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作者:林凌

社会科学研究 1998年09期

  意大利的《IF IBM ITALI》杂志约我写一篇阐述东西方势力均衡及论述信息产业发展作用的文章。我与我的两位年青的同事唐杰、冯苏宝教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我们认为,尽管势力均衡这一概念在当今世界已经与二战及冷战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一些西方的学者仍然以传统的冷战思维来看待走向21世纪的全球势力均衡问题,特别是以此观念来对待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他们不是将拥有全世界人口1/5的中国经济的崛起,视为人类社会的福音和全球经济发展机会的增强,而是将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视为需要加以遏制的潜在对手。应该说,这是一种不正确并且是很危险的看法。因为冷战结束后的势力均衡不再是受意识形态分歧所主导的对抗。在当今世界大国间、区域集团间,政治协调与经济合作已经代替冲突对抗而成为势力均衡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中经济合作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及和平外交政策,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一心一意地发展本国经济,维护世界和平,不谋求霸权,在国际事务中努力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所以,中国走向强盛是对全球经济繁荣和人类社会进步有利的事情,而不应该视作一种威胁。在此过程中,信息产业不仅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也正在成为加速中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共同撰写了这篇文章,向国际社会谈一谈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我们对“势力均衡”的理解

  在国际关系中,“势力均衡”概念总是同大国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大国经济政治影响超出本国国界,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冲突的客观反映。因此,势力均衡的概念是种处理大国间、全球区域集团间关系的理论,是各大国制定其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种理论对于国际格局发展的现实和各国制定全球的战略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按照这个概念,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或军事力量就必须要设法保持一种大体平衡的状态,从而在国际格局中维持一种较为稳定的利益结构体系。

  在古希腊、古印度的文化典籍中,就可以发现势力均衡的思维雏形。16世纪时,意大利的伯纳多·鱼塞莱和马基雅弗利从君王称霸角度将之系统化和理论化了;19世纪初的奥国哈布斯堡王朝著名外交家梅特涅和后来的德国宰相俾斯麦,都是势力均衡理论和实践的典型代表;到今天,西方的伯纳德·布罗迪、亨利·基辛格的“均衡威慑理论”,都可以视作这一理论的现代代表理论。

  英国曾是借助势力均衡得益的主要国家。自工业革命使其国势强盛后,历届英国政府都把维护欧洲的均势和扩大英帝国在世界的殖民势力作为对外政策的支柱, 在欧洲一直扮演着“均衡维护者”的角色。 在1939年,温斯顿·邱吉尔就公开声称,保持欧洲各大国的势力均衡是英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次大战以后,势力均衡理论在特殊的国际经济政治背景下,具有了很典型的意识形态特点。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莫顿·卡普兰认为,二战后国际政治是东西方两大国家集团之间存在的一种松散型或紧密型的两极体系。7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和尼克松、基辛格在国际政治战略体系的两极以外,设计和操作了对全球势力均衡具有深远影响的美、中、苏大三角关系。冷战结束后,强权政治的国际机制已经基本过时,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断加深的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新现象逐步形成,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苏联解体,“胜利了的美国”开始加紧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然而,由于欧洲联盟的加强,日本、东盟、中国等亚洲国家经济的崛起,俄罗斯的复苏,西方大国间利益矛盾的加深,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由一二个大国支配世界的格局将不复存在。由此观之,势力均衡已非由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所决定,当今和未来的势力均衡则是多极化世界格局下的势力均衡。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拥有值得全民族骄傲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例如,182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高达30%。自上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落后了,并一度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失去了一个大国在国际上应有的经济政治地位。1949年,中国真正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国家;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使中国成为对下一世纪全球势力均衡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变数。展望21世纪,中国必将再次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中国威胁论与遏制中国的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并对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决策产生影响。这种理论认为,强大了的中国将引起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系的冲突。这显然是一种有害无益的观点。

  我们认为,再创辉煌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为之奋斗的梦想,强大了的中国需要具有与自身实力相当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地位,中国走向强盛,对于保持全球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有重要作用,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会试图谋求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在历史文化传统上,中国从来就不是富于侵略性的强权国家。中国绝不会在国际事务中恃势凌人,损人利己,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1949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始终坚持和支持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原则,在国际协调、国际合作中抑制强权政治,维护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始终是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的基本理念;中国政府从60年代就率先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的口号,随后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响应。总之,强大了的中国不会再像一百年前那样,受西方列强欺辱,中国强大了,将馈报世界,使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的好处;同时,中国也特别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多元化的国际社会,决不输出意识形态。这些,可以说是中国关于势力均衡的基本观念。

  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在过去的近20年中,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初步实现了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的工业社会转型,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两种转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激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1978年到1997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5倍多,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 是这一期间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同世界各国贸易一体化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在1978年,中国的进出口额为国内生产总值的9.7%, 是当时世界上比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在其后的19年中,这一比率猛增到36.1%。按美元计算,1997年的进出口贸易额是1978年的近15倍,即从206亿美元增加至3251亿美元,这使中国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国,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

  在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外资流入也大幅度增加。在1979年以前,中国几乎没有外国直接投资。1996年,净流入已达到1800多亿美元。外国投资占国内投资的13%、工业产出的13%、税收收入的12%,提供了近2000万个工作岗位;中国的1/3的出口和1/2的进口与中国和外国合作伙伴的合资经营有关。世界银行的一份指数表明,80年代中期以来,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占目前发展中国家总额的40%,中国是除美国之外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随着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信水平的提高,对外借款不断增加。到1996年底,中国的外债约为11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不断增加,1997年达到1339亿美元。因此,中国的债务与出口比率、债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都不及发展中国家的一半,是亚洲负债率和偿债率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开始利用国际证券投资资金,到目前为止,流入中国的证券投资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5%,这个比率显然会不断增加。到1996年底, 在中国营业的外资金融机构共有156家,在上海浦东已有8家被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世界前50位大银行都已在中国落户。

  目前,国际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到下一世纪20年代,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中国大陆经济总量将与美国并驾齐驱,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和贸易大国。加上香港和澳门,中国GDP总量还将增加15 %~20%,出口总额将增加40%~45%。届时,无论中国是否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统一,台湾与大陆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都会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就使得中国版图内的经济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由于购买力平价法仍存在着许多缺陷,上述估计可能有所夸大。根据我们的计算,下一世纪20年代中国的GDP总量会从目前占全球经济的3%上升为15%左右,加上港、澳、台,将占有22%以上的比例;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从目前占世界的4%上升为15%。到那时,尽管中国在总量上仍低于美国, 人均GDP仍远远落后于一些世界强国,但仍将成为21 世纪世界上大的经济实体和贸易大国。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不断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无疑将给世界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对于全球而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使进口水平在未来20年中增长近10倍。这将显著地提高中国对西方工业国家的资本、知识密集产品的需求,创造一种对之有利的贸易条件和发展条件。据世界银行预测,在未来的20年中,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每年将增长8%, 从而促使其总出口增长率从每年的大约2%提高到2.5%,其中大部分增长与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有关,当然一些初级产品,如农产品也会有所增长。因此,中国经济的成长总的说来会给西方工业国家带来劳动就业的增加,在整体上提高西方国家民众的福利水平。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贸易规模的扩张,会对西方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造成威胁,但历史上的证据并非如此。在发达国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如服装业就业人数的下降,是这些国家调整结构,在国际范围实行垂直分工的结果,而这些变化早在中国出口商品进入这些市场之前就发生了。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发展对其影响主要取决于它们直接与中国进行贸易的程度,以及中国同它们在第三国市场进行竞争的程度。那些与中国有大量贸易往来、而互补性又很强的国家很可能会大大获益;而与中国出口地区、出口商品结构趋同的国家,则有可能在劳动密集型制造品出口上存在着增减效应,但中国与它们在贸易总量上仍会保持增长,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上也会增加;对于那些与中国贸易往来较少的国家,则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从全球势力均衡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无疑对世界战略格局,对东西方经济关系,尤其对亚太地区各国间的关系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当今世界,美、日、欧(盟)是北美、东亚、欧盟三大经济圈的中心,它们之间既代表了区域关系,又体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三角关系,美、日、欧(盟)政治经济竞争的矛盾运动很大程度决定着西方体系的演变方向。而中国的强大将介入这一矛盾运动,影响它的进程,改变其方向,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带来好处。

  在现阶段和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主要是在亚太地区各国的利益冲突的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中、美、日之间已经或正在构成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三角关系。美国要把太平洋作为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据,使未来的太平洋世纪成为美国的世纪,继续保持其世界领导者的地位;而日本则要在其经济强国的背景下在亚太地区站稳脚跟,进而实现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目标;中国则要抓住冷战结束、亚太崛起所提供的历史机遇,摆脱贫困,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愿望。在当前,美国和日本都在竭力争夺亚太地区的主导权,经济摩擦随着彼此的资本渗透而日益加剧。由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都很雄厚,冲突与合作并存。中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巨大的切身利益。中国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成员,中国对外贸易的74%是与APEC成员进行的,中国引进外资90%左右来自APEC成员,所以,与APEC的合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再从政治角度看,在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之后,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将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国在亚太地区决不会谋求霸权;但也决不允许别国干涉中国的内政,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破坏中国统一的进程。中国的强大将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战略份量,为确保中国的切身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与欧盟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欧盟从战略考虑也希望同中国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希望开拓中国市场,加强同中国的经济联系,不希望在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等方面失去广阔的中国市场,并希望在全球战略中起到抗衡美、日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已力图加快加深同包括欧盟在内的欧洲的经济交往,欧盟与中国的正式对话,已在今年5 月亚欧首脑会议过程中举行。

  总之,用世界银行有关报告的话说,中国的迅速增长和进一步开放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有力的推进,而不是一种威胁。

  信息产业在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经济全球一体化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普遍应用,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经济活动的国际传递速度日益加快,地球被缩小成为一个“村”的概念。一国经济的利率、汇率、股价等的波动,转瞬间就会影响到他国经济的运行。东南亚金融风暴初始泰国并迅速传递到全球,就是个新的例证。在当今世界,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保持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作用。

  中国是网络技术、信息产业发展滞后的国家。改革开放20年来,在全球信息产业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的电信市场、网络技术、信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国的跨国公司的信息产品和技术被大规模引进中国;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中国信息产业得到迅速开发。

  进入90年代以来, 中国每年新装电话1000 万门至1500 万门, 到2000年,中国将有电话1.4亿门。加拿大Nortel公司在中国的7个合资企业,在1996年一年就建成2000万线。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在中国生产移动通讯设备,摩托罗拉曾一度占有中国市场的70%。到1997年底止,中国移动电话拥有者达到1320万人,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移动通讯网。1996年摩托罗拉在中国投资7.2 亿美元建计算机芯片厂,据说,还准备再投资20亿美元。1997 年, 世界第二大芯片厂NBC 与上海华宏微电子公司成立总投资为10亿美元的合资企业,生产中国半导体市场的30%的产品,日方拥有合资企业的30%股权。1995年,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销售额为30亿元人民币,其中80%系进口。

  早在1993年,美国公司“C&M 国际”和布茹克斯通讯与中国的军队企业创建“华美”合资企业,在广州投资建设光纤网络的样本,1995年投入运营。进一步的计划是发展到广东全省。网络采用的是美国技术。1995年,AT&T开始在上海浦东建立和经营投资额为10亿美元的电讯网络。新加坡电讯与北京市、中国邮电部若干下属企业合资,成立覆盖全国的寻呼机网络,并且与中国联通公司签署在上海铺设电话网络的意向书。1996年,新加坡电讯又在苏州投资蜂窝电话。同年,英国C&W 与中国邮电部签署备忘录,合作建设从中国到北美的海底光缆以及北京到香港的光缆和多样化电讯服务。“美国接触”(Ameritech)投资2000 万美元,投股80%,在太原建设数字蜂窝系统。中国邮电部的移动通讯部分准备在香港上市,已与C&W谈判,交换香港电讯的股权,允许C&W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中国电讯市场。1996年12月,中国向TWO 提交了“三步走”的20点行动计划,承诺在三年内,制定更开放的外商经营电讯的政策。

  中国是用自己的火箭发射自制卫星最早的国家之一。如今太空中已有了中国的通讯卫星和气象卫星,还为其他国家发射了通讯卫星。中国中央电视台和若干个省的电视台,已向全世界开播了卫星电视。中国有线电视发展亦很迅速。1990年为1300万户,1996年为4500 万户, 估计2000年将达到8000万户,成为世界最大的有线电视国家。1994年底,经中国广电部和教委正式批准的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和教育电视台3125家,比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巴基斯坦11个国家的总和还多。

  中国的电脑普及率和利用国际互联网的程度还很低。就购买力而论,中国有1000万人能够购买电脑,但据统计,目前装机总量只有300 万台,家庭装机30万台至40万台。1993年,中国科学院用世界银行贷款接通互联网,到1996年,中国上网用户只有20万户至30万户。1995年,香港卫星电视台与《人民日报》签署协议,在互联网上开设全中文的“中国信息”。

  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建设,推动“三金”工程。1997年,中国“金关”工程接通了100多个国家700万家企业参加的全球贸易专用网,它将覆盖全国,容纳3万至5万用户;“金卡”工程则计划到2003年,将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出3亿张信用卡, 包括含微处理器的多功能“聪明卡”,即可以赊帐、贷款和上网购物的电子钱包。中国国产的多媒体电脑带互联网市话已经投入市场,并为企业所使用。应该说,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真正障碍是语言,因为没有一定的英语能力,很难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大量英语信息,而中国具有英语能力的人毕竟还不多。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这一战略性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对中国在国际分工、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机遇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企业正以积极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加快信息化的步伐。我们相信,在不长的时间里,中国的电讯、网络技术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与国际水平衔接,信息产业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并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交往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介绍:林凌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成都市 610072


相关文章

  •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法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1期 2009年2月JournalofJiangna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法学研究] Feb. 2009 Vol.8 No.1 经济全球 ...

  • 高中历史[经济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设计思路] 紧扣课程标准,密切联系时事,大量运用新闻和漫画创设各种具体的问题情境,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通过三幅意味深长的漫画带领学生分别理解本课三个子目:漫画<全球化无题>引发&q ...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竞争新态势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竞争新态势 [内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其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金融风险.非公平待遇.收益低.承受的受损多等影响.为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庄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 ...

  • 经济全球化动力机制的演变.趋势与中国应对
  • 作者:袁志刚余宇新 学术月刊 2013年08期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5-0067-14 经济全球化的话题自莱维(Levi)在1985年提出就被广为关注,也为经济学家们所热烈讨论 ...

  • 面对经济全球化导学案
  • <经济生活>:4.11.1<面对经济全球化>导学案 编制人:王立红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运用所学知识 ...

  •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了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 能够 ...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结课论文 题 目: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学生姓名: 李亚春 学 号: 0976802432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授课教师: 09级4班 吕跃聪 完成日 ...

  •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摘 要: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都是有利有弊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它,在充分的利用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 ...

  •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世界经济,而且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到2005年,中国已上升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和第二大FDI流入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庞大的规模以及高度的开放性,中国在世界 ...

  •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分析
  •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分析 2013级车辆2班 唐长森[**************] 摘要: 作为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管理思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