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敏感期那些事(三)

细节七:哭泣——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想法

常言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对孩子来说,哭泣也是一种语言,可能是对于自己感受的表达,也可能是对于自己愿望的表达。作为父母应该读懂孩子的这种特殊语言,并引导孩子用语言的方式去将自己的感受或者愿望表达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因为诸多原因被孩子的哭声烦得要死,也不管什么理由就对孩子进行呵斥。这样做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他们可能会变得非常内向,不再敢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想法了。

我们已经知道,孩子哭泣其实是他们独有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在成人看来似乎有点无理取闹,但是,这却是孩子不可否认的正常的、经常的表达方式,那么父母在面对孩子哭泣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不要将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无辜事物或他人的身上。

在生活中,孩子如果因为某种情况而哭泣,父母不要为了安慰孩子将责任推到无辜的人和物身上。比如说孩子摔倒了,如果是别的孩子推的,父母就会假装打一下对方,安慰孩子说:“妈妈打他,宝宝不哭。”如果是台阶绊倒了,父母就会说:“宝宝乖,妈妈打台阶。”这样说只会引导孩子将错误推到他人身上,而不是从根本上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抚慰之后,再解释他跌倒的原因,提醒他以后多注意。

第二,引导孩子用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哭泣。

父母可以暂时不理睬孩子的哭泣,而是引导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鼓励他,只要说出了真实的想法,就满足他的愿望。这种引导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训练,因为长时间的训练能够让孩子形成用语言而不是哭泣表达自己思维的习惯。孩子以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选择哭泣,而会选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向父母求助。

建议

边唱边跳 训练目的:通过儿歌来发展孩子语言表达、倾听专注力、记忆力、注意力以及表演能力。

训练方法:

1.妈妈或者爸爸为孩子唱一首儿歌或者读一段童谣,比如说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2.在演唱的过程之中,可以拉着孩子一起唱,同时要加入肢体动作。

3.可以通过指套玩偶,和孩子一起边说边表演,最好是由爸爸或者妈妈开头,引导孩子继续说下去。

4.在表演完之后,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哪个小动物最讨人喜欢,哪个小动物最不讨人喜欢,为什么?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并且趁机改正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

细节八:悄悄话——验证新的说话方式

专家发现,宝宝在3岁的时候掌握的词汇量为900个左右,并且能够用五六个词语组成的句子进行交谈,同时能够模仿大人的大部分声音。宝宝4岁的时候,词汇量会增加到1600个左右,并且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伴随着使用语言次数的增多,宝宝们会发现语言的表达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喊,也可以两个人之间悄悄地说。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对孩子迷恋这种无声的悄悄话感到非常困惑,其实这只是孩子语言功能完善的一种探索而已。他们在发现了悄悄话这种颇具神秘感的交流方式后,就会因为它不会被别人听到的特性而着迷。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沉迷于无声的悄悄话而产生没有必要的担忧,只需要知道这是孩子语言敏感期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就可以了。在这个阶段,孩子在探索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父母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孩子,并且利用这个阶段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第一,学会欣赏并且配合孩子说悄悄话的行为。 故事中的明明妈妈虽然没有听到他在说什么,其实也不可能听到,但是她还是装作听到了,并且根据情况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然后明明就表现得异常高兴,因为妈妈对自己的悄悄话给予了欣赏与配合。父母绝对不要忽视这种看似无聊的配合,因为它能够很大程度地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孩子想象力的提高。如果父母不懂得欣赏,并对孩子这种“无聊”的行为进行呵斥,孩子说悄悄话的行为很快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其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二,主动与孩子互动,并且利用悄悄话引导孩子进行想象、表达。 父母引导孩子改变说无声悄悄话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主动和孩子说有声的悄悄话,采取了孩子的游戏规则他们会非常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与此同时孩子也会慢慢改变自己无声悄悄话的方式,变成和父母一样的有声悄悄话,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锻炼。

建议

传递悄悄话 训练目的:锻炼宝宝的听力与注意力,让孩子学会模仿与造句。

训练方法:

1.和孩子同时参与。

2.爸爸凑在宝宝的耳边说句悄悄话,比如“星期天我们全家去公园”。

3.让孩子将悄悄话传递给妈妈,然后妈妈要大声说出来。如果说对了,爸爸妈妈要亲亲孩子表示鼓励,如果错了,要刮一下小鼻子以示惩罚。

4.由孩子自己编一句话,然后传递给爸爸或者妈妈。

细节九:抢着接电话——宝宝正在探索语言

对于处于敏感期的孩子来说,一切与众不同的说话方式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而电话里能传出不在身边的人的声音,这种神奇新鲜又超乎想象的工具自然会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他们之所以会抢着接电话,正是他们本身探索的需要,他们需要接触任何一种可能的表达方式来认识世界,所以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喜欢抢着接电话的孩子。

第一,正确看待孩子喜欢抢电话的行为。 孩子喜欢接电话只是兴趣使然,他们并不懂得接电话应该有的礼貌,只是通过观察成人接电话来获取认知,不懂得如何与电话对面的人进行沟通,所以他们才会像阳阳一样一连串的话说出来然后就挂掉电话。对于孩子这种看似调皮的行为,父母一定要正确看待,不要因为孩子的行为可能会耽误自己的工作,导致自己错过了非常重要的电话就对着孩子发火。

第二,教导孩子正确接电话。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训练孩子正确礼貌地接电话,正确地和对方交流沟通,这不仅能够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训练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教会孩子如何打电话。 父母在教会孩子如何接电话之后,还应该有意识地教导孩子如何给别人打电话。比如可以辅助孩子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打一个问候电话,开着免提全程由孩子来操作,自己只是提醒并解释,这不仅能够增强家人之间的感情,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建议

手指游戏 训练目的:增强孩子的肢体表达能力。

训练方法:

1.给孩子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坐好,由妈妈陪着孩子一起玩,给孩子做示范。

2.太阳公公起床了(双手握拳,从胸前伸到头顶打开);大胖子起床了(伸出大拇指);二哥哥起床了(伸出食指);高个子起床了(伸出中指);你起床了(伸出无名指),我起床了(伸出小拇指);大家都起床了(双手打开左右摇摆)。

3.太阳公公睡觉了(双手呈打开状从头顶降到胸前);大胖子睡着了(弯下大拇指);二哥哥睡着了(弯下食指);高个子睡着了(弯下中指);你睡着了(弯下无名指);我睡着了(弯下小拇指);大家都睡着了(双手合十,放在脸侧,闭眼做睡觉状)。

细节十:突然口吃——思维与语言的暂时脱节

宝宝成长到3~4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了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们想要用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但是宝宝脑子中的语言储备却跟不上思维发展的速度。换句话说,就是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出现了脱节,这正是宝宝会口吃的根本原因。宝宝出现口吃,就表明他们进入了语言表达能力顺畅的初期。此外,当宝宝处于兴奋的状态,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口吃的现象。3~4岁的孩子出现口吃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这并不是真正的口吃,只是词汇量的掌握跟不上思维的发展而已,等到宝宝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能够完整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时候,口吃的现象就会消失了。

父母应该清楚,真正的口吃是一种心理恐惧症,而不是器官性问题,父母没有必要惊慌不已。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让其更快地度过这一阶段。

第一,绝对不要斥责孩子。 如果孩子出现口吃的现象,父母绝对不要斥责孩子。因为在孩子眼中,父母的反应是最大的镜子,看到父母的态度不好,他们就会非常着急,产生很严重的心理负担,就会加剧口吃的现象。就像故事中的楠楠妈妈,虽然因为着急关心才说:“别着急,慢慢说,不准结巴。”可能并没有呵斥孩子的念头,但是这种下意识催促的言行也会加剧孩子的心理负担,孩子因为胆怯和紧张更加说不出想说的话来了。

第二,给出足够的时间,用耐心去鼓励孩子慢慢地表达思想。当父母发现孩子说话口吃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表达时间,让他们慢慢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然后鼓励孩子重新再说一遍,最后纠正孩子表达中错误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会在意自己的口吃,反而认为是父母正在教自己新的知识。面对口吃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摆正心态,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将关注点集中在说话是否流畅之上,而是帮助孩子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表达出来,并且可以多重复几遍。这样不仅能够明白孩子真正的想法,而且能够让孩子加深对正确表达的印象。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之后,父母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孩子结巴的现象早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三,不要对孩子提出太高的要求。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习班给予了孩子们极大的压力,而父母又出于攀比心理,还会对自己的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结巴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要求越高,孩子就会越加着急,着急的心态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加不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时期,父母应该暂时降低要求,利用这个特殊阶段,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读小故事书,听笑话或者读顺口溜。当孩子暂时结巴的时候,父母应该慢慢等待,或者一句一句提醒着帮助孩子说出来,或者用微笑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第四,绝对不要掉以轻心。 虽然说3~4岁的孩子结巴是正常的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结巴的现象会逐渐消失,但任何事都存在例外,父母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因为如果孩子口吃的时候,遇到某些事导致这种情况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孩子就可能会形成真正的口吃。想要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父母的爱和鼓励是最好的良方。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真的口吃,那么就应该去专业的医院检查,或者去专门的心理机构求助,弄清楚孩子为什么结巴,然后对症下药,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导致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出现问题。

建议

看图讲故事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与判断力,让孩子学会思考。

训练方法:

1.准备一些图片,这些图片要连贯讲述一个故事。

2.引导孩子观察图片。比如第一张图片是一个男孩子在吃香蕉,并且随手将香蕉皮丢在地上。第二张图片是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哭,脚下有一个香蕉皮。第三张图片是一位阿姨安慰哭泣的小女孩。第四张图片是男孩子手里拿着香蕉皮正在往垃圾箱里去。第五张图片是男孩女孩在一起开心地笑着。

3.引导孩子说出故事,让宝宝思考女孩为什么会坐在地上哭泣,如果是孩子吃香蕉应该怎么处理香蕉皮,让宝宝发挥想象。

4.在刚开始看图片的时候,孩子很可能什么都说不出来,父母一定不能着急。可以用问句的形式引导孩子去发现去观察,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将故事串起来,最后让孩子看着图片重述一遍,并给予鼓励。


相关文章

  • 研修作业:拥有高超的语言敏感不是梦
  • 研修作业:拥有高超的语言敏感不是梦 荆月凯 几天前,20年前我中文系的同学老刘升为县级干部,我们同学几个去祝贺,酒酣之际,老刘略带醉意的问我:“你知道我当年为什么要转行吗?”我说:“为了今天呗,现在不是功成名就了!”谁知,他一脸苦涩,说:“ ...

  • 艺文杂谈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艺文杂谈 朱光潜 一个文人必须是一个人,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有了这个基础,他让所见所闻.所感所触借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来,不装腔,不作势,水到渠成,他就成就了他的独到的风格,世间也只有这种文 ...

  •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 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 ...

  • 关于幼儿教育需要注意事项的浅谈
  • [摘 要]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会给未来更高级的教育打下基础,所以良好的幼儿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文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做些介绍. [关键词]幼儿教育:注意事项 人一生按年龄可 ...

  • 幼儿教育关键期
  • 关键期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也可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在关键期内,机体对环境影响极为敏感,对微细刺激即 ...

  •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
  • 第一章绪论 1.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 ...

  • 蒙特梭利教师观
  • 蒙特梭利教师观 (一)教师的角色 帮助儿童生命成长的启导者:设计者:教育环境的提供者:儿童工作的观察者:自由活动的保障者:儿童发展的协助者: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者. (二)教师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1必须懂得蒙氏教育的原理和教学法 2必须懂得如何 ...

  • 幼儿大班语言教学计划
  • 唐 湾 小 学 2012 年春学期幼儿大班语言学科教学计划 执教: 教材 名称 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幼儿大班<语言> 刘 霞 教学班 级.人数 教学班级:幼儿大班 13 人 本课程旨在通过主题统整.分科教学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八大智能 ...

  • 绘画的形式语言探索
  • 10-07-19 新闻来源:美术报http://www.dfshw.com 阅读次数: 1394 人们绘画的视知觉有哪几方面的经验呢?     1.对光线强弱的感受 光,是绘画表现的重要手段.人类的视觉对光很敏感.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中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