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农业社的集体劳动[散文欣赏]

第一次参加农业社的集体劳动

(1955年冬,11岁半)

那是农历十一月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我听说妈妈和巧伯他们要去社里挖积水塘,很想跟他们一起去。我试探着问妈妈,妈妈说:“想去就去吧。”于是,我找了两只小兜箕和一支扁担钩子,跟着妈妈和巧伯向我们的农业社所在地——锦冈村出发了。

我们本是交椅山人,怎么要到锦冈农业合作社去干活呢?

原来这年春天,我们第九区开始出现了初级农业合作社。随后像一股春风吹遍大地,全区各乡纷纷响应,各地的初级农业合作社相继成立。当时,我们三峰就有好几个农业合作社,都由原来的互助组合并组成的。

今天,妈妈他们为什么要去挖积水塘呢?

锦冈农业合作社成立以后,虽然土地增多而且分散,但是劳力也多了,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便于使用,力量更大。尤其是耕畜和大农具相对集中,更利于发挥作用。从春耕播种到秋收冬种,四季农活都有人作出合理安排,每一处农活需要多少劳力,都算计得相当准确,很少出现窝工浪工的现象。干部们大公无私、以身作则,社员们心情舒畅、团结互助,将近一年的共同劳动,把大家的心连得更紧了。年终分配下来,劳力强的不觉得吃亏,劳力弱的得到了照顾,大家干活总觉得越干越有劲。于是,社员们心中有了更高地要求——要把门前的一片旱田变成粮仓。

原来,锦冈村家门口本来有50多亩田,因为三峰到峰市的公路从田塅中间一贯而下,耗去了近20亩水田,还剩下30多亩。这塅田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田坎不高,便于耕作,是一片良田。遗憾的是,水源不够充足,30多亩田的灌溉和两村人的饮用,都靠井水窝里的一眼泉水。半个月不下雨,下半塅田就要受旱;一个月不下雨,四分之三的田就要干裂。缺水向来是锦冈田塅的大问题,过去单家独户没法解决,互助组时仍然劳力单薄,加上各户田块相互间杂比较多,从来没有人去领头整治一下,况且,早年也还没有人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

今年以来,锦冈社的干部社员,都深切地感到了干旱对这塅田的严重威胁。入冬以后,政府发出了大力兴修农田水里的号召。锦冈社的干部社员决定,利用井水窝口上的一丘田的有利地形,深挖下去,垒土筑坝,修成一口积水塘。初步估算,容量大约350立方米,平时用来积水养鱼,天旱可以排水灌溉。

决定之后,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先向乡里汇报选址和设计方案,然后派几个人为积水塘预先砌好控制排水的孔道。几天后,估计砌筑材料已经干硬,社里组织全体社员一起上工,挖塘,筑坝。今天下午,就是他们开工大干的日子。

这趟热闹,刚好被我赶上了。

下午一点多钟,社员们相继来到井水窝口,大约有三四十个人。我发现社长、会计、记工员等干部也都来了。社长先作了一下分工,抽调六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打夯,安排十几个人挥锄挖土,几个带铁扎的人专门装土,其余十几个人专门挑土。分工完毕,大家各就各位大干起来。

刚开始,还用不着打夯,小伙子们先把挖出的石头垒在坝基的两侧,又帮着把挑来的土倒在坝基心里,整平。坝基是曲尺形的,等填满曲尺的一边,就叫挑土的倒在另一条边上,他们6个人就操起夯筒,“嘿咯嘿咯”地打起夯来。挖土的很起劲,结实的土块常被他们大块大块的挖出来。挑土的很卖力,那大块大块的土块,不好装也不好挑,他们利用等待装碎土的时间,就把大土块整块整块地抱到坝基去,返回来又接着挑土。看他们干活的样子,似乎一点都不觉得累。我人小,重活干不来,社长说挑土较为随意,就让我参加挑土。我挑的是一担小兜箕,装的土本来就没有大畚箕多,装土的人也好像照顾我,每次都装得不多。我挑起来不觉得沉,走路也快。看我来回不停地挑土,样子好像比大人还快,大人们都说:“阿昌不像一个小学生”。

夯土的夯实了一边,就转向夯另一边。他们在曲尺形的大坝两边轮番着夯。随着夯土的层数的增加,水塘底部渐渐降低,靠山的一侧也逐步扩大。大约干了两个小时,社长叫大家休息一下。

那水塘上游边上,原来有人用石头围成一个水窟,贮满了泉水,水窟边上有棵大枫树,树下有几墩石头。社员们放下手中的活,有的坐在石头上抽烟,有的到水窟里喝水。我也口渴了,到水窟里捧起凉水就喝。虽是冬天,那泉水刚从泉眼里汩汩地冒出来,还带着大地的余温,并不会刺人肌肤,喝到嘴里特别觉得清爽宜人。有的人说:“这泉水常年不断,又那么甜美,水塘筑好以后,这塅田一定会变成我们的大粮仓!”

休息了十几分钟,社长又叫大家起工了。社员们又继续操起自己的家伙,大干起来。

冬天的日子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六点钟,只有汀江对岸的青山还沐浴在金黄的夕阳里。这时,记工员谢练达放下锄头,跟社长等人讲了几句,就从衣袋里掏出钢笔和本子,蹲在一旁记录下午出工的人员,按照各人的基本分打分,给特殊工种的加一些分。完毕,他一一照单宣读,念了人名念分数,先念社员后念干部,社长的在最后,然后问大家有没有错。——他们每次收工前都是这么做的。

今天最特别,在社长的念完之后,记工员还特意念了我的名字:“乃康,2分。”妈妈说:“乃康的不要记了。小孩子是来学习的,不要记分的。”记工员说:“要记的,要记的。”社长说:“我们农业社就是讲‘按劳取酬,多劳多得’,阿昌虽然年纪小,但是干劲很大,起码可以顶半个劳动力,给他记半劳力的工分,合情合理。大家说对不对?”社员们都说:“对!”妈妈不便再说了。

接着,社长检查了各项工种进展的情况,调整了明日的工种和人数,希望大家明天上午争取七点半上工,然后宣布收工。社员们各自收拾工具,逐一离开了工地。

回家路上,我问妈妈:“为什么记给我2分?这2分多吗?”

妈妈说:“我们社里全劳力做一天的基本分记8分,一般要身强力壮的男子,才能得8分;像我们妇女的基本分是7.8分;半劳力的基本分是4分。社长说给你按半劳力记分,你才做半天,给你记2分,是你占了便宜。”我说:“那不是刚刚好吗?”妈妈说:“真正的半劳力是那些十五六岁的小后生,或者六十多岁的老人家。你才虚岁12岁,扛锄头都还不像样,那里算得上半劳力呀?”

我被妈妈说得有些惭愧起来。是啊,自己还是小孩子,那里算得上半劳力呢?本来只想凑凑热闹的,不曾想得了2分。今天,我算知道了农业社是怎样“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了,心想:如果还有机会参加农业社的劳动,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

  • 大班上册主题[秋天多美好]资源汇总
  • 大班上册主题<秋天多美好>资源汇总 来源:<幼儿园课程指导> 因我们"幼儿园课程指导资源群"共享文件的空间有限,但课程资源是无限的--抱歉无法一一上传至群共享,但有更多更新的内容都会发到我们的&q ...

  • 美丽的秋天中班教案
  • 篇一: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美丽的秋天 美丽的秋天 主题名称:多彩的秋天 次主题名称:秋景 活动名称:美丽的秋天 主要教学领域:语言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孩子们生活的周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了解秋天 ...

  • 纪实小城背篓事[散文欣赏]
  • 那天清晨,我隔着浓雾从窗下望过去,便见到那群背篓被客车灯光照得透白的身影,在安静的街上被无限的拉长,一直蔓延到东边晨曦初露的地方. 在这个鸡鸣三省的小县城里,背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县里的各个乡镇,其中大都因为生活所迫,而选择这份职业 ...

  • 当代文学测试题
  • <中国当代文学>(上)练习题 第一章 "十七年"文学概况 一.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第一次文代会: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它不但实现了全国文艺界的大统一.大团结,而且确定了毛泽东& ...

  • [十月的秋]后记[散文欣赏]
  • <十月的秋>后记 我的散文集<十月的秋>即将付梓,此时我的心中有一种收获的喜悦.是的,她是我二十年多来的辛勤汗水的结晶,也是我多年的心愿有了一个了结.当然,在这里我最想提起的还是我的妻子.没有她数十年如一日的支持和在 ...

  • 朗诵晚会主持稿
  •   开场:   女主持: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晚上好!   男主持:欢迎大家来到《开心军团》,参加《同一蓝天下》爱心主题晚会,愿您在这里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   女主持: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   男主持 ...

  •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 201109考试批次 学生姓名 学习中心 学 号 专 业 年级层次 <民间文学>大作业 李 杰 山东省金乡县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升本 [1**********]0 民间文学的特征及艺术价值 民间 ...

  • 大班散文欣赏[雨中的森林]
  • 教师先来把散文<雨中的森林>念一遍.见"附"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文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雨中的森林拟人化,使植物和小动物都充满了人情味, ...

  • 九上文学常识复习总结
  • 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九年级上文常古诗专题名著 九年级上文学常识 1.<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当代散文家.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是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的.作者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