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

关于斯大林模式

摘要: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还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斯大林模式 苏联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历史原因来说,苏联才经历封建专制王朝,思想中的封建残余还保留在不少人头中。苏联前身俄国经过长久的沙皇专制统治,中央集权有着长久的历史传统。当苏共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时候,走高度集权的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我认为是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即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当苏联以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个别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制度应该有别于传统的资本主义制度。就经济方面来说,应该是有别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政策,采取通过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发展的方式,以指标形式安排国家经济的走向。

第三我认为是战时共产主义的成功,让苏联领导人错误的认为可以通过推行类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体制来保证国家富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协约国帝国主义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苏维埃政权抵御侵略的物质后盾极其匮乏、脆弱,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把国内一切工作都纳入战时轨道,制定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在当时条件下, 它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当时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威胁,不得不想办法提高自身实力保卫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特殊的历史事件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整个国家人力物力的调动调配达到打退进攻,保卫政权的目的。所以苏共认为也可以通过对整个国家经济以计划指标形式,以行政权力进行干预走向,也能达到保卫政权,增强国家实力地目的。

第四我认为实行这种模式的原因是斯大林个人因素斯大林的在与托洛茨基、加米涅夫等反对派为了保证自己是列宁的继承人曾以新经济政策的捍卫者形象出现,但是他的内心深处更加倾向于战时共产主义进行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建设。尔后,斯大林和布哈林在粮食收购危机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方面有意见分歧。斯大林认为“像社会主义前进不能不引起剥削分子对前进的反抗,不能不引起阶级斗争的必然尖锐化”,因此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这是一条与新经济政策相悖的发展路线,有别于布哈林认为问题一切根源在于违背新经济政策所要求的按市场原则协调工农关系。1928年10月,联共布莫斯科委员会和莫斯科监察委员会举行的联席全会上,斯大林首次给对手扣上了右倾的帽子。1929年4月,联共布中央全会把批判布哈林右倾集团的斗争任务提交全党,1929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上再次对布哈林集团展开批判。至此,反右倾斗争以斯大林的胜利和布哈林的失败而告结束。总之,由于斯大林倾向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又由于他不断地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利始终握在自己手中,使得斯大林模式在全国得以顺利推广。

第五,我认为斯大林模式实行的原因还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国内反动分子的颠覆活动。苏联作为社会主义政权从一诞生就受到国际资本主义国家和国内反动分子的仇视,妄图颠覆初生的苏维埃政权。面对这种特殊情况,苏联注定一开始就不能像一个普通的国家一样开始由轻工业基本积累再发展重工业,而是一开始就要注重重工业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等达到保卫国家保卫政权的目的。因此国家政权力量介入经济发展,有别于西方自由经济。

斯大林模式的产生对苏联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苏联的影响:

苏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斯大林模式,这种集中运用国家资源实现国家目标的经济模式在一定时段和一定条件下取得了某些突出的成就。在重工业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巩固了国防力量,增强了国家实力,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提高的苏联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次,以政权的宏观力量干预经济的走向避免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对国家经济的走向有着引导作用,使得苏联在1929到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能独善其身,并且一枝独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体制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由于夸大主观意志,轻视客观经济规律,以权力运作替代市场调节,势必照成比例失调、效益低下、资源严重浪费、管理体制僵化、企业和个人缺乏积极性等弊端,在后期斯大林模式日益成为苏联经济发展的负担,长期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低,民心对于政权离心力越来越大,为苏联以后解体买下了伏笔。

斯大林模式不仅对苏联影响巨大,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国际影响。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以苏联模式为蓝本,开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很多东西都是借鉴或者来自苏联强加给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就是一个典型。以中国为例,中国也走上了集体主义道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村公社,优先发展重工业等这似乎是复制苏联模式。因此在中国也产生了和苏联差不多的影响。在集体制度下,劳动积极性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经济发展也十分滞后,政权凝聚力不强。好在中国于1978年改革开放,主动放弃了生搬硬套苏联模式,开始了自己具有自身特设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而东欧各国也在实行苏联模式后发生了许多问题,社会矛盾尖锐,最终酿成了东欧剧变的悲剧。这对社会主义阵营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打击。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也对国际局势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世界秩序猛烈动摇。世界格局有原先的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变为现在的一超多强。

实行斯大林模式的苏联由于矛盾尖锐,最终还是解体了,这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启示。

首先要不断加强民主制度改革的力度。社会主义不等于专制主义。苏联在推行斯大林模式时在政治上也将权力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高度集权,是人民丧失了对于国家管理建设的主动权与积极性,同时对于政权的热爱与拥护也逐渐被遗弃。政治上的专制还不利于决策的正确性。斯大林模式强调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如果国家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客观科学的态度而是以个人喜好通过个人权力随意指导经济发展方向,这无疑来说对于国家的发展是个灾难,赫鲁晓夫当政其

间不顾实际情况要求全国种植玉米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其次经济发展还是要注重市场规律。事实证明忽视市场规律,会导致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等弊端,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三要注重轻工业、关系民生方面工业的发展。虽然苏联和美国在国家地位上平起平坐,成为世界两极。但是苏联始终都只是个军事强国而非经济强国。军事强国地位的保持需要工业发展像重工业方面倾斜,国家资源也集中在军事领域中。长此以往,国家经济严重失衡,轻工业长期处于被压制状态,发展滞后不可能为军事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因此苏联牺牲轻工业发展军事工业这条路无疑是个恶性循环。以、以致后来苏联解体,俄罗斯沦为2流国家。同时忽视轻工业,人民生活水平低无疑增加了对政权的离心力,这值得当政者深思的问题。

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历经70余年,为苏联带来过好的方面,同时也深深的破坏了苏维埃政权存在的基础。斯大林模式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赢来最后的失败,对我们有十分重大的启示作用。如何进行现有不合理制度改革,增强民主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这是摆在我们头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复制斯苏联模式同时也会复制苏联的结局。

参考书目:《斯大林全集》

《布哈林文选》


相关文章

  •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 陆南泉/文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作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形成的原因都主要是从客观因素去分析,如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无先例可循:当时苏联处 ...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

  • 浅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 浅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形成于斯大林时期的一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探,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后来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的照搬这一模式.新中国的成立后,由于缺乏社会主 ...

  • 2.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 ...

  • 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 热点3 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一.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但也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2.1929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运行机 ...

  •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选择
  • 作者:廖胜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6年04期 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及其它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能够成功的.至于革命胜利后如何改造旧社会 ...

  •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课标与考纲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 [山东考纲]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1.相 ...

  • 宋养琰社会主义的几种模式
  • 宋养琰:社会主义社会的五种模式和三种类型 2011年11月15日 15:22 来源:人民网 一.五种社会主义五种模式 "社会主义"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 ,意思是:同伙的,同志的,同等的.其本意包含着平等.友爱.集 ...

  • 第三章 思考题
  • 第四章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建立 2010, 秋 思考题 1. 1917年二月革命的历史环境 2. 谈谈十月革命的历史选择性 3. 苏俄国家政权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4. 新经济政策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 5. 斯大林与布哈林在苏联工业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