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页 信息窗1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并能正确判断。

2.在观察、操作、想像等活动中,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长方体盒子、两根小棒

学生准备:A4纸、彩笔、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线的知识。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事先准备的A4纸来,随便用你喜欢的方式对折两次;然后把纸取开摊平,同时把折痕用彩笔描上颜色。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并整理你们小组所描的两条线。

想一想: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情况呢?(引入课题同时板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不同位置关系的几组直线,为学生创设了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丰富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分类中感受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并选取几个同学的进行展示。

预设结果:

2.小组交流。预设分类:

⑴分为两类:①②③⑤一类,④⑥一类。

或①②一类,③④⑤⑥一类。

⑵分为三类:①②一类,④⑥一类,③⑤一类。

⑶分为四类:①一类,②一类,③⑤一类,④⑥一类。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猜想的广阔空间,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小组——全班的逐层递进的过程。使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最大可能的通过学生的思考、想象、动手操作展现出来,为分类提供材料。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交流。

⑴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

【温馨提示】:学生交流各自的分法,对出现的不同分法暂时不予评价。学生交流时,肯定赞成什么分类的都有,小组都不一定统一,此时教师可不必着急表态,而是让他们说说分类的理由,从而引导他们展开争论。

追问:根据你们的交流,分两类的占主流;但是分两类的矛盾主要集中在③⑤上,现在我们再讨论一下③⑤到底属于①②这一类呢?还是属于④⑥这边呢?

学生再讨论:

【温馨提示】:学生们的分类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两种,此时让学生们讨论针对性会更强。

预设:

生甲:①②一类,③④⑤⑥一类的原因是①②交叉了,有交叉点。而③④⑤⑥没交叉,所以这样分。

生乙:③⑤属于①②的原因是——这两条直线快要交叉了,而④⑥永远不会交叉。

师:刚才这两个学生用到的一个词很好——“交叉”,数学上我们叫“相交”不交叉就是不“相交”。对他们的分法,你认为谁说的更有道理呢?(学生回答:生乙)——为什么呢?

生丙:因为直线本身就是无限延长的。

动态展示:(出示课件)

小结: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不相交。

⑵介绍平行。

教师介绍:像④⑥这样,延长之后也不会相交的——平行。

课件展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权利,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重视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观念,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观察分类——理解建构”的过程,理解相交与平行。

结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讲解垂直。

课件出示:下面左图中的两条直线是相交吗?(相交)

讲解: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相互垂直,交点叫垂足。 (讲解并出示右图)

问题质疑:

1.我们怎么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呢?

预设学生回答:可以借助手中的三角板。(如图)

2.我们能把一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或垂线吗?

小组讨论。(不能)

结论:平行是相对的,是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以我们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垂直也一样)

3.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吗?(如图)还需强调什么吗?

预设:需特别强调——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此时可以用物品展示)

【设计意图】理解平行的概念,关键有两点,一是“在同一平面内”,二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关于“在同一平面内”的认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若是在课的开始就进行教学,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在同一平面内”的含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后,用了一个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长方体模型,通过小组观察、讨论、探究,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因此导致了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结果。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建立了“同一平面”的表象,加深了对平行这一概念的理解。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们利用折纸游戏,在折痕上用彩笔画出了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再加上我们的积极动手、动脑,通过交流、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感知

了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关于平行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在同一平面内”,二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关于垂直的判断,我们要利用好我们手中的三角板。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课件出示课本58页2题。

2. 课件出示课本58页3题。

3. 课件出示课本59页聪明小屋。

【温馨提示】可让学生画画试试,然后再交流。多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规律:如5条直线最多有4+3+2+1=10(条)。此时教师可追问“10条直线呢?”—— 9+8+7+6+5+4+3+2+1=45(条)。„„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内容?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板书设计:不垂直

相交

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不相交(互相平行)


相关文章

  • 平面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 9.1 平面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考的基本考核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打下基础,高考中, 一般不单独命题,但要熟练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推论,能用它们证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为证明相关的综合问题打下基 ...

  • 平行与垂直教案
  •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马红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3)培 ...

  • [教案]5.2.1平行线
  • 平行线 第1课时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意义,知道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会经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过程性目标 1.通过观察和画平行线,感受平行线的实际意义,体验平行线的特征: 2.探索 ...

  • 四年级数学信息窗1平行与相交1教案青岛版
  • 信息窗1 平行与相交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5-59页 [教材简析]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明确掌握线段.射线.直线三个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合 ...

  • 画平行线的教学设计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 一审教师: 二审教师: 主备: 协备: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 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 发 ...

  • 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结构图 - 江西教师网
  • 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结构图 [中考地位]三角形与四边形是学习空间图形的基础,历来在中考是重点内容.中考在这部分出题较简单, 目标.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展开图 第17课时 空间图形与相交线.平行线 [中考地位]空间图形与相交线.平行线在中考中主 ...

  • 7.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
  • 课 题:7.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四)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教学目的: 1. 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 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距离3. 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难点:点到直线距离 ...

  • 2014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 八.垂线与平行线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在原有教材上有所变动,把四年级的角的度量和平行与相交两单元融合为一单元,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 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对直线也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复习直线和线段,同时引入射线概念, ...

  • 高二数学直线和圆的方程教材分析
  • 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教材分析 本章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直线方程.圆的方程以及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两条直线的夹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