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骆敏,李伟娟,沈琴

(浙江绍兴县委党校,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在工业化、城

市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局限于乡村的自我完善,而是应当顺应城乡一

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探索一种适合乡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有效契合的农村新社区模式。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农村新社区成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农村新社区【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3—0011—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健全,面貌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比,人居环境建设整体还显落后,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就成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局限于乡村的自我完善,而是应当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趋势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以渔猎社会为起点,逐步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发展。在农业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民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工业社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农业的地位不断下降,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新兴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农民的数量不断减少,影响力不断减弱,最后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工人的数量持续减少,工业的主导地位将慢慢让位

于服务业。目前.国内许多发达地区基本上进人了工业

缺,报酬递减,不可能依靠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只有加快城市化,减少农民,把多数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从事非农产业,才能提高收入水平,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由此可见,不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还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都无法回避城乡一体化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同样必须正视这一宏观背景。

美丽乡村建设最早源于浙江湖州安吉。从2008年初开始,安吉县开展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把全县187个行政村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构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20lo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推广安吉经验,提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美丽乡村建设由此上升为全省性的战略决策。

美丽乡村的“美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具体包括四个层面的

“美”: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

化中后期.信息化与工业化开始深度融合互动,真正的职业农民已经很少,更多农民从事的是非农产业。事实上,中国的小农经济正在走向历史的终点。

城乡一体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由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城

乡二元结构。通过牺牲农业支援工业,牺牲农村支援城

市,城乡之间不论是在居民收入.还是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都形成了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

严重影响着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社会活力的迸发,影响着

社会的和谐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由于我国农村

的分散性,在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投入,

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由此可见。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

客观地说,对于安吉这样一个山区县而言,地广人稀,山多人少,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禀赋,在打造中国竹乡、全国首个生态县的基础上,建设美丽乡村,更多的是要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增添生活美、社会美的因素。

但是,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刀切”,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因地制宜。充分体现时代的气息和自身的特色。在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美丽乡村不可能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要顾及城乡统筹这一时代要求。探索一种适合乡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有效契合的农村新社区模式。

二、农村新社区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

建设的重要载体

以及建设类似于城市的庞大服务系统.显然不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土地资源短农村新社区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村新社区相对于传统农村社区而言,

万方数据

是指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由若干行政村或自然村整合而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组成的公共空间。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它的重要特征。

由于历史基础、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今天我国的城乡综合差距仍然存在。这就需要通过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以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实现城乡一体与社会和谐。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丰富精神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强烈。但由于现有的行政村规模过小,村民居住分散,配套设施不全,服务水平不高,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很难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这也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多数经济发达地区,T业、建设用地指标已经基本用完,而全国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又不能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等等问题,就需要我们另辟蹊径。而通过归并自然村,改造空心村,盘活和重组土地资源,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显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由此可见,农村新社区建设不仅是农村自身的发展需要,而且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探索和实践,而且它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把握

的几个问题

城乡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在此基础上,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问题:

1.I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建设新型乡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要以农村社区化为导向,通过行政村整合,在空间上重新规划,优化功能布局。要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和农民住房改建,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引导工业向同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努力推动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信息网络等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文明程度,净化乡村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同时,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的物业化管理,通过环境整治与维护,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从根本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2.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础,培育良好生态品质。与城市相比,乡村的优势在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尊重这种自然之美,充分彰显IU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因此,在逐步渗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要通过生态修

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全面营造农村“天蓝、山清、水

绿、地净”的优美环境.充分彰显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为此,在发展农村经济时,重点要推动乡村工业转型升级.同时要通过对化肥、农药的减量和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条件的地

12・

万方数据

方,可发展以“青山、碧水、野趣”为特色、集“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

3.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突出差异性和多元化。乡村之美同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干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要善于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使

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

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还可以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人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4.以建管并举为举措,维护乡村优美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革的革命。因此,一方面要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通过规划引导和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塘净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村容村貌更加优美。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农民的习惯、观念、利益以及建设资金、村域整合等诸多问题,为此,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农民树立自觉维护乡村良好生态与环境的习惯。还要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彻底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让村容村貌凸现魅力,让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

5.以调动积极性为动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最终受益者,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聪明才智。由于对农民的动员程度直接决定着乡村建设的进度,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政策措施,形成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要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

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

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十分重视农民文化知识、公民素质及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综合素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美丽

乡村建设的要求相匹配。

总之,城乡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这一趋势。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几年的扎实努力,使广大农村真正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干净整洁、农民生活幸

福的新型乡村.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骆敏, 李伟娟, 沈琴

浙江绍兴县委党校,浙江绍兴,31200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2012(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yjjglgbxyxb201203005.aspx


相关文章

  •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
  •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 ...

  •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城市以迅猛的速度飞速发展,乡村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乡村的景观设计规划从总体上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当代,以建设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乡村的总体建 ...

  •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
  •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 ...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浅析
  • 摘要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不断扩散,很多乡镇的乡村生活方式渐渐接近城市.城镇化建设大大推动了乡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需要摒弃以往新农村的规划模式与建设形式,应该由转型经济推动乡村建设变为利用改造乡村环境 ...

  • 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 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 市委 [2011]20号 "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实施<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立足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施"千 ...

  • 城乡清洁社会调查报告:清洁乡村美丽校园
  • 城乡清洁社会调查报告:清洁乡村美丽校园 “中国梦”承载着成千上万的中国心,在这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物资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梦想已经不再是黄粱一梦,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柳州xx社区进行了一次城乡清洁 ...

  • 浅谈如何留住乡愁
  • 寻找,"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编者按]: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故乡村口几棵古老的香樟.枫树:是古老村庄的小桥流水,河边青石阶上淳朴村姑在拣菜洗衣,清澈河面天真少年在玩耍戏水:乡愁还是故乡蓝天飘过的一朵白云:是山涧流下的一股 ...

  • 村镇规划中的形态整合
  • 技术园地精品 [摘 要]研究形态整合在村镇规划中的应用,通过 关联与协调.催化与聚合.多样与灵活的整合方法,提出聚焦与渗透的整合方式,对实施手段进行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关键词]村镇规划:形态:整合:聚焦:渗透 [中图分类号]TU9 ...

  • 田园城市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 田园城市理论的理解与实践 随着工业在城市不断兴起,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严重的污染,城市内部交通阻塞日益严重,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产生大量平民窟,同时也给城市造成住房严重问题,而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造成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面对城市问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