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中性研究

货币供应量的中性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国内、国外,并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介绍了有关货币是否中性的基本观点,以及在该观点的支持下,各界学者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期间的有关经济指标所作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的数据来源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不但是因为样本数据本身的不同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还在于各个期间的其他因素如货币政策、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货币中性;理论研究;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01

一、国外研究综述

1.理论研究综述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货币政策作为金融宏观调控工具已走上历史舞台。但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西方经济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凯恩斯学派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相机抉择”;货币学派不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单一规则”;理性预期学派完全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提出“政策无效性命题”。

(1)货币中性论

在古典经济学看来,货币只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对实际经济并不产生影响。古典学派货币中性论的理论基础是萨伊定律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与古典学派一样,传统货币数量论也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可以通过剑桥方程和费雪方程清楚

地说明这一问题:

m=kpy (剑桥方程) (1.1)

mv=py (费雪方程) (1.2)

这两个方程表达了同一实质关系:即国民收入水平(y)与价格水平(p)货币供应量(m)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定k(货币需求总量和国民收入的比例)或v(货币流通速度)不变,y也不变,则m的变化将完全体现在p的变化上,所以货币是中性的。帕廷金通过引入“实际余额效应”建立了一种修正的货币中性理论。他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会产生“实际余额效应”,改变对物品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对物价水平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压力,进而从反方向再次产生“实际余额效应”,影响总需求水平。最终达到与货币量同比例变动,因而不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实质性影响。在有关货币中性理论中,最激进的是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是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他们认为经济分析中短期和长期的区别并无意义,关键是预期到和没有预期到。理性人会充分利用一切信息,对政府行为提前作出反应,从而使得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2)货币非中性论

首先和货币“面纱”决裂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他认为货币不是“面纱”,而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并提出著名的累积过程理论,将利率分成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他认为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使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背离来实现的。然而,真正指出货币对经济有着巨大作用的还是凯恩斯。他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水

平上的货币才是中性的,而经济通常是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的,此时货币是非中性的。在经济萧条和存在失业时期,央行可以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增加有效需求,从而扩大就业,增加产出。

新凯恩斯主义则试图为凯恩斯宏观理论寻找微观经济学基础。他们从合同的长期性、效率工资论以及集体谈判理论出发论证工资黏性,从菜单学说、交错价格调整以及投入产出关联论出发去论证价格黏性,多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非中性论。

(3)短期货币非中性和长期货币中性论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吸收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分析方法,尤其是在货币的传递机制上。弗里德曼的货币对总支出和产量实际发生影响的传递机制假说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凯恩斯强调了利率的作用,而弗里德曼则强调现金余额的作用。货币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导致经济波动,货币是非中性的;长期来看,经济中的实际变量仅由实物因素决定,货币不能影响实际变量,从长期来看它能影响的名义变量只能是价格,货币是中性的。

2.实证研究回顾

friedman& schwartz(1963)通过对美国自1867年起近百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发现货币存量的周期变动与实际国民收入或经济活动周期变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货币总是正向超前于产出。sims(1972)第一次在货币的实际效应争论中引入了granger因果检验,

发现美国的数据明显表明货币是引起名义gdp的granger原因,货币的历史行为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国民生产总值。mc candles&web(1995)通过对110个国家、30年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两个主要结论:(a)通胀与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几乎为1,(b)在通胀或货币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之间没有相关性。

二、国内研究综述

1.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经济理论界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厉以宁((1991),袁志刚((1993)分析了转型过程中中国经济非均衡运行的特点,由于不存在完善的市场,不存在灵敏的价格体系,所以在短期内需求管理的扩张政策可能是有效的。陈学彬(1998)认为中央银行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的了解比公众更具信息优势,使得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其信息优势来刺激经济增长。林继肯提出“货币双重论”,认为货币是中性和非中性的统一,是双重的。货币是中性的,说明货币的作用是由商品生产和流通决定的;货币是非中性的,说明货币对商品生产和流通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同时,这种非中性又是与中性同时存在的,货币的作用离不开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这一基础。

2.实证研究回顾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通货紧缩引起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降低,对货币中性和非中性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并形成了大量文献。

曾令华(2000)通过对1987-1999年中国的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得出我国名义经济增长与m1、m2的增长率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实际经济增长率也是随着货币增幅的变化而变化的。黄先开、邓述慧(2002)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中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有无影响作实证分析,其结论是货币供给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非中性。

刘斌(2001)通过建立var模型,在蒙特卡罗模拟基础上对货币政策冲击进行冲击响应分析,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在短期内会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影响,在长期不会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影响,而且货币政策冲击短期内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持续作用时间不超过40个月。陆军、舒元(2002)运用fisher和seater的长期导数的检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因此,试图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周锦林(2002)采用1994年至2001年第一季度数据,运用granger与sims因果检验法,建立多变量的var模型,得出结论是:在这段时期内,货币是中性,我国采用货币供给作为中介目标是不合适的。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这一争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意义,在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中有着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从有关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战上看,无论西方国家还是国内学者对于货币在短期内是否中性的争论比较激烈,而对长期货币中性的问题则相对争论较少。货币供应量与

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和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更为准确的分析技术和工具的出现,人们对两者关系必将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中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报,2000(6):34-41.

[3]曾令华.货币短期非中性的政策意义及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0(9):13-21.

[4]刘斌,邓述慧,王雪坤.货币供求的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8.

[5]徐龙炳.货币政策效果的度量—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定量分析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4.

[6]陆军,舒元.长期货币中性: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实证[j].金融研究,2002(6):32-40.

[7]周英章,蒋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2(9):34-42.

[8]王自力.中国货币供应波动:理论与实证的考察[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编号a201204/q)


相关文章

  • 浅析货币中性论与货币非中性论
  • 货币中性或非中性一直是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经济学家定义:如果货币供应的变化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或减少)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则称货币是中性的:反之,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变化能引起实际利率 ...

  • 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化的趋势.结构及交互效应分析
  • 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化的趋势. 结构及交互效应分析 陈绍刚 鲁合营 李坤龙 [摘要]基于曲线拟合.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2004年1月-2009年6月的M0.M1.M2月度供应量数据的增 长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各供应量指标在最近几年的增长 ...

  • 凯恩斯注意与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到机制理论评述
  • 内 容 提 要 货币政策传导理论是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货币政策机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影响着货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更直接决定着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经历了古典主义. 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和新 ...

  • 我国产出_货币供给与价格关系实证分析
  • 第24卷 第123期2003年5月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THE THEOR 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l 124 No 1123 May 1 2003 ・理论经济・ 我国产出. ...

  •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传导(孙旸旸)
  •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传导 孙旸旸 摘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体极易出现巨大波动,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够有效地熨平经济周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1997-2010年的时间序 ...

  •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货币非中性理论
  • 摘要: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将凯恩斯关于不确定性和货币非中性思想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关于货币非中性的理论框架,它强调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货币都是影响真实部门的一个重要因素.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在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中加入融资性需求,这 ...

  • 你是合理预期学派的支持者吗?
  • 你是合理预期学派的支持者吗? 2009-11-25 21:36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货币既不像凯恩斯主义者主张的那样是完全非中性的,也不像货币主义者主张的那样是短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的,而是完全中性的.货币变动的结果会马上被公众预期到,因而不能 ...

  •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1. 导论:货币金融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脉络 2.第一章:货币名目论和金属论的区别 (1)货币金属观和货币名目观都只是从货币的某些个别职能来认识货币的本质. (2)金属主义从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认识货币,认为货币 ...

  • 中美货币供给调控模式与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
  • 作者:王玉平 成人高教学刊 2006年10期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济自走出1998-2002年的周期以后,面临着投资和信贷过热以及通货膨胀的问题,货币是否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也是理论界和决策层讨论的焦点.2005年9月21日,美联储以既有的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