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重点

http://v.qq.com/boke/page/q/b/1/q01082zqmb1.html

1、土地资源调查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主要指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土地利用方式、农业分区等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2)、土地类型及其属性的调查(主要在于划分土地的类型、获取其面积、长度、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分布等特征。);(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指专门针对某个土地类型而展开的土地调查。但专项调查也可能与一般性土地类型调查同步进行,而成为土地调查的一个子项目。)(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指调查的对象区域被限定在特殊的区域。);

3、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验收的标准要对照技术规程和精度要求,达到要求的即为合格)

第二章

1、气候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气温、积温、降水和干燥度)与分析方法(气象站) 气候调查的特点:一般温带地区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度

2、地形地貌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大、中地貌(山地、丘陵、平原、高原、河谷盆地)、几种特殊地形(熔岩地形、红色岩系地形、黄土地形、风行地形)、微地形或微地貌、海拔、坡度与坡向(地形图、实地描述、绘制断面图、地形描述、资料整理和分析)与分析方法

3、土壤调查:调查内容{地表特征(石块度等级、岩石露头度、侵蚀的迹象、盐分和碱分的存在)、剖面特征(质地、剖面层次构型、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砾石含量、障碍层次)(实地调查法)

4、土地类型制图方法:综合制图法、叠置制图法

5、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多级分类制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 、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6、 中国1:100万土地分类系统:将土地型作为承上启下的分类单元,在土地型之后设置土地相,然后续分出土地面基层单元,从而构成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五级分类系统。根据大尺度的水热组合类型,将全国按自然地带或亚地带分异划分为12个土地纲;根据大(中)地貌类型(山区以垂直地带划分)不同,在同一土地纲内划分土地类;根据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的差异将土地类分为土地型。

第三章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依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考虑到农、林、水、交通等有关部门需求,设定“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交通运输用地” 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考虑到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需求,设定“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了保证

地类的完整性,对上述一级类中未包含的地类,设定“其他土地”。

2、外业调绘的方法:一般方法包括(掌握恰当的调绘底图的比例尺)选好站立点(站立点选在明显地物点上,地势要高,视野要广,前后两次停顿所调绘的地物、地类能连接起来的地方)、确定调绘底图的方位(与实地方位一致)、判读方法(由远到近,从总体到到碎步,抓住最明显的地形特征线找出相应的实际地物,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边走边判读(了解自己的位置,否则会迷失方向)、补测(新增地物需要随时补测)、调绘整饰(当日调绘的草图,当日检查、清理、着墨、整饰,做好外业调绘记载)(填写外业手簿

3、外业调绘步骤:1.设计调绘路线。在外业实地调查核实前,首先要在室内设计好外业调绘路线。调绘路线以既要少走路又不至于漏掉要调绘的地物为原则,并做到走到、看到、问道、画到(四到)。2.确定站立点。为了提高调绘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选好站立点,并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按计划路线调绘,同时要向两侧铺开,尽量扩大调绘范围。3.核实、调查。实地核实、调查应采取“远看近判”的方法,将地类的界线、范围、属性等调查内容准确调绘在调查底图上。通过外业,依据实地现状,将内业解译或无法解译的内容,依据实地现状进行核实或或调绘。对室内解译正确的予以确认;由错误的进行修正;对未解译的部分,根据实地情况调绘或补测在调查底图准确的位置上。同时,将调查的内容、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上或填写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4.边走边调绘。根据调查设计的路线,在到达下一站立点途中,可依据影像边走、边看、边判、边记、边画,对室内预判的内容逐一核实、记载,在到达下一站立点后,再进行调绘。5.询问。在调查过程中应多向当地群众或向导询问,及时了解当地的土地利用的各种情况,主要用地类型、地名、工矿企业单位和权属等情况,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4、精度要求1)、最小上图图斑:采用地形图调绘,其耕地、园地、水域最小上图图斑为6平方毫米;居民地为4;林地、牧草地为15;(2)、调绘的地物界线在图上位移:明显地物界线不得大于0.3毫米,困难地区或不明显地物界线不得大于1mm;(3)、精度要求:对独立厂矿、企事业单位明显笔值精度为1/200,困难或不明显的为1/100,补测转折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0.3毫米;(4)、量测线状地物的宽度:对笔直等宽的线状物,其宽度量测误差不得大于1/20,不等宽的不得大于1/10;(5)、采用航片调绘,影像明显的调绘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0.3毫米,不明显的调绘点不得大于1,勾线界线的位移不大于0.3mm;(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的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不得大于0.8毫米,山地不得大于1.2mm;(7)、地形图接边误差,明显界綫不超过0.3,不明显的不超过1mm(8)、耕地及其他地类,不够上图标准的,在100平方米以上应丈量登记。

5、变更调查概念:就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第四章

1、垂直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差别:(1)、当投影距离发生改变时,垂直投影比例尺保持不变,中心投影比例尺发生改变;(2)、当投影角倾斜时,垂直投影同一张照片内比例尺保持不变,中心投影同一张照片内比例尺发生改变,且发生像点位移;(3)、当地形起伏不平时,垂直投影同一张照片内比例尺保持不变且不发生像点位移,中心投影同一张照片内比例尺发生改变,且发生像点位移。

2、航片标记:框标、时表、水准表、压平线、像片编号

3、航片和地形图的差别:(1)、表示方法上的差别:航片是地表景观的真实写照,表达更直观,具体;地形图对地形和地物进行了一定的综合取舍,几何精度高,但不直观,不具体;(2)、投影方式的差别:地形图是地面景观的正射投影,每一处的比例都相同;航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是地物反射光线通过镜头中心投影到像片上形成的地面透视影像;(3)、比例尺方面的差别:航片的比例尺受诸多因素影响制约:如航高、焦距、航片倾斜角及地形起伏等。

4、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光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反射光谱。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表示方法一般采用二维几何空间内的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6、立体观察的条件要求:1)要有一定重叠率的像对,两像片的比例尺的差异不应大于16%;2)像对要按摄影基线定向,观察时要使两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基线保持平行;3)像对上两同名像点的间距不得大于眼基线或仪器观察基线的长度,否则就无法交会出立体模型; 4)观察时务必左眼看左像片,右眼看右片,这是造成立体效应的根本条件。

7、立体观察的方法:(1)、人眼观察法;(2)、仪器法:透镜式立体镜、反光式立体镜、扫描式立体观测仪和主体显微镜等。步骤包括:在每张相片上确定像主点、联相片基线、重叠相片,缓缓拉开到眼基线距离、立体观察。应用立体镜进行航片立体观察的主要步骤:1)取一对航片像对,分别找出像主点;2)将像片按左右放置,使影像的重叠部分向内,使像对像主点连线置于平行于眼基线的直线上。移动立体镜,使立体镜的基线平行于像主点连线;3)在立体镜下移动像片间的距离,直到观测到相应的像点融合为一体而获得立体感觉,且观察时没有不适的感觉;

8、外业补测的方法:(1)、简易补测法:比较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延长线截距法、坐标法;(2)、仪器补测:平板仪补测法(选择测站点、把需要补测的地形图平贴在平板仪的图版上、无论是采用前方交会或后方交会确定测站点,交角应大于30度,小于120,误差小于0.5mm、确定平面位置后,安置平板仪,按测值平面图的要求,测新增地物的轮廓范围和内部各种地类)、导线测量法;(3)大比例尺图件缩小转绘法。外业调绘时,收集图件和复印图件,进行缩小至比例尺,用地形图上和这些图上的相应地形地物做控制,转绘到地形图上。

9、解译标志概念: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专业解译时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所以称为解译标志。

航片判读:耕地:水稻田:彩色航片上呈现鲜红色,有明显的横向田埂痕迹,上下水渠系比较清晰,呈蓝色线条。菜地:黑白航片,色相较浅,彩航,多种颜色。

第五章

1、多光谱扫描仪MSS, 5个波段,专题制图仪TM, 7个波段,ETM+:增强主题绘图仪,8个波段

2、卫星遥感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特点:(1)、宏观性强;(2)、多时相重复、资料更新快;(3)、多波段性即多光谱性;(4)、多资料性;(5)、近于垂直投影;

(6)、商业性强、价格低廉;(7)、资料调查速度快、费用省。

第六章

1、土地资源调查图类型:土地类型图、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

2、 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工作底图:选用与新编地图比例尺或略大的普通地图 出版底图:一般是在普通地图的基础上描绘出所需的内容

3、 土地资源图概念:以土地质量评价为核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类型图为基础,把土地资源分为若干个等级和级别

4、 土地利用现状图:以显示行政境界、土地使用权属界、各种地类界及其地类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5、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地理要素的作用指示各种地类的分布位置,揭示各种地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说明各种地类分布特点和规律。主要是境界和地貌。专题要素主要是地类界及地类代码或符号。

6、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地理基础要素:主要是地貌与境界,常用浅淡色表示于第二平面,包括水系、居民点和交通。

7、土地利用现状图专题资料内容:专题资料主要指经外业调绘、内业转绘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底图,也包括直接在地形图或航片上调绘、补测的有关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外业调绘记录、手簿等文字资料。

第七章

1、面积量算方法:精密解算法、图解法、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方法。

2、面积量算的原则:(1)、图幅为基本控制;(2)、分幅进行量算;(3)、按面积比例平差;(4)、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2.面积量算与平差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逐级按面积成比例平差,即分级控制,分级量算与平差。

第八章

1、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土地用于特定的目的时对土地的性能进行的鉴定。

2、土地评价的特点:(1)、必须有特定的目的;(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3)、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4)、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5)、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

3、土地评价的类型:(1)、按主要参评因素的性质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2)按评价目标和内容广度分为综合性土地评价和单项性土地评价;(3)按评价的精确程度分为定性土地评价和定量土地评价;(4)按评价着眼的时间点分为现状土地评价和潜在土地评价;(5)按评价对象可分为农用土地评价、非农用土地评价和改良土地评价;(6)按评价目的和任务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4、土地评价的原则:1)生产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主导因素原则;(4)、针对性原则;(5)、比较性原则;(6)、相对稳定原则1)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分类2)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在可能获得的效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较3)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4)切合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5)适宜性是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前提6)评价要在几种用途之间进行比较

第九章

1、土地特性概念:土地特性是指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如平均年降雨量、坡度

2、土地质量的概念:土地质量是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

3、土地利用要求内容:作物要求(作物的生理需求)、管理要求(与管理系统的技术有关的必要条件)、水土保持要求(避免土壤侵蚀或退化的必要条件)。

4、对于某一项土地质量选择应考虑的内容: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大,中等、轻

微或不适用)、研究地区范围临界值的出现(经常发生、不经常发生、很少或从未发生)、获得资料的可行性(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不太重要)。

5、土地质量估算的方法:根据单一因素进行估计土地质量、利用最小因子律进行估算土地质量、根据诊断因素的不同组合进行经验估算、建立模型进行估算。

第十章

1、土地适宜性的概念:指在一定地区的土地的自然因素对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合程度。或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而不导致其退化。

2、FAO土地适宜性分类方法: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土地适宜性纲(反应土地适宜性种类、包括S纲-适宜,N纲-不适宜)、土地适宜性级(反应纲内适宜性的程度S1级-高度适宜S2-中度适宜S3-勉强适宜N1-暂时不适宜N2-永久不适宜)、土地适宜性亚级(反应级内限制性的种类,或所需改良措施的种类)、土地适宜性单元(反应亚级内所需经营管理措施的细小差别)。

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根据特定的目的和对土地利用的具体要求而对特定地区的土地(一般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单元)进行评价和归类。

4、土宜评价概念:是指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要求,并进一步探讨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土宜的关系的过程和方法。是一种特殊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遵循土地评价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实习内容:

1、主要地貌类型的判读1.居民点:城市房屋显示较为稠密,建筑物形状高大,街道整齐;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矮小,一般位于河流附近或田块中间,房顶颜色和摄影时间有关,多为灰色或深灰色有阴影2、道路网:有强烈的反光性、影像清晰,呈白色或灰白色线条3、水系:河流的构象为弯曲宽窄不均的带状、湖泊呈不的闭合曲线,色调为灰白(指沙岩、花岗岩区),土壤较粘地区的湖泊多为深灰色4、农业用地:一般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呈方形、田埂细长非常明显,影像色调从灰白色到深灰色,取决于土壤的湿度。

2、解译标志建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判读后每一图斑地类属性的可信程度,好的解译标志能够提高判读的质量,因而解译标志的建立是整个判读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步。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也称为判读标志,它是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型,位置等。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或者通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其它不易在影像上直接解译的目标。根据遥感图片的类型,建立相应的解译标注。


相关文章

  • 四川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川国土资发[2011] 35 号 各市(州).县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的要求,我们制订了<四川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

  •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方法
  • 附件1 2011年度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 实施方案 为准确掌握2011年度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情况,确保全国城 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的顺利实施,依照<城镇地籍调查 规程>(TD 1001-1993)和土地变更调查的有关 ...

  • 安徽省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第一章     总    则 一.编制规划目的和依据 为落实安徽省.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加强对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调控和指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矿产 ...

  • 经济建设及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 土地资源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由我牵头,县发改局.国土局.财政局.交通局.统计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组成了< ...

  • 环境规划学
  •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社会 ...

  • 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摘登)
  • 2014-04-22 09:29:16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 概 述 2013年,国土资源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审批制度改革和职 ...

  • 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结果详解
  • 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结果详解 雄安新区自开发部署以来,为环保企业频频传来利好消息.最近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雄安新区的地质调查结果显示,雄安不但赢得政策利好,还是块天然的风水宝地.优良的土壤清洁度.地下水质和丰富稳定的地热资源将成为布局雄安 ...

  •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内容提要一.内容提要 (一)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基本含义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基本含义 1.基本含义 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必须考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土地 ...

  •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大纲
  •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相关法律法规>大纲 第一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