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责任

当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要求大学生尽快成才。大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能否为社会发展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责任的履行。

一、大学生的责任

责任是对承担一定角色的人所应当担负的任务、职责、使命等方面的规定。人所承担的角色不同,责任也就不同,责任总是与人的角色紧密相连。大学生的责任就是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责任主体出发,分析他们行为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起自己所应尽的责任、从而形成自觉的责任意识的一种理论形式。大学生尚未走向社会,许多方面尚未定型,所以大学生的责任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责任或者说是向未来敞开的责任,因而大学生的责任更多地所表达的就是国家、社会对大学生一种社会使命或历史任务的期许和引导。

从伦理的角度来审视,大学生应当从如下维度来关注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关心国事、关心民生、关心家庭、关爱自身、关心自然。

二、大学生的责任现状

(一)责任意识淡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独立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不良的社会风气使社会失去了过去那种强大的凝聚力,权力金钱化现象也使人们对社会的离心力逐渐增大,个人只要权利,不要责任、义务,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严重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89.3%的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淡漠已渐成必然,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第一、“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消极,情感萎顿、空虚,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第二、“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第三、“无意义”。有些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阴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轻生的道路。

(二)人生价值错位

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由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调整和变革,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价值主体日益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具体表现在:一是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目前,有一部

分大学生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社会需要,更有甚者以牺牲集体利益来获取个人利益。更多的大学生表现为关注自身发展和现时利益,如获得奖学金、困难补助、评先评优、入党、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等等,而很少关心他人、集体和社会,且对别人的要求十分苛刻。二是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大学生中对物质生活和个人需要过分看重,对精神生活和集体事业普遍冷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短浅,缺乏远大志向,学习目的功利化,在就业选择时,以单位所在地、经济待遇、工作环境等作为重要条件。三是重索取,轻奉献。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过分强调权利强调所得,而忽视责任忽视奉献,他们不再赞赏只讲耕耘、不问收获的观念,而把工作的付出和取得视为等价。捞党票,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就业;当学生干部,是为了给自己积聚资本;获得奖学金,只认为是自己努力所得。只愿从社会、集体中索取,只要求他人、群体、社会对自己负责,奉行利己主义;而不讲奉献、不愿为他人、群体、社会负责,没有履行自己责任、义务的自觉意识。四是感情冷漠、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大约有占大学生总人数6.5%的学生暴露出的首先是个体的感情冷漠、极端自私,责任意识淡漠。

(三)道德缺失

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说话和气、待人热情、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等道德行为和伦理规范,会令人满意并受到赞扬。但有少数大学生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一是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比如,在校内反映在:教室垃圾视而不见、墙上脚印无故出现、桌上涂写、图书撕页、购饭插队、水电浪费等缺乏文明的倾向;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乘车无序、待人无礼、随心所欲、自私自利等社会公德的缺失行为。也有的大学生明哲保身,面对他人不文明的行为往往不闻不问、熟视无睹、甚至见怪不怪。二是表现在法纪规范方面的意识不够。譬如大学生刘海洋公园硫酸泼熊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轰动和高校反思。三是在道德信仰上,一些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信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信条,为谋求金钱和私利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四是心理耐受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较低,不能正视人生矛盾,无力排除人生困境。自杀和伤人事件并不罕见,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四)行为失范

大学生的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常行为失范。不遵守公共秩序、不爱护公物、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与异性交往缺乏分寸等等。二是学术行为失范。有的大学生混文凭、信奉“60分万岁”,把许多宝贵的时间消磨在吃喝玩乐之中;考试舞弊、科研造假、抄袭论文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声誉和发展。三是就业行为失范。有的大学生一切以个人的得失为出发点:如少数大学毕业生毁约现象,在职业选择上不愿意从事收入较低、条件艰苦的工作:甚至为了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昧着良心制造假证书、

编造成绩单。四是网络行为失范。部分学生沉溺网络之中,废寝忘食,甚至忘记上课、考试,导致学业荒废。五是竞争行为失范。有些大学生缺少良好的竞争风范甚至无视校纪校规。

总之,由于大学生自身责任感的缺失,对社会义务和责任存在一种淡漠态度,一方面导致自我评价降低,缺乏信心、勇气,学习自觉性差,不要求上进;另一方面导致社会信任度降低,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人才质量纷纷提出质疑,纷纷批评大学毕业生在高校没有学会做人,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会合作,欠缺团队精神;缺少学习的动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等。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将会更加广泛,更加深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全面竞争空前激烈。而对人才的争夺则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之一。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的大学生们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就是未来和希望。他们素质如何,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容小觑

1、大学生中的浮躁风。

大学生中存在的浮躁风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专业无用论、社会体验论、官本位思想、爱情至上、唯分数论。

所谓的“专业无用论”,即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叹,学的这些东西有啥用?参加了工作一点都用不上。于是,便出现了“六十分万岁,多一份浪费”者,这些同学平时把上课视若儿戏,考试时则想尽办法考上六十分为准。这种观点在文科学生中尤甚。专业无用,那什么是有用的呢?如果他们真的找到了有用的事情并踏实的做下去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然看看这些同学究竟做了什么,翘课、逛街、打游戏、看小说„„眼高手低,昏睡终日,大好的青春就在浑浑噩噩中流逝。

所谓的“社会体验论”,是指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打工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中华民族历来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在经历允许的前提下打工赚钱不但是减轻家庭负担的好办法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非但不能批驳反而应当提倡。这里所谓的社会体验是指部分同学为打工挤占了学习时间,抑或花费大量精力以致不能应付学习所需。 浮躁风的第三种表现,是目前在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身上表现出来的“官本位”思想,典型的表现是当前很多大学生费尽心思谋个“一官半职”,不是为了做工作甚至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能力,而变成了评优入党、找工作的跳板,变成炫耀的资本,平日里没有为广大同学解决多少问题,却是官架子十足,全然脱离了学生干部的本质。

浮躁风表现之四,即大学里的神圣的“爱情至上”主义者,这部分同学把

大量精力投入到恋情,目光被禁锢到了两人世界,往往耽误了学业,限制了发展,甚至变成了爱情唯一,每年都可以听到大学生因爱情问题自杀的实例,令人扼腕。

所谓“唯分数论”者,即把考高分看做首要任务,死啃书本者,认为高分是衡量好学生的首要标准,把此种现象看做浮躁风的表现大概不可思议,然唯分数论者之所以唯分数马首是瞻,是因为此者未明了大学要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些同学从来不肯思考上大学究竟要做什么,而只是机械的完成任务,不善于思考抑或说懒怠思考正是浮躁的典型体现。

2、大学生中的机械思想。

大学生中存在的机械思想,主要是指欠缺思考,对自身特点缺乏清晰理性的认识,于是跟风随热,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日积月累,丧失了激情、变的执拗、偏激或沉闷,这种思想可以说是桎梏自身发展之首害,它在当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唯专业论、考研风和公务员热。

“唯专业论”在这里取其要义主要是指有些同学不善于广泛学习,不善于思考,不能领悟“博而后精”的道理,机械的啃书本、读死书,不懂得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明自己所长,这还是稍好一点的,更糟糕的是被成绩束缚了手脚,进一步局限于课本,放弃锻炼、放弃娱乐、不择手段的压榨自己,变成“唯分数论”者,俗称“书呆子”,做学问如锥之道,最终走入死胡同而无所成。 其二,这里的考研风和公务员热并不指所有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同学,而是说在大学校园里存在这样一个群体,来去匆匆,不问世事,一天到晚抱着考研辅导书和公务员辅导书背,问起为何考研大概只有两种回答,要么是“不考研怎么办,又找不到工作”要么就是“没事干,考考试试”,问起是否喜欢考研,大概只有茫然更不用说问起以后做什么了。至于考公务员者,只知道公务员工作相对较稳定或者抱着考考试试的心理,对于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公务员则全然不知,根本未曾思考过。这一群体天天就在绞尽脑汁抑或依依呀呀中过日子,全然不知大学的乐趣,更有甚者从大二甚至大一就开始过这种生活,没有想过自己究竟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因而只有跟风随热的份。 3、大学生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受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些不良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当前独生子女增多,在家中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任何事物张嘴便可要来,伸手便可拿来,导致在一些同学身上显现出了一种极端个人主义,主要表现在极端个人价值论和超现实主义。

所谓的“极端个人价值论”,表现在这一部分同学缺乏合作意识,片面热衷于竞争,热衷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害怕挫折,常常忽略了内在的修炼。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锱铢必较,拘泥于小节,缺乏全局意识,热衷于个人利益,缺乏宽容与理解,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缺少人际沟通学习等现象。

所谓的“超现实主义”者,缺乏远大理想,拘泥于眼前,止步于毕业找个工作,对于责任、使命一类的思想向来不屑一顾,好一点也不过拘泥于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做点贡献,未曾考虑过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4、忽视体育锻炼。

忽视体育锻炼主要是说一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抑或见天昏睡,懒于锻炼,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学习、工作上,疏于锻炼,逐渐变得弱不禁风、病来先倒的现象,这在女生当中尤其明显。当代大学生的体质正在普遍下降,正在变成名副其实的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越来越多。

历史使命的内容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责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抑或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责任

1 、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

2、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支教等等。

3、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顺时代潮流而动,作时代的弄潮儿。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4、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要有全球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谐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无愧无悔的人,作为大学生,生在一个和平年代的大学生,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才能使人散发光彩。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然而,本应肩负历史重任的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明显淡化,主要表现在重个人轻社会,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功利轻道义,重物质需要的满足轻精神境界的升华,重索取轻奉献。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社会原因。这是部分大学生淡化甚至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外在原因。这些外在原因之一是社会的多元化。当今社会已经由原来的同质社会变成了异质的多元社会。多元社会是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的社会。这种状况使各个组织和每个人都关注于自己利益的实现,社会整体的背景变得越来越不清晰,社会整体利益变得越来越难以确定,人们因此也越来越难以对自身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产生认同。“缺乏认同或许反映出一个原子论的观点,人民完全以工具化的方式看待社会”,于是,人们也就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原因之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是一 种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它在价值意义上存在 着多种可能,有着其积极的效应和消极的效应。它由于是一种强调个体利益、凸显个体利益之间相互区别的经济,容易使人们产生这样三种观念:第一是个体本位观念。这种观念是根本不同于社会本位观念的,它使每个个体(包括每个人与其他具有独立形态的组织)关注于自身,把自己从实际存在的各种关系中独立出来,以自己的利益为自身行为的成败标准和出发点。第二是为己观念。它认为各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者,独自地生存,也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如果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就意味着自己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因此,每个个体都只为自己考虑,而很少关心或者不顾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第三是金钱万能观念。在这三种观念的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抬高物价,垄断市场,进行不正当竞争,偷税漏税,权钱交易,转嫁灾难,甚至组织卖淫,只要哪种形式使金钱来得轻松,那种手段就会被人们优先地使用。这些观念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社会原因之三是西方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就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想而言,它是一种个人本位主义。它将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否定存在着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社会整体利益,因而也就不承认人应该承担对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如存在主义认为,个人是被抛到人世间来的,他如陷于蜘蛛网上的苍蝇,孤立无援,坐而待毙,人世间被描绘成没有互助、没有相互责任的恐怖世界。存在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想观念涌入中国以后,很快在中国找到了生存的土壤,部分大学生将其奉为至宝,坚信它,奉行它。

第二个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原因。这是部分大学生淡化乃至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原因。这些内在原因之一是认识的片面。大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因而,他们对社会总是有着某种认识,抱有某种态度。但是,由于社会生活本身是错综复杂的,是正义与邪恶、光明面与阴暗面、利益一致与利益对立的统一体,当今社会更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区别,更由于他们往往是从对社会现象的感性认识出发来理解社会的,因而,他们的认识往往被自己所关注的社

会现象所局限与牵制,以为真实的社会就是每个人只为自己打算的社会,看不到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互相承担责任,把握不住社会生活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

内在原因之二是观念的偏颇。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是人们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性独立意识得到提倡,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强调。这意味着人们已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自己身上。这种情形也表现在大学生身上。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有别于他人的、其命运完全由自己主宰的孤立存在,这种认识使他们的观念出现了偏颇。他们认为,自己上大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报效祖国;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能够得到一份稳定轻松且收入丰厚的工作;是为了充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而不是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因而认为大公无私的提法已经过时;是为了求得现实的世俗幸福,从而将金钱的多少与幸福的程度等同起来,而不是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虽然他们有时也无情地批判现实社会,似乎很关心社会,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并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不是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社会,而是为了简单地否定这个社会,或者说,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难以充分实现而否定这一社会,至于否定这一社会是否有现实的可能性,他们是不予考虑的,对于与此相联的责任,他们也是不愿意承担的。

内在原因之三是惯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即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上大学,而不是通过上大学来确定自己所要承担的专门职责,虽然他们表面上是根据社会需要来自愿地选择其所学专业,但实际上是根据哪种专业有更丰厚的经济收入来予以选择的。更丰厚收入的想法是潜藏于上大学的目的之中的,真可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二是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已经习惯于从父母那里索取财富,从老师那里索取知识,只享受权利而没有履行义务。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认为自己是出钱读书的,因而有权决定自己是否上课、是否遵守各种纪律,有权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教师(有大学生轰走非专业课教师的现象),有权要求修改教学计划,而从未考虑自己还应该履行遵守纪律、聆听教师传授知识等义务。

一、大学生责任心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溺爱弱化了孩子的责任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家庭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可以说,当前的青少年学生是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现在的青少年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我国社会养老问题还没能得到很好解决,人们又深受多子多福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多数父母把对众多孩子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独生子女这株独苗上。在“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中,多数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地被陷人了两代六位长辈的溺爱之中。父辈尤其是祖辈对孩子过分保

护、娇宠,事事代劳。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家里的事啥都不用你管,只要好好读书,我们再苦再累也情愿。”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

新型的家庭结构及其教育带来了孩子责任心的削弱,而责任心的削弱又决定了他们在上进心、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上的普遍弱化,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现象。

(二)学校的养成教育力量不足

首先是我们的基础教育长期受“左”倾思想影响,没能遵循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的教育目标,而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责任心的培养与研究又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力量不足。从内容看,多属“堵漏洞式”教育。很多学校随心所欲,没有任何计划与规范,往往是学生出了什么问题就进行什么教育,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对学生的要求来看,贪大求全,过于虚高,不切实际;从教育活动的程序来看,多是“一阵风”、“雷阵雨”,搞花架子,盲目迎合社会时尚,习惯于突击性、运动式教育,违背了学生成长的循序渐进之规律。

大学是学生一生中离开家长、独立生活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是非常关键的,但现在的大学教育却令人优虑。当今的高校德育“管”和“灌”尤为突出。所谓“管”就是看管,把学生从思想到身体都管起来。特别是高校扩招后,更多的青年学生迈进大学的门槛,学生的文化基础及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差距加大。由于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捉襟见肘,穷于应付,势必导致“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很难做到因情施教。所以,在管理中只许有令则行,按照同一模式思考,不能有半点怀疑。在行为上虽有团委、学工处、学生会、各个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多管齐下,一贯到底,但由于没深人到学生中去,缺乏针对性,所以管理中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十分严重。除了“管”就是“灌”。“灌”就是不顾学生实际硬性灌输大道理,成效极低。课堂上老师念讲义,灌;会议上领导讲话,灌;班主任辅导员传达上级指示,还是灌。总之,缺乏带着感情去工作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长期在“管”、“灌”背景下生活,事事处处有人管着,用不着自己思考与作主,哪儿还有自主性、责任心。

(三)社会不良风气,制约了青少年责任心的形成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和弱化思想政治工作,致使我们党的许多传统美德没有继承下来和发扬下去,党员干部却滋生和膨胀了一些不良习气和作风,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和滑坡。不少干部思想政治意识淡漠,组织纪律松散,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等靠要的消极态度,致使工作效率不高。还有不少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和女色的诱惑,滋生和膨胀私欲,就利用手中掌握

的权力,追名逐利,奉行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不顾党纪国法,贪污受贿,大肆敛财挥霍,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党内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上一些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青少年责任心形成的重要原因。

(四)“边缘人”角色定位使大学生丧失了强化责任意识的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有着“天之骄子”美誉的大学生居然也开始面临失业问题,“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并且这种现象日趋增多。2005- 2007年又有近一千万大学生毕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如果加上往年积累下来的大批失业大学生,我国的失业大学生将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面对严重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未从自身能力不足和转变就业观念出发,而是认为社会和国家把他们抛弃了,是引起他们难以就业的罪魁祸首,在这样的心理作祟下怎能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呢?

社会责任感既是个人社会化的成果,也是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主体性生成、发挥和发展的直接内在动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创新高校的责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素质,帮助其树立高尚的责任意识,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加强自己的责任能力,并自觉外化为责任行为,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内容和突破口。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是社会道德的一面镜子和晴雨表。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是根本的,但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其社会责任感上,就是社会责任感的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人生追求上,重物质实惠轻社会理想 科学的社会理想代表着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社会理想包含着自我利益的实现,确立、坚定并努力实现社会理想是大学生的历史责任。但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却认为社会理想太远,认为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命运、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在专业选择上,“就业去向好”、“工资收入高”成为他们追逐的热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在考虑择业的因素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对口能发挥特长”(62%),“经济收入高”(60%),“工作轻松而稳定”(41%),而把“自我潜力的发挥”、“实现理想”等因素排在次

[1 要位置,这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的较多,对社会方面考虑较少。

2、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但部分学生则不懂得二者的辩证关系,轻视为社会做贡献、尽责任,把目光完全定格在自我价值上,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自己是自己的上帝”等。当国家、集体需要与个人需要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人需要;当他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国家、社会和他人奉献牺牲的精神。目前,极端利己主义已成为少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严峻现实。

3、在行为准则上,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才欲望明显增强。据有关资料,在关于上大学目的调查中,选择率占首位的是“既为社会也为个人”,占74.2%,“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占9.7%,不太明确的占10.5%,这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的主流是正确的。但尽管一些大学生

[2]兼顾社会与个人,但在两者之间更偏重于个人。在部分大学生中,学习不认

真,混文凭、信奉“60分万岁”,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消磨在吃喝玩乐中,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不负责任;花钱大手大脚,对家庭不负责任;生活随意潇洒,对爱情、婚前性行为随意实施,对社会、对他人不负责任。一个对自身都缺乏责任感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种种关系持积极的负责态度的

[3]人。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社会大环境相对优越,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和挫折,“考上大学是其唯一的责任”。因而,当其考上大学以后,似乎责任就尽到了。这就进一步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活的磨难和挫折,使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考上了大学,尽到了责任”,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就高而多,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较少考虑自己当下和未来社会角色应承担的责任,权力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他们常常把社会责任感看做是外在的东西,责任感的淡化与自身进入社会角色的缓慢有很大关系。

2、家庭方面的原因3、教育方面的原因4、社会方面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遵纪守法,必须注重诚信,必须承担责任。但由于必须做到的没有做到,导致必须不做的却在盛行,如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这种状况使社会整体的背景变得越来越不清晰,社会整体利益变得越来越难以确定。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与认识能力有限,大学生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容易走极端,于是出现了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失意者、失望者、失败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精神寄托;在失意、

困惑的同时滋生出对社会的消极和抵触情绪。因此,当代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

二、大学生的责任

1、大学生的第一责任就是学习 1912年,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在严复辞职以后代理北大校长,在他的就职演说当中有这样一段话,“诸君皆系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诸君在此校肄业,须尊重道德,专心学业。庶不辜负大学生三字。”这是我们需要坚守的大学教育之精要。 英国的教育家怀特海德(Whitehead),他又是个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1919年说过一句话:“归根结蒂,作为学生,你们必须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一种乐趣”。香港中文大学的前校长金耀基在一篇题为《大学之功能与大学生的责任》文章中也提到,“当一个青年进入到大学以后,他就被赋予了一种责任,即他应该以充实的学问为责任,他应该沉浸在理性的精神当中,于图书馆、实验室、教室里与教师一起,在知识的大洋中做创造性的航

程。”所以学习是学生一进入大学即被赋予的职责。

最近我收到一份调查报告,说我们有些学生进入复旦以后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出现不及格。我觉得每个学生都要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来到复旦上大学?你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复旦大学,所以我希望大家非常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尽管可能每个人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五花八门的,但是你归一下类的话,不外乎以下几种回答:有些学生为了毕业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比如说他要找一份白领的工作。也有些人会毫不忌讳地回答,我为了毕业以后能够赚大钱。也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取悦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也就是让父母亲和亲戚朋友觉得很荣耀。也确实有不少学生对他所选择的学问有非常大的兴趣,或者说有着更大的报负,他意识当今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性,他意识到这个国家民族依然有很大的危机,他想对此负担责任,所以他来复旦学习。当然这个几种答案不是说每个人只有一种,而可能是几种交织在一起,这也无

可厚非,但关键是看哪些东西是占了主导地位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李登辉先生对于为了前面的那些目的而来求学的是很不屑的。我想即使在现在,我们复旦的历任校长,也不会对纯粹因前面的那几种理由来上复旦大学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眼光。事实上在国外也是,德国的大学就非常鄙夷那些“为了谋生而求学”的学生。我想告诫学生的是,如果你淡化了纯粹“为了谋生而求学”的目的,那么你的学习就具有了高尚性,你对学问就有了一种尊崇。这样,你就有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2、大学生应保持一种理想主义一般来讲,年青人是很有理想主义的。有人说,一个人年龄大了就会老于世故,所谓老于世故就是缺少了理想主义的成分。我认为理想主义不应是一个贬义词,但是近年来人们认为它和“不食人间烟火”[4]

似乎是一个同义词,这是错误的。我认为,如果你有理想主义的情怀,你才会认真学习,并设法让这个不甚完美的世界变得

更加美好,让人类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如果大家认真思索一下,我们整个人类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比如现在世界上所存有的原子弹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美国金融界的寡头们的贪欲引发了当今这场危及全球所有人的“金融风暴”。我们想过没有,人类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我认为,我们应该认真地保护理想主义,为理想而学习,复旦大学将为具有理想主义的学生提供永久的精神家园。说到理想主义,如果你们去接触不同高校的学生,会感到有一些差别,这就是因为大学的文化氛围赋予的。复旦大学是一所具有理想主义传统的学校。复旦的学生,教师,校领导都具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包括我自己在内。

理想主义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复旦大学校友王沪宁教授对此很有体悟。他说,“复旦大学的氛围让我立即感受到了理想主义的魅力,这是复旦给我的最宝贵的东西”。理想主义对于个人的人品和情操,我相信也是最好的磨石,越是敢于在理想主义磨石上磨砺的人,他的生命就越会放出异

彩。”“因此我们应该时时审问:我还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吗?”事实上,我觉得不仅是年轻人,包括我们年龄大一些的人,都需要审问自己这个问题。 下面的事实与王沪宁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实例。1960年,有学者对哈佛大学1520名学生做了学习的动机的调查,就一个题目:你到哈佛商学院上学就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理想?结果有1245个人选择了“为了赚钱”,占到了81.9%,有275人他们选择了“为了理想”。有意思的是,20年之后,人们对于这1520名学生做了跟踪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受调查的1520名学生中有101名成了百万富翁,而其中100名当时他选择的是“为了理想”。 这个结果是发人深思的。我想,理想主义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如果没有理想,你就会感到学习的苦。反之,因为理想主义是深藏于个人心灵深处的精神源泉,他不断地支持他在现实世界里生活,在受到俗事纷扰的时候,他就能够回到自己的心灵界,

滋养生息,重新出发。理想主义者不会被一时的挫折所打倒,因为他有信仰。所以历来理想主义者面对挫折,面对死亡,他都可以泰然处之,他有信仰,所以才能克服困难。

台湾有位学者叫黄进兴,他早年留学哈佛,写了一本书叫做《哈佛琐记》,人们认为这本书写得非常生动,而且深有体会。这本书栩栩如生地体现了哈佛那些人文学者的素养、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这本书里叙述了一个名叫罗尔斯(John Rawls)的教授在哈佛讲课的情景。罗尔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正义论》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法学、道德哲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和一些著作等身的学者不同,他只有《正义论》这一本著作。这

本书是1971年出版的,全世界单单是研究它的论著就超过了5000多部,所以这本书显然是很有影响力的。在《哈佛琐记》里头,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罗尔斯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授课的时候,教室里的所有学生立即自发地起立鼓掌。罗尔斯走出教室以后许久,学生们的掌声依然不衰。作者双手拍得又红又痛,忍不住悄悄问旁边的美国同学,你到底要拍多久?同学回答说:“让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为止。”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第一,这个教授很有学养,学问过人,我相信他也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但是另一面,我们要问问自己,当你面对一个德才兼备的学者,他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讲课结束后,你会不会站起来鼓掌?而且是发自内心的鼓掌?这

个举动反映了听课的学生有没有理想主义,有没有对学术尊崇的理念。显然,如果你为了赚钱而求学的话,我相信罗尔斯的课不会教你如何赚钱,你也就不会去鼓掌,因为他是讲哲学课的。

作为一名学生,有理想主义情怀也会使你懂得该如何去学习。你们必须懂得,尽管你们在修习各种课程,但你们主要是在自己教育自己。恰如怀特海德(Whitehead)所说的:“你们不是一块块供聪明的教师捏成文化人的胶泥。”你们自己的努力,也只有你们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说一千,道一万,对那些值得做和值得想的事情,你们还是要做到:一要培养兴趣,二要视为享受。你们的学习生活或者会苦不堪言,或者会其乐无穷,这要看你们怎样对待它了。”我相信在座的很多都是你们父母的独生子女,父母对你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父母们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期望都加在了你们身上。因为你们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在文革中丧失了受教育机会的一代,所以他们把受教育看得极其重要,他们对你们寄予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有好的一面,但是我想我们的学生应该清楚,你们也不是被父母随心所欲塑造成某个人的胶泥,因为你们要知道你们是在自己教育自己。再次引用怀特海德(Whitehead)的话,“如果你们既不勇敢,又怕挫折,你们就不可能学业有成。”“你们不会对你们正在做的事情发生兴趣,除非你们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渴望改善人类社会,乐于造福祖国人民,勇于迎着困难前进。”

3、大学生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除了学习,你们还承担着各种社会责任。金耀基先生对此有过很好的论述。他指出:“大学是一个栽培普遍性的理念和理想,如平等、公正、和平等的地方。这些理念与理想主义对于纯洁而有朝气的大学生具有启发与挑激作用。”然而,理想主要只是告诉学生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模样,但是它“虽不可及”,但可“心向往之”。理想主义是彼岸的一座灯塔,它可以照亮我们脚下的路。然而,理想与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有时这个差距还很大。正因为这个原因,学生应该去当“志愿者”,去参加许多社会服务活动。美国耶鲁大学也极其重视这一点,他们把学生派到社区去做义工,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社会的重要的实践活动。但是,当他们感受到理想主义与接触到的

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时,大学生一般是很难加以容忍的,他们对不合理的现实较易采取一种不妥协的,激烈而又绝对的态度。当现实和理想产生差距的时候,学生的素养决定了他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的事件会难以容忍,慷慨激昂,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社会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因为他们比社会上的一般人更有理想和道德精神的色彩。这种现象几乎是世界性的。

我们的革命前辈李大钊先生故居有他亲笔写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明显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当国家民族出现危难的时候,大学生总是冲在前头唤起民众。复旦的学生也是有此光荣革命传统的。“五四运动”是北大发轫的,而“五四运动”在上海、乃至在整个南方的策源地和组织者是复旦大学,当时的复旦被视为新思想和新思潮的摇篮。在日本侵华时,复旦的学生组建了“学生义勇军”,组建了“学生请愿团”去南京请愿,逼着蒋介石当着我们复旦大学的学生代表承诺“保证抗日”。所以说,复旦的大学生在民族国家危难的时候,所表现的民族责任感是非常强烈的。李登辉老校长就在当时提出了复旦的精神(spirit):牺牲(sacrifice)、团结

(solidarity)和服务(service)。我有时候把这个称之为“S of 3S”。 但是,我们必须强调这是在国家民族的危难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的“坚守”和“创造”之间的张力十分巨大。这时大学生的责任实际上已经转换成“国民责任”,是一个有知识、受到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的“国民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当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种激烈的方式在非国难时期,我们的学生是不能用的,是无谓的。近年来,发生在法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学潮很激烈,烧了汽车,也死了人,但他们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在我国“文革”时期也具有同样的教训,大学生深深地卷入了这场动乱,打、砸、抢横行,人性尽失。你们若不熟悉这场“劫难”,可以去读一下巴金先生的《随想录》和季羡林先生的《牛棚十年》。这些学潮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辱没了大学的理性和尊严。有的大学生沦为了假革命的祭品。许多大学生运动常常以理性开始,而以悲剧告终。金耀基先生分析说:“如果不是‘非常’时期,非常局面,如果社会的现实问题必须要靠大学生去鸣不平,去纠正,去解决,则是社会的大讽刺,是学生的大不幸;大学生如果过早而无准备地掉进险污的陷进而成为牺牲品,则更是个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因为正常的社会应该有种正常的调节功能,用不到大学生采取激烈的行动。如果让学生这样参与社会的话,那就是让学生莫名地承担了“无限责任”。

即便在“五四”时期,蔡元培先生为了阻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的签署而不得已鼓动学生游行,导致了大量学生被捕。当这些学生被营救出来以后,他马上告诫学生们一定要“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并重申“以研究为第一责任”,“使大学为最高文化中心”。所以大学生应该不断吸收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再对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要离开教室、离开图书

馆、离开实验室去直接介入,如果不是“非常”时期,这并不是社会对你们的期待。

总之,大学生的最大责任在于学习,创造和理性地服务社会。

最后我简要地讲一下大学对大学生为什么如此重视,而且认为大学生比研究生更重要?根本原因在于你们对学校的贡献。哈佛大学的一位历史学教授说过,“哈佛之所以成为哈佛,全在于哈佛的学术;你们这些出类拔萃的学生聚集于此,这才成就了哈佛。”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就来自于其学生的影响力,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要离开学校,留下的只是一下部分。学生离开学校后的成就是大学为之骄傲的根本。所以,耶鲁大学校长在新生的欢迎会上说过:“耶鲁是什么?你们在座的就是耶鲁”。因此,人们称那些不重视本科教育的研究型大学为“没有灵魂的卓越”。

大学生是一所大学“保守”和“改革”的张力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改革”力量。所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前校长肯尼迪(Donald Kennedy)在担任校长期间,每年就要给几个新生作指导。他发现,“这项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事实上,它有时是无可估价的观察方式,因为他找到了一个窗口,可以从学生的视角来观察这所学校。通过学生的眼光来发现大学里到底什么是管用的,什么是不管用的。”这是他当了大学校长之后的感受。而最重要的收获在于:“通过对这些聪明而又充满精力的年轻人发展私人交往关系,他们总是提醒我,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存在。”事实上,大学主要就是为了你们本科生而存在的。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前校长金普顿(Kimpton)也曾经说过:“我非常愿意告诉大家,我认为你们是这所大学里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你们也是最有趣的部分。你们很重要,因为帮助你们培养自我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你们有趣,因为你们聪明伶俐,但是尽管有个别迹象表明你们并非那么样的聪明伶俐,你们有时很幼稚。”


相关文章

  • 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 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 课题提出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即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

  • 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和养成
  • 作者:邱伟光 思想理论教育 2014年01期 责任是社会对每个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是落 ...

  • 大学生的责任感心得体会
  • 责任感是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一种对自身的自我约束,从本质上可以说是人对于宇宙万物和自身处境的意识存在的具体展现,在日常工作中,责任感就是责任心,"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很重要,但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 ...

  • 各种安全责任书
  • 仓头中学班主任安全目标责任书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 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为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与各班主任签订以下安全目标责任书: 一.遵照"安全第一"的方针,把安全工作纳入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项工 ...

  • "挑战杯"创业
  • 2008年浙江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奖项 顺序号 作品名称 特等 22 "鸟巢"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丽水学院 特等 4 糖萜素--新一代饲用抗生素替代品 浙江大学 特等 16 &qu ...

  • 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归责原则新论
  • 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处理.损害赔偿等,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作出了规定.但因其教育部门规章的 ...

  • 学生在校侵权时如何分担学校的责任
  • 学生在校侵权时学校的责任 郭信主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本文将从法律视觉探析学校在学生伤害事 ...

  • 高中生责任感培养大家谈
  • 高中生责任感培养大家谈 一.自我责任感培养 中学生责任感可分为国家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五个部分,其中自我责任感是一切的基础和根本. 班主任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预备铃响了,有学生才想到要 ...

  • 社会责任感演讲稿
  •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了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百科知识竞赛。从题目的表现形式来看,竞赛涉及到政治、伦理、经济、人文、自然等知识。从同学们答题情况来看,竞赛比较圆满,这反映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在逐渐增强。 社会责任感教育活动,我校已开展了一年,这 ...

  • 德育主题活动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为主要内容,以团队组织为载体,通过班队会、学科教学、读书征文、歌咏比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开展“感恩父母、励志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