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

金融自由化理论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摘要:金融自由化理论认为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较高的实际利率有助于提高一国的经济增长水平。通过对我国1986年至今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增长与前一期的利率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我国用利率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的看法值得商榷。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实际利率,经济增长

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着著名的帕特里克难题,也就是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相反。对此问题西方经济学家的意见一直是不统一的,熊彼特强调一国金融部门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意义,与此相反,罗宾逊则认为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根源,金融发展只是作为前者的附属物而出现。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后,戈德史密斯、麦金农、爱德华.肖等人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滞后,低利率的信贷配给制严重地扭曲了资金的配置,而长期的负实际利率也打击了居民储蓄的积极性,进一步使得资本积累缓慢。“金融抑制”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经济发展,而其主要表现就是长期的负的实际利率。所以,他们建议这些国家逐步采取措施推行以利率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此后,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下,该理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智利、阿根廷、韩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金融自由化在许多国家也给人们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如1997年在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都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作用。因此,许多人又开始怀疑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起到基础作用,计划经济的色彩逐步从各领域中淡出。但是我们在金融体质改革方面的步伐相对还是滞后的,这不仅是因为金融体制改革的复杂性,更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牵扯国民经济的稳定,事关重大,所以其步骤措施必须格外谨慎。然而,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已加入了WTO,金融业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逐步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实现金融自由化,是我们选择的必然方向。这不仅是我国内部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外在国际经济环境的要求。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之后至今的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寻求其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为金融自由化理论在我国寻找实证基础。

一、模型的建立:

1、理论部分:

麦金农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政府通过压低实际利率,进行信贷配给;对银行存款实行高昂的准备金,高估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汇率,以及压低国内生产的初级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限制储蓄者和投资者的金融交易等手段,造成金融机构的高单位成本和低利率,市场过度的贷款需求以及大量的游离于组织化金融部门之外的地下资金市场,降低了实际经济增长率,缩小了金融体系相对于非金融体系的规模。这些手段的使用,导致了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病态和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因此,他们提出了以利率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以期消除“金融抑制”,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自由化即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为市场力量决定。从其具体内容上来看,可包括许多,如对利率管制的放松;对直接信贷的取消;对储备金率的降低;资本流动的自由进出;汇率自由决定;金融部门的进入自由化;金融业务的自由选择等等。然而,金融自由化最根本、最本质的目标是建立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减少政府直接管制的金融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最典型的资源分配机制是价格机制。金融市场中的价格是利率,所以,放松政府对利率的管制,以市场力量形成公平、客观、能够反映资金稀缺程度的均衡利率的

利率自由化必然成为金融自由化的核心问题。根据麦金农的观点,正的实际利率能够改善在金融压抑下被扭曲的资金配置,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所以,可以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而此后,一些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也证实在一些经济体中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

(1)国外的情况:

兰依和萨拉格鲁,1983年对21个发展中国家,1971—1980年期间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实际金融增长与实际GDP的增长率呈正相关,即实际利率为正的国家,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高于那些实际利率为负值的国家,而实际利率为强负的国家,它们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最低。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马克斯韦尔.弗莱,1988年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复制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跨国数据,并把台湾加入其中(包括22个国家和地区)。其研究结果也证明了以上结论,得出下列方程式:

DYY=3.988 + 2.221RR (RsqAdj=0.414)

(8.873) (3.456)

其中:DYY代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RR代表实际储蓄利率。

模型显示,t值为3.456,表明实际储蓄利率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强正相关关系。

1989年,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艾伦,盖尔博对34个欠发达国家1965—1985年的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其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时间跨度更长。他得出相似的结论。

DYY=C + 0.197 RR— 0.018 SHIFT (RsqAdj=0.414)

(8.24) (5.36) (-3.41)

其中:DYY代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RR为实际利率水平,SHIFT为虚拟变量(该变量的值在1965-1973年期间为0,在1974-1985年期间为1)。

从模型分析可知:t=5.16,实际利率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非常明显,实际利率每上升1%,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上升约0.2%,这充分说明较高的实际利率水平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明显。

(2)国内的情况:

国内许多学者在1994年以后,对利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都进行过研究和探讨,在实证研究方面所得的结论各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宾国强(1999年)的实证分析,对我国1978-1996年的各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

Ggdp = 0.819 RR(-1) + 12.212 M2GDP

(4.12) (12.90)

Rsq=0.618 DW=1.24 F=21.612

回归结果t检验相当显著,而且自变量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我国的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亦呈现强正相关关系。其中,M2GDP为金融深化指标。

3、计量模型的建立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仍然严重,银行机构的结构不合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仍不畅通,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弹性较小,所以利率机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滞。考虑到我国具体情况,引入时间变量,模型中同时存在当期和前一期的实际利率。这样也可对当期和前一期的实际利率对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DYYt为t期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RRt为t期一年期的实际储蓄利率,RRt-1为t-1期一年期实际储蓄利率。计量模型为:

DYYt = C + a1 RRt + a2 RRt-1

二、回归分析

我国的利率体制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建国初期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阶段指1958年至1978年的“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第三阶段是1979至1985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的拨乱反正时期;第四个阶段是自1986年后至今,利率体制中市场化因素不断增多,利率随经济周期上下波动,与宏观经济有了较强的相关性。我们选取第四个阶段的数据为研究对象。

DYYt=8.79 - 0.12RRt + 0.54RRt-1

(10.35) (-0.58) (2.6)

R-square=0.27

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期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RRt的t值只有-0.57与0无异。而前一期的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t等于2.6。这也显示在我国利率作用确实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本年度实际利率上升1%,会引起下一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提高0.5个百分点。表明在我国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

R=0.27,说明利率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用利率或金融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的看法,还不能令人满意。这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也较为符合。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特别是在金融领域,虽然正在向金融自由化方向迈进,利率自由化也取得了初步发展,但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经济地位尚未完全取得,使利率缺乏杠杆作用,利率传导机制不够完善。所以在我国目前利率机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未达到象发达国家或其他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那样的程度。这也是我国目前为什么财政政策效果明显强于货币政策效果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1999,(3).

[2]徐沛.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反思[J].金融论坛,2002,(7).

[3]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 .上海三联书店,1988.

[4]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学号08050133班级08金融1班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 南 京 审 计 学 院 2008 级 金融学 院 题目: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生姓名 庄梦琦 学号08050133 专 业 金融学 班级 1班 2010年 6 月 ...

  • 货币供应量中性研究
  • 货币供应量的中性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国内.国外,并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介绍了有关货币是否中性的基本观点,以及在该观点的支持下,各界学者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期间的有关经济指标所作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的数据来源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不但是 ...

  •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
  • 万 方数据 异.格林伍德(Greenwood)和乔范诺威克(Jovanovic)以及鲁宾纵观发展中国家实践,金融深化战略的负效应主要有: 尼(Roubinni)和萨拉马丁(Sala.I.Martin)等人所作的实证分析1.在其他配套改革未能 ...

  •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_现状_条件
  • 2001年8月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Aug.,2001 第10卷第3期 JournalofXi.anPetroleumInstitute(SocialScience) Vol.10No.3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 )))现状.条件 郭 ...

  • 货币需求影响及含义
  • #上海经济研究# 2009年第2期 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及政策涵义 王晓芳 王学伟 (西安交通大学 710061)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构建以收入.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股票市场市值等宏观经济指标为决定变量的货币需求计量模型,检验 ...

  • 货币政策对股票指数的相关性分析2
  • 2008年美国最大的投行之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这场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全世界的金融风暴.各国政府吸取了1929年大萧条的教训,纷纷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全球经济注入流动性.我国在2008年上半年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 ...

  • 通胀率.利率和货币供给关系的实证分析
  • 通胀率.利率和货币供给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直以来,通胀率都是一个很敏感的经济指标,很多时候一旦通胀率出现大的波动,央行便会采用利率政策进行调控.伴随着通胀率和利率的变化,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也会受其影响,以顺应利率变动和调节通胀率的需要.但利率 ...

  • 基于EEMD-VAR的余额宝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
  • 作者:何建敏白洁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余额宝作为它的一个创新产品,以高收益率.强灵活性和低门槛等优势开创了一个全民理财的新环境,有力地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以余额 ...

  •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计量经济学 论文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 析 061141班 闫志伟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已突破100万亿,居世界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目前庞大的货币供应量?过多的货币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