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处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二章的第三节,其它三节依次为: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先速率后平衡的顺序体现了科学家研究化学反应快慢、利用化学反应限度的基本思路,即:先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反应速率,再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反应的限度,因此反应限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非常关键一步。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识发展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阶段,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学习对可逆反应形成了初步感性认识。在选修阶段,通过对化学平衡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初步意识到有些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是不能完全发生的,存在反应限度。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反应限度的定性、定量的认识,能够定量计算化学反应限度(K )。平衡常数是反应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对于某一个具体反应来说,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确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使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一个反应在一定条件(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只有一个,但是平衡转化率可以有多种,对应不同的平衡状态。

2.学生认识障碍点分析

学生认识障碍点主要在于“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反应限度”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上。学生对平衡问题的典型错误理解:一是不理解平衡建立的标志问题。第二,不能将反应限度看成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量化指标,不能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认识平衡状态与反应限度的关系,因此学生认为“化学平衡常数”比较难于理解。

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平衡的要求:知道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其限度,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义,能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定位,发展学生的“定量观”“微粒观”“动态观”,引入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对学生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从而明确了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从定量的角度建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本设计又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功能与价值,以及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与计算,使学生对化学平衡能够有一个更深刻

的认识,进而确定了“向数字寻求帮助让数据支撑结论”教学设计的思路。

四、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设计的知识线索、学生认知线索、问题线索、情景

五、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知道化学反应存在限度问题,能认识到一个反应同一温度下的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只有一个反应限度。

②了解化学平衡常数,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对平衡常数的认识过程。

③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建立平衡状态以及各种反应限度的有关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可有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但其平衡常数只有一个,即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只有一个。

②充分发挥数据的功能,让数据分析支撑认识的发展。 ③通过平衡常数的讨论,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其价值在于:预测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能够进行的程度,从而更合理地分配研究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认识过程的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反应限度的重要意义以及化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②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定量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难点:从不同化学平衡状态出发建立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

六、教学流程示意

七、教学过程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一、化学平衡的特点 二、化学平衡状态

三、化学反应限度——K

九、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要创设氛围,发挥学生主动性,体现新课标理念。本节课内容抽象,理论强,设计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实例,强化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提升理论。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含义,自己归纳出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既完成学习任务,又培养了科学思维能力,为以后化学理论学习打下基础。由于时间紧迫,所以这节课在练习上还有些欠缺,以后应加以注意。但总体效果良好!

第三节 化学平衡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临沂高新实验中学 尹克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②掌握化学平衡的涵义,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简单计算;

⑤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如平衡浓度转化率、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变化,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

过程与方法:

①在理解化学平衡时,初步掌握将化学问题以及内在规律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③以平衡移动定律为主线,结合实验进行串联、延伸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特征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实验观察、启发讨论、归纳推理 教学用具:

药品:0.01mol/LFeCl3、0.01mol/LKSCN、1mol/L FeCl3、1mol/LKSCN、NO 2和N 2O 4混合气体 仪器:4支小试管、两只小烧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生成物。前者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后者即是化学平衡要研究的内容。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板书】第三节 化学平衡

【讲解】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阅读】阅读教材25页了解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正反应、逆反应? 【学生回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设问】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 2和1mol 18O 2(加入V 2O 5并加热),若隔一段时间后做同位素示踪检测18O 原子,在哪些物质中存在18O 原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最终能否得到2mol SO3?

【讨论后回答】可逆反应的特点:在正反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板书】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

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设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呢?

【学生回答】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解】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解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 【投影】三维动画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学生】观看动画效果,进一步理解溶解过程。

【讲解】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3、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过渡】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 和H 2O (g )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板书】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讨论】可逆反应CO+H2O(g)

CO 2+H2,在1L 密闭容器中进行,已知起始时,CO 和H 2O (g )的物

质的量均为0.05mol ,请你画出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c —t 图)及反应速率(v 正、v 逆)随时间变化的图形(v —t 图)并总结规律。 【学生讨论后画出】

由以上分析,总结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板书】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研究的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讨论】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CO 、H 2O(g)的浓度和生成物CO 2、H 2的浓度如何?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如何?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怎样变化?正、逆反应速率怎样变化? 3、当v正>v逆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讲解】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该可逆反应在该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最大程度。

【讨论】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这时反应是否停止了?(强调v正=v逆≠0;平衡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2、为什么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强调动和静以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化学平衡状态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强调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强调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通过讨论,阅读教材后总结回答,板书】 【板书】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 动:动态平衡 (2) 等:v正=v逆

(3) 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 变:如果外界条件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讲解】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判断一个可逆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必须充分地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去灵活地寻找在问题中描述的各种标志,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看这些标志能否表明v正=v逆,或反应物的各组分的浓度一定,就可知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了。 【练习】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可逆反应:N 2+3H2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 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

(2) 容器中N 2、H 2、NH 3的浓度之比为1:3:2; (3)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 2同时生成3nmolH 2; (4) (5) H 2的生成速率等于NH 3的生成速率; (6) 容器内混合其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NH 3请判断下列情况是否说

教学说明: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知识都是很抽象的,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所熟悉的蔗糖溶解平衡的建立入手,逐步设置知识台阶,应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对可逆反应CO+H2O(g)

CO 2+H2的数据

作图形分析,慢慢地导入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建立了,化学平衡的特征就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来了。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化学平衡的特征是什么?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将会发生移动,直到达到新的平衡。下面我们着重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及影响结果。

【板书】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仔细观察教材[实验2—5]和[实验2—6]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平衡向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移动。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讨论】在v —t 图中表示出增加FeCl 3和增加NaOH 溶液后,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练习】画出以下几种情况的速率—时间图

减小生成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由四个学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由其他学生修改、补充,由教师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分组讨论】以上平衡移动的v —t 图有何特点?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

a 、 改变反应物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

或减小。

b 、 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 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c 、 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

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练习】可逆反应C(s)+H2O(g)衡的移动?CO 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氢气浓度 【设问】加入更多的碳为什么平衡不移动?

【学生回答】因为增加碳的用量并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讲解】对,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v 正仍等于v 逆平衡不移动。

【板书】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下表是450℃时,N 2和H 2反应生成NH 3(N 2+3 H22 NH3)的实验数据。

CO(g)+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

分析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 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 移动。 【讨论】1、对于H 2(g)+I2(g)

2HI 反应,若改变压强,平衡有何变化?为什么?

2、对于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怎样移动?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平衡不移动,因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2、压强对固体和液体几乎无影响。

【板书】对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练习】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O2

(g) ③ H 2

O(g)+C(s) ⑤H 2S(g)

2NO 2(g) ②H 2

O(g)+CO(g) CO(g)+H2(g) ④CaCO 3

(s) H 2(g)+S(s)

CO 2(g)+H2(g) CaO(s)+CO2(g)

答案:①正向移动;②不移动;③逆向移动;④逆向移动;⑤不移动

【过渡】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改变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而改变压强却不一定能引起平衡移动。若是改变温度是否会引起平衡移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板书】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观察[实验2—7]

NO 2为 色气体,N 2O 4为 色气体 对于反应2 NO2

(g)

N 2O 4(g) △H=—56.9KJ/mol,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颜色 。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 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 方向移动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引导】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会增大,但从平衡移动方向来看,谁增大幅度大? 【学生回答】逆反应速率

【引导】降低温度,谁降低幅度大? 【学生回答】逆反应速率

请大家根据改变我的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画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两种情况下,升高和降低温度时,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个别同学上黑板板演,由其他同学评价、修改,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讲解】我们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浓度、压强、温度外,还有催化剂,但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却不能引起平衡移动。 【板书】4、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

【讨论】根据以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过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发生改变,但平衡的移动前后是否还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平衡常数问题。 【板书】

三、化学平衡常数

【阅读】阅读教材28—29页,分析29页表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K 表示) 对于反应mA(g)+nB(g)

K=cp (c).cq (D)/cm (A).cn (B) 【讨论】K 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只受温度影响 阅读教材例1、例2完成练习。

【练习】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

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CO2)/c(CO),已知1100℃时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 2和CO 的体积比值 ,平衡常数K 值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 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

pC(g)+qD(g) 则:

Fe(s)+C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其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状态 (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 正 v逆,其原因是:此时c(CO2)/c(CO) v逆.

教学说明: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前两节所学知识,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在前几节课已介绍过,故采用迁移来指导学生进行本节的学习。首先,讲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及其研究它的实践意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然后,结合前几节课内容,请学生推测哪些条件可能会使平衡发生移动。最后,再用实验验证推测。最后的勒夏特列原理是通过学生总结学过的知识自己进行总结得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个较为抽象的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化学平衡

教学说明: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前两节所学知

识,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在前几节课已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最后,对这个较为抽象的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①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②掌握化学平衡的涵义,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简单计算;

⑤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如平衡浓度转化率、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变化,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等。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特征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第一课时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前者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后者即是化学平衡要研究的内容。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讲解】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了解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正反应、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讨论】可逆反应CO+H2O(g)

CO 2+H2,在1L 密闭容器中进行,已知起始时,CO 和H 2O (g )的物

质的量均为0.05mol ,请你画出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c —t 图)及反应速率(v 正、v 逆)随时间变化的图形(v —t

由以上分析,总结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研究的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讨论】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CO 、H 2O(g)的浓度和生成物CO 2、H 2的浓度如何?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如何?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怎样变化?正、逆反应速率怎样变化? 3、当v正>v逆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讲解】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该可逆反应在该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最大程度。

【讨论】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这时反应是否停止了?(强调v正=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v逆≠0;平衡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2、为什么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强调动和静以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化学平衡状态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强调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强调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5) 动:动态平衡 (6) 等:v正=v逆

(7) 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8) 变:如果外界条件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讲解】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判断一个可逆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必须充分地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去灵活地寻找在问题中描述的各种标志,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看这些标志能否表明v正=v逆,或反应物的各组分的浓度一定,就可知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了。 【练习】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可逆反应:N 2+3H2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7)

(8) 容器中N 2、H 2、NH 3的浓度之比为1::2; (9)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 2同时生成3nmolH 2; (10) 反应物混合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段的变化而变化; (11) H 2的生成速率等于NH 3的生成速率; (12) 容器内混合其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NH 3请判断下列情况是否说

说明: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知识都是很抽象的,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所熟悉的蔗糖溶解平衡的建立入手,逐步设置知识台阶,应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对可逆反应CO+H2O(g)

CO 2+H2的数据

作图形分析,慢慢地导入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建立了,化学平衡的特征就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来了。

第二课时

化学平衡的特征是什么?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将会发生移动,直到达到新的平衡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仔细观察教材[实验2—5]和[实验2—6]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平衡向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移动。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讨论】在v —t 图中表示出增加FeCl 3和增加NaOH 溶液后,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练习】画出以下几种情况的速率—时间图

减小生成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由四个学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由其他学生修改、补充,由教师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以上平衡移动的v —t 图有何特点?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

d 、 改变反应物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

或减小。

e 、 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 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f 、 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

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练习】可逆反应C(s)+H2O(g)衡的移动?CO 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氢气浓度 加入更多的碳为什么平衡不移动?

因为增加碳的用量并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讲解】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v 正仍等于v 逆平衡不移动。 以上我们研究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影响化学平衡的其他因素。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下表是450℃时,N 2和H 2反应生成NH 3(N 2+3 H22 NH3)的实验数据。

2(g)分析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 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 移动。 1、对于H 2(g)+I2(g)

2HI 反应,若改变压强,平衡有何变化?为什么?

2、对于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怎样移动? 【回答】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平衡不移动,因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2、压强对固体和液体几乎无影响。

对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练习】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O2

(g) ③ H 2

O(g)+C(s) ⑤H 2S(g)

2NO 2(g) ②H 2

O(g)+CO(g) CO(g)+H2(g) ④CaCO 3

(s) H 2(g)+S(s)

CO 2(g)+H2(g) CaO(s)+CO2(g)

答案:①正向移动;②不移动;③逆向移动;④逆向移动;⑤不移动

【过渡】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改变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而改变压强却不一定能引起平衡移动。若是改变温度是否会引起平衡移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观察[实验2—7]

NO 2为 色气体,N 2O 4

对于反应2 NO2(g)

N ,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颜色 。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 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 方向移动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板书】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会增大,但从平衡移动方向来看,谁增大幅度大? 逆反应速率

降低温度,谁降低幅度大? 逆反应速率

请大家根据改变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画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两种情况下,升高和降低温度时,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我们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浓度、压强、温度外,还有催化剂,但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却不能引起平衡移动。 4、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

,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发生改变,但平衡的移动前后是否还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平衡常数问题。 三、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K 表示) 对于反应mA(g)+nB(g)

K=cp (c).cq (D)/cm (A).cn (B) 【讨论】K 受什么因素影响? 只受温度影响

pC(g)+qD(g) 则: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教学重点:

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 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 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 (溶解) 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 (溶解) 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 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 那么:

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实验探究一】实验原理:已知在K 2Cr 2O 7 Cr2O 72- + H2

42- + 2H+ K2Cr 2O 7为橙色,K 2CrO 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 2O 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Fe 3+ +(SCN )3 (红色)

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0.005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0.01mol/L 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 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溶液3~~5滴,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思考与交流】

1、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

2、从中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小结:

(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或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 移动。 (2)用v-t 图表示化学平衡的移动: 例:

①旧的化学平衡 ②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请同学们用v-t 图表示下列平衡的移动: ③减少反应物的浓度 ④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⑤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说明:(1) (2)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3) (4)

【实验探究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阅读教材30页实验2-7)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v-t 图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一般反应:mA (气)+n B (气)= p C (气)+qD(气)+Q(千焦)通式为例来讨论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三者的影响极其规律。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反馈练习:

1、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 ,CO 2的平衡浓度为C 1摩/升,现再充入CO 2使其浓度达到2C 1摩/升,重新达到平衡后, CO2的浓度为C 2摩/升(设温度不变) ,则C 1和C 2的关系是( ) A. C1 C2 D. 2C1 = C2

2、现有可逆反应2A + B + H 2O C + D 已达到平衡,往平衡体系中加水稀释,平衡向_____方向移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mA(气)+nB(气) pC(气)+qD(气) 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从16.5变成16.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n>p+q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m+n>p+q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m+n

4在密闭定容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 (g )+mB(g )pC (g )+qD(g )ΔH>0处于平衡状态(已知m+n>p+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升温时C (B )/C(C )的值减小 加入B 后,A 的转化率变大A .①②③ B 1、对于反应A 23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速率最大的是

A 、v A =0.4mol·L -1min -1 B、v B =0.8mol·L -1min -1

C 、v AB =0.6mol·L -1min -1 D、v A 2=0.01mol·L -1·S -1

3

2、在2L 密闭容器中,盛有2mol X和2molY 物质进行如下反应:

,当反应进行到10s 后,测得生成0.5mol Z,这期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v X =0.05mol·s -1 B、v X =0.025mol·L -1·s -1 C、v y =0.05mol·L -1·s -1 D、v y =0.075mol·L -1·s -1 3、现有三个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中都进行如下反应:

CO 2+H22O(g),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反应的起始浓度不同,其中甲:

[H2]=[CO]=amol 乙:[CO2]=amol [H2]=2amol 丙[CO2]=[H2]=[H2O]=amol,达到平衡时,CO 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丙>甲>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乙>甲>丙 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mmol 的A 和nmol 的B ,发生如下反应:

,平衡时C 的浓度是wmol ·L -1,若维持容器的体积不变,起始时放入amolA 、bmolB 和cmolC ,要使平衡时C 的浓度仍为wmol ·L -1,则a 、b 、c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p

+c =p A、a:b:c=m:n:p B、a:b=m:n和m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C、

pc m n 2p m c

+b =n D、a=, c=和c= +a =m 和n 333p

5、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以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只有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6、在PCl 53(g)+Cl2(g),达到平衡后,其它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37Cl 2,达到新平衡后,含37Cl 的PCl 3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比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说明的是 A :往氢硫酸溶液中加入盐酸,[S2-]降低。

B :温度不变时,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饱和KNO 3溶液含有晶体析出。 C :在合成氨的工业生产中,使用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产量。 D :在密闭容器中,水面上方的蒸气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8:下列平衡:C 2H 2+H2H 4„„① 2CH2H 4+2H2„„②当降低温度时,①式 向右移动,②式向左移动,试判断下列式中2 CH4+Q12 C2H 2+2Q2 2C+2H22H 4+2Q3 Q1、Q 2、Q 3的大小顺序为

A 、Q 1>Q2>Q3 B、Q 1> Q3> Q2 C 、Q 2> Q1 >Q3、 D、Q 2>Q3 >Q1

9、在CuCl 2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 4]2+- [CuCl4]2-+4H2O 能使黄绿 (绿) 色CuCl 2 A、蒸发浓缩 B3

10、反应,将A 与B 按体积比1:x混合反应当A 的转化率是50%

3

时,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同温同压),则x 、y 的值可能是

4

A、3,4 B、3,2 C、3,3 D、1,1

11达平衡,若继续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压强对该反应的平衡移动没有影响

B 、 在平衡体系中加入C ,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增大 C 、 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A 为非气态 D 、 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 为气态

12、 某温度下,反应H 2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 B 、 恒压迅速充入HI ,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C 、 恒容,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

D 、 恒容,充入H 2,I 2的百分比含量降低 二:填空

1、t 0C 在VL 密闭容器中加入vmol N2和3vmol H2,当反应2 2NH3达平衡时, 混合气体中N 2、H 2、NH 3分别为A 、B 、Cmol ,仍在t 0C ,若只改变起始物的加入量,但要维持A 、B 、C 值不变,则在N 2、H 2、NH 3的加入量用X 、Y 、Z 表示,应满足的条件是 (1) 若X=0,Y=0,则Z=_______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 N 2、H 2、NH 3体积,若反应

_____方向进行。 ② 若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则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装置中,若起始时的a 、b 、c 值均与(1)相同,但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 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措施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3、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要求通过调节体系的温度使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 持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mol ,。现向反应器中加入6.5molA ,X molB ,2.0 molC.

(1)若x=5.5时,需要降低体系温度使反应在平衡时达到题设条件,则正反应为_____热反应。

(2)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逆方向移动,则x 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一、 选择题

1、D 2、AD 3、、B 9、BC 10、BD 11二、 填空题:

2

1、(1) 2vmol (2)2.25v, 0.5v (3) x+2z=v Y+Z=3V

3

2、(1) ①3, 逆 ② 1

(2) 降温,因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不能加压因为与外界大气

相通) 3、(1)放 (2)2.5


相关文章

  • 九年级化学下册最新163模式教案(人教版)
  •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1 2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3 4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5 6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7 8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9 10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11 12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13 14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15 16 九 ...

  •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音乐 美术 初一语文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 初三语文教案 初四语文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 初二数学教案 初三数学教案 初四数学教案 初一英语教案 初二英语教案 初三英语 ...

  • 幼儿园教案小班体育:有趣的平衡板
  • 教案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有趣的平衡板 [设计意图] 小班阶段幼儿的平衡能力还较弱,平衡板是发展此项运动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体育器械.小班的孩子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本设计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培养幼儿平衡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 ...

  • [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三课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体验科学探究 ...

  • 纯净物组成的表示方法--化学式教案
  • 纯净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化学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来表示: 2.理解出化学式的含义: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初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出化学式的含义: ...

  • 高中化学必修一 胶体_教案
  • 胶体教案设计 [**************] 张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启 ...

  • 化学真奇妙课时教案
  • 化学真奇妙课时教案 授课日期: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第4节课 课型:新授课 课题: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是十 ...

  • 一年级体育教案6游戏端水平衡赛
  • 平定四中小学部电子教案 第 册体育学科第 单元< 游戏课:端水平衡比赛:障碍赛跑 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设计 王国帅 王国帅 授课时间 2015.3.17 课型 游戏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懂得遵守 ...

  • 初三物理全册教案1
  • 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2010-2011学年上学期)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计划 一.主要内容. 本章是九年级的起始章,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让学生知道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和 原子都是物质,大致了解物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第二节质量主要介绍其 ...

  •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1
  •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了解使用有机合成材料的利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