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发展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外交学院 樊莹 2004年11月4日

主要内容

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二、当前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三、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四、新世纪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新选择 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以邻近者居多),为了使其利益最大化,达到最佳配置生产要素之目的,以政府的名义通过谈判协商实现成员之间互利互惠及经济整合的制度性安排。

(二)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组织形态及内涵

1. 自由贸易区: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依据谈判达成协议而建立起来的成员之间相互取消贸易壁垒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态。其基本特点是,贸易壁垒只在成员之间取消,非成员不能享受同等待遇,从而形成了自由贸易区下的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差别。

2. 关税同盟: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依据谈判达成协议而建立起来的成员之间消除相互之间贸易壁垒并建立起共同对外关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态。共同对外关税的建立标志着各成员放弃了自己对外关税的制定权,形成了统一的排他性政策,构成了对非成员在商品流入方面明显的差别待遇。

3. 共同市场:即成员在实现了关税同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服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态。这意味着成员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和服务的完全自由流动,还因实现生产要素的区内自由流动,而使内部市场达到统一。毫无疑问,共同市场条件下的成员与非成员的待遇被进一步地拉大了。因为区内厂商可以根据生产需要最大限度地使用共同市场内的生产要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而导致非成员在竞争中更加不利的地位。1992年的欧洲联盟即属此类组织形态。

4. 经济联盟: 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将超国家协调管理机制延伸至成员国民经济几乎所有领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态。由于在这一阶段区域内部实行了货币统一,所以给成员带来的贸易便利几乎如同一国内部贸易,从而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在内部市场足够大的情况下,成员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加强会导致其对外部市场依赖性的减弱,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内部市场的封闭性。比利时和卢森堡自1921年起便结成了此类组织形态。

5. 完全经济一体化: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组织形态。意味着最终形成了一套放大至区域尺度的“国民经济体制”,超国家的管理机构享有相当充分的国家主权,从而拥有为区内各成员认可的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立法、行政及司法权。目前世界尚未出现此类一体化的组织形态。

(三)当前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态势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的数量增长迅速、质量明显提高;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名称各异、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3. 突破传统理论框架,跨地区的双边经贸安排备受青睐;

4. 地区性多边经济合作在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也各自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新挑战;

5. 区域经贸安排摈弃昔日的封闭排他性,转向更加开放;

6. 自由贸易协定被赋予某种“战略价值”,成为优化国家间关系的秘密武器;

7. 东盟成为了各大国竞相追逐的热点。

(四)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经济效应分析

1. 静态效应主要包括:

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因消除进口关税,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而带来的消费者剩余的增加,从而使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重整”,即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调整; 其他方面,如降低行政支出、减少走私、提高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整体地位等。 2. 动态效应则主要包括: 规模经济效应; 竞争效应(即因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某一成员企业不得不面临来自其它成

员企业的竞争,从而把那些被保护主义分割的小市场统一起来,结成大市场,获取大批量生产方面的收益。);

投资创造与投资转移效应; 要素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即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在规模报酬递增部门的协议性分工; 降低一国因贸易自由化而产生的经济调整成本,提高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 降低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削减市场交易成本,提高成员之间的分工水平,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

比较而言,如果考虑成员的“成份”构成,则对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应侧重对其动态经济效应的考察,因为与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区内贸易自由化为目的不同的是,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机是从根本上改善成员国的生产及贸易结构,促进其工业化目标的实现。鉴于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更具持久和深远的意义,故在其重要性方面,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它至少应与静态效应相当,甚至于过之。

二、当前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发展

1. 由来

“和平发展”,即“和平崛起” ,一般认为最早由郑必坚同志在去年博鳌亚洲论坛上首度提出;同年,温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作为政府领导人对外首次使用“和平崛起” ;今年2月,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时明确提出“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如今“和平崛起”已成为一个热门论题,同时正在从学术概念,变成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战略选择;它既是当代中国对自身角色、未来形象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亚洲乃至世界的承诺。

2. 中国和平发展的五大要义

根据今年3月温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的谈话,中国和平崛起有五大要义:其一,中国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其二,中国的崛起,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

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其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往来。其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其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

3. 中国和平发展的深刻内涵

在崛起之路上,中国将努力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而且具有建设性的大国关系;在周边实行睦邻、亲邻、富邻的政策,继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的巨大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即通过中国不断地开放而各得其所。和平崛起所反映的正是中国如何在经济和安全两方面同时获得发展的观念。

中国的崛起是现实和趋势。“和平”则反映了崛起的目的、方式和方法。“和平崛起”,就是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既参与全球化又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不是靠对外扩张和军事对抗崛起,而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各国实现共赢;中国的崛起有别于历史上一些国家在崛起过程中引起战争的做法,即创造共同利益而非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发展史上的一次创新,与人们以往的经验都不相同,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意味着和平、合作和发展,意味着互助、共享与双赢;中国的崛起使世界大国的关系正在寻求新的平衡,因为维护大国关系的稳定,扩大全球范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基础。简而言之,中国和平崛起不给世界增加麻烦,反而给世界带来机遇、利益。

(二)当前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1. 国内方面:金融改革滞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国家宏观层面出现了不安全因素:失业增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财政赤字不容乐观、内需启而不动、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微观竞争力严重不足;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冲突加剧,腐败问题不容忽视,深层问题凸显;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资源安全成为核心问题;由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问题。

2. 国际方面: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国际经贸环境,导致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各种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我国周边地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矛盾心态。

上述矛盾与问题,困扰和制约着中国的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也同样考验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和平崛起”就难以实现。

三、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

(一)借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善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

(二)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提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能力。

(四)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

(五)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新世纪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新构想

(一)中国目前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特点

1. 当前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1)《曼谷协定》——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性优惠安排的区域贸易协议

2)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 当前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1) 起步晚,水平低。

2) 起点高,涵盖范围广,难度大。

3) 启动速度快,发展势头猛。

4) 灵活度高,具有一定的弹性。

5)“干中学”式。

(二)新世纪中国参加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新构想

1. 总原则与战略目标

立足周边,突破地域限制、跨越洲际,本着由近及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针,尽快构筑起以自由贸易区为起点的全方位、立体双边与地区多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网络。在与发达国家组成南北型自由贸易区时,必须以获取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为前提条件;在与发展中经济体组成南南型自由贸易区时,则应从长计议,短期内以政治收益为主、中长期则兼顾政治与经济两方面的利益。只要我们总体上保持务实、谨慎和协调的态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步骤,加强同各方的联系与沟通,增进共识,最终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2. 具体的战略步骤与目标

1) 近期目标

(1) 加快“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

(2) 继续积极推进《曼谷协定》框架下的合作进程

(3)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机制,积极促成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早日建立

(4)积极探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路子,创建新的跨地区、跨洲际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在更广的范围内构筑全球双边一体化网络

中国应尽快遵照“近”(周边近邻国家) 、“大”(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和市场) 、“特”(在区域内能发挥特殊作用的国家) 以及先易后难等原则,选定一批符合条件的国家作为我国首批启动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的伙伴国。

2)中期目标

(1)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2)中华自由贸易区

(3)东亚自由贸易区

3)长期目标

中国的出发点应该是,仿效欧盟,沿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这样一条实用而又实际之路,将与其有地缘优势的亚洲各经济体的财富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从而也将其命运编织在了一起,最终达到增强其相互依赖、了解和信任,增强其共同体感和同舟共济感,实现本区域的永久和平、和谐与繁荣之目的。


相关文章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结课论文 题 目: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学生姓名: 李亚春 学 号: 0976802432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授课教师: 09级4班 吕跃聪 完成日 ...

  • 二元经济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
  • 二元经济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10级新闻0班 黄世任 2010550001 1978年,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在古老的中国开始进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西方经 济学家们创立的各种理论被引进中国,经济学家们试图找到适合中国经济发 ...

  •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什么联系和区别http://edu.wuliu800.com/2009/0218/14296.html 2009-02-18 10:28:19 作者:tc001 来源: 浏览次数:2099 经济全 ...

  • 欧洲一体化对中国的意义
  • 2012年08月25日 22:38:39 分类:时论酷评 这是个举世瞩目的日子--1957年3月25日,这一天法国.西德.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6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条约,<罗马条约>被视为欧盟的" ...

  • 中国东亚外交战略选择的重要性
  • 中国东亚战略的重要性 从历史上看,任何真正的世界大国都是先从自己所在的地区事务中逐渐建立主导地位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上,大国地区战略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以获取地区主导地位为目标.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并行不悖的趋势下,大国的地区战略则趋向追求地区 ...

  • 国贸-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概述
  • 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概述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世界各国国际分工日益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趋势.在经济上有着丰富多样性的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一体化也在不断加深.本文就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 ...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新挑战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来源:商会秘书处 日期:2008-1-25 10:08:40 与"改革开放"格局同步演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严格地说,我国区域经济仅有短短20几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我国的区域经济是在&q ...

  •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1-6掌握,7-9了解) 一.世界经济的内涵 (1)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2)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 交 ...

  • 中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 作者:林凌 社会科学研究 1998年09期 意大利的<IF IBM ITALI>杂志约我写一篇阐述东西方势力均衡及论述信息产业发展作用的文章.我与我的两位年青的同事唐杰.冯苏宝教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我们认为,尽管势力均衡这一概念 ...

© 2024 范文参考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12000.net.cn