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黄中英

一、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要带大家游览一个地方、了解一位大文豪,这个地方位于湖北黄州的承天寺,这位大文豪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那么苏轼和黄州有什么不解之缘呢?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对其进行了高度概括,他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轼。”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东坡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板题)。也许能从其中帮我们找到答案。

二、 作者和背景简介

1. 看到标题和作者,大家做了哪些批注呢?

中文名:苏 轼

外文名:S u shi

苏子瞻、苏东别名: 坡

国籍: 中国北宋

民族: 汉

出生地:四 川眉山

出生日期: 1037年1月8日 逝世日期: 1101年8月24日 职业: 官员、文学家 主要成就: 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 《《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代表作品: 壁怀古》》

三、 读出感情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在黄州写的绝世美文《记承天寺夜游》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2.这篇文章感情丰富,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该用哪几种感情朗读?请各小组试着朗读。 (宁静、高兴、惆怅、叹息)(指导朗读)

3. 这篇仅有84个字的文章,感情却波澜起伏,真不愧被著名学者梁衡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两轴精品之一。黄州这个平凡之地也因这篇神品而被历代文人骚客铭记。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 精研文本

1. 这篇简短的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作者因看到美

丽的月色,便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一起赏月。)

2.

那作者在承天寺看到了怎样的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葕交横,盖竹柏影

也。)

3. 谁来理解翻译这句话?(庭下月色好像水一样澄澈,水中藻葕交错横斜,

一看才知道,原来是竹子松柏的影子。)

4. 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议论、发言)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原文用了比喻的手法,体现了月色如水的澄澈,虚实结合,倒装句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盖”字有让人恍然大悟之感,

5. 小结:(配乐)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看你的头脑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感受、发言)

明确:作者通过联想、比喻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淡雅、透明、宁静美妙的世界。

6. 这么美丽的月色是不是只有在元丰六年的那天才出现呢?(当然不是,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五、探究情感

1.既然这样的月色处处可见,为什么只有苏轼才能领略到呢?(苏轼是个闲人) 东坡是“闲人”吗?“闲”字在这里有哪些含义?(是不是所有清闲的人都能欣赏如

此美景?)

明确:闲:①政治清闲 ②闲情雅兴

2、苏轼少有大志,饱读诗书,20岁入朝为官,38岁当太守。但5年后就因乌台诗案而被降职流放。这种名而无实的闲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惆怅、悲凉、豁达、乐观)

3、作者借这空明的月色来抒发心中的感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借景抒情)

六. 看东坡闲情豁达:

1. 苏轼的确是个有闲情雅致的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一切景语皆情语”,月光的空明犹如作者心境的空明。虽然被贬黄州后又被一贬再贬,他一生被流放到8个不同的州,在20个城市生活过。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但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即吾家。这也促使了苏轼在人生的低谷期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

2.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贬谪黄州第三年的春天写的一首词《定风波》,进一步了解作者的乐观豁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这种豁达在余秋雨先生看来是东坡成熟的标志,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他在《苏东坡突围》这本书中对苏轼的一段评论“.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

六、感悟写作 上课前我们提到了余秋雨先生对苏轼的评价即“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夜成就了苏轼”此刻,面对黄州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轼,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让老师也特别感动。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无论面对任何挫折失意都能坚守一份豁达乐观的心境。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师:最后,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读美文、颂东坡吧!

最后给大家推荐两本有关苏轼的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相关文章

  • 记承天寺夜游期末练习及答案
  •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一.理解性默写. 二.课文内容理解. 1. 请概括课文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2. 作者寻张怀民的原因是什么?寻的结果怎样? 3.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苏轼与张 ...

  • 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优秀课堂实录
  • 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优秀课堂实录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借助课文注释.上下文语境理解课文大意. 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朴素而含有深长意味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微妙心境.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突破重难点. ( ...

  • 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文言文的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 --怕读文言文是当今文言文教学的大问题 这次研修是有实际意义的,自我感觉收获颇丰.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实际教学中,手忙脚乱,头绪纷乱,效果低下,往往都是备课欠缺所致.通过<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我们直观的 ...

  •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字词小结
  • 记承天寺夜游重点字词小结 (咬文嚼字组编) 作者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在文中对承天寺的月景作了精妙的描写,试想象一下当时庭院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请根据其意境写一段文字,描绘一下作者笔下承天寺的月景.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 ...

  •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 _记承天寺夜游_的写作艺术_郭新涛
  • 文学评论 2011.12 学教育 <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艺术 郭新涛 (许昌理工学校,河南襄城 [摘 要] 461700)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寥寥八十四字,营造了一个水月空明的世界,隽永之致,令人? 低回, 堪称 ...

  • 八年级语文(上)[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 >, ...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来宾第六中学 覃迎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2.理解解文章重要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自我排遣的旷达胸襟.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情感 ...

  •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一)文言文阅读回答10-14题.(11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