要素的直觉鉴别方法遭到很多批评 而且试图将许多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的意象叠加在一起的合理性也受到质疑 但他的研究方法却被广泛采用 并由此导出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构造意象的讨论 例如弗朗西斯卡托和麦彬[5]就米兰和罗马两市市民对各自城市的态度及意象进行对比研究等 随着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兴起 女性市民和男性市民在形成城市意象时的差异自然也成了地理学家研究的课题[6]

我国对感应地理学~意象空间等概念的介绍在国内始见于S0年代[7 S] 同时对于意象空间的实证研究在地理界也已经起步[1 9] 但是 城市意象空间研究的方法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尤其在城市规划界 意象空间还没有成为城市规划者进行城市规划时获取基本数据的常用方法 这需要城市地理工作者进行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开拓

城市意象空间研究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

2. 1城市意象空间研究理论假设

2. 1. 1认知距离 环境认知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对于认知距离D 的研究 认知距离形成的机理包含很多内容:其中包括大脑对距离的判断~环境的形式结构以及符号化了的环境(如地图和路标) 的影响 在大量的对认知距离特征进行实证研究中发现 主观距离和客观距离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Golledge and rushron 19S4) 该函数的变量主要是环境刺激的数量和种类 人们日常活动所经过的通道也起一定的作用 在各种环境刺激的选取中 城市自身的形态起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 城市结构的不同也会使人选择不同的环境刺激 从而产生不同的城市意象与认知距离[10]

2. 1. 2空间变形 在对认知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的研究中 人们发现城市中的中心点对于认知距离有很大影响:即当目的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吸引力时 从出发点到目的地间的认知距离就短于实际距离; 反之则相反 美观或是实用性强的地点如公园~邮局~图书馆~购物中心的距离比实际的距离感觉近 而那些不吸引人的地方如停车场~快速路交叉口等地则比实际的感觉要远( owery r . A ) 对于最常见的认知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别

66地理学报56卷是人在外出时对从家到目的地与从目的地到家会产生不同的距离感0认知距离和实际距离间的这种差别被认为是一种 空间变形(spatial distortion ) D 0

2. 1. 3可评判性0随着建筑学界对建筑物本身的意义的不断追求9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城市环境本身的内涵0人们对于环境的认知已不仅仅依赖于环境对人视觉上的刺激9而且还依赖于人们是如何感觉和如何看待周围环境的0对于城市中不同的要素9例如一个特殊的节点或街区9既可以被视为是吸引人的地方9也可能是令人厌恶的地方9既可能使人感到轻松9也可能使人觉得紧张9既可能使人欣慰9也可能引起人的恐惧9但最可能的结果却是多种感觉的混合0这种反应体现了人们从城市意象的角度对城市的综合评判9诺克斯称之为评判性城市意象[ ]0

2. 1. 4

所意识亲地情结0地理学家对场所(place ) 的研究情有独钟9段义孚等人提出了 场 的概念来诠释人与场所间的关系[ 2]0场所意识是场所的可意象性~象征性以及人的 亲地情结(topopholia ) 的结合0从这种意义来说9亲地情结是指场所和人之间的感情纽带0在特定城市社会地理背景下9场所意识的最重要特征往往是人们对自己家所在地区的依恋0

2. 1. 5空间认知过程

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最早源于自身的需要9所以对于初来城市的人而言9其最先认识的是住所~工作地以及附近购买生活用品的商店0这些最初被认识的点被称为基本节点0基本节点之间由路径连接9这种连接被称为主连接0随着时间的推移9人们对于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熟悉9从而由基本节点的 溢出效应和 延伸效应而派生出一系列的次节点和次连接0当次节点和次连接形成后9便产生了第一个 邻里(neighborhood ) 0而在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9作为个体的人由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使其不断完善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9最后逐步形成一个 由以道路连接的基本节点和次节点的等级序列共同组成的 环境认知图[ 3]0这就是戈兰节(Golledge 9R ) 三段式的认知过程假设0在此基础上9戈兰节又进一步提出了 锚点(anchor point ) 理论0该理论认为9城市中的人借助特定的~单独的或有联系的地标~节点和街区(统称为 空间暗示9即 锚点) 来 锚定

(标识) 次一级的区域9并把从城市空间中获取的信息按等级联系起来0

2. 2城市意象空间研究方法

认知地图方法0在现实的城市意象研究中9林奇要求受访者勾勒出各自城市的2. 2. 1

略图9这些受访者所勾勒的简图省略了许多重要细节9并将复杂的几何形状简略为更容易理解的直线或直角0在理论界9对空间认识研究的地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多普遍接受这样的假定, 人对外界环境的认识9主要是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0对于客观环境的复合认知9则是建立在时间基础之上的0尽管人们对于场所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是从与场所的不断交互作用中获得的9同时该过程受场所的社会~历史~经济~种族~美学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9但个人对任何一个城市的认知表述都是由点~线和面组成的0这些点~线~面的关联程度由于人们在环境中的不同经历而有所不同9从而组成人们的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 0林奇将各个城市居民的认知地图(居民构想图~心理地图) 进行综合9并用不

1期顾朝林等: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67同的醒目程度来表示出影响居民城市意象的各个要素O 此后 认知地图成了研究城市意象的最基本的方法 很快被研究感知环境的地理学家广为使用O

2-2-2社会调查方法O 除认知地图的方法外 城市意象空间研究常常还借用社会学研究的问卷调查方法和访谈调查方法O 就公众对城市的意象进行调查~访谈 并将其结果进行综合 为城市规划服务 被看作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有效手段O

3

3-1北京城市意象空间研究背景和调查北京城市意象研究的背景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北京 在国民经济建设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在城市建设方面也不例外O 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 交通~住房~环境等城市病也日益严重O 与此同时 随着流动人口的大规模进城~城市新的富裕阶层的出现 北京逐渐出现新的社会分异现象O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市规划与建设正在摆脱原有苏联城市规划模式的影响 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意识正逐渐引起重视O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进行了北京城市意象空间的研究O

3-2北京城市意象空间研究的调查

为了配合此项研究 我们于1998-11~1999-2在北京的一些场所进行了问卷调查O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调查地点为北京市的中心地区(四环路以内) 分布在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阳和丰台7个区O 对于北京市的结构性意象空间调查 本次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来获取基本数据O

3-2-1照片加地图法O 在调查工作的准备阶段 从北京市地图上采用网格法选取了50个点 然后对这些点进行实地考察 在这些点附近拍摄了120张具有北京市特点的风景及建筑物照片O 然后从这120张照片中选出50张 进行小样本调查O 小样本的数目为10人 都是在北京居住超过10年以上的北京市居民O 然后从50张照片中选取了6人以上能够认出的29张照片 作为调查中使用的照片 并一一编号O 笔者将照片拿给受访者 要求受访者说出照片中景物的名称或景物大体处于北京的什么方位 二个问题答对一个即为回答正确 然后将认出的照片放在一边 没有认出的照片放在一边O 最后将受访者认出的照片的编号在问卷上作出标识O

在所选取的29张照片中的景物(场所) 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可以分为6类 即:D 政治性地标建筑2处:天安门~纪念碑O @地标性建筑或节点9处:西直门桥~阜成门~建国门~复兴门~友谊宾馆~京广大厦~国贸桥~亚运村~玉泉营环岛O 商业中心5个:新东安市场(王府井) ~西单~城乡贸易中心(公主坟) ~红桥市场~天桥商场O G 古风景建筑4个:鼓楼~德胜门~地坛~天坛O @人口集散地3个: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O @文化娱乐场所6个:王府井天主堂(以下简称天主堂) ~国家图书馆~海淀图书城~农展馆~美术馆~动物园O

分析这29处景物的选取有如下特点:D 从分布上看 以北四环和东~西~南三环为界 在市中心区均有分布 兼顾了二环~三环的大部分地区及四环的繁华地区S 总体上看(以

68地理学报56卷的是对于相同功能之间~不同功能之间的景物(场所D 进行比较验证(如王府井天主教教堂和新东安市场~天安门和纪念碑等D O @从风格上看 能够基本反应出北京的建设史 即:既有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风格的建筑(如天安门~德胜门等D 也有建国初期的建筑(如农展馆~美术馆D 还有改革开放后新建的建筑及场所(京广大厦~亚运村等D O

2. 3. 2认知草图方法O 本次调查对受访者采取要求勾画北京草图的调查方法(如图1~2D O 4

4. 1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分析照片辨认及结果分析

调查中共发出115份表 回收有效表108份 表格部分有效率为93. 9%O 对于各个照片的总体辨认情况如表1所示O

表1

Tab . 1

城市功能分类

(1D 政治性地标建筑

(2D 地标性建筑或节点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西直门立交桥

友谊宾馆

亚运村

京广大厦

复兴门立交桥

建国门立交桥

阜成门立交桥

玉泉营环岛

京广大厦

(3D 商业中心东安市场(王府井D

城乡贸易中心(公主坟D

西单购物中心

红桥市场

天桥商场

(4D 古风景建筑地坛

德胜门

鼓楼

天坛

(5D 人口集散地北京西客站(火车站D

北京站(火车站D

北京南站(火车站D

(6D 文化娱乐场所北京动物园

王府井天主教教堂

国家图书馆

国家美术馆

海淀图书城

照片辨认数占受访人数的比率Rate of distinguishing photo 地点认出人数/人[***********][***********][***********]4848认出比率/%100. 0098. 1567. 5953. 7050. 0049. 7445. 3742. 5940. 7431. 4825. 0060. 1955. 5644. 4433. 3329. 6361. 1153. 7050. 9350. 9382. 4169. 4455. 5660. 1952. 7845. 3744. 4444. 44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9所选照片的认出比率都大于2 9说明人们对所选的地点都有一定的熟悉程度G 同时9从对照片的认出比率从2 1 有较大变化也可以看出:@对于2处政治性地标建筑9认出比率最高9接近1 ;@人口集散地和古风景建筑的认出比率较高(仅次于政治性建筑) ; 认出比率较低的景物集中在东~南部; @商业中心和地标建筑的认出比率受其本身所处地理位置影响较大; @功能相同9地理(区位) 条件相似的景物(场所) 认出比率有趋同性9比如红桥市场和天桥商场9复兴门和建国门9德胜门与天坛~鼓楼等G 据此9不难看出9建筑物及场所的政治~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实用功能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等都影响着人们对城市意象空间反映G

4. 2认知地图的方法及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9受访者被要求绘制一张北京市的示意图9范围由受访者自己确定9但被告知 尽可能包含北京市市区范围 9而对于北京市区9调查者则不作任何解释G 图形不要求精确9但希望尽量详细G

在调查中我们共获得意象草图91幅G 按照所得图形的涵盖范围大小9我们将其分为3个类型G 局限在很小范围的草图(一到二条干道两侧~一个中心地标周围或只有无法具体判定范围的干道) 为类型I 9共有33幅9占所得草图的28. 7 (图1) ; 以北京市区(或市区大部分) 为作图对象的为类型19共37份9占调查对象的32. 2 ;作图范围介于类型I 和类型1之间的9为类型I 9共21份9占调查对象的18.

3 G

来一定的难度, 为了研究简便起见, 本文以分析类型I 和类型I 的草图为主, 并将重点放在类型I , 而类型I 仅作为参考,

阿普勒雅德(Appleyard ) 曾把认知草图分为 顺序型草图和 空间型草图两大类别, 其中顺序型认知草图以道路导向为主; 而空间型认知草图则以区位导向为主, 按照认知草图的繁简程度和精确程度, 每个大的类别又可划分为4个子类, 即顺序型结构的段(fragmented ) ~链(chain ) ~支/环(branch /loop ) ~网(network ) 和空间型结构的散点(Scat-tered ) ~马赛克(moSaic ) ~连接(linked ) ~空间格局(patterned ) , 顺序型和空间型的各子类之间的精确程度呈等级分布, 随着人们对城市的认识熟悉程度的增加, 认知草图则呈现由顺序型向空间型发展的趋势(Appleyard , 1970) ,

按本文分类, 类型I 草图大体对应于阿氏的顺序环~空间连接子类, 类型I 草图则大体对应于(顺序) 网和空间格局子类, 由于本文中对于认知地图的类型划分标准是按照范围划分, 而阿氏按照精确程度划分, 所以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 而是相互交叉的, 比如, 在类型I 中, 也存在着精确程度较低的认知地图(图2) ,

为3

1期顾朝林等: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71商业区\广场9居住区表示很少O

(7) 总体而言9空间型认知图所表达的内容在二环路以内要比顺序型认知图详细O 仅就道路而言9在多数顺序型认知图中9二环路以内(含二环路) 仅长安街\二环路有所表达O 而在空间型认知图中9除此之外9还涉及平安大道\西单北大街\西内大街等干线O 而对于二环路以外的地区9空间型认知图往往涉及较少9而顺序型图则多以四环为界(指类型I 认知图) O

综上所述9从北京市公众的城市意象草图看9总体上处于顺序型意象的第四阶段向空间型意象的第三\第四阶段过渡的阶段9道路仍是影响公众意象的最主要因子9不同类型的地标\节点和街区对意象也有较大影响O 按照城市意象的发展过程9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O 5北京城市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

林奇曾将道路\边缘\区域(街区) \节点和地标概括为城市意象空间的5种组成要素O 我们通过对辨认照片的结果和对受访者所绘制的认知草图的分析9可以看出影响北京意象空间的因素与林奇的5要素基本吻合9所不同的是各个要素在意象形成中的作用与林奇所研究的3个城市不尽相同O

5. 1道路

道路是构成认知草图的重要元素O 在顺序型认知图中9道路是框架9甚至有些认知草图只有道路要素O 总体而言9北京市道路意象的格局是网格状的9东西向的长安街(建外大街-复外大街) 和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三条环线道路以及前门大街(宣武门西大街-前门东大街) 是形成城市意象的主体道路9辅以(二环以内的) 平安大道\新街口大街-西四大街\安内大街-王府井大街以及(二环路以外的) 安立路\昌平路和学院路9组成北京城市意象的道路框架O 这5条主体道路都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O 长安街\二环路和前门大街位于城市的中心部分9道路两侧存在大量地标建筑O 二环路\三环路和四环路(已建成部分) 及安立路\学院路\昌平路道路风格明显9两侧存在着特征空间9具有很强的连续性O 而安内大街-王府井大街\新街口大街-西四大街和平安大道则是在二环路以内平行于构成意象主体道路的干道9是市区的交通干线及老北京城的主要交通线O 西四大街和王府井两侧是繁华商业区O 从整

可意象性 体而言9北京的道路格局 (可识别性) 很强O 从调查中得知9有71. 9%的人在北京

没有迷路的经历9而有3次以上(含3次) 迷路经历的人只有7. 03%9说明北京的道路格局对于方向识别较为有利O 从认知草图来看9北京网格状的道路意象结构与北京市的实际道路结构也基本一致O 但从细部看9道路意象结构中也存在着几何变形9主要是对于东\南四环路的假设以及对弯曲道路的拉直(如东二环路) \对邻近道路的合并(如安外大街) 等O

5. 2边缘

在北京结构性意象图中9边缘往往是和道路要素结合在一起的O 对于行人而言9半封闭的二环路\三环路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可以穿越的边缘9而对于汽车来说则是主要交通干线O 尽管封闭式的昌平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在城市景观中应该是边缘9但由于两条路都是在三环路以外9所以能够对其产生意象的受访者往往都是曾经使用过该路的人9所以高速公路的边缘作用并不明显O 在所得的城市意象图中9北京北站北行的铁路线偶有涉及9但仅限于

地理学报 卷行9这样在人们的印象里河流的重要性比道路要小得多O 很显然9正是道路对河流的屏蔽作用才导致河流没有被标示在认知草图上O 然而9河流的存在对于道路意象结构具有加强的作用O 比如9南 北二环路两侧的河流使得南 北二环路两侧有着相似的景观9从而增强了二环路的连续性O 总体看来9在北京城市意象结构图中9边缘的作用很弱; 而对于兼具边缘作用的道路9也不是所有受访者都能意识到它的边缘作用O

5. 区域

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城市范围的二维空间称为区域9由多个区域构成具体的城市O 从调查所得的意象图来看9对于意象结构产生影响的区域要素主要包括行政区 功能区和街区O 约 的意象图部分标示出了东城 西城 宣武 崇文 个城区以及海淀 朝阳 丰台等近郊区的行政区名称O 由于不同的行政区已经形成一定特色的景观和文化氛围9所以它们在构成城市意象时成为重要因子O 然而9尽管行政区之间的行政界限是非常明确的9但对受访者来说这个界线是s 不可见7的9所以在意象图上行政区界线很少涉及O 如前所述9以二环路为界可以看出明显的城市意象强弱的差别9不妨将二环路以内称为s 内城区79而将二环路以外称s 外城区7O 内城区是北京的老城区9虽然近百年来变化很大9但基本保留了老北京的城市布局格局9尤其很多文物古迹保留了原貌O 同时内城区是北京市的中心区9也是建国后旧城改造的重点地区9其中汇集了诸多反映北京新面貌的道路 建筑群等9新 老特色相互影响使得内城区主题鲜明9s 可意象性7强O 而在外城区9虽然道路格局延伸了老北京方格网式布局结构9但与内城区的建筑风格已浑然不同O 尽管外城区已在局部区域形成某些特色9但其影响范围要较内城区小得多9因此很难使人形成较为一致的印象O 如果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9在内城区的内部又以前门大街为界限明显地划分为南 北两个区域O 北部集中了天安门 长安街 王府井等政治 商业中心9道路及建筑物风格特色鲜明; 而南部则以生活区为主9零星分布着一些为生活区服务的商业区9区域特色不明显O 从所得的城市意象图来看9受访者在对北部的意象结构标示远远要比对南部的标示翔实 丰富得多O 这说明北部区域的可意象性较南部区域为强9进一步反映出主题鲜明的区域可意象性强的特点O

5. 4节点

节点是居民能够进入其中的点9具体表现为连接点或线性上突出的地物点O 从某种意义上说9区域和点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9依照考察范围的不同9区域和点之间可以相互转化O 再从行为学的角度看9行为在节点处表现为集中和选择O 居民对节点的意象9从认照片和意象结构图上都能部分地反应出来O 在认知草图中可以看出两类节点9它们是居民清晰意识到的节点和未被意识到的节点O 前者往往用受访者自己定义的符号表示9如圆形 方形等9并标出该地点的名称; 而后者则多以道路交叉的形式表现出来O 天安门广场是在意象图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节点9其他如北京站 北京西站等人口集散地的出现频率也较高O 有意识的节点只存在于部分意象结构图中9而简单的表现为道路的交叉点的形式的节点则更为普遍9尤其是交通主干线的交叉点可以被视作许多意象结构图的控制点O

5. 5地标

地标是居民认识城市时的重要参照物O 地标与节点的区别在于人们将节点看作行为场所9是可以s 进入7其中的; 而地标则是人们从外部看城市的参考点O 和节点类似9对于地标在

1期顾朝林等,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73东~西~北二环路与前门大街(环线D 及长安街的西向延长线(复兴路D 重合 所以在众多地标中地铁站比较突出G 同时由于北京地铁站出口的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个别有例外 如复兴门北出口~积水潭南出口D 这也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地标G 部分受访者认为在北京看到地铁站口就有了一种安全的感觉 就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G 46. 4%人对于您在北京是凭什么认路的(多选择题D 问题 回答了公交及地铁站的占所有选项中比例最高 说明地铁地标及公交站台对于城市意象结构有着重要影响G 除了地铁~公交站台及其他路标~路牌等有明显指路性的地标外 空间突出和知名度也是地标形成的重要因子G 如年代久远~风格古朴的古代建筑前门~鼓楼~天坛~地坛牌坊等都成为影响二环路以内城市意象图结构的重要地标G 在城市意象结构图中 有许多老北京把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作为画图的控制点G 京广大厦曾经作为北京最高的建筑 形体突出 圆形的造型风格明显 是东三环路一带的重要地标G 长安街上国家行政机关形成的高层建筑群大大加强了这一地带的可意象性 而长安街两侧复兴门~建国门的彩虹地标也有类似的效果G 此外 重要道路交叉口处的高架桥也容易使人产生很深的意象 如西直门立交桥~公主坟立交桥等G

6结论

综上所述 北京市的城市意象空间是天安门广场为中心 以长安街和二环~三环~四环路及前门大街等道路骨架形成的网格状系统G 该网格以二环路为界 划分为内~外2个城区G 在内城区 在道路框架的基础上 地标~节点~功能区共同组成城市意象图的主要要素; 在外城区 只有部分地标在城市意象图中起作用G 行政区对于整个市区居民的意象比较模糊G 总体而言 北京市城市意象主结构明显 内城区次结构清晰 外城区次结构则趋于模糊G 道路~地标和节点等是影响北京意象空间的主要要素G 有着大量历史~文化传统的古建筑和具有商业功能~集散功能~政治功能等实用性的现代建筑形成的节点和地标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意象G 行政区~功能区等区域要素在公众意象中有所体现 但不很明显G 部分道路(特别是环路D 有时也起到了边缘要素的功能G

参考文献(Ref erenceS D ,

[1]Xu Fang . A case study on behavior geography , Ganzhou survey and analysis [J ].Sczentza Geographzca Sznzca 1983(2D. (In

Chinese D [徐放. 居民感应地理研究的一个实例 对赣州市的调查分析[J ].地理科学 1983(2D. ]

[2]Lowenthal D .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 , Towards a geographical epistemology [J ].annals of the assoczatzon of amerzcan Geogra-

phers 1961 5l(3D.

[3]Xu Xuegiang . Urban Image Space [A ].In , Chen Shupeng . Geo -system Sciences [C ].Beijing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8.

(In Chinese D [许学强. 城市意象空间[A ].见, 陈述彭主编. 地球系统科学[C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

[4]Lynch K .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M ].Mass . , MIT Press 1960.

[5]Francescato D Mebane W . H ow citizens view two great cities [A ].In , Downs R Stea D . Image and Environment . Chicago Al-

3. 131-147. dine 197

[6]Domosh M . Feminism and urban imaginery [J ].U r b 1995 l 6(7D. an Geograph y

]Z [7hang Wen k ui . Basic Issues about Behavior Geography [A ].In , Li Xudan . H uman Geography Forum [C ].Beijing , Science Press

1986. 216-229. (In Chinese D [张文奎. 行为地理学的基本问题[A ].见, 李旭旦主编. 人文地理学论丛[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74地理学报56卷jing , Science Press , 1986. 230-242. (In Chinese ) [陈传康. 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A ].见, 李旭旦主编. 人文地理学论丛[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230-242. ]

[9]Li Xun , Xu Xuegiang . Analysis of urban image space in GuangZhou [J ].Human GeOgraphy , 1993(3). (In Chinese ) [李郇, 许学强.

广州市意象空间分析[J ].人文地理, 1993(3). ]

[10]Golledge R , Zannaras G .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human spatial behavior [A ].In , Ittelson W ~. Environment Cog-

nition [C ].NeW York , Seminar Press , 1973.

[11]Knox P . Urban Social Geography , An Introduction [M ].Third Edition . Longman Scientific S Technical , 1995.

[12]Tuan Yifu . Space and place ,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M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 1989.

[13]Golledge R . Learning about urban environments [A ].In , Carlstein T , Parkes D , Thrift N . Timing space and spacing time , Vol . 1

[C ].London , EdWard Arnold , 1979.

Urban image space and M a n F ac to r s n B e j ng

12GU Chao -lin , S 0NG Guo -chen

(D epar t men t O f U r Z an S R e S Our C e SCz en C e S N an jz ng U n zU er Szt y , N an jz ng

C hape Z H zZZ , C hape Z H zZZ , NC 27514-7707, USA ) 210093, C h z na ; D epar t men t O f U r Z an an c R eg z Ona Z PZ ann z ng U n zU er Szt y O f N Or t h C arO Zz na a t

A b st rac t , This article analyZes urban images held by people living in B eijing after a short revieW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n urban image space studies . TWo basic methods Were used to obtain data , one is cognitive mapping and the other is photo recognition . F ive ma-jor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designative image are examined one by one . ~enceWe conclude that the frame constituted by roads , landmarks , nodes and function areas consist of the major public imaginary of B eijing . The Second Ring Road separates the N inner city area H from the N outer city area H and the guality of urban image is guite different in area from one part to the others . B 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and findings ,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B eijing .

K e y Wo rd s , B eijing ; urban image space ; cognitive map ; photo recognition

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顾朝林, 宋国臣顾朝林(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 210093), 宋国臣(北卡罗来纳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卡罗来纳市,美国)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1,56(1)83次

1. Golledge R Learning about urban environments 1979

2. Tuan Yifu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1989

3. Knox P Urban Social Geography: An Introduction 1995

4. Golledge R;Zannaras G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human spatialbehavior 1973

5. 李郇;许学强 广州市意象空间分析 1993(03)

6. 陈传康 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1986

7. 张文奎 行为地理学的基本问题 1986

8. Domosh M Feminism and urban imaginery 1995(07)

9. Francescato D;Mebane W How citizens view two great cities 1973

10. Lynch K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1960

11. 许学强 城市意象空间 1998

12. Lowenthal D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Towards a geographical epistemology1961(03)

13. 徐放 居民感应地理研究的一个实例-对赣州市的调查分析 1983(02)

1. 范建红. 王玲 珠江三角洲乡村景观意象空间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3)

2. 张旺锋. 尤凤 居住区意象空间研究及应用[期刊论文]-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

3. 张新红. 苏建宁. 魏书威 兰州城市居民意象空间及其结构研究[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10(2)

4. 苗涛. 李丁. 徐晓天 兰州主城区城市意象空间和意象元素分析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2010(11)

5. 田逢军 基于"游憩意象综合体"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营造[期刊论文]-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11)

6. 王彤彤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意象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0(35)

7. 李凡. 朱竑. 黄维 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研究[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10(4)

8. 钱树伟. 苏勤 苏州古典园林旅游者空间意象特征分析[期刊论文]-旅游科学 2010(5)

9. 柳春茹. 王一平. 张巍 城市夜间导向系统的空间意象分析[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10(6)

10. 尹郑刚. 李雪英. 白旸 郑州城市游憩地意象空间分析[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5)

11. 杜佳. 代富红 贵阳城市景观识别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12. 王山河. 陈烈 基于结构方程式模型的广州城市形象元素分析评价[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10(1)

13. 阙维民 论地理学构想的哲学体系[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10(11)

14. 刘云刚. 许学强 实用主义VS科学主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取向[期刊论文]-地理研究2010(11)

15. 兰宗敏. 冯健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时间利用以及生活活动时空间结构——对北京5个城中村的调查[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10(6)

16. 王茂军. 苏海威. 霍婷婷 北京城市空间认知扭曲特征[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10(10)

17. 戴俊骋 大学校园意象空间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为例[期刊论文]-世界地理研究 2009(4)

18. 冯维波. 龙彬. 张述林 基于游憩者感知的重庆都市区游憩空间品质评价[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9(6)

19. 王茂军. 张学霞. 霍婷婷 北京城市认知的空间关联模式——城市地名认知率的空间分析[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9(10)

20. 王茂军. 张学霞. 吴骏毅. 高宜程 社区尺度认知地图扭曲的空间分析——基于首师大和北林大的个案研究[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09(3)

21. 陈玉英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动向[期刊论文]-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22. 蒋志杰. 张捷. 韩国圣. 曹靖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9(1)

23. 田逢军. 沙润. 汪忠列 南昌市旅游地意象分析[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9(6)

24. 侯兵. 黄震方. 尚正永 基于城市意象变迁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9(12)

25. 基于SD法的城市感知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09(6)

26. 霍婷婷. 王茂军 基于地名认知率的北京城市认知空间结构[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9(4)

27. 苑红伟. 杜彩军 基于城市意象分析的公路交通枢纽规划[期刊论文]-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28. 柴彦威. 颜亚宁. 冈本耕平 西方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历程及最新进展[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8(6)

29. 龙韬. 柴彦威. 忻俊. 马玫 新型城市化地区居民城市公共空间认知与利用研究——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08(4)

31. 王倩. 谢飞 论感应空间在旅游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

32. 秦宇. 张晶. 张洁. 张恒才 空间认知在北京定位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空间信息 2008(6)

33. 乌铁红. 张捷. 张宏磊 旅游地意象特性分析及整饰[期刊论文]-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4)

34. 柴彦威. 沈洁 基于活动分析法的人类空间行为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科学 2008(5)

35. 薛露露. 申思. 刘瑜. 田原 认知地图两种外部化方法的比较——以北京市为例[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

36. 林轶 论民族意象要素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期刊论文]-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8(3)

37. 申思. 薛露露. 刘瑜 基于手绘草图的北京居民认知地图变形及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地理学报2008(6)

38. 薛露露. 申思. 刘瑜. 张毅 城市居民认知距离透视认知变形——以北京市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8(2)

39. 周泽渥. 孙晨明 记忆中的旧城——城市历史意象的保护与发展[期刊论文]-安徽建筑 2008(1)

40. 梁明琳. 张捷 武汉市休闲意象空间结构研究[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41. 武前波 近期西方城市社会地理主要研究领域及启示——《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综述[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07(3)

42. 王茂军. 柴彦威. 高宜程 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地理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07(5)

43. 赵青. 寇向光 太原市城市意象研究分析[期刊论文]-工业建筑 2007(z1)

44. 邱少俊. 胡远航. 王丽晔 中等尺度环境意象研究及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以大学校园意象为例[期刊论文]-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7(3)

45. 冯健. 陈秀欣. 兰宗敏 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演变[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7(10)

46. 冯健. 刘玉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特征、模式与机制[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2007(4)

47. 王艳. 张捷. 史春云. 冉江 基于公众媒介信息的水乡古镇景观意象研究[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9)

48. 王艳. 张捷. 冉江 公众媒介信息中水乡古镇通道型景观意象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7(17)

49. LI Yabing. ZHANG Jie. CHEN Youjun Image of Landscapes in Ancient Water Towns——CaseStudy on Zhouzhuang and Tongli of Jiangsu Province[期刊论文]-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2006(4)

50. 李雪铭. 李建宏 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6(8)

2006(5)

52. 罗佩. 阎小培 高速增长下的适应性城市形态研究[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6(4)

53. 石坚韧. 赵秀敏. 王竹. 外尾一则 城市开放空间公众意象的影响因素研究[期刊论文]-新建筑2006(2)

54. 吕瑶. 佘高红 夜间城市意象研究[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2)

55. 李建宏. 李雪铭 大连市城市空间意象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 2006(1)

56. 许玲 北京城市公园环境认知研究初探[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7. 丁雁南 北平历史城市意象研究:1928-1937[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8. 曹辉 建筑综合体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策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9. 李刚 中古乐府诗中的城市意象[期刊论文]-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4)

60. 马耀峰 不同学科概念地图研究的反思[期刊论文]-地球信息科学 2005(2)

61. 冯健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期刊论文]-地理科学 2005(2)

62. 蔡晓丰 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63. 卢军霞 基于游客体验的古城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4. 李刚 中古乐府诗中的地理意象[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5. 魏立华 社会经济转型期广州市社会空间演进机制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66. 刘晓燕 中学生城市脑中地图及形成手段研究——以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初中生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7. 朱秀妹 中学生关于世界的心理地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的两所中学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8. 杨上广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研究——以上海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5

69. 汤春峰 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70. MENG Cai-hong. YANG Yong-chun. ZHANG Cong-guo RESEARCH ON IMAGO SPACE OF VALLEYCITY--A Case Study of Lanzhou City[期刊论文]-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 2004(3)

7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期刊论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

72. 蒋志杰. 吴国清. 白光润 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4(2)

73. 余颖 城市文化街区闲暇行为与空间环境关系研究——以南京市长江路文化街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4

74. 章光日 人类生活空间图式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75. 郭昊羽 中国当代城市意象化经营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76. 周军 历史街区保护和复兴的地理学研究—以广州西关民居民俗风情区为例[学位论文]博士2004

2004

78. 蒋志杰. 吴国清. 白光润 城市意象空间分析在旅游地研究中的应用--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z2)

79. 曹小曙. 薛德升. 余浩然 广州城市水上休闲交通意象空间探讨[期刊论文]-热带地理 2003(4)

80. 冯健. 周一星 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3(3)

81. 刘玉亭 中国转型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社会地理学视角的南京实证分析[学位论文]博士2003

82. 孙峰华. 王兴中 中国城市生活空间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2(5)

83. 陆玉麒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2(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lxb200101008.aspx


相关文章

  • 城市设计概论作业
  • 郑州市所选街区区域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分析 城市居住局部空间所选街区区域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分析: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 ...

  • 对城市意象五元素的思考
  • 第35卷第19期 Vol.35No.19山西建筑 2009年7月Jul. 2009SHANXI ARCHITECTURE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1920019202 ・19・ 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 陈 倩 麻广睿 摘 ...

  • 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
  • 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 摘要:任惯琏发雁的城市化过程中.乡村 景蚬研允是帚观纠学和景观蜒划研究旷个 前沿领碱,l女文压用帚婀规划学.景观地理学 和景现生拜学的综合岘点.系统探讨了乡村 景观乡村旱观{见划的概念,乡}0景观规划钠 原则和 ...

  • 城市意象读书报告
  • 2012 - 2013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城市设计概论 任课教师:谭跃 王冰 题 目:<城市意象>读书报告 学号:ACH09033 姓名:范博扬 年级:09级 专业:建筑学 提交日期:2012年10月9日 <城市 ...

  • 城市道路论文
  • 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道 路 论 文 --城市道路景观 指导老师:杨广军 学 生:XXX 学 号:XXXXXX 专 业:道路桥梁 市 目录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作用 - 4 - 二.郑州城市未来发展规划 ........ - 5 ...

  • 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的景观构成要素比较
  • 文章编号: 100926825( 2007) 32203522 03 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的景观构成要素比较 收稿日期: 2007206211 作者简介: 唐 燕( 19802 ) , 女, 硕士, 助教, 宁夏大学农学院园林系, 宁夏银川 ...

  • 基于_流城市_模型的城市智能化发展与空间型媒介创新研究_杨璐
  • DOI:10.16112/j.cnki.53-1160/c.2012.01.014 第12卷第1期2012年2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

  • 颐和园的造景手法
  • 颐和园的造景手法 借景 名景移植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 ...

  • 地下综合体规划
  • 第二章 地下综合体专题规划设计 2.1城市地下综合体综述 随着城市集约化和程度的不断提高,单一功能的单体公共建筑逐渐向多功能和综合化发展.一个建筑空间在不同条件下适应多种功能的需要,称为多功能建筑.由多种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组合在一起的建筑, ...

  • 简论意象图式理论及其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 简论意象图式理论及其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意象图式理论的提出与发展,然后分析意象图式的内涵.常见类型.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应用,最后提出意象图式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意象图式理论应用研究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