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与死去--解读[活着]中的中国式生存哲学

2013年第5期(总第18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No. 5,2013Total No. 18

活着与死去

———解读《活着》中的中国式生存哲学

李晓洪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摘

南充637000)

要]《活着》是先锋派作家余华重要的作品,作品从内容或者形式上都与他的其他作品有着不同

。《活着》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展现了他们在人生的不可知的困境面前的忍耐和挣扎,体现之处

了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哲学。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活着》所体现出的生存哲学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无欲无求的生存理念,困境中的坚忍和承受,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关键词]活着; 生存; 哲学[中图分类号]207.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5-0146-03

《活着》可以说是余华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一部作

品,他用看似朴实实则优雅的笔调,气定神闲地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存和死亡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随着富贵的一生逐渐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死亡连缀的生命悲剧令人不忍直视,生与死的搏斗虽然无能为力,但是“活着”却是一种生存状态。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对死亡的苦笑。小说在展示一种悲苦命运的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悲悯情怀,以及对于生存和死亡的探究。主人公目睹一个个亲人的离去,并亲手将他们埋葬之后,却依然,“好好的活着”。这种有着中国式可以卸下内心的悲伤

“无为”和淡泊的生存哲学,在作品中随处可见。

一、无欲无求的生存理念

在中国的文化中,无欲无求有着宗教上的虔诚和执

,“无为”和“淡着,而在中国哲学对于生存的思考上

:“无泊”是其中最为推崇的哲学理念。老子曾经说过

”(老子其为,是为;无其事,是事;无其味,是味。

《道德经》六十三章)这说的是事物本相。由此可见,。对于活着而言,生命无为,就是“心知其空而为之”

值得推崇,但是却没有很大的意义和要求。在《活着》中,除却富贵前半生的荒唐岁月,从本质而言,他是一个老实认命且随波逐流的人。有钱的时候,他是享乐的”。“活着”是少爷,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便为了“活着

他唯一的生活目的。

[收稿日期]2013-07-12

富贵对于生存并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他在命运的

洪水猛兽下,有着宗教式的沉默和承受。在命运的巨轮下,个体生命几乎是难以发挥作用的,就像他为母亲抓药途中被拉壮丁,只好忍辱负重地变成一个拉大炮的,并且无从逃跑,因为逃跑便意味着死亡,唯一的办法是

,等待命运之轮从自己身上碾过。对于死变成“等待”

亡,他表现出一种超脱的观念。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地

死去,他的悲痛却逐渐转化为一种精神上的超脱。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死,是他最初的悲痛,儿子有庆的死,他指着昔日的朋友春生说对方欠自己一条命,但是他却并不知道这种“欠”的含义以及如何还。甚至在春生自杀前夕,富贵和家珍还认为其实也不能怪春生,而鼓励他好好活着。女儿的难产死亡使富贵悲伤到极点,但是眼泪却早已流干。而家珍死的时候,富贵虽然痛苦,但是,而女婿二喜的死则是觉得家珍的死是“干干净净的”

“他的头终于直了”,直到唯一的亲人外孙也死后,富贵开始了悠然天地间的生活,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

,“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远迢迢我不去”的曲子

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这个时候的他,可以说是超越了生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死,他带着他的老牛,自由自在。他失去的时光和岁月

用回忆的方式分享给一个过路人,失去的亲人用天真的童话般的方式在一个跟自己一样老的牛身上得到某种替代。在他眼里,那不仅是耕田的牲畜,更是另一个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坎坷的自己。

[作者简介]李晓洪,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美学。

—146—

在小说中,与富贵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则是龙二和春生。命运在他们之间开着玩笑,龙二是一个追逐金钱的人,春生从最初的渴望开车变成了县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有着对于权力的追逐。龙二和春生都短暂地出现在富贵的生命中,却改变着富贵的生活,龙二利用赌钱,取得了富贵的祖屋和一百多亩地,春生的老婆因为生孩子抽光了富贵儿子的血,导致那个孩子直接死在了医院里。但是这两个追逐金钱和权力的人在获得了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之后,则是很快死于非命。龙二因为被划为地主被枪毙,春生则因为“文化大革命”受不了折磨而自杀。所以,富贵才会在给“我”讲述自己一生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的回忆时说道

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

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命里有时终在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中,有着命运的概念

。这使人们在面对生命中的苦难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的时候,在内心中有种认命的态度:既有“命运无常”的感慨,也有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二、生存的困境和死亡面前的挣扎

在无尽的苦难和死亡的深渊中,富贵所代表的小人物们虽然只能无可奈何地忍受,但是对于生存的渴望,却使他们不断挣扎,以“活着”的方式来对抗死亡。

1. 无尽的命运苦难和生存困境《活着》可以说是将可能遇到的所有苦难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年轻时候因为自己的赌而失去了祖传的家业,父亲因为自己的荒唐而死亡,接着自己背井离乡后发现母亲死亡,女儿失去了听说能力,中年时期儿子死亡,女儿嫁给一个不错的女婿之后又难产而死,接着是妻子家珍的死亡,再后来是女婿的死,最后则是唯一的亲人外孙苦根的死亡……在主人公身上,每次生活和家人的温情出现不久,他就被再次推向了苦难的深渊。而在这些苦难的深渊中,他只能默默地承受。人的生存是艰难的,富贵的一生都是从一个困境走入另一个困境,那些温情的场面令人动容,而密集的苦难却又铺陈着让人刺目。死亡的场景,从暴力、血腥、人性、意外等方面不断地展开。其中,有庆和二喜的死亡描写在故事中

。“那时候有庆已经不行了,可出来个医最为暴力和残忍

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是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

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他还不住手,等到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

:‘心跳都没了。’医生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

:‘你真是胡闹。’没怎么当回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

。善良的有庆为了救别人就跑进产房去救县长的女人了”

去主动输血,结果自己的血却很快被医生抽干了,而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奔跑着救县长的老婆去了,谁会在乎一个贫苦的舍不得穿鞋子的乡下孩子呢。而为了儿子苦根而不断挣扎的二喜,本来好生活似乎已经在眼前了,却

。“干搬运这活,一不小心就磕破碰生生被水泥板夹死

。他的死亡伤,可丢了命的只有二喜,徐家的人命都苦”

,“身体贴在那一排用血淋淋的描写方式残忍地展现出来

水泥板上,除了脚和脑袋,身上全给挤扁了,连一根完

。医整的骨头都找不到,血肉跟浆糊似的粘在水泥板上”院对于富贵而言,不再是一个有关救赎的地方,而是一

,“有庆、凤霞都死在那家医个失去亲人的悲伤痛苦之地

院里,没想到二喜到头来也死在了那里。你想想,我这

辈子三次看到那间躺死人的小屋子,里面三次躺过我的。亲人”

2. 困境中的坚忍和承受

中国的农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对自身有着非

,常无奈和无能为力的一面。在困苦面前,除了“忍耐”几乎别无其他。富贵最初的人生变故是因为将家产输给

“龙二”,除了这次是由于富贵自身的缘故,其他的困苦,则大多是由于外界的因素,是富贵自身难以改变的。中国的战乱,使给母亲抓药的富贵背井离乡,被强行拉入了军队,见识了最为悲惨的死亡场景。而在千辛万苦回到家之后,母亲已经死去,女儿变成了聋哑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富贵依然想着一家人可以好好生活了,但是,灾难却一次次地笼罩着这个家庭,他们的土地被充公,锅被砸烂之后,却无能为力地面对饥饿的威胁。

。“作为他们幻想队长可以去公社拿粮,但是却毫无所获,‘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一个词语

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

:《我能否相信自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

,第146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在面对困己》

苦面前,只能是挣扎和承受。富贵在被龙二骗走了自己的家产之后,唯一能做的就是跑到自己曾经的家里,拜托龙二给自己几亩地好养活自己。而在饥饿面前,唯一,在儿子被抽干血、女儿难产致死、能做的就是“忍耐”

女婿被挤死、外孙被撑死的厄运面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他们一一埋葬。

3. 对活着的欲望和本能的挣扎

死亡的困境面前,唯一的抵抗便是活着的欲望。而“活着”的追求,唯一的方式便是不断挣扎。在余华的写作历程中,他逐渐地意识到作品人物的巨大生命价值,

:“除了生命之外,没有任何重英国作家劳伦斯曾经说过

—147—

。”“活着”,原本是中国人的一种最朴素的生要的东西

存愿望,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存要求。但是“活着”的背后,却是死亡面前的不断挣扎。富贵的第一次死亡挣扎,是在自己输掉祖产之后想要自杀,却又发现,“只是找个法子与自己赌气。我想着那自己根本不想死

:‘算啦,别一屁股债又不会和我一起吊死,就对自己说

’这债是要我爹去还了,一想到爹,我心里一阵发死啦。

麻,这下他还不把我给揍死?我边走边想,怎么想都是死路一条了,还是回家去吧。被我爹揍死,总比在外面。而在富贵父亲死后自己被拉入军像野狗一样吊死强”

队,面对惨烈的死亡场面时,他心里唯一想的就是活着和回家。在面对一切困境的时候,他唯一的精神力量便是自己一定要活着。即使在面对间接杀死自己儿子的春:“那你更该好好活着,你生的时候,富贵依然劝导对方

想想,你走南闯北打了那么多仗,你活下来容易吗?”“春生,你要答应我活着。”在春生死后,他则感慨道:“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三、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活着曾经有着最为崇高的意义,但是在小说中,余华笔下的富贵却只是为了“活着”而活下来。生命的崇。《活着》是一个世俗中的生高变成对生存意义的肯定

命故事,是一个密集型的苦难故事。在《活着》中,苦难和死亡的威胁是一种无可逃脱的存在,人生本来就是苦难的,活着本来就是苦难的,但是富贵却揭示了一种,而人本身,就是苦难中的生存态度,那就是“活着”

“为了活着而活着的”。富贵或者中国人所面对的苦难,并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底层农民所面对的深层次苦难,而是一种具有普遍性意义上的生存体验,是一种哲学上的生存态度和生命哲学。在中国人的生存观点中,尽管命运是一种难以摆脱的悲剧,但是生存的意义在于活着,而生存的关键就在于活着。中国有句话叫作“好死不如

,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可能性,比起死亡,活着赖活着”更需要勇气。

在面对生存的困境的时候,富贵有着从宿命上的认

可,他将自己的赌钱归结为自己的父亲也赌钱玩女人,虽然自己输钱了,但是自己的父亲也输了一百多亩地呢。而

,在初次遇到富贵的时候,也是听到他在文中的“我”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喊

女人织布,哪只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对于宿命和自然法则的认可,使得“活着只呀,走呀。

,成为一种追求理念。遇到老全,富贵被灌是为了活着”

,“老输了“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的生存哲学

:‘老子死子大小也打过几十次仗了,每次我都对自己说

也要活着。子弹从我身上什么地方都擦过,就是没伤着

’”这种精神胜我。春生,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

。“毙掉龙二后,我利法也展现出一种乐观和豁达的思想

往家里走去时脖子上一阵阵冒冷气,我是越想越险,要不

是当初我爹和我是两个败家子,没准被毙掉的就是我了。我摸摸自己的脸,又摸摸自己的胳膊,都好好的,我想想自己是该死却没死,我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了我的替死鬼,我家的祖坟埋对了地方,我对自:‘这下可要好好活了。’”龙二可以说是富贵活着的己说

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龙二使富贵失去了自己的财产,气死了自己的父亲,甚至还可能是女儿凤霞生病没有医治的间接元凶。但是,命运却在阴差阳错间意外地宠幸了富贵,他因为自己年轻的糊涂和荒唐丧失了财产而不再是“地主”,从而保全了身家性命,从此可以好好地“活

。这种人的命运不受自我支配,却只能在命运的魔爪着”

,而无下任意蹂躏的现实,也使“活着”只能是“活着”法有其他的意义和价值。

在余华看来,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人最本真的需求。人的理想、抱负、金钱、地位等和生命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它们仅仅只是人的欲望或者是理智扩张时的要求而已。人的生命本身是不会有这样的要求的,人的生命唯。富贵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成一的要求就是“活着”

千上万人的代表,无数的富贵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代表着中国式的生存哲学,面对苦厄命运的无奈和挣扎,在忍耐的同时却又毫不放弃生的希望的坚毅。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只有永不放弃,并且用“活着”的信念来支撑自我,并从艰难困苦中寻找到生命的本身和力量。富贵的一生充满了悲苦和死亡,但是他对于活着却有种顽固的敬畏和渴望,个体的生命在面对死亡和困苦的时候,需要有坚强的生命支撑和信念来鼓舞自己。富贵在苦难的深渊中,用“活着”的信念作为支撑躯体的工具,挣扎着不断地活下去。而活着是一种激烈的死亡对抗,是一种状态,一种对于死亡的拒绝,这种拒绝和对抗纾解着人生的苦难。

[参

献]

[1]——解读余华的小说王杰.活着的艰难艰难的活着—

《活着》[J ].青年文学家,2009(12).

[2]N ].中华读书报,王斌.活着·张艺谋:岁月的回望[

2012-03-14(13).

[3]N ].常德日报,2012谭涛.活着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06-02(3).

[4].文教资张波.苦难生存境遇中生命意义的探求[J ]

2009(11). 料,

[5]《活着》J ].李延凤,任红娟.论余华的死亡叙事功能[

2007(3). 时代文学:双月版,

[责任编辑

刚]

—148—


相关文章

  • 论[呼兰河传]中的生命价值观
  • 人为什么活着? --论<呼兰河传>中的生命价值观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传记体抒情小说,在这部?万字的长篇巨著中,萧红用她细腻.抒情的笔触描写了广袤浑厚的东北大地上的白山黑水和呼兰河小城里的芸芸众生.在历尽坎坷飘零 ...

  • 论人的精神生命5
  • 论人的精神生命 刘玉仙 杜胜利( 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 116028 河南省信阳市明港国 税局464194 ) 摘 要:当前的生存哲学和类哲学研究都提出了人具有精神生命的问题,但对于人为何具有精神精神生命却没有从逻辑上给予说明.本文通过对实践 ...

  • 电影[遗愿清单]观后感
  • The Bucket List <遗愿清单> Thomas: What the hell are you doing here? Carter Chambers: Fighting for my life. You? 两个老头儿 ...

  • 论余华_活着_的叙事艺术
  • 文学评论 论余华<活着>的叙事艺术 王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先锋派是80年代中期崛起的一个小说流派,其创作是将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打破了传统的叙 事模式,而余华是先锋小说作家中最具实验色彩和艺术个性的 ...

  • 对死亡的思考和辩论_从_哈姆雷特_到_圣十四行诗之10_
  • 2012年3月第31卷第3期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Mar.,2012Vol.31No.3 对死亡的思考和辩论 ---从<哈姆雷特>到<圣十四行诗之10& ...

  • 2016年个人自学阅读计划
  • 2016年个人自学阅读计划 政治类: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套装1-6卷) <毛泽东选集>(全四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君主论> < ...

  • 余华读后感
  •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上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 ...

  • 马克思原著读后感
  • 马克思原著读后感 捧着一本书,要先看看它的封面,看看它的字眼,然后才或挑灯夜战或废寝忘食地细细品味.有的书有五彩的画面,有亮眼的字眼,但未必有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好比康师傅跟统一以及牛肉排骨方便面不管是袋装还是桶装,外面的包装使人一见就五味飘 ...

  • 生命的韧性
  • 生命的韧性 摘 要:在中篇小说<出门寻死>中方方通过何汉晴出门寻死这 样令人含泪发笑的艺术行为,为读者展现了底层人民在面对生活时 的辛酸与无奈.不仅显示了其扎实圆熟的文字功底,而且关注了底 层小人物的灰暗生活,世俗人生的苦难与无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