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开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20 世纪 60 年代,它勃兴于整个

西方国家。目前,它和解释性报道、客观报道一同构成了西方国家新闻报道的主流。

一、中西调查性报道概念比较

(一) 西方概念中的调查性报道。

西方对调查性报道的研究已近百年,定义和认识较为系统化。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调查性报道的认识角度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西方学者对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和认识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报道对象为揭露被人为有意隐藏的事件; 第二报道内容具有分析性,细节更为详尽; 第三,报道制作者—记者,必须独立调查,新闻文本应保证原创性。通俗地讲,在西方,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具有英雄主义性质的活动—记者孤身犯险,自主调查挖退进仃J 甲国化明解瑛,x7新闻头践中调查性报道的开展更具指导性。

(三) 中西调查性报道的概念差异。

纵观中西对于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和认识,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解是遵循着“揭露丑闻”这一核心的,而在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则在一定层次上发生了变构。可以说,中国更多的学者和从业人士认为,调查性报道主要并非仅仅揭露丑闻,而是承担着更多社会教化的重任。

(二) 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历程。

《申报》在1882年刊登的中国第一条电讯稿就是披露一位官员读职的消息,可以称为调查性报道的雏形。在晚清、民国以及建国后至70年代末,中国的调查性报道一直由于权力系统的干预阻挠而难以真正形成。直到80年代,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才浮出水面。1980年《工人日报》发表了“渤海二号”钻井船在拖航中翻船的调查报道,以及《人民日报》的《白衣下的污垢》、《蒋爱珍为什么杀人》,《中国青年报》的《命运备忘录》等等,都属于调查性报道。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视在中国的兴起,电视调查性报道异军突起。比如《逃不掉的罪责》、《难圆绿色梦》、《“粮食满仓”的真相》、《探秘传销大本营》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的同时充朴分握了组论游髻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影响了政府的政策措施,为中国媒体做了守望社会的模范作用。2003年《南方都市报》的孙志刚事件”成为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巅峰。“孙志刚事件”从《南方都市报》的首次披露,到新浪网的转载成为全国关注的新闻,最终引起《中国青年报》、新华网、CCTV, 《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媒体的调查性报道成功地将社会中潜藏的毒瘤公之于众。

(二) 调查性报道的中国定位。

与西方媒体的调查性报道相比,当前中国媒体的调查性报道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迥异的一面。一些著名的调查性报道,不仅仅揭露了令人发指的黑幕,还成功地促使政府进行作为和改变,促进了社会民主的发展。中国媒体通过调查性报道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中国媒体进行调查性报道

的目标并非仅仅是为了“揭丑”。仅是为了“揭丑”。2000年,著名的调查性新闻节目《新闻调查》提出了“探求事实真相”的口号,被认为是最能发挥调查类节目优势的一种定位选择,例如《陈丹青的出走》、《举报人李文娟》、《中日经贸关系解析》等。这一类调查性报道是在深人细致地调查一个代表性事件后,引导观众思考表象下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此外,许多事情,特别是官员犯罪案件的调查性报道,都必须在有关部门下最终结论后才能跟进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

实则变成了一种劝服性的“教化”。由此可见,中国的调查性报道的内容以及在社会中的作用远较西方的调查性报道复杂。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既是社会的舆论监督执行者,同时也要承担社会思想者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要担负教的责任。

四、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借鉴

通过中西调查性报道各方面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中国调查性报道的特点,同时也看到了中国调查性报道的不足。西方调查性报道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综合来说我认为有三点:

1。规范媒体管理体制,重司法管理轻行政控制,切实保障调查性记者的权益。

2. 成立专门的调查性组织,让调查性记者能够形成合力非形单影只。

3. 提高调查性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操作技能和真正心怀天下的执业理念。

无论现状如何,无法否认的是,调查性报道登陆中国仅仅30载,已在中国生根发芽。虽然调查性报道与本土文化、文图理念以及本土社会状况存在着差异和冲突,但曲折的融合进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未来的希望。或许当下的中国媒体还无法像“水门事件”中美国媒体那样,但假以时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民主进程的推进,我们相信,会有一天,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能够真正成熟,成为中国社会中为民代言、监督权力的重要力量。

与西方相比, 中国的调查性报道兴起得相对晚一些, 发展缓慢一些, 其社会影响也不及西方有些调查性报道那么轰轰烈烈。它通俗的称法是调查报告。其新闻性、时效性不如西方调查性报道那么强烈, 更像情况汇报与调查研究资料。早期比较成功的调查报告要数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了。最近一、二十 年, 我国的调查性报道逐渐受到新闻界重视。有些报纸出现了调查性报道专版, 如《南方周末》开辟了调查专版, 《中国青年报》也有本报调查栏目。电视也开辟了《新闻调查》等栏目。其社会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全面化。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方式, 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社会功能在中国和西方国家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明 显不同的地方。

一、中西调查性新闻社会功能相似之处

1. 监视社会的功能

西方善于写揭露性调查报道。新闻界往往不惜人力和物力, 不惧权势和恐吓, 对一些“隐瞒的消息”进行调查与揭发。对政府机构、公司企业等存在的弊端以及某些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全面地调查研究, 对社会阴暗面进行无情地揭露与批判。在一定程度上确能除恶去邪、伸张正义、维护公理, 起到监视社会的作用。《纽约每日新闻》记者威廉·谢尔曼假扮成病人去一家福利医院治感冒, 医院要求他“先检查检查脚", 然后开出几种无关痛痒的脚痛药和其它一些毫无用处的药物。记者用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得了事实的“铁证”, 从而揭穿了福利医生的骗局, 并帮助该市追回了3100万美元的医疗补助费, 成功地打击了假、丑、恶的社会现象。中国也有类似的报道。前几年, 《湖南日报》记者也以“病人”身份去一家性病医院查探虚实。本没一点毛病的他被医生说得是性病缠身, 几乎病入膏肓。医生要他接受长期治疗, 并开出一长串的医药。记者采用了同样的办法揭露了性病医院坑骗病人、谋取暴利的罪恶本质。《南方周末》2001年3月29日揭露了一家“地下钱庄”的黑幕。文章报道, 由于银行人为的为贷款者设置了很高的门槛, 高利贷找到了市场空间, 急需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 被挡在门槛外面后, 只好向“地下钱庄”借贷。高利贷者残酷的剥削逼得有些人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在社会的大万花筒里, 有光明的一面, 也有阴暗的一面。调查性报道的监视社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使光明的一面发扬光大, 使阴暗面暴露无遗, 使整个社会走上真、善、美的健康之路。

2. 舆论调查的功能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非常注重民意调查, 特别是遇到重大事情如总统选举时。他们还调查国民素质、社会资源、环境教育等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克林顿性丑闻传出之后, 《今日美国》综合了多家媒体的民意调查结果, 写出了一篇《美国人把绯闻与政绩区别对待》的文章。文中说:“今日美国的民意调查显示, 60%的人相信确有其事发生,58%的人说作为总统他的工作干得不错, 事发前则有60%的人认为他政绩出色。”这些统计数据和其他采访材料综合就可得出民众对克林顿的基本意向:一方面公众对克林顿的支持率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仍充分肯定克林顿的政绩。中国近几年也有类似的舆论调查, 但大部分是由专门的调查研究所组织的, 由新闻媒体就某一新闻事件而进行的舆论调查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 我们是可以学习和借鉴西方的。

3. 科学说理的功能

调查性报道通常是记者通过实地调查而获取的第一手材料, 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记者在写作时又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 使新闻含有很高的精确性、科学性和论理性, 能让读者相信它并接受它的一些观点。请看美国世界研究撰写的《世界情况报告·正视中国的局限》中的一段文字:“最近几十年, 中国还改善了本国公民的健康状况。由于这些努力, 婴儿死亡率从1960年的150‰下降到1970年的69‰, 1980年降到41‰, 1992年降到27‰——这个水平接近于台湾的26‰。”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说明并辅以有力的定性分析, 使其观点显得合情合理, 无懈可击。中国的调查报告一向讲求论证的严谨性和分析的科

学性。它适当采用定量法, 但更注重定性研究, 往往以观点统率材料, 以材料印证观点。1980年《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调查报告《不要让子孙后代埋怨我们》一文中, 记者用调查所得事实材料说明了北京水源给首都的经济生活、环境卫生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分析了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这种说理就很能使人信服, 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4. 巧妙宣传

西方新闻界从不承认自己的宣传功能, 但也不否认自身的立场问题。站在一定立场上采写出来的调查性报道, 有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宣传倾向。在美国, 在政治上亲某一党派的报刊总是极力维护本党派的利益。在采写敌对党的问题性的调查报道上便极尽所能贬低异已, 抬高自己。只是他们采取的是一种比较巧妙的手法, 尽量隐藏自己的宣传意图。就如在美国总统选举前夕, 他们常常利用民意调查来影响和左右美国总统选举而不是直接站出来为某位总统候选人拉选票一样。

二、中西调查性新闻社会功能的不同之处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运用调查性报道时, 其报道对象、报道范围、报道的侧重点等各有不同。所以它的社会功能与其功能表现程度也有不同之处。简单地比较一下, 调查性报道在中国与西方国家主要扮演着以下不同的角色。

在西方, 调查性新闻首先是作为“政治腐败的揭丑人”而存在的。由美国记者斯蒂芬斯著的《新闻与揭丑》一书中就收集了大量美国黑幕报道的经典作品, 其中就包括如《参议院的背叛》、《联邦官僚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等许多揭露政治腐败的新闻作品。

其次, 调查性新闻是名副其实的“社会黑暗的' 掏粪者' ”。西方新闻记者往往以大无畏的精神把触角刺向社会的黑暗角落, 揭露社会矛盾, 暴露社会隐患, 以促进社会改良和社会进步。《疯狂融资》一文通过大量的采访与调查, 揭示了美孚石油公司之下的联合铜矿公司在创立五年之中劫掠了大众上亿美元的财富的事 实真相, 让人看到了垄断资本家和大财团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大肆掠夺民众财富的阴暗面。

最后, 西方调查性新闻还是“民情舆意的调查员”。最有代表性的是关于总统选举前夕的选票预测。1976年由记者米尔斯写的《新罕布什尔州预示总统竞选难分伯仲》一文就准确地预测了南方“乡巴佬”卡特击败在任总统福特而入主白宫。他们还对社会上一些引起争议的问题进行民意测验, 如关于堕胎问题、民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当然, 西方调查性新闻并不是一支万能的笔。它受到各方面的制约, 如国家利益、政治压力、资本控制以及这种报道形式自身的局限性等等。但它在反映公共利益、维护公共道德等方面确是一个出色的斗士。

相比较而言, 中国的调查性新闻则主要扮演着以下三个角色:

第一, 政策宣传家。1999年获奖作品《土地承包中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记者调查了土地承包过程中妇女受歧视、被剥夺土地承包权的情况, 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 并在报道的最后就土地承包中侵犯妇女权益问题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 借法院的名义普及法律知识, 大张旗鼓地宣传了男女平等的国策。

第二, 公益维护者。如《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9月17日刊登的《对北京市假冒伪劣商品的调查》、《南方周末》2001年3月15日发表的《商洛地区艾滋病调查报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后一篇文章中, 记者使商洛地区艾滋病滋长、漫延的内幕曝了光。据有关方面的调查, 商洛地区HIV 携带者比例高达到23∶ 1, 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非法之徒利用农民的无知与贫穷, 非法进行抽血贩血, 而商洛地区所辖7县(市) 共约有12700多人有卖血史。那些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却已无法查清其流向。这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令人惧怕的事实让人们无法不关心起自身的安危。文章巧妙地呼吁政府部门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控, 对已查明是HIV 感染者人群进行严密监控, 督促公安部门给予协助, 严惩犯罪分子, 维护公众的利益。 第三, 问题研究员。我国的新闻体调查报告带有浓厚的分析研究味道。它经常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 从各个侧面进行细致调查, 深透研究, 挖掘出其深层原因, 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决策。1998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关于郑州亚细亚商场、集团兴衰的调查》可算是此类调查性新闻的经典之作。记者敏锐地 抓住了商户堵门讨债风波这一案发事件, 从亚细亚的管理、用人制度到它的监督机制, 从流通体制到高层管理矛盾, 层层剖析了“亚细亚”由盛到衰的深层原因, 道出了企业内部存在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 调查性新闻的角色都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因为它的社会功能即使在同一篇报道里也是多重的、多方面的。我们只有既借鉴西方的一些成功作法, 又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方式, 才能充分发挥它所具有的全部功能。


相关文章

  • 试论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
  • 试论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因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曾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报纸再生的希望之星",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它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在西方新闻界,习惯将 ...

  • 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
  • 第18卷第2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V01.18No.2(2006年2月)SOCIALSCIENCESJOURNALOFCOLI正GESOFSHANXI(Feb.2006) 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 王志红 (华北工学院分院,山西太原0300 ...

  • 新闻是否需要绝对的真实与全面
  • 应用伦理学研究性课题 课题名称 新闻的真实性与导向性 ---对于中国新闻的现状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课题组组长 印睿 课题组组员 张洁芸,王双双,刘天,汪艳婷 新闻的真实性与导向性 ----对于中国新闻的现状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摘要: 新闻工 ...

  • (免费)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选题 1. 新闻自由与报业现代化 2. 从斯诺采访生涯看西方的新闻自由 3. 毛泽东早期新闻活动 4. 黄远生在中国新闻史上的特殊意义 5. 论<新华日报>舆论监督的特点 6. 论先秦诸子的言论自由观 7. 论清代新闻控 ...

  • 故事性因素对深度报道的影响
  • 撞击深度报道的本色--以<新闻调查>为例 作者:绿无痕1988 2010-07-14 08:52 星期三 晴 [摘要]本文立足<新闻调查>的发展实例,全面剖析深度报道的"文本"特性,引入" ...

  •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修正版
  •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第一章新闻报道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所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范长江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报道或评述最新的最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 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宁树藩 新闻是一种信息, ...

  • 中国3%公民具基本科学素养 落后发达国家20年_
  • 中国3%公民具基本科学素养 落后发达国家20年 2010-11-26 10:00:37 来源: 南方周末(广州) 跟贴 42 条 手机看新闻核心提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5日公布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称,"十一五" ...

  • 评价俄罗斯总统:普京
  •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的人生之道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俄罗斯总统.2000年至2008年任总统期间,使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争议,是一位"铁腕总统".然而,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获得 ...

  • 中国――沉睡的巨龙已渐渐苏醒等
  • 美媒:中国――沉睡的巨龙已渐渐苏醒 美国<纽约时报>8月22日发表文章谈到:"当中国觉醒之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曾长期处于孤立和停滞之中.在经历了洪水,饥荒.军阀割据.外邦入侵等一系列灾祸之后 ...

  • ISIS头目的年终工作报告:美俄恐袭没削弱我们,反而使我们日益壮大
  • 参考消息网12月28日报道 外媒称,"伊斯兰国"组织(IS)头目巴格达迪向西方发出挑衅信息,警告"十字军"不要在他的地盘上发动战争. 声称未因空袭遭受损失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2月2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