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管理科学”理论的一个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定量因素与数学模型,忽 视了定性因素的重要性。事实上,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很多是定性因素,无 法用科学方法精确计量,只有依靠人的经验、知识来进行估计和判断才能完 成。“管理理论丛林”则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未能很 好地提出一套完整的方案。这样,它们在现代管理工作中,应用起来就会有 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在一些管理学者中间逐步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观念, 即“现代管理理论”。这一理论主张,不仅要综合“管理科学”理论中的方 法和技术,还要综合“行为科学”理论,而且还要着眼于“系统分析”的观 点和“权变理论”的观点,使现代管理理论朝着一个统一的系统理论发展。 这是因为有些学者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行为学 派”只是系统管理学派的“子系统”,都应归属于系统管理学派之中。而且 要使系统的管理理论能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依靠“权变理论”作为指导; 只有随机制宜地、灵活地应用系统管理理论,才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发挥管理 理论的功能。

总之,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 一个学科群。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 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要使这一系统能够得到持续高效率、低消 耗地输出高功能,不仅要求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而且还要求 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构成现代管理科学。

一、现代管理学的特点

纵观管理学各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管理 学的共性实质上也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一)强调系统化。这就是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 实践活动,解决和处理管理的实际问题。系统化,就要求人们要认识到一个 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另一个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所以,应用系统 分析的方法,就是从整体角度来认识问题,以防止片面性和受局部的影响。

(二)重视人的因素。由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人,而人又是生活在客 观环境中,虽然他们也在一个组织或部门中工作,但是,他们在其思想、行 为等诸方面,可能与组织不一致。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 对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 需要,以保证组织中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作出贡献。

(三)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即注意“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 中的作用。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集体,这个集体有约定 俗成的信念,人们彼此感情融洽。利用非正式组织,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 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 现。

(四)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 水平的迅速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愈来愈显得重要。 所以,各级主管人员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方法,从而促进管理水平的 提高。

(五)加强信息工作。由于普遍强调通讯设备和控制系统在管理中的作

用,所以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等的要求愈来愈高,即强调及时和准确。

主管人员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信息系统,以便有效、及时、准确地传递 信息和使用信息,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六)把“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结合起

来。作为一个组织,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追求效率(当然也不是不讲效率), 更重要的是要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考虑组织的整体效果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因此,要把效率和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管理的目的体现在效率和效 果之中,也即通常所说的绩效(Performance)。

(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管理学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发展,进行管理实 践,并善于把实践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所有这些是每个主管人员 应尽的责任。现代管理理论来自众多的人们的实践,并将不断发展。主管人 员要乐于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并运用于自己的管理实践,把诸如质量管理、 目标管理、价值分析、项目管理等新成果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出新 的方法,形成新的理论,促进管理学的发展。

(八)强调“预见”能力。强调要有很强的“预见”能力来进行管理活 动。社会是迅速发展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人们要用科学的方 法进行预测,以“一开始就不出差错”为基点,进行前馈控制,从而保证管 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九)强调不断创新。要积极促变,不断创新,管理就意味着创新,就 是在保证“惯性运行”的状态下,不满足于现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 变革,从而使组织更加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

(十)强调权力集中。使组织中的权力趋向集中,以便进行有效的管理,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现代通讯设备的使用,使组织的结构趋向平面化, 即减少了层次。由于权力统一集中,使最高主管人员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 因此,主管人员必须通过有效的集权,把组织管理统一化,以达到统一指挥、 统一管理的目的。

二、现代管理学在实践中应有的几个主要观点

(一)战略观点。要根据组织的特点和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从长远的、 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管理。在思想上,要使组织全体成员的想法和组 织的长远目标一致起来,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使每个成员跟上时代,接 受新思想、新事物,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方针上,要把组织活动 的重点放在最有利于组织发展,并顺应社会需求的业务活动上。在管理上, 要依靠那些优秀的主管人员和出类拔革的业务专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进行科学的管理。在组织上,要根据组织的总体发展,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变 更组织机构,使组织的层次划分、部门划分和职能划分与不断发展的形势相 适应。在计划上,要做到使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地联系起来,全面地权衡影 响组织发展的各种变量,并不断地修改使之更趋完善,以确保组织计划的实 现。

(二)市场观点。要明确社会对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需求情况。 社会的需求情况,对组织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 只有力社会所接受,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若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即 使能提供第一流的服务或优质产品,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不仅给社会带 来巨大的浪费,同时也会延缓组织目标的实现,甚至是组织的解体。在明确

社会需求上,最重要的不是目前的需求情况,而是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 社会需求及潜在需求情况,这是市场观点的根本所在。

(三)变革观点。随着社会上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各种因素的变化, 对各级主管人员、非主管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组织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 相应的调整,对组织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相应的修改,对组织的技术、设备 进行相应的改造或更新。社会环境是经常变化的,组织的变革也是必然要发 生的,这是由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任何人都阻挡不了。只有立足 于变革,组织才能保证这种变革是在发展中变,在前进中变。

(四)竞争观点。开展各组织问的竞争。这对组织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

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竞争,可使组织更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激发组织积极设法提高全体成员政治、文化和技术水平,完善组织中各种薄 弱环节,促进他们为社会、为顾客提供自己最优的服务和产品。不竞争,组 织就不能生存,就不能发展,就犹如一潭死水。

(五)服务观点。必须以组织所服务的对象为出发点,尽可能地使顾客 感到方便、满意。必须认识到组织的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在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需要。组织若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不能为他们 提供第一流的服务,这也就等于失去组织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样的组织也就 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六)专业化观点。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必须进行多样化的、 专业化的经营活动。这里所说的多样化是指在一个大组织中它的业务活动内 容必须多样化;而专业化则是指在一个大组织中的某个部门,其业务活动内 容必须专业化。这是因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以及人们文 化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这时组织如果仍靠单一的服务或产品是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变化的。它必须不 断地扩大自己的业务活动内容,提供多种服务或产品。与此同时,人们对所 提供服务或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组织的某些部门就必须相对地 专业化,以保证质量的稳定性。组织活动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统一,对于较 大的组织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七)素质观点。现代管理中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指的素质 是广义的素质,是指人们具有知识和能力的总和。一切事情都是人去做的, 人的素质的高低与组织发展有直接关系。各级组织都必须重视人在组织中的 作用,建立一整套有关用人的制度。有条件的组织应设置专门的用人机构, 以保证组织选好人,用好人。

(八)开发观点。要重视各种新成果的研究,开发各种新资源,扩大新 领域,运用新方法。研究开发新资源、新领域,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无疑是很 重要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开发人才,有了大量开拓型的主管人员和 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员,就有可能研究出新的成果,运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技 术方法,组织就有可能不断以新的面貌出现。

(九)经营观点。要进行科学的经营,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组织的经营 活动必须能不断提高其经营效益,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经营要科学化, 要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高经营水平。

(十)风险观点。在科学的基础上,要敢于冒风险,大胆地承担组织的 各项新任务,完成新目标。组织活动是针对未来的,而未来则是不肯定的,

主管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必然要冒风险,不想冒风险的主管人员是搞不好管 理的。但这必须是在经过科学分析的条件下,经过审慎地权衡组织内外各种 利弊后去冒风险,而不是投机式的冒险,主管人员在该冒风险时不冒风险,

或不该冒风险时去冒风险,都会给组织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关文章

  •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2014.doc
  • 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和要求 一.考试大纲编写目的 教育学是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师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取 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拥有良好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前提.教育学也是各地招聘教师必 ...

  • 教育学第一章重点
  •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 识记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PS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

  • 传播学教程笔记
  •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一]传播的概念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他的实质是社会互动行为,是指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从而建立关系意义,最终建立整个社会网络. [二]人类传播的特点 1. ...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文学研究方法论>论题辨析 1.研究方法 (a.考察特定事物的手段:b观察角度:c.分析理解的程序.) 2.文学研究方法 (a.考察文学现象的角度.视点:b.分析理解文学现象的程序.) 3.批评方法 (a.对特定文学现象理解判断 ...

  • 考前必看 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
  • 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 一.说明文 1.说明文 ①[内容上]交代文章主要说明的对象/内容:②[结构上]吸引读者的阅读/探究„„的兴趣. 如:2016杨浦区三模<把数据储存在‚云‛里>17题: 说说本文以‚把数据储存在'云'里‛为题的 ...

  •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
  • ★★★ 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特征: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B 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D 传播成立的 ...

  • 新课程理论讲义
  • 新课程改革讲义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的概述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 提出法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正式实施. 一.课程地位 课程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二.课程 ...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第一部分 前言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 ...

  • 电大汉语言本科中文学科论文写作齐
  •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一.填空 1从总体上讲,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 2从总体上看,学术研究有两大类,一类是开创性研究一类是发展性研究 二.简答 1选择课题,主要应当考虑哪几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