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语言思想的内涵与意义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语言思想的内涵与意义《老子》

时胜勋

语言是什么?这似乎远未得到解答。语言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在中国先秦时代,语言还没有真正成为现代意义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人们朴素地认识语言并运用它们。其中所体现的丰富的内

涵和辩证法因素,是现代汉语的重要来源。老子是先秦思想家,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较为系统完善的哲学思想,在体系上是开先河的。老子思想具有辩证性,严谨而不失活泼的风格,在内容上兼取天道与人事,尤其以诗一般的写作方式阐发真理,让人体会到先秦思想的博大精深、韵味悠长。研究老子的语言思想对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认识、提高我们的语言意识是极有帮助的。

在《老子》书中,语言思想比起哲学思想来说并不是主要的,但它的意义却很重要。本文重点不是着眼于《老子》一书的语言“特色”,诸如声律、节奏等,而是将视角投向《老子》的语言“思想”。二者相比较而言,《老子》的语言思想是第一位的,这是分析《老子》一书语言特色的首要任务。论述老子语言思想并不是现代意义上去研究所谓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老子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这恐怕才是他们所最关心的。所以,做一篇老子语言研究,就是要做一篇关于老子自己语言思想的研究,这属于历史研究,同时也是面向事情本身的研究。

一、通达语言思想的两个层次《老子》

第一组为具有肯定倾向的,主要有:“不言之

教”(二章、四十三章)、“希言自然”(二十三章)、“不言善应”(七十三章)、“悠兮贵言”(十七章)、“建言”(四十一章)、“言善信”(八章)、“言有宗”(七十章)、“知者不言”(五十六章)、“美言可以市尊”(六十二章)、“善者不辩”(八十一章)、“善言无瑕谪”(二十七章)、“正言若反”(七十八章)、“信言不美”(八十一章)等。第二组为具有否定倾向的,主要有:“常道(道说)”(一章)、“多言数穷”(五章)、“言者不知”(五十六章)、“辩者不善”(八十一章)、“美言不信”(八十一章)等。

第三组为描述事实情况,没有明显的否定和肯定,主要有“不可致诘”(十四章)、“深不可识”(十五章)等。

这是研究老子语言思想的第一个层次。以下的论述就是在肯定的基础上立论的,同时兼顾否定方面的相反情况。

从上面的情况看,老子对“言”不是简单的否定和肯定。言前面的修饰语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希”、“不”、“贵”、“建”、“善”、“信”等;同时,“言”的陈述语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善信”、“有宗”等。可以看出老子肯定语言是慎重的。他认为,带有以上修饰语或陈述语的语言才是可以肯定的。除此之外,单一个“言”字没有肯定的意味,多是否定的,如“言者不知”。不过,根据笔者分析,《老子》单一个“言”其实就是“多言”。否定的多是太注重语言本身,即“美言”。老子一书中有两个“美言”,我们要区别对待。否定的另一个因素是说的太多,不着边际,这是“多言”,结果是“穷”。

2007年第期(

为了通达《老子》语言思想我们要厘定两个

层次。第一层是就老子对语言现象的态度而言,第二层是就老子看待语言的不同的使用对象而言。

在老子对待各种语言现象的态度上,可分为如下三组。

总第77期)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第二个层次是这些老子肯定的语言的实施对象如何。语言不是混沌不分的。我认为《老子》有三种语言,即日常语言、理论语言和艺术语言。而在这部分里主要就语言的内容和对象来说的,不同于前面的着重于语言的应用领域。语言的实施对象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体现“道”或“德”和以“道”对待万物的。二者是紧密相连的。语言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体现了“道”或“德”。“道”和“德”不是孤立地被表现,而是在对待万物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主要有“希言自然”、“不言善应”、“不言之教”、“贵言”等。

第二种是表达“道”或真理的。表达“道”和真理是不同于第一种的。这里近似于理论语言,虽然不妥。主要有“无味”、“建言”、“言有宗”、“易知”、“易行”等。

从上面的句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体现“道”或“德”的语言、以“道”对待万物的语言具有的特点是“希言”、“不言”;而表达“道”或真理的语言是“无味”的,“易知”的,是“易行”的,是“有宗”的,是“信”的。“体道待物”在于“希”(自然)“不”(无为),其表现特色就是“善应”。“表道征理”在于“宗”(实事求是)“实”(朴实无华),其特色就是“易知”、“易行”。“体道待物”和“表道征理”对语言的要求是不同的。这是我们通达《老子》语言思想的第二个层次。

二、语言思想的四个不同取向《老子》

上面的对待各种“语言现象”的态度应该区别地

看。提倡对待万物要“希言”或“不言”。如果“贵言”是态度的话,那么“希言”和“不言”就是具体的实施,而“不言而善应”则是“效果”。“贵言”是以语言为贵,珍视每一句话。古来对语言都有神圣化的倾向。相传仓颉造字而鬼神泣。所以,人们要对语言有珍视的态度,不能随意地说道。“贵言”表现了语言在对待万物时的态度,主要不是表达“道”的。对待万物就有一种影响。老子认为,对待万物要因顺事物自然本性,不能凌越其上越俎代庖。具体的做法就是“希言”和“不言”,只有我们少发号施令,万物才有自主和主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天地之间因为是空容的,万物才生生不息。语言就是“空间”,多了就没有“空容”之所,也就少了发展的可能性和自主性。只有无形的东西才能够具有强大发展潜力。既然已经是“希言”和“不言”,那么还要有检验它们是否是对万物起了真正的积极作用。如果只是表面上的不说话和少说话,却不能对万物发展起积极作用,也是为老子所反对的。

真正的“希言”和“不言”是那种“善应”之言。善应之言就是善于回应万物的生长发展,在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圣人可以在大多数场合是沉默的,但在最关键的时刻却是慈爱的。圣人就是得道的人,是老子心目中的至人和善人。只有天地和圣人才是能够做到自然无为的。天地之道自然无为,圣人之道也是自然无为。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从“贵言”的语言态度出发,遵循“希言”、“不言”的实施原则和步骤,同时达到“善应”的积极和实际的效果。这一链条就是老子的语言思想中自然无为的方面。

2.朴实无华的信实语言思想这条线索是从“无味”到“言有宗”、“言善信”,最后到“易知”、“易行”,具有三个层次。表达道或道理真理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我认为老子的“道”是可以道说的,但不是平常的道说,这种平常的道说或者习见的道说就是老子时代那种追求语言的辩论和感染力,将道理说得无懈可击玄乎其玄。所以老子要求道的言说要无味,不事浮华。无味就是平淡朴实,道之出口虽然无味,但不意味着没有蕴涵道理,相反却暗含无限丰富

通过《老子》语言思想的两个层次的分析,

我们对《老子》语言思想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里将老子语言思想区分为四个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1.“希言自然”的无为语言思想这条线索有两个,一是“贵言”———“希言”,一是“不言”———“善应”。“希言自然”和“不言之教”是这一部分的核心要点。这很自然地会联想到老子的“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不过,我们并没有先入为主地认为老子的语言思想是“自然无为”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果是面向文本的成果。我们也不能对老子语言思想加以简单化。老子以“贵言”为对待语言的总体态度,与

56

2007年第3期(

总第77期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的真理。表达道的语言在现象上是“无味”的,无味的语言为什么会暗含真理呢?为什么老子将道的言说规定为无味呢?其实老子在语言思想上是注重表达的真实性而不注重表达完美性。实实在在地表达真理,表现不可能是华美的。

现象上的无味不证明真理的缺乏,而恰恰是蕴涵真理的。所以在内在本质上语言一定要有主旨,要信实可靠。从无味的语言开始,我们就进入到语言的内层。如果太“为语言而语言”,便让人不再注意内在的东西。不过,这里区分了内在的思维和外在的表达,首先我们要注重内在思维的真实可靠有效,然后才可以表达得清新流畅。否则在内在思维还不清晰的时候去表达难免是大而无当、纰漏多出。

同时,即便是内在的理解是真实可靠的,也不能在语言上兜圈子,必须让人能够理解和实行。因此,从内在智慧和思维出发返回到实践上来了。如果表达道的语言不能够让人“易知”、“易行”,那么道也是没有落到实处。虽然老子时代,人们不理解他,不是不能理解,而是不愿理会。就像水的特性,人“莫不知”,却“莫能行”。因为真实的“大道”不会给人带来任何直接的实惠。人们的短视决定了老子的不被理会。老子是怎样表达道呢?道固然要有根据、可靠,但是人们偏偏不愿实行。因为人们觉得老子是和他们“对着干”。人们追求什么,老子就反对什么。对人们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大道”,而是迂腐之道。然而又有谁能真正否定老子这所谓的正话反说中暗含的无尽的道理呢?

3.正言若反的辩证语言思想这条线索有两个方面,一是善者和知者的辩证关系,主要是指体道和悟道的人,一是辩证的内容,即道之内容是循环往复而超越常理的。

老子表达道理或真理是使用的“正言若反”的语言策略,这也就是老子语言思想中辩证的因素。不过,老子并没有直接地论述他的辩证语言思想,而是表现在得道的人的话语中,这包括老子自己的话。首先是善者不言不辩,知者不言不辩。因为他们是真正体道悟道的。他们善于言说,是因为他们知道“道”是内在智慧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道”一定是内化在思想深处,语言表达

上才不多说、不争辩。

体道的圣人所体悟的“道”的特点是“正言若反”。“反”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相反或对立,真实的道理往往是同人们当下的理解相反的。另一层是指,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大辩若讷就是第一层上的意义。而老子又说道曰大,大曰远,远曰逝,逝曰反,就是第二层次上的意义。老子还说“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和表现是循环往复的,也是超越常理。道理的表达也是具有循环往复和超越常理的特点。语言应该揭示道的这种“反”的特性。循环往复和超越常理是老子辩证语言思想的核心。在对道的描述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比如经典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等等,这是“超越常理”。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循环往复”。超越常理需要大智慧,循环往复要有大眼光。老子的循环往复不是从某个点返回到某个点,而是以“道”或“自然”为核心,万事万物围绕着它们生生不息。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论,而是生命有机论。这些表达道的语言是真正抓住了道的核心,真正是有益于人生的,并非虚言。

4.老子“诗语”《老子》一书是诗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性哲学。如果前面三点语言思想是从老子有关直接论言的方面论述的话,那么“诗语”就是从老子一书整体着眼。不过本文并不就《老子》整体语言风貌做全面描述,比如押韵,这些语言技巧不作为老子语言思想的主要方面。本文只注重老子特有的“诗语”问题。

老子认为哲学上的道是可以言说和表达的,但是没有哪个哲人对表达道的语言给予这么深刻的辨析与体悟。老子不孤立地空言什么道,总是将道的表述从抽象的义理转变到想像的诗语,让道有更多的阐释可能性,也让真正愿意归依道的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向往。在内容上老子运用了许多形象之物来表述道,如水、天地、谷、江海等,这些给哲学增添了形象性的成分。老子使用的是形象性的“意象”或“物象”,而不是像庄子那样有很多的“事象”(寓言)。前者凝练简洁,凝练简洁同样能够表达真理。老子正是以天地、

2007年第期(

总第77期)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江海、水、谷来表达心中的道,从而让道更亲切更可想像。虽然老子说道是不可见、不可听的,但是,道的确是存在的,也是可以经验到。我们通过“秉道者”来体悟“道”,通过置身其中而经验“道”。“道”存在于“秉道者”身上,存在于我们的认识和想像中。我们要恰如其分地将体现存在真理的“秉道者”如实地描述,我们才真正把握“道”。特殊形象之物(水、天地)就是“秉道者”,也是本己的“秉道者”,是最接近“道”和“真理”的具有优先地位的“秉道者”。老子找到了这样的“秉道者”,为我们体悟道提供了一个视角。

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在于老子辩证的思维与形象性的结合。辩证语言思想里我已经对此有了说明,不过这里更侧重形象性与辩证性的结合。老子通过水来表达他的“尚柔”、“尚弱”、“尚下”、“无为”、“不争”、“自然”的哲学观点。也许我们可以说《老子》就是“水质”哲学。“上善若水”也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罢,“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罢,都是将道理说得深入浅出,耐人寻味。这是辩证法的魅力所在,它从事物的另一面出发看到了事物伟大的因素。以柔驭刚、以下得上、以弱胜强、不争而善胜、无为而无不为。水的哲学就是形象的辩证哲学。

三《老子》语言思想的现代启发意义

得到天下大治,就要杜绝话语上的优越地位。至

少要有对话沟通的平等性。这是退而求其次的。老子认为大治是不争、无为、处下的。应该在社会上实行谦敬的语言,善待百姓,才能取得天下民心。话语有霸权是因为政治的霸道,话语要谦下,大治才会到来,民心才会归向。

2.教育语言问题

教育问题不是老子着意要说的,这里是从老子“不言之教”和“希言自然”引发的。教育上我们能不能“因性施教”呢?能不能因顺人的自然的本性加以积极的引导和调节呢?教育上要“无为”要“自然”,在语言上不要太乱,太多。目前教育上的规定多如牛毛,不胜枚举,不能说这里面没有合理的因素,但是能否认其中的不合理的因素吗?有的规定说了,又加上附则,又加上另行办法等等,不一而足。老孔时代的自然教育似乎一去不返了。作为现代人,我这里不是复古,老子也不是简单的复古,我们复的是“自然”,是人的自由天性。历史发展,教育从个案教育到课堂教育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人不断异化的过程。从“全才教育”到“专才教育”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就连马克思都说,要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那么现实的都合理吗?历史的都合理吗?言多,空间便狭窄,言希,自由的空间才会广大。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自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和可能性呢?

3.理论语言问题

理论语言就是表达“道”和真理的语言。“信”、“实”、“宗”我们能够做得到吗?“无味”、“易知”、“易行”我们能做到吗?目前理论注水、语言花哨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民族的创造力。面对世界,我们失去了应有的澄净,失去了我们沉思的能力,失去了我们真诚的态度。学术机制的不合理,人心的浮躁,理论还可以存活多久?我总是认为,为什么老子以区区五千言就能成就中国古代第一哲学家,而当下的著作等身者为何没有取得大哲的地位呢?老子五千言字字珠玑,余味悠长,是古今少有的凝练哲学。内里的真实性、思想性、实效性、普遍性是老子理论语言魅力的核心,亘古常新。如果没有真实性、思想性、实效性和普遍性,老子哲学就无从实现。当下人

前面分析了《老子》语言思想的两个层次和

四个方面,这就老子的语言思想的时代意义再做部分的说明。《老子》语言思想的现代启发意义有以下四点。

1.话语霸权问题这个问题很敏感,也很时髦,以政治为背景的话语与其背景是相一致的。不过在老子眼中,政治却不是“霸道”,而是“善道”和“柔道”。即便身在上位也要“以言下之”。社会结构中的人的地位天然就是不平等的。那么该怎么办呢?老子认为在话语上要与普通人接近。联系现实,霸道横行天下,话语霸权更是无孔不入。一方面是官话官腔,一方面是政治渗透。前者老子是反对的,后者却是老子未曾料到的。不过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作威作福欺凌弱小。如果要想

58

2007年第3期(

总第77期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们应当从老子语言思想中析取养料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我不认为老子的语言思想仅仅只是自然无为,在表达真理上确实是要信实可行的。这方面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4.艺术语言问题

《老子》是可以当作“诗”来读的,不仅因为它的韵律,也在于它的形象性,也在于它的思想魅力。我想,诗本就同哲学是近邻。《老子》是一部哲学诗,因为它是来表现道和德的;《老子》也是一部诗意哲学,因为它有诗的凝练、优美和自然。现代哲性诗学是担当拯救哲思的责任,而老子的诗意哲学或哲学诗则完全没有这种不堪重负的情况。在《老子》一书中沉思与诗意相映成趣,没有哲学枯竭的焦燎急躁,没有诗意有为的力不从心。我想古代的哲人还是那样的天真浪漫,对着水就产生了无限的沉思与感叹。诗不必“纯美”,不必“鲜艳”,只要清新,只要沉思,足可以滋润人的苍白无力的心灵。作诗不必刻意求深刻,不必着意形而上,只要附察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发自内心的一声惊叹,哲学就出现了,深沉就具有了,诗意就存在了。目下的诗人仍有无限的空间可以实现自己的诗意理想。诗没有死,虽然诗人在死。真正的诗是面对世间的沉思。老子时代的人们同样如今天一样,追求物质享受,追求巧智,不再注目于人心内在的完善和提升,但是老子“自杀”了么?老子将自己的理想化作这部薄薄的书,启迪后人。我们的诗人应该更加坚强,应该像老子那样无论活在什么样的时代,都不要丧失沉思,不要轻易抛却生命。老子是第一位哲人,也是第一位诗人,他是当代哲性诗人灵魂中遥远而有力的回应者!

四小结

正。由此开启了对老子语言思想的重新审视。如果连“道”都不可表述,语言又有何用?老子在书中非常谨慎地使用语言足可以证明,这位大哲仍然对语言有相当的信心和洞察力。我们的分析也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虽然对老子的语言思想进行了这样的梳理,还是有一个重大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它就是,“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什么”的问题的确没有在《老子》中出现过。上文的分析表明,老子的语言思想是注重语言之“用”,而对“语言是什么”却少有论述。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这并不妨碍老子语言思想的伟大意义。其实,对“语言是什么”的探讨还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这里所说明的老子的语言思想不是老子的语言哲学。“语言哲学”应该是关注语言最本质的问题。不过,我并不想贸然否定老子没有语言哲学,而是说明,如果是针对“语言是什么”来说,老子固然没有所谓的语言哲学。但是,由于老子的语言思想同他的哲学观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老子的语言思想应该是有语言哲学的倾向的。老子的语言哲学并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之内。不过,粗略地说,以“希言自然”和“不言之教”为核心,体现老子特有的自然无为的哲学倾向,的确是老子语言哲学的特色。语言一如天道,自然而无为。语言的本质是天道的体现。老子非常明白地说明了,自然就是天道,那么希言自然必然归属于天道的行列。不过,要老子对语言总体做出本体论的说明实属不当。

“言”在老子眼中实际上是个中性的东西,关键在于人们怎样运用。圣人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而众人只能追逐语言的浮华而已。语言的本质就在于它要体现自然无为的哲学观。不“自然”与不“无为”皆在老子反对之中。如果语言的本质是体现了老子的“天道自然”的哲学观的话,那么追问天道是什么,就必然要进入老子形而上学追问之中了。

(通讯地址:100871

北京大学中文系)

对老子语言思想的梳理,我们在老子神秘的对道的描述中看到了老子对语言审慎的态度。语言可以来表达道,关键是怎样表达。这从根本上对很长时间以来“道不可表达”观点的一种纠

2007年第期(

总第77期)


相关文章

  • 大道行者要做到知行合一
  • 大道行者首先是要知道.明道,在知道.明道后还要以身体道.证道.这个以身体道.证道的过程即行道.行道也可理解为通过修正不合道的思想行为而行走在回归生命故乡家园的光明大道上.故行道也可称之为修行. 从思想理论认知上知道了道为何物,显然这是人生在 ...

  •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
  • 题目: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 学生姓名 李艳玲 学 号 2011101063 专 业 汉语言文学2班 年 级 2011级 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老庄哲学可算是一枝奇葩,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道家思想也成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一个 ...

  • 浅析魏源老子本义中的经世思想
  • 浅析魏源<老子本义>中的经世思想 姓名:赵双双 学号:0611325 指导教师:乔清举 文章摘要:魏源的<老子本义>从今文经学的"经世致用"原则出发,对历代解老思想进行了总结批判,并结合其所处的时 ...

  • 审美与艺术欣赏
  • 审美与艺术欣赏 通识班级:123班 姓名:周东 学号:20144372 专业:英语 学院:外国语学院 所选课程: 审美与艺术欣赏 一.教学参考书(相关名著依次写出:书名.作者.年份.出版社) 1.书名:<大学通用艺术欣赏与审美教程&g ...

  • -文心雕龙
  • <文心雕龙>中"文""德""道"之辩 摘要:<文心雕龙>,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评论巨著,自问道以来就有不同的学者们对其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和辩解,其内容思想 ...

  • 先秦文学论文
  • 先秦文学研究课程论文 题 目: "中庸"思想的美学特征 学 院: 行知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梁世栋 学号: 10016257 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 27 日 "中庸"思 ...

  • 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
  • [摘 要]老子的想象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阐释了其对自然的理解,"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其主要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兼容并包的背景下,老子的自然思想也给我们很多教育启示,将其自然无为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

  • 老子.韩非子的"自然"观念及其政治蕴含
  • 摘要:老子思想中存在两种形态的"自然",一种为"道"之"绝对自然",一种为"万物"之"相对自然"."自然"是" ...

  • 对于心理分析方法的理解
  • http://www.psyheart.org/ 对于心理分析方法的理解 分析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一) 心理分析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具有其特殊的专业特点,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总是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条件.除了作为心理分析家本身的素质条件之外,最重要的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