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一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 朝的 。本文的体裁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解( ) 欣然( ) 行 ( ) 念( )

乐( ) 遂( ) 寝 ( ) 相与( ) 空明

( ) 交错( )盖 ( ) 但 ( ) 闲人( )

三.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 阅读理解:

1.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

为 。

2. 本文写月突出其 ,写境突出其 ,写影突出

其 ,写人突出其 ,写情突出其 。(请用一

个字回答)

3.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夜里去寺庙游玩?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5. 段末几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

映了他失意苦闷而又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6. 作者夜游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一. > 宋 苏轼 散文

二. 脱下 高兴地 步行 (散步) 考虑 高兴 (解闷) 于是

共同(一起) 形容水的空无澄澈 纵横交错 大概 (原

来是)

只是 清闲的人 我们

三. 翻译:

1. 想到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 就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看到)水中(仿佛)藻、荇纵横交错,

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倒影啊。

3. 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就像我们两个这样。

四. 理解阅读:

1. 第④句 庭中月色(月色如水 月色空明)

2. 明 静 形 闲 空

3. 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4. 发挥想象,用两个比喻来描写月色。 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

横 。

5. 闲人 6. 清闲 旷达(豁达)、乐观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二

内容理解:

第一段:

1、“”。写出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原因。

2、“”。写出作者在寂寞中求伴侣。

3、“”。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感的相似,表现了作

者心情的舒缓。

第二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

第三段: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它包含着作者到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

《记承天寺夜游》

内容理解:

第一段: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写出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原因。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写出作者在寂寞中求伴侣。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感的相似,表现了作者心

情的舒缓。

第二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第三段: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

到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慰藉。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求名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专营,陷入宦海而难以自拔,不能领悟者清虚

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

学案三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答案

1.2分 A

2.3分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3分 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

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

其余酌情给分)

4.2分 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相关文章

  • 记承天寺夜游期末练习及答案
  •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一.理解性默写. 二.课文内容理解. 1. 请概括课文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2. 作者寻张怀民的原因是什么?寻的结果怎样? 3.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苏轼与张 ...

  • 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优秀课堂实录
  • 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优秀课堂实录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借助课文注释.上下文语境理解课文大意. 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朴素而含有深长意味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微妙心境.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突破重难点. ( ...

  •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字词小结
  •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字词小结 (咬文嚼字组编) 作者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在文中对承天寺的月景作了精妙的描写,试想象一下当时庭院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请根据其意境写一段文字,描绘一下作者笔下承天寺的月景.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 ...

  •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 _记承天寺夜游_的写作艺术_郭新涛
  • 文学评论 2011.12 学教育 <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艺术 郭新涛 (许昌理工学校,河南襄城 [摘 要] 461700)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寥寥八十四字,营造了一个水月空明的世界,隽永之致,令人? 低回, 堪称 ...

  •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黄中英 一.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要带大家游览一个地方.了解一位大文豪,这个地方位于湖北黄州的承天寺,这位大文豪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那么苏轼和黄州有什么不解之缘呢?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对其进行了高度概括, ...

  • 八年级语文(上)[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 >, ...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来宾第六中学 覃迎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2.理解解文章重要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自我排遣的旷达胸襟.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情感 ...

  •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一)文言文阅读回答10-14题.(11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

  •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及答案04
  • <记承天寺夜游>与<喜雨亭记> 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 侯建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1-5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