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李溪平 在 2008-10-31 下午10:08 发表于 细品红楼

(本文转自红楼艺苑)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正处在全书第七层的第九回,荣国公府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之期,已渐渐地显出强弩之末的态势。在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芒种"时节,群芳聚首怡红院,为宝二爷祝寿。这次聚宴分前后两段,前段请了大观园中的数位钗裙来怡红院,做客会饮。后段,客人散去后,宝二爷关上院门后,与八位大丫环胡天胡地的痛饮。然而这次会的重点与奥妙全在前半段,因此,在回目中特点出"群芳"开夜宴。

  首先要明确的是参加夜宴的人数。曹先生不厌其烦的介绍众丫环到各处去请"群芳"来赴宴,细心的读过后,就可以清楚了这次夜宴请来的客人有宝钗、宝琴、香菱、李纨、史湘云、探春、林黛玉这么七位女客人。加上宝二爷与他的八位大丫环,总人数为十六人。读《红楼梦》一书要有耐心,要细读,曹先生要将"真事隐去",常常用障眼法,不细心,"真事"就真的隐去了。确定这次宴会的人数颇为重要,因为只有人数确定了,才能根据骰子的点数来精准的确定参加宴会的人所坐的位置。本来十六个人参加的宴会,由3个骰子就完全够用了,因为3个骰子的最大点数为十八。可曹先生偏掷4个骰子,为的是要看客们眼花缭乱,雾里看花。

这次夜宴是典型的满族风情,是在炕上并排放了两张炕桌,主子坐在炕上,奴才在地下一溜水挨着炕沿一字排开。先说这八个奴才的排列,它是按大小等级顺次为:晴雯、麝月、秋纹、四儿、春燕、碧痕、芳官,到了炕稍末位的是花袭人。有人要说了,你搞错了,袭人的地位比晴雯高,你怎么本末倒置,把花袭人排到了最后。那是因为,在怡红院中职责是十分明确的,袭人是专职侍侯宝二爷的,晴雯是总揽杂务的,袭人排在最末,是为了方便侍侯紧挨着她的宝二爷的。晴雯排在最头,把着门,是便于招呼在门外侍候酒菜的婆子们,指使其它六位丫环侍侯席面,服侍诸位主子。这是个兼顾内外,照看八方的角色。这八位奴才是按顺时针排列的。根据晴雯所打的骰子点数,以及之后各位所打骰子的点数,用加减法就可以推算出炕上坐着的八位主子的排列顺序,她们从炕头起,逆时针依次为:香菱、宝琴、探春、宝钗、李纨、黛玉、湘云、宝玉。香菱的上家是晴雯,宝玉的下家是花袭人,香菱坐在炕头的炕沿边,上家顶着晴雯,半炕半地,主她半主半奴妾的身分。宝二爷坐在炕稍的炕沿边,拉着下家半主半奴的花袭人,主他爱花护花,谦逊的怡红主人之意。如此这十六人围着两张并在一起的炕桌,环环而聚。

这次聚会是第五回的补充与发展,第五回昼梦以虚,此回夜宴以实,昼夜相连,虚实相对,遥相辉映。

这次聚会是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的正册、副册、又副册的薄命女的一次代表聚会,而且列席了在太虚幻境而不在薄命司的代表,不在太虚幻境而与之有缘的代表,更有不知何为太虚幻境的凡胎俗人代表,这是尘世间难得一见的聚会,以为宝二爷做寿为幌子,围绕薄命司这一主题,主子奴才欢聚一堂,当真匪夷所思。

在此有必要就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的正册、副册、又副册的这三十六位薄命钗裙的资格说一点浅显的看法。曹先生在第五回书中,已将正册十二位钗裙和盘托出,而副册仅提了香菱一位,又副册也仅为花袭人、晴雯两位。有趣的很,余下的十一位副册中的薄命女,十位又副册中的薄命女为谁?留下的悬念真是玄之又玄。《红楼梦》成书以来,多少喜爱此书的人猜了又猜,猜破了头,也没猜出来。其实曹先生留下了相当多的伏笔与蛛丝马迹,只要细心琢磨,也还是有迹可寻的。首先正册的十二位薄命女曹先生都是明确的交待了,我们要仔细的分析正册十二位薄命女的构成,以此为基点,来推断副册、又副册的薄命女的构成。

仔细的琢磨一下,曹先生已明确的交待了正册的十二位钗裙,有妻,如李纨、凤姐、秦可卿,也有妾,如元春、探春(妃者,皇、王之妾也。)又有那不是妻也不是妾的,如妙玉、黛玉、惜春等。性子急的人要发问了,那你说这正册、副册、又副册是如何排定的?首先要说的是曹先生是一位等级观念极强的人,虽说他家族败落了,贫困的家徒四壁,穷愁潦倒,然而,曹先生体内流的是贵族的血,骨子里骄傲的很,祖上曾阔过,那是正宗的公侯后裔。

下面要分析一下正册十二钗的构成。元、迎、探、惜、巧,是正宗的国公府千金小姐,凤姐、李纨、秦可卿是嫡传的国公府的掌家奶奶,余下的四位,宝钗后文嫁宝二爷,成为国公府的奶奶,湘云的爹为忠靖侯,叔叔是保龄候,是正宗的双侯门中嫡传的大小姐,妙玉笔者在以前分析过,那当是王爷的千金,这是在这十二钗之中地位最高的一位,最后一位林小姐。看第二回,曹先生在介绍林小姐的爹林海时写道:"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一年有馀。"后面接着说:"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代,因当今隆恩胜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举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其实介绍林海出身探花,(年轻、貌美、有学问。)官至兰台大夫(官高位尊、贵),又钦点为巡盐御史(肥缺、富)。就是以够做贾府姑爷的资格了。后一段"林海之祖曾袭列侯"颇有蛇足之嫌。恰恰就是在此为"蛇足",而在为林小姐定身份时,那是万万不可少的,这"曾袭过列侯,钟鼎之家"的贵族身份,这是林小姐能否入正册的标识,这明确的告诉各位看客,千万不要看走了眼,林小姐是正宗的侯门千金。曹先生文网恢恢,疏而不漏,每一笔都不是瞎写的,那含义深远。如此,得出结论,正册的十二钗,是由王、公、侯三个等级的勋爵之家的钗裙构成。也就是说,进入正册的,必须是侯爵以上的主子,才够资格。

  再看副册,这副册的人物曹先生单举了香菱一位,香菱原名甄英菊,她的出身也不低,爹甄士隐,当年是姑苏城的士绅,家中殷富,使奴唤婢,正是通常百姓称之谓"员外"的一流人物。这一类人物本来在世上是多如牛毛,偏偏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却是龙麟凤角,紧缺的很。倒是寥若晨星的公侯,反而比比皆是,可见人是生活在"圈子"中的。所以《红楼梦》一书前八十回中,正册、又副册中的人物都是过剩的,而这世上最多的富裕、自由的人在书中奇缺,所以曹先生在举副册与又副册的人物时,副册香菱、又副册袭人、晴雯比例为1比2。这暗喻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副册中的人物出场率,仅为又副册中的人物的出场率的一半,说白了,就是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副册人物,曹先生仅写了六位,而余下的六位,将在八十回以后,贾府败落后,流散在大江南北时,在民间另有际遇。在前八十回中够副册资格的六位,笔者推测为:香菱、夏金桂、尤二姐、尤三姐、李纹、邢岫烟。也就是说,副册人物的资格是在候爵以下、自由民以上的,这么一个宽广的范围内。

又副册的十二位钗裙那就是清一色的荣国公府内的奴婢,有人要问了,这奴婢有什么资格进入太虚幻境薄命司?老话说,丞相门房七品官。国公府中主子的贴身奴婢实在非同小可,有不可估量的能量,往往一言能平风浪,一语可排事非。由此笔者推测,这又副册的十二位钗裙是宝二爷的四位丫环:袭人、晴雯、麝月、芳官,四位小姐的丫环:琴、棋、书、画,另外的四位为:鸳鸯、平儿、紫鹃、小红。

曹先生是极为重视薄命司中的正册、副册、又副册的这三十六为薄命女的,对三十六位薄命女在书中都是要立有单独的传记的,而且都是要郑重其事的张明在回目中。例如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袭人重在一"贤"字。第二十四回,"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小红重在"痴" 字。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是俏平儿、勇晴雯,贴切。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醉试忙玉",紫鹃"慧"。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鸳鸯重在"誓"字。第七十七回"美优伶斩情归水月",芳官美。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嫁与呆霸王薛蟠为妾,染上了"呆"字。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尤三重"情"字。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尤二怎得一"苦"字了得。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夏金桂妙隐一"吼"字。第五十回"暖香坞雅制灯谜",李家姐妹重在"雅"字。第四十九、五十回的白雪红梅,暗衬着邢岫烟的一个"寒"字。第十七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透着大小姐的一个"警"字。第七十三回"儒小姐不问累金凤",重在二小姐的"软"字。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共利除宿弊",展三小姐的"敏"字。第七十四回"点孤介杜绝宁国府",显四小姐的"孤"字。第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凤姐倒霉在一"酸"字。第七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是说黄泉路上无老少,这故事没展开呢,年轻轻的秦可卿就死了,重在一"封"字。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林小姐弃红尘"幽"居世外。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社",史大姑娘"憨态可掬。"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含着妙玉陷泥沼而不染的一个"洁"字。第五十六回"时宝钗小慧全大体",宝姑娘这一"时"字,有顺时而动,从权从变的意思。

曹先生用或多或少的字,都要把这三十六位薄命女立体化,使她们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惟妙惟肖活色生香地俏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红楼》盖过《水浒》,《红楼》的薄命女三十六人三十六传,传传精妙,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水浒》仅有少数几人传精妙。

为什么在这篇"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絮絮叨叨的说这三十六薄命女?前文已经说了,这次群芳聚会,实则是一次薄命司中的薄命女的一次代表聚会。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只有薄命司的人,才有资格在这次宴会上有所表现,其余的人,宝琴、秋纹、碧痕、春燕,四儿,因同薄命司无缘,只能算是列席代表,所以无发言权,一律闭嘴,岂止闭嘴,曹先生将她们视若无物,一律"留白"了。余下的十位钗裙,正册占五位,副册占一位,又副册占四位,晴雯做主持,开场,打的骰子,芳官唱曲《赏花时》,余下的八位曹先生特别地给下了谶签。八支签,八种花,八句旧诗,不占九,守的是人臣之道,以六首七绝诗为主,有谦退之意,一首七律,一首汉乐府,有双技秀出之象。

这八句诗谶是这次群芳夜宴的精华,决定着薄命司中的薄命女在未来书中的走向。

薛宝钗签是画着牡丹花,题着"艳冠群芳",下面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唐诗是晚唐诗人罗隐所做七律《牡丹花》中的一句。全诗为"似顾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力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农华过此身。"

却说大清朝有位金人瑞,金大才子,与曹雪芹,曹大才子是脚前脚后的人物。这位金大才子学问颇好,在文学上无论在当时以及后世,影响都相当大,特别对七律诗,情有独钟,对唐朝的七律诗六百首,逐篇的加以支解,从思想上,风格上,韵律上全面的掰开了,揉碎了,进行讲解,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他把六百首唐七律无一例外的拆分为前解,后解,即前四句为一段,称前解,后四句为一段,称为后解。有如词分上片、下片一样,将七律诗回环、往复、正反、虚实等诸多表现手法,清晰的展现出来,高妙的很。用金大才子的这种前解、后解的方法,拆解晚唐罗隐的这首七律《牡丹花》,我们立刻看到这句"任是无情也动人",正处在前解的最后一句。本来晚唐诗人罗隐写诗《牡丹花》与大清朝的曹先生写小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然而这句"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诗句,被曹先生往小说中的人物宝姑娘身上一引,却妙到了毫巅。

这首诗的前解正是宝姑娘在荣国公府的真实写照,第一句"似顾东风别有因",宝姑娘进京住进荣国公府的初衷是奔着皇帝选秀女,入皇宫以求发展,并不是奔着这宝二奶奶的位子而来,这" 东风""别有因"扣的天衣无缝。第二句"绛罗高卷不胜春,"世事变化,出人意表,往往不由人。由于诸多因素,宝姑娘被王夫人、贾元春相中,贾元春凭着皇妃的高位,以一条红香麝串拴住了宝姑娘。绛者,红也,罗者罩也,在这"红香麝串"的罩卷之下,宝姑娘春心荡漾,比起那凶多吉少的选秀女,进皇宫的种种不可测,这四平八稳的宝二奶奶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后人说,"两利相较,取其重",这就使得宝姑娘长时期的滞留在荣国公府。最为中肯贴切就是这句谶诗,即前解的最后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它预示着这句诗是对宝姑娘在六十三回之前的做人做事的一个总结。

宝姑娘有冷香丸,在五十回中谜诗的底,笔者猜是"雹子"。暗含着"无情"。看三十四回,宝二爷挨打后,林小姐哭的两个眼睛象乱桃,弄得无法见人,而写宝姑娘时,说是宝姑娘手里托着一丸药来,递与袭人,在说到宝姑娘心灵表白时书中写道,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话说急了,不觉的就红脸,低下头来"。比起林小姐两眼哭的跟桃一般,薛姑娘仅说了句"就是我们看着也心疼",注意语句是"我们"而非单数"我"。即使如此,也是"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话说急了,不觉就脸红,低下头来。"这不说"我"而说"我们"掩饰着有情,而似无情。同时"又不觉的就脸红,低下头来。"如此小儿女神态,人非草木,又焉能不动人。

在四十回书中写到:"老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头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呦。宝玉早滚到贾母的怀里,贾母哭着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读书至此,不知看客们注意到没有,堂上的主子是逐一描写的,而地下的奴才是笼统的以一句"无一个不弯腰屈背"概括的。曹先生锦心绣口,把平日不苟言笑的主子们,今日的纵情一笑,描的淋漓尽致,像老祖宗、王夫人、薛姨妈、探春那都是道行高深,定力极强的人,今日也是一塌糊涂。

然而曹先生写《红楼梦》一书,其意常在书外,有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此处,曹先生藏起来一人,为此人"留白"了。这位处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人就是薛宝钗姑娘。曹先生没写堂上、地下无不弯腰屈背,就是因为堂上还有一人"世人皆醉我独醒"。在这斯文扫地,主奴尽皆失仪的混乱局面中,这位宝姑娘当身未动,鬓未乱,钗不摇,端庄稳坐,想来也就是仅及破颜的莞尔一笑。在这浊浪滔天的情景中,能破除常情,清风一线,独树一帜,正是"任是无情"。依礼而动,仪态稳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素质。这正是"也动人"的舵主潜质。

曹先生写书都是以小见大,扫一屋与扫天下是同理。因此古人戏称"治大国,如烹小鲜。"宝姑娘将在未来的危难之时,倾倒之际掌家,带着上千口的人,四处迁徙。茫茫荒原那是路,苍苍水泽何处津?那令行禁止,齐家命众,"有情"能办得到吗?在那生死存亡之际,成败在呼吸之间,杀阀决断"任是无情"实有情,使整个家族转危为安,当然"动人"了。

"任是无情也动人"把宝姑娘的性格特征和盘托出,它即是前解的总结,同时也引领了后解的后两句:"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这是宝姑娘在八十回书以后的故事,"韩令功成"喻牡丹遭劫,谶签牡丹花喻宝姑娘,荣府崩溃大劫难之时,这青春艳丽的宝姑娘撑着贾、薛二府的残破之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避险就夷,再创新局。大好时光都在动荡筹谋之中度过,心焦力粹。浓华者,最艳之时也,辜负者,形格势禁,风刀霜剑严相逼也。由这前解的"任是无情也动人"与后解的"辜负浓华过此身。"前句为宝姑娘在六十六回前的总结,后句为宝姑娘在八十回后的总结,推论,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两位主人公,是宝二爷与宝姑娘"。这一树千枝,始终是围绕宝二爷宝二奶奶这一主干而繁花盛开的。所以签返为"艳冠群芳"。女主角宝姑娘那是当仁不

让了。

接着看林小姐的签,签上画一支芙蓉,题着"风露清愁"。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这句诗取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合王介甫》。这是首乐府诗,古时,乐府诗是配以丝竹演唱的,演唱时或丝或竹,丝竹转换,单器配唱的,当一曲要终了时,丝竹齐奏以配唱,这种一曲将终了时的丝竹齐奏配唱,古人将之称为"乱"。林小姐签上这句旧诗,连同它的上一句正是,乱曰:"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这个全诗的结语,预示着"乱"一起,林小姐的故事就在尾声了。"绛株草""绛株草""降下殊杀,草遁了。""红颜自古多薄命",在明妃是与汉宫无缘,抛弃故土,远走塞外;在林小姐,是与宝二爷无缘,终遁空门。风清夜静,花好月圆之时,凄清一人,对花对月,披风赏景,尘缘如梦幽幽离情,在晨钟暮鼓声中,这"风露清愁"形容的也是恰当的很了。

下面说六首七绝之中的句签。通论,作诗之中 最难作的就是七绝,诗是越长越好作,长就节奏舒缓,得以铺垫,易于抒情、叙事。七绝却是起、承、转、合。一句一换、一点余地不留,转瞬即完,所以写七绝的都是诗界高手。

先看袭人的谶签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旧诗写的是"桃红又是一年春。"这首诗是宋代谢防得写的《庆全庵桃花》诗中的一句,全诗为"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谴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曹先生用的这句谶签诗,影着花袭人在八十回后的书中故事。真是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那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起句"寻得桃园好避秦",避秦者,躲乱也;桃园者,安乐之地也。贾府大难临头,作鸟兽散,袭人另辟门径,委身琪官,正是在混乱之际,寻得桃园也。"桃红又是一年春"这承句,花姑娘嫁琪官,别开生面,用在此处有春秋笔法。"一年春"这春不是那春,这春是花姑娘与琪官的春,已非宝二爷与花姑娘的春了,宝二爷落了单,只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了。这转句,"花飞莫谴随流水,"花姑娘这次"花飞"跟着琪官销声匿迹,行踪诡异,不留痕迹,与琪官在二十八回酒令中的唱曲最后一句"同入鸳帷悄"的"悄"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呢?第四句做结,"怕有渔郎来问津。"第四十五回宝二爷穿蓑戴笠,脚着棠木屐,曹先生浓墨重彩的好通描。原来在这等着呢,"花飞莫谴随流水"。"悄",这等的鬼鬼祟祟,屏息静气,原来是怕宝二爷,嗅着踪找上门来。但愿这琪官与花姑娘在"武陵别景"之中,"不知有汉,遑论魏晋。"藏头缩尾的猫好。

麝月的签:"面上一枝茶蘼花,题着"韶华胜极",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这枝签是麝月名在薄命司的标识。这句诗是宋代王琪所作七绝《春暮游小园》中的第三句,全诗为"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茶糜花来了,丝丝天棘出霉墙。"

起句自早春,承句到暮春。由早春的一枝独秀,到暮春的万紫千红,转句一换,夏天到了,茶糜花一开,春天谢幕,万紫千红齐败,第四句合到了花事之后的拉拉刺以无声息的扒出墙,冒出头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信然哉,全诗以花始,以刺终,自然界的美,无情的被丑取代了。合到这麝月的谶签上,麝月是荣府盛衰的历史见证人,她目睹了荣府起造大观园,鲜花会翠,点缀的大观园花团锦簇,到了这群芳夜宴之时,已达到"韶华胜极"的顶峰,接下来这"物极必反"花事过后,"天棘"已渐渐的显露出来。宫中、府中,主子之间、奴才之间,主奴之间,嫡庶之间,矛盾重重,这"天棘"正在扒"霉墙"。八十回后,"开到茶糜花事了。"

在十八回中,宝二爷曾在蘅芜园中题过一副对联,是"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茶糜蘼梦也香。"笔者曾在论宝钗的文中推测过,宝钗嫁宝二爷后,生有一子一女,子叫贾荼,女叫贾蘼。要是再根据五十回雅制春灯迷推测,李绮当嫁环三爷,生女名花。如此政老爷的孙子辈,由珠大爷小兰哥,宝二爷小荼哥,女蘼姐,环三爷女花姐,组成草字辈。这样,兰,盛在春,主花兴旺,荼麋,盛在夏,主百花败,花,为泛称,所以当这茶糜花,降齐到人间时,贾府的风波也就完全都成过眼云烟,历史的陈迹了,所以说"事了"。剩下的已是这丝丝天棘出霉墙了。《红楼梦》中的贾府,以满圆的繁华似锦开始,以淡出霉墙后的丝丝天棘终了。

香菱签,是一枝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这句诗摘自宋代朱淑贞作《落花》,全诗为,"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谴纷纷落翠台。"香菱这句谶签诗,占到了起句上,本句诗是不错的,没挑的,要命的是在这承句上了,"妒花风雨便相摧,"来的太急骤了。香菱自从"祸起"被拐子拐去后,直到被薛蟠抢去,带入荣府,才算是时来运转。由于这薛蟠未娶妻,先纳的妾,这一夫一妾像并蒂花一样,其乐融融,正合着"联春绕瑞"上,过了几年逍遥的好日子,然而她命里犯"夏"克,一遇到"夏"风雨骤变,好日子就到头了。七绝四句诗,香菱有两句就够了,香菱占了个起句,紧接着夏金桂嫁入薛家,占了个承句,承接了香菱,与薛蟠成了"并蒂花"。妒花风雨一上来,就把香菱打了个花残叶败。第八十回,"美香菱屈爱贪夫棒"中写道:"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了干血症,日渐赢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这在当时为绝症,我推测,八十一回香菱恐怕就要"香魂返故乡"了。因为这"两地孤木"已到,"香魂焉得不返故乡。"

史湘云的签是一面画着海棠,题着"香梦沉酣",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这句诗摘自宋代苏东坡作七绝《海棠》,全诗为"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只恐夜深花睡去"与"惜春长怕花开早"是一样的心思,都是对美好事物的短暂转瞬而逝的惆怅惋惜与无奈,这位出身双侯门的具有"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史大姑娘,在大观园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到之处笑语欢声,充满了勃勃生机,"好一似霁月风光耀堂。"曹先生对这位史大姑娘是极为偏爱的,用这具有帝后之姿的海棠花做比,把美好典雅的史大姑娘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使得她嫁与"才貌仙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史大姑娘是大观园中第一个嫁出去的人,六十三回之前,她沉迷在大观园中的姐妹圈中,吟诗宴会,乐此不疲,当真是"香梦沉酣"。在第三十一回的时候就从王夫人的口中透露出史大姑娘要嫁人了。原文是王夫人道:"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贾母因问:"今儿还是住着,还是家去呢?"曹先生神来之笔,在此大有文章,王夫人刚提了个头,贾母问着周奶娘这一打杈,四两拨千斤,把个天大的事,刚漏个头,就给封死了。这说明此事在决策层,基本上以有定论了。因为史大姑娘已父母双亡,贾母是她的亲姑奶奶,贾母又是位极有权势,地位,年高望重的人,史大姑娘的婚事,贾母是完全做得了主的。"只恐夜深花睡去",紧迫感极强,有加快节奏,不舍昼夜的急急之意。史大姑娘待字闺中的日子还能长吗?紧接下句"故烧高烛照红妆"。新婚喜事接踵而到,"高烛"者,洞房花烛结双蕊也,"红妆"者,新婚美人也,这预示着若兰与史大姑娘新婚之兆也。然而史大姑娘既然名在薄命司,那就在劫难逃。谶签上有注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了,只与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林小姐为上家,宝二爷为下家,林小姐将她的一杯酒倒扔了,宝二爷的喝了半杯,丫环芳官一扬脖饮了半杯。这正预兆着史大姑娘喜事办两回,婚姻走两家,"高烛照红妆"是头嫁,喜酒被上家林小姐倒掉了,成" 空"。再嫁喜酒,被下家宝二爷半杯,丫环半杯,这先贵后贱,先富后贫之兆以跃然纸上。所以在七十七回宝二爷的怡红院中的海棠已枯了半边,主史大姑娘后来的日子穷愁潦倒,半死半活。

李纨的谶签: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这句诗云自宋代王琪的《梅》,全诗为"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在第四十四回时,老祖宗的酒令中有句"六桥梅花香彻骨"。"六桥" 是杭州西湖的"六桥"。古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杭州西湖的"六桥梅花香彻骨"这"香彻骨"的香气,正是由这"霜晓寒姿"所发。只有这"竹篱茅舍自甘心"的清淡、超俗、飘逸,才能有缘住在这由前贤梅妻鹤子林和清曾住过的西湖边上的孤山梅庄。孤山梅庄的"霜晓寒姿"的香气,才使得"六桥梅花香彻骨"。李纨后期居住在孤山梅庄,安贫守祖礼,课子读书,终于使贾府有兰哥一支,再秀于世。

探春谶签,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 日边红杏倚云裁。"这句诗摘自唐代高瞻《下弟后上承崇高侍郎》,全诗为"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裁。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不开。"在此多罗嗦几句,"下弟"对现代人来说是极陌生的,因为大清朝以后,废除科举制度,至今以百年以上了,古时朝廷为选拔人才,四年一会考,通常每次录四十名,第一为状元,第二为榜眼,第三为探花,余下的为进士,榜上有名的,叫进士及第,榜上没名的就是没考中,叫落第或下第。这位唐代的高瞻先生,作的这首"七绝"就是考进士没考上,心情恐怕有点落寂,言为心声,这落寞的情怀就流露到这首绝句中。前两句可说是高先生的理想,是考前的雄心状志,满以为通过这次会考,能高中进士榜,平步青云,从此身贵名显,在朝廷中作官,手捧笏板,常伴君王侧;后两句是现实,结果没考中,理想破灭,"天上碧桃,日边红杏"那都是人家考中者,进士及第人的事,而自己,该是个啥,依然还是个啥。"芙蓉生在秋江上",地上的花,就别去想那天上的事。还是在野,当个老百姓吧。"不向东风怨不开",这句的意思是"大不合时宜"。可见这次会考对这位高先生的打击颇大,看这高先生的这写诗的才能,恐怕此次会考在公开、公正、公平上大有缺欠,该是秋江上的芙蓉,春风中如何可开?节令不对,一切就都白忙活了。没弄明白会考的内幕,门子没走对,有天大的才,也白费了,"明珠弃于委泥之中,不得提携,何以自明"。只好委委屈屈的下第了。

这位高瞻先生在唐朝的诗人当中不算出名,这首绝句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也不算出类拔萃。然而却得到曹雪芹先生的特别偏爱,在《红楼梦》一书中两次引用了这句"日边红杏倚云裁"。第一次是在第四十回的史湘云的酒令中,这次探春抽签是第二次出现,通常来说,一书之中两次同引一句是件犯忌的事,曹先生全然不顾,可见对此句的重视程度了。

曹先生在这次夜宴的谶签中,对薄命女的命运的预示,常常不是在签中的诗句上,而是在签中诗句所在的诗中的其它的诗句上。如宝姑娘的"任是无情也动人",它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是在最后两上:"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史湘云的"只恐夜深花睡去,"重心在下句"故烧高烛照红妆。"麝月"开到茶糜花事了,"重心在"丝丝天棘出霉墙"。最明显的就是香菱"连理枝头花还开",夏金桂一进门就"妒花风雨便相摧。"林小姐的"莫怨东风当自嗟,"重心在"红颜自古多薄命"上了。花姑娘的"桃红又是一年春",重心在"怕有渔郎来问津。"三小姐这支谶签也不例外。"日边红杏倚云裁"是一引,重心在"芙蓉坐在秋红上,不向东风怨不开。"

"天上碧桃,日边红杏"喻着三小姐是"瑶池仙品"。三小姐,公府门中的小姐,美貌、聪明、智慧、干练、神仙一般的人物。然而命在薄命司,命运不济,被嫁到海外为妃,有人要问,为妃还不幸,那什么是幸?大小姐是皇妃,那威风的很,然而妃与妃,有天壤之别,此妃非彼妃。三小姐这海外妃,那是一个未开化的民族,一切还都在蒙味草创之中。看第四十回专门对三小姐闺房"秋夹斋"的描述,都预示着三小姐未来的海外生活的大致情景。关于汝窑花囊,水晶球白菊花儿,笔者在说探春时都以说过,那是她封妃的所在地。书中接着写道:"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拨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扳儿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书引到此,真是触目惊心,米襄阳名字叫米芙,谐音米浮,三小姐后来生活的冲绳岛,在太平洋中如同半米粒漂浮在水中。冲绳地属热带雨林,烟遮雨罩,与《烟雨图》异曲同工。对联是"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三小姐文明世界中人,到了未开化之地,"闲骨骼,野生涯"贴切。接下来的"大佛手"、"比目磬"这都与佛家有缘。三小姐海外封妃,来到荒蛮之地,与蛮王语言不通,生活习性差异极大。那种食生肉,裹兽皮,拉屎不擦腚的事,三小姐看着都恶心。说到要食同桌,寝同床,当真不可思议,这"闲骨骼,野生涯"也只好敲敲玉磬,当个居士,躲在"烟霞"中、藏在"泉石"边。每日与这蝈蝈,蚂蚱为伍,过着"芙蓉生在秋江上"的生活。"不向东风怨不开",真是阴错阳差,三小姐在这异域他乡,不合时宜中,落落寡欢,在夕阳西下,海水泛金,寂寞望向远方,海天一片苍茫,金色之外,已找不到来时的路了,在敲磬诵经中,一切都归于虚无。

至此,这八支谶签都已解完,曹先生在这浩如烟海的旧诗中,精心地挑选出这八首旧诗,从中选出八句做谶签,如此帖切的扣着这八位薄命女的命运,以及八十回书以后的走势,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当真是到了学究天人的地步,写书时的呕心沥血,可见一斑,"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相关文章

  • 金陵十二钗对应的花和词
  • 十二金钗所对应的花名 花, 千姿百态, 颜色缤纷.自古以来,鲜花美女便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互为比附,花即美人,美人如花.<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既是女儿国,又是百花园.这里有名有姓的年青女子便有百余人,花草.树木.藤蔓也是多有胜数,更 ...

  • 红楼梦读后感之只看八十回的
  • 后四十回是坚决不看的,不然会有想揍人的冲动。 实际上当年雪芹写到七十八回便已泪尽而逝(其殁于除夕万家烟火辞旧迎新之时,一代奇才破屋残舍中悄然西去,十年心血竟不得完稿,悲凉无奈之情,思之欲哭),后两回是其家人为了凑够八十回的整数,而把手稿增改 ...

  • 在线阅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 ...

  • 名著读后感3000
  •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 ...

  • 四大名著回目
  •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回目 第1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2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3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4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第5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观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

  • 论林黛玉形象的诗意美
  • 浅论林黛玉形象的诗意美 ◎王 超 ◎夏明媚 (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7) [摘 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诗意美的少逸,更具一种婉转风流. 女,文章即以"诗意"为着眼点,从黛玉的前世.今生.姿三 ...

  • 红楼梦读后感之由湘云说红楼
  • 以前就想写一些关于红楼湘云的文字,一则因时间仓促,二则笔下无文,所以也就搁下了。近来又重读红楼,实感其中趣味,故写此文,希与古典的朋友们共赏。 红楼总众女子中,我最喜湘云,喜欢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雪芹先生让湘云第一次出场乃在三十一 ...

  • 教师年度个人工作年终总结
  • 当教师的念头也算是不短的,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我没有感受到什么不同,我只是感觉,在我即将过完一年,迎来又一年的时候,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伤感,不过我知道,那也只是一时间的感受吧,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 每年年底都要写工 ...

  • [红楼梦]重点情节按回目梳理修改版
  • <红楼梦>重点情节梳理(按回目)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通灵宝玉"的来历: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qu ...

  • 红楼梦填空题
  • 1.金陵十二钗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 林黛玉 :最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 探春 :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 王熙凤 :才思敏捷,活泼直爽,快人快语,但家道中落后寄人篱下,命运悲惨的是史湘云:错嫁中山狼的是 迎春 :绘制大观园图的是惜春 :符合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